第22章 ☆、章

蘇林跟張懷宇是小學同學,他們以前還在一起練過鋼琴。

張懷宇是知道蘇林家情況的,畢竟那個圈子也不大,蘇林十一歲的時候,爸爸生意失敗,破産了。媽媽也跑了,當時傳聞很多,說他媽媽跟一個做生意的香港人跑了,聽說年紀很大,當然,這些蘇林都是聽別人偶爾的諷刺聲中知道的。

後來高一的時候他們同時進了七中,成了同學。只是不在一個班。

張懷宇時不時的主動跟蘇林打招呼。起初蘇林對他是很抗拒的,家裏的事情,他并不想讓同學們知道。這種議論聲他在初中經受了三年。

好不容易逃離了,換了新的環境,如果可以,他并不想成為一個被人背後非議的人。可是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最終班裏還是很多人知道他家的事情,雖然當面很少說什麽,但背後的議論從沒聽過,幸而蘇林已經習慣了,雖然不喜歡,卻也只能去接受,去接受。

蘇林性格孤僻,平時不怎麽交朋友。所以這些鮮少的議論聲,并沒有過多影響到他。

經過張懷宇周而複始的來找蘇林搭話,慢慢的兩人熟絡起來。

張懷宇想要跟他走近一些,這些蘇林都知道,他并不讨厭張懷宇,再加上以前兩個人就認識,時間久了,蘇林對他也沒原來那麽冷漠。

張懷宇有時候借他筆記的時候,他也會給。或許因為這樣,讓張懷宇産生了錯覺。

一天放學,張懷宇趕上蘇林,遞給他一個袋子。

當時蘇林一愣,張懷宇卻讓他回去再看,表情還有點羞澀。之後便跑開了。

蘇林無奈,回到家後打開袋子,不覺皺眉。

裏面是個盒子,包裝的很精美。盒子裏面是塊手表。

袋子裏有一封信,淺藍色的包裝。看起來很別致。

起初蘇林以為是哪個女生讓張懷宇給他的。當時他并不知道這個手表的價值。直覺覺得肯定不會便宜。

這種東西,不是他一個學生可以收的。他本來連信都不想看的,想要原封不動的還給張懷宇,可他卻看到信封上的字很眼熟,突然怔住了。最後他還是想明天把東西還給張懷宇。

Advertisement

第二天課間蘇林出去上了個廁所,回來的時候就出事了。

可能是有同學想抄他的作業,所以在他離開了之後翻他的書包,就看到了那塊表。而那封信,因為蘇林随手夾在課本裏了,他們沒有看到。這也讓張懷宇逃過了一劫。

手表被大家相互傳閱着觀摩。班裏家裏有錢的同學,一下就認出了那塊表的牌子,上網一查,好幾萬,這對于一個高一的學生,确實有點太貴了。尤其是蘇林的家的情況,同學們也都清楚。不覺讓人浮想聯翩。

蘇林回來的時候,就看到這幅景象。他看到一個同學手裏的表,有些憤怒,一把奪了過去。又看看四周,好像沒有人拿那封信,才略略的平靜了一下。

手表被奪的那個男生是班裏有名的刺頭,有點不高興,語調不善的調侃道;“呦,怎麽,貴的不舍得讓人摸啊!怕人摸壞啊!”

蘇林繞過他坐回了座位,沒理他。就在這時上課鈴響了。

那男生不覺輕蔑的笑了一聲,切了一聲,回到了座位。

放學之後,蘇林就把那塊表連同信還給了張懷宇,當時張懷宇表情有些黯然。

兩人沉默了良久,蘇林還是開口拒絕了張懷宇,話說的很決絕,倒不是他讨厭男生跟男生在一起這件事情,而是,這時候的他壓根沒有想過跟誰在一起,更別提接受誰。

事件的起源就是那塊價值不菲的表。

本以為是件小事,可是經過同學們天馬行空的想象,事件發了酵。對于那時候的高中生活,沒有點八卦緋聞怎麽有精彩可言。這件事情早已不是蘇林能夠控制的了。

一開始大家都說這是蘇林不知道在哪偷得。畢竟蘇林家已經敗落,平時連飯都吃不起,更別提這麽名貴的表了。一定有內情。學生的課餘時間是無聊的,所以他們會用談論八卦來消磨時光,卻從未考慮過那些被談論的人是否願意被提起,更不要說被诋毀。

後來事情的發展更加離譜,有人說蘇林被包養了。再然後就是被男人包養了。有人甚至還說親眼看到蘇林被一輛奔馳接走。這些無稽之談在學校裏傳得沸沸揚揚。那輛奔馳是原來爸爸公司的債主,他查到蘇林的學校,是來追債的。可是那些人,壓根不在乎真相,他們只在乎自己聽到的,在乎別人嘴中訴說的那個人。

蘇林知道,想讓張懷宇在大家面前替他澄清,是不可能的。更何況這裏面牽涉了性向問題。解釋就變得更加困難。他無從掙紮,無從反駁,只能在無視中對待這些謠言。他以為時間久了就會被人遺忘。一切總會過去的。

可是,除了背後議論傳播謠言之外,蘇林接着經受了語言暴力。他們開始在蘇林的課桌裏塞小紙條。

上面都是些污言穢語。

“小偷”“死同性戀”“死基佬,去死吧!”。

這些紙條硬生生的像一把鋼刀一把直插蘇林的心髒,他卻無從下手去拔。因為連根沒入。

蘇林憤怒,他把紙條揉做一團,丢進垃圾桶裏。

後來他本整個班級孤立,他的桌子被放在了班級後面的垃圾桶旁邊。老師雖然批評了幾句,卻沒有實質上的處理。這件事不了了之。

蘇林一個人孤立立的坐在教室後面的垃圾桶旁邊,那段時間他變得很憤然,又有些迷茫的,他總在想,為什麽是他,為什麽所有的厄運總是發生在他身上。一度他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問題,是不是自己不夠好。

那段時間,就如噩夢。讓蘇林這潭死水,變成了淤泥。

蘇林的書總是在他離開的時候,被扔的一地,上面被畫的亂七八糟。“大家”成了所有人逃避罪責的擋将牌,因為參與的人太多了,罪惡感就小了。因為“大家”都在說,“大家”都在說。所以,“我”沒錯。

最後連老師都隐含的跟蘇林聊了好幾回。教育他,人要向前看,不能貪圖眼前名利。最近風言風語太多了,讓蘇林收斂一下。

蘇林知道,他已經無力再去解釋和反駁了。

這件事到底是誰的錯。張懷宇?大家?老師?還是他自己。他不想去追究了。因為他怨恨每一個人!

回到班裏,一個男生終于忍不住,當着蘇林的面罵了幾句髒話。

這一次,蘇林找到了目标,至少這次罵他的不是“大家”,而是一個人。

蘇林想都沒想,拿起旁邊的凳子就砸了過去。戰況很慘烈,因為他選了一個班裏最壯的男生,他被那個男生揍了好幾拳,這都不算什麽,他記得當時好多同學圍上來拉架,卻有幾個人,刻意牽制住他的手臂,讓他掙動不開。最後被踹了好幾腳。

那一刻蘇林真的想破釜沉舟的,那一刻,蘇林真的想什麽都不要了,大家一起下地獄好了。只是最後,他一個人下了地獄。在掙紮中,他從樓梯口摔了下去。

那一刻他以為他會死掉,輾轉間,他看到那一張張稚嫩的臉,背後卻藏着萬惡的嘴臉。或許死并不可怕,或許死也是一種逃脫......“我,沒有錯......是他們錯了。”蘇林想着。

蘇林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月,顱骨骨折,腦震蕩。

他不知道跟他打架的那個男生怎麽樣了,因為至此他再也沒有踏進過那個學校,連想都不願意想。

因為他選擇了離開。

有時候就是這樣,對于流言,你根本沒辦法控制。他們一步一步彙聚,如洪水猛獸般向你沖來,你卻無從阻攔。

最後沖破你的身體,侵略你的靈魂,那些傷害雖然看不見,卻往往是永久性的。在心裏,永遠有一個地方時時刻刻為他所折磨。

所以這些經歷讓他沒法想象徐明哲有一天或許要面對這些辱罵與指責。更無法承受有一個人來到你的生命裏,然後再消失的那種痛苦。成全有時候是一種罪過。

作者有話要說: 當時寫這章的時候,我難受了好久,其實有些傷害就是血淋淋的,語言暴力,人身攻擊,都是可恥的行為!堅決抵抗,堅決杜絕!我希望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是快樂的。青春是純真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