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回南巷—

◎忽然滾進來了一只籃球◎

他們故事的開始,段圓圓曾經一度以為是在世界末日傳說流傳的最廣的那一年。

那是二〇一二年,關于世界末日的傳說在學生們之間流傳的沸沸揚揚。

每次有不會做的題目了、遇到讨厭的人了、碰到很兇的老師了、零花錢不夠了......

遇到這些時候,總是用“世界末日十二月就要來了”這個聽起來不切實際又在悲傷來襲時希望它有那麽一點點真實的瑪雅傳說安慰自己。

已經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們,一定不會徹底相信地球會毀滅的虛假妄言,但他們需要尋求一個在學習中的心裏安慰。

這樣的自我安慰在學生們之間屢試不爽,從年初伊始孜孜不倦的講到了暑假來襲。

“特意給你炖的花生核桃瘦肉湯,聽他們講,對大腦可多好處了。”

中年女人的聲音風風火火,她在家也穿着一身職業西裝,随意的圍了一塊兒圍裙,盛了一碗剛炖好的湯放到了段圓圓面前。

段圓圓拿起碗中的白瓷勺,舀了一小勺湯,碗口還冒着白騰騰的熱氣。

“熱。”段圓圓吹了口氣,抿了一小口,略微嫌棄的把勺子放回碗裏,“媽,你是不是又沒加姜片。”

段圓圓的母親杜文娟女士在一旁連連搖頭,“哎呦,這個湯哪裏能加姜片了,而且我都提前嘗過了,一點也不腥。”

看着段圓圓不完全不想繼續喝,杜女士繼續在一旁說,“你懂什麽叫‘殊途同歸’、‘條條大路通一中’嗎?既然上天讓你去江塢一中的總校區,那就好好學,最後考個重本!”

江塢一中是江塢市的重點高中。

但這其中又分為一中總校區和一中分校區,不同的校區建在兩個距離很遠的地方,雖然都挂着“江塢一中”的名字,但內行的人都知道,總校區才是真正的江塢一中。

總校區基礎設施完善,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高,每年學生們考的成績也都很好,至少每年都能出二十個TOP2的大學生。

Advertisement

有些班級的同學成績都非常優秀,甚至到了大學他們還能繼續做同學。

但是一中總校區招生極為嚴格,對外地學生的限制更多,所以一般外地戶口的同學很難進入總校區,而且如果孩子是初中後才把戶口遷過來的也不可以,并且一中不接收外地借讀生,所以即使是家裏有錢也很難把孩子送進一中。

于是大部分的學生便退而求其次,進入分校區或者選擇其他高中。

但是從幾年開始,一直在流傳分校區的土地要被征用重新規劃,這個傳言流傳的十分廣泛,甚至還有人打着“內部人員”的名義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保證這一定是真的。

既然校區要拆遷,那拆遷後不就統一合并到總校區了嗎?

于是不少學生家長打着這個念頭,又動了把孩子送入分校區的念頭,說不定高二或者高三,就能搬到總校區了呢。

但是抱着這樣念頭的家長和學生,絕大部分仍然繼續在分校區讀完了高中。

土地征用的消息直到去年才徹底塵埃落定。

段圓圓就幸運的趕上了總校區和分校區合并的第一批。

合并後的江塢一中學生數量大規模擴招,之前總校區許多條件都有了變化,學校致力于讓更多學生都能進入重點大學。

如果是別的學校這樣說,家長們一定會質疑學生數量多了之後教學質量是不是會下降,老師們能不能顧得過來這麽多學生這一類的問題,但江塢一中這樣說,完全沒有質疑聲,家長們聞訊後都掙着搶着把孩子送入江塢一中,甚至中考分數不夠的,也選擇交高昂的擇校費。

段圓圓不是江塢本地戶口,初中也是借讀生。

在并校前按照招生要求她只能去分校區,但是合并後的要求,只要參加的是江塢本地的中考且分數達标,外地戶口的同學交擇校費也能進入江塢一中。

杜文娟女士聽到這個意外之喜後當天高興的連吃了兩碗飯。

果然他們家是有些“拆遷運”在身上的。

他們一家不是江塢本地人,而是從小土生土長的生活在一個小漁村,那裏靠海,風景秀麗,當地的收入來源基本靠捕魚和海鮮養殖加工,還有一部分人做珍珠養殖,旅游業發展的在當時不算旺盛。

但是在段圓圓小學四年級那一年,他們村被規劃要開發成新型旅游基地,所以他們拿到了一筆可觀的補償。

那是一筆放到現在看來仍然很多、很可觀的補償金。

所以她們完全不考慮擇校費的問題,只要段圓圓能夠進入江塢一中就行。

誰還沒有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狀元夢了?

即使成了母親,沒有了做狀元的機會,但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狀元。

段圓圓在一旁給杜女士潑冷水,“那也不用現在就開始喝湯吧,而且總校區擴建了那麽多樓,說不定吸收不到之前那些學生的風水呢。”

江塢一中的總校區有一棟“清北樓”,傳說二樓最東側的班級,就是每年高三的各個尖子生。

沒有一個一中的學生不想去這間教室。

杜女士突然提高音調,“哎呦,您老人家這要求可真多啊,能進總校區就已經很幸運了,也不枉咱們搬到這裏住。”

當時杜女士完全打着“死馬當活馬醫”的念頭,萬一哪天能上總校區了呢?

于是在段圓圓初三那年,買了這間離江塢一中總校區很近的房子,房子是小産權,但是這附近住的基本都是江塢一中的走讀生。

段圓圓吃了兩個水煮雞蛋,那碗核桃瘦肉湯被她推到了一邊,“既然都能上一中了,還報什麽輔導班。”

“你懂什麽,就算今年真是世界末日,你也得學到毀滅前的前一秒。”杜女士又把那碗瘦肉湯推回段圓圓面前,“快,喝了湯就去成魁教育。”

杜女士說完,把圍裙摘下來,一身職場西裝讓她看起來利落果決,眨着眼睛沖着段圓圓講:“一會兒你去上課,我去公司,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成魁教育是杜女士給段圓圓報的新高一預科班,為了不讓孩子輸在高一的起跑線上,這種制造焦慮的輔導班在孩子剛剛中考結束的家長中格外有市場。

段圓圓壓根不想去,但她拗不過杜女士,只能在她的“壓迫”下夾縫生存。

成魁教育離段圓圓現在住的地方很近,走着去就行。

段圓圓她和杜女士為了讀書方便,搬到了巷子裏。

巷子有一個很文藝的名字——回南巷。

回溯三千裏,江天南飛雁。

江塢的夏季悶熱難耐,太陽如同火球一樣挂在頭頂,雲朵在周圍炙烤幾秒就消散的無影無蹤。

段圓圓剛出門,沒走幾步路呢,身上就熱出了薄薄一層汗,黏黏膩膩的,短袖貼在身上,這滋味并不舒服。

她低着頭走在路上,寬大的遮陽帽遮住了大部分的臉頰。

她暗暗的想,其實她不喜歡“回南巷”這個名字。

她想到了回南天。

每年冬春交際之時,空氣裏漸漸有了生機勃勃的暖意,但伴随暖意一同而來的是無窮無盡的潮濕。

一切的一切開始發黴,開始變質腐爛,牆壁有滲不完的水珠,衣服摸上去總是濕漉漉的。

那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雨霧,就如同她現在看不到方向的人生。

人生看不到方向,但能看到輔導班的大門。

成魁教育的老師站在大門口,滿眼微笑,“同學,今天很準時沒有遲到喔。”

段圓圓點了點頭,和老師問好後坐到了她的座位上。

她的位置靠窗,能一眼看到回南巷的巷尾。

回南巷從高處看去是窄窄的一條街。

厚重的石墩,茂密的國槐,還有高高細細的電線杆。

和幾家人門口趁着天暖搬出來曬的棉被——

雖然段圓圓也想不清楚為什麽他們夏天要曬棉被。

有些人騎着自行車在巷子裏穿過,段圓圓甚至能聽到他們撥動手把處鈴铛的清脆聲響。

本就不寬敞的巷子看起來更加狹窄緊密。

段圓圓完全沒有在聽課,她無聊的跟着自行車的目光随意飄散着,自行車騎到了巷子的最盡頭。

那裏竟然有一個段圓圓從來沒有注意過的籃球場。

估計現在這麽熱的天,籃球場上也不會有人。

段圓圓想要看的更加清楚一些,但是她坐在座位上,視線有限,這已經是她能看到的極限了。

“......已知α是第二象限角,那麽α/2是第幾象限角?段圓圓,你起來回答。”

段圓圓突然被老師點到名,但是她剛剛走神兒,哪裏知道老師講到了第幾題、第幾象限......

她猛然被點到名後,心髒跳的厲害,從座位上站起來,低頭看着卷子不說話。

老師見段圓圓她剛剛講過的知識點都答不上來,有些恨鐵不成鋼,擦了把頭上的汗,開始在講臺上踱步,“你們不要覺得輔導班不是正式上課,就不用認真學了,你們知不知道,高中的時間有多麽寶貴,你多學會一個知識點,多做一道選擇題,就能高五分,你們知道五分在高考是什麽概念嗎?那是上百萬人啊......”

段圓圓站在座位旁,輔導班老師這段話已經講了很多次,她早就聽的倒背如流。

她站起來後,才發現自己的視野開闊了許多。

剛剛坐着看不清的籃球場,現在可以看的比剛剛清楚很多。

炎熱的酷暑,就連夏蟬也會覺得燥熱。

現在籃球場上空空如也,沒有什麽人。

段圓圓像是印證了自己心裏的猜想,有些心滿意足的準備坐下。

可就在她剛剛準備坐下,彎曲的雙腿和及膝的長裙剛剛碰到凳子時,她看到籃球場從邊緣處,忽然滾進來了一只籃球。

作者有話說:

希望大家多多留言~還有輔導班老師出的那道題,大家有答案咩?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