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圖書館— ◇
◎人類的悲喜并不相通◎
十一小長假, 學生們難得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完整假期。
巷子盡頭的籃球場上比平日裏多了許多人。
平時安靜的籃球場現在充斥着大家進球後的歡呼聲,籃球拍打地面的發出撞擊的“咚咚”聲,快樂在籃球場上蔓延。
段圓圓路過籃球場時, 餘光不經意的看了過去, 籃球場上很多人,但是她只需要一眼就能夠知道,這些人裏并沒有紀預。
假期的公交車上也人滿為患,段圓圓這一路都沒有座位,一直站着,到市圖書館後, 許淨歡已經提前到了。
她們沒想到的是, 即使是十一假期,來圖書館借書閱讀上自習的人也不少。
“還好咱們到的早,現在就沒座位了。”許淨歡壓低聲音小聲說。
“是啊。”段圓圓拿出習題冊, “我打算先做歷史試卷,你呢。”
“我先寫生物。”許淨歡和段圓圓兩個人很像, 寫作業都是先挑自己覺得簡單的科目寫。
許淨歡早就想好了, 高二選擇學習理科,她的化學和生物成績都很好。
現在她們倆分明都是并肩坐着寫作業, 和在教室裏的坐法是一樣的。
段圓圓和許淨歡兩個人在圖書館裏繼續做“同桌”,可是換了一個遠離教室的環境感覺卻完全不一樣。
市圖書館的環境很安靜, 大家來這裏都是學習的, 大家都暢游書籍的海洋裏,只能聽到窸窸窣窣的翻書聲, 還有筆尖摩擦紙張的“沙沙”聲。
她們的學習效率在這樣的環境裏變得異常的高, 段圓圓平時一份歷史試卷在教室裏要做四十分鐘左右, 可今天半個小時就寫完了。
午休時間是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下班時間, 她們是不能夠留在館內的。
Advertisement
段圓圓和許淨歡把帶來的練習冊和試卷放到了座位上,沒有帶走,算是提前占好了下午的位置,這在圖書館是被允許的行為,做好這一切後她們準備去吃午餐。
“嘿,前面的兩位朋友,沒想到咱們會在馬路上相遇。”
略帶熟悉的聲音從她們身後響起,段圓圓和許淨歡一起回頭看。
她們倆都沒想到竟然會是林晨安。
“體委,這麽巧啊。”許淨歡笑着打了個招呼,“怎麽你也是來圖書館學習的?剛剛我們沒看到你啊。”
她和段圓圓剛走出圖書館不遠。
林晨安單肩背着書包,“是啊,備戰月考,怎麽,你們不信?”
許淨歡搖了搖頭,她确實不相信,林晨安這種靠優異的特長成績進入江塢一中的學生,還會為了月考努力準備嗎?
“好吧。”林晨安低着頭笑了笑,“你們想的沒錯,我沒去圖書館,我是來附近的體育場訓練的。”
林晨安緊接着又提議:“相逢既是有緣,你們是去吃午餐嗎,要不然順路咱們一起?”
“我都ok啊。”
“可以啊。”
許淨歡和段圓圓沒有意見。
三個人選擇了附近的有名的燒烤店。
林晨安還額外要了三瓶冰啤酒。
點的菜都上齊後,林晨安沖着段圓圓講,“咱們幾個也算是不打不相識了,今天借着酒意,正式再和你道個歉。”
段圓圓喝不了酒,她喝的是茉莉蜜茶,起碼顏色看起來和啤酒差不多。
“真的沒事,不用放在心上,而且你都道過好幾次歉了。”
許淨歡能喝酒,但能喝的不多,半瓶都勉強。
她用雪碧兌着一點啤酒,也算是意思一下,雪碧快倒滿了一整杯,“那咱們三個今天算是正式認識啦。”
“幹杯!”
“幹杯!”
“幹杯!”
酒杯碰到一起,玻璃撞擊出好聽的清脆聲,三聲明脆的“幹杯”不約而同的說出口。
林晨安幹了杯中的酒後,又滿了一杯,“其實現在是三缺一,應該是四個人。”
許淨歡有些疑惑,“還有誰?”
“紀預啊。”林晨安說的意料之中,還有些不敢相信許淨歡的記憶裏竟然這麽差:“當時咱們四個人一起去醫務室的,後來是他把你們送過去的,你不記得了?”
段圓圓聽到林晨安的話後,倒是沒覺得疑惑,她一下子就猜中了林晨安說的應該是紀預。
她倒飲料的手顫抖了一下。
“體委,我記得,你一千五初賽結束後還和他不認識呢,怎麽現在時刻把紀預挂在嘴邊?”
林晨安一邊給爐子上的烤串翻面,一邊開口:“這很簡單啊,我的人格魅力,感化了紀預,讓他只需要一場比賽就能擦亮眼睛發現,原來隔壁班還有這麽厲害一帥哥。”
林晨安說完,段圓圓和許淨歡都捂着嘴笑了。
得嘞,林晨安這人現在一定是說的反話。
這家燒烤店的味道真的很不錯,五花肉在燒烤爐上烤得滋滋冒油,一口咬進嘴裏都是滿足。
林晨安搖了搖手裏的手機,“我跟他說好了,過幾天我們四個再出來吃一次。”
手機屏幕上是他和紀預的Q.Q聊天記錄。
許淨歡第一眼不是看聊天記錄,而是注意到了林晨安用的手機,“我去,咱們的手機都是一樣的?”
許淨歡和段圓圓的手機型號相同,只是顏色不同,但線下許淨歡發現,林晨安的手機不止是型號,就連顏色都和她是一樣的白色。
段圓圓和許淨歡把手機拿出來,三個人的手機确實是一模一樣的。
林晨安也有些意外,三個人的手機型號竟然能完全一樣,“哎呦,還挺巧。”
少年時期在發現同學和自己用一款手機後,總會或多或少的有些反應。
或許是覺得對方是個“學人精”,為什麽那麽多款手機偏偏要和自己用一樣的款式?
又或許是覺得對方眼光真好,他們在這方面的眼光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很幸運,段圓圓、許淨歡還有林晨安,他們都是後一種想法。
他們覺得這是他們友誼的一種體現:瞧,在他們還不認識對方的時候就不約而同的買了同一款。
段圓圓之前還覺得如果世界上只有她和紀預用一樣的手機就好了。
但這樣的想法只是一閃而過。
她覺得很幸運,能和紀預買了同一款手機,也和自己的朋友許淨歡用了同一款手機。
段圓圓掃了一眼林晨安拿在手裏的手機,看不清他和紀預的聊天記錄,而且林晨安已經給紀預備注了名字,無法得知紀預本身的Q.Q昵稱是什麽。
但她能看到紀預的頭像,很顯眼,是一片湛藍色的海。
紀預他也喜歡大海嗎。
段圓圓一邊吃烤串,一邊思考。
她小時候在小漁村、在海邊長大,海天一色的風景她看了許多年,對海再熟悉不過了。
“紀預他同意了?”許淨歡沒看清他們的聊天記錄,只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林晨安點點頭,“不就是吃個飯嗎?還有什麽不同意的?只不過他這兩天回他舅舅家了,可能這幾天暫時出不來。”
許淨歡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道:“可是,我聽說,紀預對去找他女生,都很高冷的啊,他真的會和我還有圓圓一起出來吃飯嗎?”
林晨安沒有回答許淨歡的這個問題,而是非常“直男式”的開口問許淨歡:“那你也和她們一樣喜歡紀預?”
許淨歡回答的利落,完全沒有思考的脫口而出:“當然沒有啊。”
她沒有說謊,她只是單純的覺得紀預長得好看,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他,她用欣賞的眼光看任何美好的人和事物,但是紀預完全不是她喜歡的類型。
“那不就得了。”林晨安聳了聳肩膀,“你又不是見到他就給他送禮物又送情書的那些女同學。”
“你說的也對。”許淨歡笑了笑,“嘿嘿,不過能和學校有名的校草級別的同學吃飯還是挺高興的。”
“校草?”林晨安正了正身子,“閣下是在說我嗎?”
許淨歡翻了個白眼,拿了串烤土豆片,不去理會林晨安。
段圓圓手裏的烤串立刻不香了,她的心緊緊的懸了起來。
她現在非常害怕林晨安轉過頭來繼續問她這個問題,問她是不是也喜歡紀預。
那她真的會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麽答複。
段圓圓不是一個會說謊的人,她也不想在朋友面前撒謊。
而且哪怕她說謊了,也會很容易被人發現破綻。
她故作自然的拿起茉莉蜜茶,放在嘴邊抿了一小口,冰鎮過的飲料稍稍緩解了她的無措。
“三號桌你們點的小龍蝦到了。”老板娘端着一大盆小龍蝦,打斷了他們的對話。
段圓圓十分慶幸,這個話題到此為止。
這頓飯他們吃的很慢,天南海北的,聊了許多。
林晨安說他要高考要通過體育上重點大學,雖然他的成績不算拔尖,但也不差,再加上體育成績,一定會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許淨歡和段圓圓聽完都有些不可思議,她們都以為,體育特長生都是成績不夠才去練體育的,沒想到林晨安的成績也不錯。
許淨歡和段圓圓看向林晨安的眼神分明在說:“你沒吹牛吧?”
林晨安笑了笑,“等到月考看看不就知道了?說不定我考的比你們還好呢。”
許淨歡也說她要去重點大學,只有段圓圓,她對她的成績還沒有把握。
許淨歡和林晨安語重心長的勸段圓圓,不要這麽保守,要對自己自信一些。
“目标就是遠大一點喽,不然怎麽會凸顯出完成目标的我們很牛逼?”
段圓圓被他們兩個的話鼓舞了,拿起面前的飲料,“你們說的有道理,古人雲:‘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僅得其下’,還有三年,那我也要考上重點大學。”
“幹杯!我們考上重點大學後還要像今天一樣出來吃飯。”
“Cheers!”
“幹杯!Cheers!”
等到他們吃完,就差不多快到了圖書館下午開門的時間。
段圓圓和許淨歡還是要回圖書館寫作業,林晨安下午還要繼續訓練。
僅僅是一頓飯的時間,三個人很快從半陌生到熟悉。
他們是順路的,一路上打打鬧鬧,就連空氣裏都充斥着青春的氣息。
到了圖書館,許淨歡的勁頭比上午更認真了。
她不知道林晨安的具體成績,但她不想被林晨安超過。
許淨歡下午做歷史,歷史對她來說是一門非常難的科目。
就連歷史朝代順序她都弄不明白,在默寫朝代歌的時候,許淨歡嘴裏小聲背誦着:“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楚吳......吳......”
實在記不起來後面的了,許淨歡湊到段圓圓耳畔,“圓圓,三分魏楚吳下一句是什麽來着?”
“是‘二晉前後沿’啊。”段圓圓還在做英語閱讀,頭也沒擡的就脫口而出,“這算是初中歷史知識了吧。”
“哇,圓圓你好厲害。”許淨歡有點不好意思,“嘿嘿是啊,我初中就沒記住,中考的時候歷史差點不及格。”
果然人類的悲喜并不相通。
許淨歡知道段圓圓中考生物不及格的時候也無法理解。
段圓圓覺得他們這次中考的歷史簡直就是送分題,生物才是出題老師專門給他們挖的一個又一個的坑。
可許淨歡的中考生物做到了只扣三分。
“互補的人最适合做好姐妹啦。”許淨歡笑的很得意,“我們又有相似之處,又有互補之處,簡直天作之合好不好!以後你生物不會的題目就來問我,我歷史不會的題目就問你。”
段圓圓眼眉彎彎,“好呀,這個想法太完美啦。”
段圓圓和許淨歡一直在圖書館學習到日落才離開。
夕陽餘晖鋪滿了天空,郁郁蔥蔥的樹影在斜陽下變得狹長。
雖然十一小長假她們沒有出去玩,但她們依然過得充實快樂,有意義。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