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一切就如同陸離預料的那樣,盡管民衆們宣洩情緒的時候,那副火山噴發的模樣,看起來确實挺吓人。
但因為那枚/核/彈到底是被解決了,也沒有真的造成什麽人員傷亡,這場宣洩雖然激烈,可是卻并不持久。
政/府被集火的時候雖然挺狼狽的,可對于他們這種國內民衆動不動就/游/行/示/威、靜/坐/抗/議的國家,就算被集火的再厲害,過去了也就過去了。
別說什麽實質性的傷害了,恐怕連個抑郁的都不會有,因為他們大多既是政客,又是資本家,在這個國家,這兩個職位常年位列最沒有(良)心的職位榜首。
就屬于那種不是你第一,就是我第一的狀态,反正就都挺沒良心的。
果不其然,輿論的方向逐漸從抨擊政/府,轉移到了讨論出現在紐約大戰中的超級英雄,以及變種人。當然了,還有/侵/犯了他們民主自由的音像。
雖然不說別的,光從那顆核/彈來看,超級英雄們那時實打實的,對對這座城市都有着救命之恩。
但雖說這個國家的政客與資本家最沒有良心,可這不代表普通民衆就全部都很有良心。
而且就算紐約的民衆們有良心,別的城市可能都覺得自己可不欠他們救命之恩。
即使現實情況是,如果當初沒有他們,那群外星人絕對不會只在紐約搞事情。
可事實就是,他們将/入/侵者牢牢地阻攔在了紐約,以至于其他城市的人們,絕大多數都毫無參與感,毫無危機感,甚至毫無感恩之心。
陸離無意去批判什麽,人性而已。
但是不批判,不代表着他不利用,人性是多面的。
有讓人見之生厭的一面,自然也有令人欣喜動容的一面。
一開始整體的輿論,如果說針對超級英雄是褒貶相對平衡,那麽針對變種人的就是争論不休,甚至貶低稍稍多過褒揚。
畢竟差不多從半個世紀前起,從艾瑞克搞大場面起,變種人就沒有過什麽好名聲。
Advertisement
這種長時間的潛移默化,顯然不是一次救援就能夠扭轉回來的。
在輿論即将徹底朝着對變種人不利的方向狂奔時,一篇有關變種人的報道出現在了《紐約時報》的頭版頭條上。
——《我們真的了解變種人嗎》
在這篇報道中,有理有據的從60年代/古/巴/導/彈/危機中,變種人,或者說X戰警第一次出現,到後來變種人兄弟會與X戰警之間的關聯與對立,中間按照時間穿插着幾次萬磁王搞出來的大場面,當然了,也沒有缺少那些做好事不留名的變種人的好人好事……
通篇看下來,這內容足的都可以寫成一部了,真的每一句話都是大料啊。
但是看看這篇報道的撰寫者,這個名字說熟悉不能算是人人都熟悉,但說陌生也不是那麽陌生。
因為你只要去谷歌搜一下,你會發現這篇報道的撰寫者,俨然就是《紐約時報》的副主編。
這是真的報道自由,還是代表着《紐約時報》站隊變種人了呢?
政客們對篇報道背後的輿論風向做着各種猜測,但普通人可不會管那麽多。
雖然這篇報道通篇都好像只是在單純的陳述事實,可架不住變種人的“事實”真的充滿了各種故事性。
而且明明是那麽精彩的故……事實,你竟然只用幾句話簡單概括,多寫兩句會死嗎?
X戰警跟變種人兄弟會是真敵對,還是假敵對,那所謂的萬磁王搞事之前受到的迫害,到底是什麽迫害,還有X教授與萬磁王,到底是個什麽相愛相殺的情況啊!!!
這篇報道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好奇,讓其他同行們覺得自己似乎抓到了新的商機。
畢竟有關政府的,別管是責罵還是洗白,都已經寫的差不多了。
那些超級英雄們,複仇者聯盟先不說,正義聯盟早在那次類/魔/入/侵的戰鬥後,他們就已經開始扒,現在能寫的早就寫的差不多了。
至于新成立的複仇者聯盟,托尼·斯塔克就不說了,他不管是成為鋼鐵俠之前還是成為鋼鐵俠之後,一直都是行走的頭版頭條。
不少人可能比他自己都清楚,他曾經幹過些什麽事情。
至于美國隊長,一個那麽大的博物館在那裏擺着呢,你想看什麽那裏都有。
而且得益于政府那邊的各種宣傳,現在但凡上過學,誰沒看過美國隊長的紀錄片,誰不知道幾句美國隊長的名人名言……
而複仇者聯盟的其他人,其實也沒有很難扒,畢竟他們都真真切切的露臉了,官方(神盾局)那邊也有公布一定的資料。
但是變種人不一樣啊,他們明明已經存在了那麽久,他們的人數明明那麽多,他們明明曾經搞過那麽多的大場面,可現在再看看,有幾個人真的了解變種人。
這是什麽,這就是他們需要抓住的“商機”!
別管政/府那邊怎麽想,在這個資/本/主/義國家,就算是政/府,也是要為了利益讓位的。
以那篇報道為開端,各種有關變種人的報道,或正面或負面,開始出現在大衆的視線中。
而陸離也相當适時地,将他們的第一篇愛情故事“抛了出去”。
陸離選擇的“開頭之作”,是他曾經給查爾斯與艾瑞克舉例講解的第一篇——《他讀懂我的心》。
這篇由陸離提供大綱,漢克提供事實,琴加工編寫,超人參與指導,最後由陸離審稿的作品,在經過了這麽一系列的工序之後,不能說跟最開始毫不相關,但也絕對是脫胎換骨了。
其中的變種人少年依舊是以查爾斯為原型,其中的女主人公也依舊是善良的聾啞少女,他們該受到的欺負與歧視依舊不曾少,但是這篇,是以“女主鄰居”的視角來撰寫的。
這就好比約翰·華生的博客,雖然寫的是夏洛克·福爾摩斯的故事,但是看在別人眼裏,這屬于約翰·華生看到的,夏洛克·福爾摩斯的故事。
名字也不是什麽簡單直白的《他讀懂我的心》,而是,用中文翻譯一下的話,你可以翻譯成《心心相印》,當然了,《心有靈犀》也行。
故事的最開篇,是通過女主角的鄰居的視角,介紹了女主以及男女主之間的相遇。
——愛麗絲是我們這一片最善良可愛的小姑娘,附近不管是男男女女大家都很喜歡她……但一切終結在了愛麗絲16歲的時候。一場持久的發熱,帶走了她的聽力與聲音,也似乎帶走了所有來自外界的善意。
我不明白為什麽人的變化會如此之大,那個善良活潑的小姑娘,變得沉默寡言,那些曾經向她表白、喜歡與她做朋友的男男女女,則變成了惡劣的欺/淩/者。
……愛麗絲最近看起來有些不一樣,她好像戀愛了。太多太多的人因為她的殘缺而其嘲笑她,打擊她,欺/辱她,但是在我看來,她這麽好的女孩,值得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一切。維納斯的雕塑是斷臂的,但那依舊是美神的雕塑。
……那可真是一個帥氣的男孩,看起來與愛麗絲相配極了。最重要的是,每次愛麗絲跟他在一起的時候,看起來都那樣的開心,他們似乎都不需要開//□□流,就足夠明白彼此的想法,這可真是了不起的默契。
……傑克又在欺負愛麗絲了,他那難聽的謾罵,他那猥瑣的眼神,讓人看了作嘔。但是他強壯的身軀,不好惹的性情,又讓想要上前幫忙的人望而卻步。我從來不是一個特別勇敢的人,幸好在這個時候,男孩及時出現了……一個非常浪漫的發現——在愛麗絲需要他的時候,他似乎從來不會缺席。
……我有一段時間不曾見過那個男孩了,聽說是去參軍了,愛麗絲看起來難過極了,但有的時候愛麗絲似乎又給我一種,對方就陪在她身邊的那種感覺,真奇怪,我怎麽會這樣想呢?
……在/古/巴/導/彈/危/機結束後沒多久,在全世界仿佛都松了一口氣的時候,男孩活着從戰場上回來了,但他的雙腿卻再也無法站立、行走了。
有關對方是參加了哪裏的戰争,以致于受了這樣嚴重的傷,我至今都沒有搞清楚,不少人都嘲笑他,說他是在軍營裏訓練的時候将自己給炸/癱/瘓的。還有人嘲笑他與愛麗絲,一個癱子配一個啞巴。太多太多難聽的話,我一個與他們平時交際不多的鄰居,都經常能夠聽到。
要讓我說的話,那些人就是在嫉妒,哪怕存在殘缺,但愛麗絲他們看起來依舊是熠熠生輝的。
……他們結婚了,我并沒有收到請帖,聽說婚禮是在一個學院中舉辦的,那裏有許多男孩的朋友。
自從他們結婚後,除了寥寥幾次回來,我很少有機會再見到他們了。
最後一次見到他們,是十年前,男孩已經不能再用男孩稱呼了,但是他看起來真的比他的實際年齡年輕不少,也許命運奪去了他的雙腿,但時光也輕吻了他的臉頰。
他帶回了愛麗絲的死訊,從此我再也不曾見過他。
直到一次意外,我被一名變種人救了,從他那裏我知道了很多東西,比如說男孩是一位擁有心靈變種能力的變種人,比如說他的腿是為了保衛和平而無法繼續站立的……還有很多東西,但我知道,他愛她,她也愛她,而他的變種能力,從不曾影響這段愛情分毫……
原本的一個大團圓的愛情故事,因為時間線上寫到了死亡之後,就莫名帶上了幾分悲劇色彩。
到最後,陸離都不知道該怎麽分類了。
不過看他們相伴一生,還是分到喜劇裏面吧。
文章內容并不存在什麽特別激烈的篇幅,既沒有拯救世界,也沒有什麽變種能力的戰鬥場面,整個故事似乎是從作為鄰居的普通人視角,描述着普通人的動人故事,只不過最後,大家發現愛情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其實是一位一點都不普通的變種人。
這篇文章在被人“無意中”發現後,以一種難以形容的速度快速蔓延開來,而《星球日報》的紙面轉載與社交平臺上的網址鏈接,加速了這種轉播。
接着,是《紐約時報》《每日新聞》《全球紀要》……一夜之間,好像哪家不曾轉載這篇文章的話,就被時代抛棄了一樣。
與女主角同名的愛麗絲,在這樣鋪天蓋地的“推廣下”,看到了這篇文章。
雖然她不是什麽聾啞人,但因為臉上有一塊胎記,平時也總是要受到各種嘲笑與異樣的注視。這些東西從小到大,她沒有一刻能夠擺脫,甚至有的時候會來自她的家人。
很多人都覺得她早就應該習慣了,但誰會習慣惡意的對待呢。
慢慢的,她越來越讨厭出門,越來越不喜歡見到別人,越來越不想聽見他人的聲音……
甚至“熬過”大學之後,在職業選擇上,她寧願放棄一下條件待遇更好的工作,去選擇那些能夠在家辦公的工作。
對于早就成年多時的愛麗絲而言,這篇文章沒有什麽改變一切的魔力,也不會讓她的人生産生什麽翻天覆地的變化。
她的性格已經定格了,她的心靈也已經定格了,甚至是她的人生也早就已經定格了。
但是這不妨礙她從這篇文章中,體會到一種感同身受的心酸。
別人看到的,也許是愛情,而愛麗絲看到的,是那無數不在的閑言碎語,是那如刀如劍、無法抵禦。無法逃避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