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局勢

忽必烈歸來前夕,就已派人遣散脫裏赤等人括取的漢地民兵,并诘問脫裏赤括兵緣由,脫裏赤愧不能言,事後免不了向汗庭悄悄遞了消息。所以,臘月時,忽必烈回到開平沒過多久,阿裏不哥就派遣一名萬夫長帶着五只名貴的海東青和大量財寶來向忽必烈表示慰問。同時,闊闊護送我的庶母和姐妹們從和林歸來,竟也得到阿裏不哥的默許。我們一家人終于真正團聚了。

忽必烈高坐在洪禧殿裏,底下大擺筵席,特地款待前來慰問的萬夫長巴圖一行人。察必及忽必烈的其他妻子,如塔剌海,伯魯兀真,八八罕等王妃,還有我們幾個子女,再就是一些勳貴等等,都出席了宴會。

在開平待了數日,休整過後,忽必烈已恢複了往日的精氣神。他除了有腳疾之外,身體一向硬朗,很少生病,此刻更是神采煥發,眼神精亮,笑呵呵地對萬夫長巴圖說道:“七弟阿裏不哥坐鎮汗庭,為帝國效力,着實辛苦了!”說着還舉起酒碗對巴圖示意,“這碗酒是敬七弟的,你就代他喝了罷!”

忽必烈的目光雖帶着笑意,但時時透出一股銳意,巴圖低下眼睛,避開他的眼神,神情似有些不安,單膝跪着把酒喝了,才道:四大王遠征宋國,勞苦功高,七大王在和林時時念想着,所以一聽大王回來,就急命我前來慰問。至于先前括兵一事,原是大軍在外,音訊阻隔,七大王誤以為前線兵力吃緊,特意增兵支援的。事情緊急,竟未跟大王解釋,還望大王體諒!”

軍國大事還能弄錯?就算弄錯,要想括兵也要跟留守的真金通信核實一下啊。阿裏不哥給出的理由簡直是侮辱忽必烈的智商。

忽必烈抿了口酒,一時沒有說話,臉上笑意漸漸斂起,眼神沉沉的,讓人猜不透心思。萬夫長巴圖看着他這副神情,臉上又慌了神,原本遞到嘴邊的手把肉也“啪”的一聲掉在桌上。

“四大王……”巴圖聲音發虛,似乎想要解釋,頓了頓,又把話咽了回去。

“諾顏吃肉啊,怎麽不自在了?莫不是我招待不周?”忽必烈這才微露點兒笑意。

巴圖把肉遞到嘴裏,慢慢嚼着,看那表情就像在嚼石頭一般。

“七弟也是過慮了,還特地要你走這一遭。這原是一場誤會,只是括兵一事關系重大,漠南一帶騷嚷不安,我才問了一句。眼下既然說明白了,我也就釋懷了。”

巴圖這才神色一緩,松了口氣,趕緊把肉咽了下去,忙不疊的說:“多謝四大王體諒!七大王畢竟是您的同母弟弟,親兄弟之間有什麽誤會解不開的?哈哈!”說罷,還笑了幾聲,以圖緩解氣氛。

忽必烈卻斂起了笑意,臉色又陰郁起來,嘆道:“我這些同母弟弟,旭烈兀還在波斯,眼下,他該要回返了罷?也不知幾時回來。七弟是最小的,我一直惦記着。以前他還有汗兄照應,只是此番汗兄竟……”說着說着,便語不成句,眼淚也落了下來。

忽必烈這麽一出,弄的在場諸人都無心下咽,不得不肅穆起來,作悲戚狀,我也瞬間沒了胃口,讪讪的放下筷子。

不管忽必烈是真情假意,他總得表示一下對汗兄逝世的悲痛,畢竟對汗兄的忠誠,也就是對蒙古帝國的忠誠,這樣才能得到更多宗王的認可擁戴。

巴圖原本還咧着嘴巴笑着,此刻整個臉都僵硬了,用力把嘴巴閉緊,一時沒有開口。我也挺同情他的,他從和林遠道而來,本就困頓疲乏,這一頓飯上忽必烈忽陰忽晴的,他更沒有吃好罷。

忽必烈最後站起了身,對着北面,遙遙祭拜,把酒灑在地上,算是告慰蒙哥汗的亡魂。在場諸人也都跟着起身遙拜,和忽必烈一起把戲演到底。

Advertisement

萬夫長巴圖完成任務後也不滞留,立即起身北返。忽必烈則立即向闊闊打聽阿裏不哥的動向。

其實,也不用過多打聽了。阿裏不哥括兵一事,就能表明他的奪位之心。此番之所以跟忽必烈示弱,大概還是忌憚兄長,想要撫平他的疑慮。畢竟,阿裏不哥若想繼承汗位,也要得到忽必烈以及東道諸王的認可。若是二人談不妥,怕是就要兵戎相見,這也是最壞的打算。畢竟,誰都願和平解決問題,不得已都不願動刀子。

不得不說,阿裏不哥的态度還是很誠懇的,王兄的老婆孩子回開平,他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然,他們回來的理由也足夠光明正大:與忽必烈分離日久,心中甚是惦念,公主王子們也想念阿爸了——蒙哥汗又沒有明旨說是軟禁,他們能不能回來,就看阿裏不哥的态度了。

比較有價值的信息是八剌的一封密信。內容大致講了阿裏不哥的圖謀,這貨此刻已明顯倒向忽必烈了。與他一同向忽必烈示好的:察合臺一系還有宗王阿只吉,窩闊臺系也有合丹、只必帖木兒等人;之前早就投靠忽必烈的,是他的異母弟末哥。雖然西道諸王裏只有四五個人表了态,人數是少了點,但也聊勝于無。

其實也可以理解,在漠南多年來,忽必烈行漢法、親近漢人、修建了城池、住進了宮殿……他如此行事,在那些保守的蒙古貴族眼裏,幾乎被視為異端。遠離漢地的西道諸王多得很,他們對漢文化不感冒,所以無法容忍忽必烈的“叛逆”行徑。

八剌還警示道:無論阿裏不哥以何種理由邀請忽必烈來和林,都切勿答應。忽必烈看到這一條,用手彈着密信笑了起來:好不容易回到了開平,誰還會自投羅網?回去是什麽結果,不用說都明白。

八剌等西道諸王向忽必烈明确表白,忽必烈心裏稍有慰藉,畢竟和林那邊,多少都有幾個盟友。多一個宗王支持,就多一隊軍馬,還有轄地。屬民等等,都間接為忽必烈掌控了。

臘月一過,春節即來,忽必烈一行人歸來,開平城裏壓抑的氣氛也被打破。雖是蒙古諸地都籠罩在蒙哥汗逝世的沉重氣氛下,但年還是要過的,只是較之往常低調一些罷了。有着過年的由頭,忽必烈更是大大方方地結交諸王了——小弟弟阿裏不哥應該已在和林準備多時了,俺也不能落了後,想跟他較量,必得有宗王支持才行,否則唱獨角戲就輸定了!

忽必烈前番南征,已收攏了不少人馬;察必這邊,夫人外交從沒斷過,此番就是進一步加深感情。不過,那時大家根本猜不到蒙哥汗會突然去世,誰也沒往這上頭想。眼下,是到表明立場的時候了。

雖是春節裏,在大汗駕崩的陰影和節日氣氛的掩蓋下,開平城俨然一派大選前的詭異氣息。白日裏,忽必烈跟宗王貴戚們友好往來——塔察兒、也孫哥、合丹等人都在;晚上,就是聚集幕僚議事,分析動态,商議對策等。

期間,我和真金、那木罕等子女也有機會旁聽了幾回。根據既有知識,結合眼下形勢,我大致能腦補出蒙古帝國眼下的勢力分布。

宗王主要分兩大派:西道諸王,主要是朮赤系、察合臺系、窩闊臺系三支,占地大致在現今俄羅斯西部到東歐一帶,中亞等地;東道諸王呢,是東方三王族,成吉思汗的弟弟斡赤斤、合撒兒、合赤溫的後裔,主要在東北亞一帶,其中又以斡赤斤的後裔塔察兒家族勢力最大,東道諸王裏,基本是塔察兒說的算。

而漠南中原一帶的貴戚勳臣,則是以木華黎家族為首的五投下,有木華黎國王家、驸馬弘吉剌部、驸馬亦乞烈思部、忙兀部、兀魯兀部等。木華黎家族早就投懷送抱了,這一點忽必烈很有成算,五投下的其他部落也基本跟着木華黎家族的風向走,不難拉攏。除了這些,還有漢地世侯需要籠絡一下。

眼下最重要的,就是争得宗王塔察兒的支持,他是東道諸王的領袖,封地最大,軍隊最多;他輩分高,一舉一動就能引導時局,地位十分重要。之前,察必已與其妻兒友好往來過,忽必烈要進一步拉攏他,也好說話。

在忽必烈與諸王眉來眼去的日子裏,我才意識到自己又長了一歲,已經十一了,時間過得真快!我穿越過來也有兩年,這期間一直波瀾暗湧,眼下卻是要攤牌的時候了。雖是知道未來結果,我也不免有些緊張。畢竟,從眼下局勢來看,向忽必烈示好的宗王勳貴只是蒙古貴族中的一小部分,他的局勢并不樂觀。

大人們忙着搞關系,我在默默觀望時局的同時,還是靠跑馬射箭、看話本練字打發時光,閑餘時間跟着察必學習打理家務。我還沒到能參與決策的層面,能讓我聽聽消息就不錯了。真金的級別高一些,每次議事,忽必烈都能帶上他。我的三個姐姐也回來了,其中,三姐茶倫算是有主見的,也能參與議事。我呢,就只能聽聽邊角新聞了。

年後,安童還帶着別速真來過幾次,走親戚是一方面,主要是想打探霸突魯的消息。我每次見他,只覺得這小少年眉間都帶着一股悒郁之色,悵悶不樂的。察必知道這個外甥早熟,心事重,待他聞及霸突魯時,只能安慰道:王爺輕身北返,鄂州一帶須有個心腹坐鎮善後才可;蒙軍已與宋國議和,不會再動刀兵,是以不必擔心霸突魯的人身安全。至于他傷病一事,當然是緘口不言了。安童明事理,知道眼下是敏感時期,問清情況後,也不再提及此事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