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稱汗

我回來時,忽裏臺大會都要開始了,真金他們早已提前回來,尋不到我正着急着呢,看到安童把我尋回來才松了口氣。

察必見我急匆匆回來,氣得用指頭狠狠戳我額頭一下,我心虛的做個鬼臉,乖乖等待指示。其實我一向都挺靠譜的,但今天這麽個歷史性時刻我反倒不靠譜起來,還好沒有耽誤大事。

察必一邊操持着會後大宴事宜,一邊命豁阿和阿蘭母女為我整裝打扮。

換下了簡便的騎裝,我被套上了一件長長的蒙古袍,大紅色的面料,袖口還嵌着金絲,金光閃閃,頗有土豪的氣息。腰上圍上紫帛系腰,袍服就不那麽臃腫了。紅色和紫色搭配在一起,顏色豔麗,華貴異常。雖然我只有十一歲,又生的瘦小,沒有什麽曲線可言,但穿上這些袍服,紮系整齊,倒也顯得人光鮮亮麗。

不一會兒,頸上、頭上就被阿蘭她們戴滿了珠玉寶石,額前頭飾上的東珠尤為耀眼奪目。我對着銀鏡,看着自己這一身珠光寶氣,被晃得眼暈。再打量打量自己的面龐,臉色還是略顯蒼白,但頰邊帶着一抹微紅,比先前氣色好多了,而且眼睛澄澈,明亮有神,充滿了小孩子的朝氣和活力——這都是體質改善的結果。

外面喧聲震天,大會像是要開始了。我跟着額吉一道出去,只見帳幕群的前方早已搭起了一個七尺高臺,上面供奉着繡着蒼狼白鹿的旗幟,擺着全羊和馬奶酒作為祭品。

高臺下面圍滿了披金戴銀的諸王貴族,人聲鼎沸,喧鬧異常。雖說是忽裏臺大會,卻也不像漢人那麽講究禮制,周邊亂哄哄的,并無秩序可言。

見我出來,大姐月烈早已過來,把我帶到了高臺遠處一角,真金、忙哥剌他們都在這裏,還有安童、玉昔帖木兒等勳貴子弟。大家都興奮地觀望着,眼睛瞄着高臺,就等忽必烈出來。

過了一會兒,喧嘩聲漸漸變小,藩邸侍衛闊闊、燕真等先行過來,再看後面,卻是阿裏海牙等人簇擁着忽必烈走來。蒙古人尚白,忽必烈今天穿了一件白毛子金絲寶裏服,頭戴白藤寶貝帽,衣着顏色雖然素雅,但袍面上繡着的金絲雲紋卻閃着燦燦金光,帽頂鑲金,全身透着一種低調的奢華。

薩滿巫師在前面引路,忽必烈一行人走過白氈鋪就的地毯,登上高臺。

待忽必烈出現在高臺上,臺下就響起熱烈的歡呼:

“忽必烈汗!忽必烈汗!忽必烈汗!……”

忽必烈在薩滿巫師的導引下,端起金樽,右手蘸酒,先後祭天、祭地、祭祖先,而後又蘸着酒液在自己額頭上點了一下。高臺下的諸王那顏也端起酒杯,依樣行禮。禮畢,衆人又喧嚷起來。

在一片歡呼中,宗王塔察兒首先率領與會諸王向忽必烈俯身行禮,而後,塔察兒把一紙文書交給了忽必烈的宿衛士阿裏海牙。阿裏海牙當衆宣讀,我仔細聽了一會兒,才聽出內容是蒙語寫就的即位诏書和成吉思汗的大劄撒。之後,又是由塔察兒帶領着諸王那顏宣誓效忠新汗,而後齊齊下跪,三叩九拜,我們幾個子女也跟着跪拜下來。

忽必烈笑着叫大家平身,朗聲宣布:“至高的長生天在上,統領萬物衆生,光輝普照不兒罕山。今天蒙受諸王那顏的眷愛,推舉我為新任蒙古大汗!我将繼承聖主成吉思汗的偉業,開疆拓土,讓陽光照耀的每一寸土地都成為大蒙古國的鐵蹄所及之處。我願将所有財物,與全體臣民共享……”

話音落下,就聽樂聲響起。號角聲、馬頭琴、大琵琶、雲板、鑼鼓齊奏,樂曲大氣沉渾,氣勢雄壯,直入雲霄。

Advertisement

忽必烈站在高臺上俯視衆人,衣袍飄動,意氣風發。此時,他已經成了新任蒙古大汗,雖說這個大汗目前并未得到全蒙古的一致認可,甚至有點“自封”的味道,但也是由塔察兒等諸王那顏擁戴而立的,也有權威號令諸人。從現在起,他再也不用做那個俯首聽命的王弟了,他已成為萬人之上的那個人,并且,在不久的将來,聲名将會響徹整個歐亞大陸。

我擡頭望了望高臺上的忽必烈,突然感覺這個阿爸一下子變得陌生起來。他渾圓的臉龐上猶帶笑意,但身上的氣質卻正發生着微不可察的變化,眼底透露的,是淩駕于衆人之上的威嚴。我的身體不由得戰栗一下:從此以後,他就是君父了!于我,不僅有父女之情,更有君臣之別,此間分寸,一定要把握好。

即位儀式過後,大宴正式開始,忽必烈走過白色氈毯,坐在裹着九張白色馬皮的雕花寶座上,随後,諸王紛紛入座,大碗酒肉都端了上來。酒席一開,氣氛更活絡起來。諸王們紛紛向忽必烈敬酒,向新任大汗慶祝。忽必烈心情很好,一一飲下了,還親自回敬塔察兒,也讓塔察兒賺足了面子。

衆人對忽必烈的稱呼從“忽必烈大王”一下子改成了“大汗”,名字都不敢随便叫了。我聽了之後,一時還難以适應。連向他敬酒時那句“父汗”都叫的別別扭扭,好在忽必烈今兒心情舒暢,倒也不以為意,還痛快地把我敬的那杯酒一飲而盡。

大宴一直持續了十多天,諸王那顏們盡情飲酒、歌舞、游獵、賽馬、摔跤……不亦樂乎,待回到各自封地前,與會的諸王那顏都得到了豐厚的賞賜,高高興興地把金銀珠寶捧回家了。這也算是擁戴忽必烈稱汗得到的首筆收益吧!

四月份,忽必烈才頒布了正式的即位诏書,也開始自稱為“朕”了。不同于稱汗時的蒙古文書,這份诏書是由藩邸舊臣王锷寫就,大體闡述了忽必烈的治國方針:“朕惟祖宗肇造區宇,奄有四方,武功疊興,文治多缺,五十餘年于此矣……爰當臨禦之時,宜新宏遠之規。祖述變通,正在今日。務施實德,不尚虛文……建極體元,與民更始。朕雖不逮,更賴我遠近宗族、中外文物,同心協力,獻可替否之助也。誕告多方,體予至意!”

這份诏書一經頒布,藩邸舊臣都歡欣鼓舞了。忽必烈在闡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之後,就向天下宣布:“俺要改弦更張了!以前先祖們都是馬上得天下,而今俺要以文德綏海內!”所謂“祖述變通,正在今日”,就是告訴大家新任大汗會在繼承蒙古傳統的同時,用漢法治天下。這對漢儒們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金蒙混戰四十年來,終于出現一位願意“興王道”的賢君啦!俺們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有望變成現實啦!

忽必烈即位後不久,就派出百名急使奔赴和林等地宣谕:老哥我已經即位稱汗了!然而,阿裏不哥并未款服,四月份,就在和林召開了一次忽裏臺大會,由阿速臺、玉龍答失、阿魯忽等諸王擁立稱汗。至此,蒙古形成了兩汗并立的局面。

得了,眼下這局面必得以戰争收場了。當然,忽必烈首先做的,是迅速組建領導班子。在中央,設立了中書省及六部,由漢人王文統、張文謙分別擔任平章政事和左丞;地方則設立宣撫司和宣慰司。我大致瞄了一眼,這些中央和地方要員,大部分都是忽必烈的藩邸舊臣,其中以漢人居多,姚樞、窦默、子聰和尚等被委以要職。看來漢人對忽必烈的投資開始返利了!而且,讓我放心的是,目前忽必烈并未出現排擠壓迫漢人的傾向,我也沒有發現所謂的“四等人制”。

至于後宮和子女,也分得明白。察必是正妻,自然成了忽必烈的正位大哈屯;真金、那木罕我們幾個兒女也都成了大汗位下的“王子”、“公主”,雖未取得正式封號,但都得到了各自的食邑分地。得了,我真的成了不勞而獲的封建剝削者了!

即位之後,忽必烈一邊抓好經濟基礎——勸課農桑、恢複農業生産、鼓勵商業貿易,一邊還要搞好上層建築——內立省部,外設監司。他用中原王朝傳統的政府機構代替了蒙古汗庭的斷事官,也就表明自己要另立門戶,徹底甩開汗庭單幹了。

期間,忽必烈并未放棄同阿裏不哥和解,但雙方多次交涉無效後,忽必烈就下定決心調兵備戰。在蒙古人心中,想要一個人徹徹底底的臣服,就只能用拳頭把他打趴下。

不過,在這之前,忽必烈還要做一件事:組建自己的怯薛軍。想要打仗,首先要準備好侍衛親軍,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當然,怯薛軍還可以提供除了護衛以外的飲食、文書、翻譯、衣服、車馬、弓箭、鷹犬等全方位服務的。既然身在開平,無法繼承前任大汗的怯薛軍,就只能自己另搞一套了。于是,開平的夏季,一大波出身于勳貴家族的小鮮肉紛紛來襲。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