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高會計的身份(金豬加更2)
其實高三叔內心還有一個不願承認的事實:沒兒子鬧的。
生養是淮北媳婦應盡的義務,由此義務獲得名正言順當兒媳婦兒的權利。
這個女人屁股大很能生,生很多兒子,哪怕她滿年四季不幹活,哪怕做得鞋左右腳不分,哪怕袖子嘎巴的能擦着火柴,也是個合格的兒媳婦兒。
反之,如果光生女兒,那女人就有了缺點。
如果連個肉芽都生不出來,哪怕她擀的面再長,紡的線再細,也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但這些心酸,哪個女人沒有?
凄凄慘慘戚戚,又能如何?
日子依舊像流水,該咋過咋過!
轉眼就是新年,過年前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分紅。
過年在鄉下人心目中的位置,比城裏人的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加起來還要重要。
要割肉,要打酒,要買待客紙煙、哄娃娃的鞭炮、寫對聯的紅紙、美人頭年畫,還有人家要娶媳婦兒嫁女兒;
再不濟,也得換兩張糊窗戶的麻紙……
土地生長五谷,土地不生長這些,這些又不興賒賬要靠錢買。
要說現在誰家最忙,估計是高會計家。
從秋後就要開始算賬,前幾日高俊和姐姐高仙兒逮着空來喜兒家完。
喜兒随口問了一句:“你爸現在在忙什麽呀?”
Advertisement
然後高仙兒立馬端坐,撿根樹枝當筆。
“會計,我擔了高瞎子家七擔茅糞,隊裏種菜用的。四擔稀的,淨是水,給算三等;三擔稠的,茅坑底子上的,算二等吧。”
擔糞的高海身上散發着最新鮮的糞坑味道,高仙兒說現在鼻子下還有呢。
喜兒笑得打跌,高仙兒又立馬端坐。
“會計,小三兒家豬跑玉米地去裏,老母豬帶倆豬娃。”
高仙兒見喜兒眼露不解,忙解釋:“意思是留個底,分紅的時候要扣公分的。”
看來家庭熏陶也是一種學習方法啊,瞧這小姑娘,一五一十說得頭頭是道。
“我老爹現在煩着呢,每天嘴裏無時無刻不在嘀咕,有時候連我和弟弟說話都聽不見。”
“都嘀咕啥啊?”
“去洪河當民工開回的完工證,媳婦兒計劃生育的補貼工,給檢查工作的市委副書記管飯借用老苗家的半瓶子油,三升白面,秋後得補錢……”
喜兒聽得瞠目結舌,她老爹可管着四個大隊,光這每天的瑣事兒都能煩死個人。
高仙兒說她們家現在臺歷上,書皮上,紙煙盒上,廢信封上,報紙邊邊兒上,有時候胳膊上全都是她老爸的字跡。
家裏不時有人來,哪兒逮着方便的就寫哪兒。
前兩天高俊剛挨揍了,因為拉粑粑拿了他老爸一張紙擦屁股了,據說後來屁股都揍腫了。
喜兒很好奇,她爸做會計難道是新手?咋會這麽沒章法呢?
因為她前世就是學會計的,雖然只學了一年就重生到這裏,但最基本的財會知識還是會的呀!
“你老爸以前做啥的?”喜兒問道。
“不懂,反正每天就會寫很多很多的字,家裏老多老多書了。”
文學作者?不對啊,如果是文學工作者怎麽會一下來就幹這工作呢?
書?
“你們從以前的家裏搬來的?”
“嗯嗯,我們以前住在南京,光書就搬了整整一大卡車,有這麽這麽多。”高仙兒拿胳膊比了比,不行,實在太多了,反正那一卡車就光拉書了。
兩個小女孩兒你來我往,聊得也還愉快,高會計的身份喜兒也算明白個大概。
高仙兒爺爺是個很睿智的老頭,眼看時局不對,自家兒子和媳婦兒三天兩頭被拉出去批鬥。
這天晚上,高氏夫婦難得一齊回家,高老頭召開家庭會議。
用紅鉛筆在地圖上畫了個圈圈,然後指着那個地方說:“這裏是淮北,就是咱們要去的地方。”
要求主動下放是唯一獲得解放的機會,這兩件事一開始就是挂鈎的。
兩天後,高家就來了一夥兒人,在高家門前敲鑼打鼓,高呼口號。
高仙兒形容:他們穿着綠衣服,腰間束着人造革皮帶,有幾張面孔依稀有些熟悉。
一年前這些人也來過一次,上次是來揪鬥自己父母的。
他們振臂高呼,喧嚣聲響徹整個樓道,還撕下他們家門框兩側已經泛白的紅紙标語,刷上漿糊,貼上嶄新的标語。
仙兒說,內容已經從“打倒”、“炮轟”、“火燒”、“油煎”變成了“熱烈歡送”和“光榮下放”了。
喜兒心裏忍不住感嘆,這小女孩兒看來因為這場劫難反而認識了不少新字,新詞吧?
然後家裏開始如火如荼的開展包紮工作,仙兒的衣櫥,書桌全部都用草繩密密地捆綁起來了。
上面還挂着一些白色的小布片,上面無一例外,用毛筆寫着:“淮北高石莊—高祥苗青”。
前面是他們下放的目的地,後面是仙兒爸媽的名字。
也就是說,他們和喜兒家一樣是下放。
不同的是,一個是主動下放,一個是被動下放。
這是同路不同命,而且是一個天一個地。
被動下放是被剝奪一切,包括自有,未來,財富,地位,人格,尊嚴。
但主動下放則是帶薪的,他們依舊是城市戶口,而且還有油糧供應,每個月高會計都要騎自行車數次往返鎮上的公社和高石莊。
從公社的糧站馱回米面、菜油,順帶購買一些高石莊沒有的生活必需品。
仙兒說這自行車是媽以前在南京工作時,每天上下班用的,不過如今已經被老爸征用。
主動下放,他們家還會有一筆安家費。
據喜兒後來考證,政策規定:下放家屬的安家費是按照人均八十元發放的;
另外建房所需的勞力是無償的,由當地生産隊按公分計酬,也就是說由生産隊集體負擔。
不像張青家蓋房子,要包吃,還要出小工費和技術工人的費用。
也就是說,仙兒他們家光安家費就有四百塊。
媽呀!天文數字啊~~~
喜兒對仙兒家升起了強烈的好奇心,很想去他們家看看大卡車的書,還有據說當時轟動整個生産隊,唯一蓋瓦片有玻璃大窗戶的房子是啥樣!
還有一個人喜兒也很好奇,就是仙兒的爺爺,這位睿智的老人。
在關鍵時刻,能夠帶着全家脫離災難的老人。
不過據仙兒說,爺爺很宅,每天除了在院子裏溜達,基本上都在房間看書,寫字,很少出來走動。
估計跟自家爺爺差不離多少,文人骨子裏的清高,是很難走出那個院子,和每天滾泥巴地的農民聊到一塊兒的。
貓妞兒說
今天就這四章,明天應該至少有三章,依舊是從早上七點零五分開始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