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長安

林菁在這座天下聞名的長安城裏生活了十五年, 她以為自己對長安應該是熟悉的。

可從明德門開始, 随着踏步整齊的軍隊列隊進入朱雀大街的時候, 眼前的景象卻是她全然陌生的。

街道的兩側樹木上挂滿了錦緞,青石板鋪就的大道纖塵不染, 而道路兩邊每隔幾步便設有香案,由金吾衛看守,香案後面則是黑壓壓跪伏在地的長安百姓。

當看到軍隊出現在視野時,守在城門處的禮官吊着嗓子唱道:

“天德——神威——”

街道兩旁的百姓齊聲山呼道:“耀我大昭!”

數萬人綿延而長的呼喊, 響徹在長安城上空,幾乎給人一種直達天聽的感覺。

四方城樓的鐘鳴叫起來, 遠處的皇宮城牆上,擂響了戰鼓。

“咚——咚咚——”

左平騎着駿馬, 走在依仗的正中, 林菁緊随其後,她看到兩邊百姓衆生百态,而最令她動容的是,有幾個頭發花白的老者正在失聲痛哭。

長安城已有十六年未曾迎過凱旋之師了, 久得已經讓人忘記了勝利的滋味,只有上了年紀的人還記得那時的榮耀, 将久遠時空的記憶與現在的情景重合, 重新喚醒了人們對昭軍的信心。

禮官再唱:“起——”

百姓們陸陸續續站起來,現在, 他們終于可以肆無忌憚地發出歡呼聲。

“将軍好威風!”

“打勝仗啦!太好了!”

“左将軍,在中間的那個俊俏郎君是左将軍嗎?”

“在儀仗裏的那些親兵也長得不錯啊!”

“也不知道這些小郎君定了親沒有……”

左平有一種游街的感覺, 正有些走神,“啪嗒”一個包裹着小核桃的手帕飛了過來,有女子喊道:“左家郎君!我心悅你啊!”

他還沒來得及反應,又是一束野花砸了過來。

“花香不香?郎君笑一笑吧!”在歡慶的時候,女郎們也不用再含蓄,大膽地向心目中的英雄示愛。

別說笑一笑,左平臉都黑了。

但他現在算是奉旨“游街”,皇帝特意命人在驿站迎接他們,大軍當然不可能全都進城,他們選出士兵裏長得比較齊整俊俏的的,全都梳洗幹淨,穿着擦得锃亮的明光铠,作為進城獻俘的儀仗隊。

将軍們也洗去一身風塵,帶着親兵接受長安城百姓的熱情。

而這并不僅僅是面向百姓展示軍隊實力。

長安城的居民大約有二十多萬戶,算作人口的話,大約有八十萬人,這其中有三到四萬都是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外邦人,突厥人、胡人、吐蕃人、吐谷渾人、天竺 人、新羅人、倭國人、南诏人、大食人、昆侖奴……與大昭建交的邦國有上百個,長安聚集了多國使臣,這一次擺出這般大的陣仗,實則是在向異邦展示國威。

所以這儀仗不能走得太快,面對百姓的“熱情”,還得坦然受之。

朱雀大街兩邊都有金吾衛守衛,百姓沖不上來,只好投擲禮物,大多是鮮花、手帕、香囊……長相俊美的左平尤其受到關愛,亂七八糟的接了一懷,丢也不是拿也不是,這輩子可能都沒這麽尴尬過。@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而林菁因為身形相對嬌小,周圍都是人高馬大的親兵,便沒這個待遇了,人群中倒是有人喊林菁的名字,還有人求林菁摘下頭盔,讓人一觀其貌。

她吃飽了撐的。

林菁現在只想趕緊結束游街,随着大部隊觐見過皇帝之後,好回家跟親人團聚。

人還在馬上,心早就飛到了通濟坊。

随着隊伍行進,越是臨近皇宮,周圍的百姓衣着也越見光鮮,兩邊從坊間林立而出的閣樓也是雕梁畫棟,許多人在窗前看儀仗更是清晰。

忽而聽到有一處閣樓裏傳來的琴聲,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可所有人的臉上都出現了狂熱之色。

“這是平康裏的章大家在撫琴!”

琴聲慷慨激昂,有金戈鐵馬的殺伐之意,就算林菁不甚通音律,也知撫琴者水平極高,竟還是平康裏出身,更為難得。

不遠處又是打開了一扇窗,只聽一女子道:“獻醜。”

樂聲傳來,與琴聲相和,她用的乃是瑟,铮铮然如千軍萬馬沖出,與琴聲厮殺在一起,用樂曲演繹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戰。

“琴瑟齊出,平康裏的婉清子竟然也來了,我竟有幸聽到當世兩位器樂大家的合奏!”

自此,儀仗每行一段路,便有女子以樂聲助陣,或琵琶,或尺八、或簫、或笛、或箜篌……皆無柔靡之音,或悲壯或激蕩,或蒼涼或喜悅,大氣恢弘,有古之正音氣象!

直至皇宮前,在街道旁出現了一架馬車,有一女子站在前方。

她身段袅娜,以輕紗蒙面,曼聲道:“妾英氏,攜平康裏諸姊妹,為林将軍慶功而來,謝林将軍壯我女子之名,願林将軍武運方昌,戰無不克!”

林菁摘下頭盔,她回道:“林某謝過英大家!”@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兩邊的百姓這才看見了林菁的容貌,可也僅是剎那間,因為隊伍很快便走向朱雀門。

英大家聞聲屈膝施禮,一雙美目眼波流轉,目送林菁離開。

進了朱雀門好半天,往承天門走的時候,林菁小聲問朝晖:“英大家很有名嗎?”

平康裏的姑娘很有名,但那是在官員文士裏有名,跟林菁這種武人不太搭邊。

朝晖咳了一聲道:“她是平康裏三大都知之一。”

“都知”之名林菁還是知道的,據說平康裏有三等妓子,下等妓子不挑客人,有錢就能做生意;中等妓子會挑選商賈、小官、書生作為入幕之賓;上等妓子只接待達官顯貴,來往的都是名人雅士。

而在上等妓子中,還有更上一層的,被稱為“都知”。這一類妓子不僅才貌出衆,還能說會唱,吟詩作畫等樣樣精通,且談吐不俗,氣質風雅,在各個宴會中負責調節氣氛、主持節目,還善于解決各種尴尬場面,為人需八面玲珑,長袖善舞,方能面面俱到,令賓主盡歡。

提起這個莊情可是行家,他在旁邊補充道:“平康裏公認的都知只有三個人,分別是孟非妖、周倜和英離之,其中屬英離之的資歷最老,在平康裏名望最高,所以她才能代表平康裏向你道謝。之前的章湖和婉清子雖然已是‘大家’,但離都知還遠着呢。”

林菁沒想到此番回到長安城,态度鮮明地支持自己的人居然是平康裏的妓子們,有些意外,又有些在情理之中。

她和她們都是脫離了天下女子常規道路之人,可以說,這些妓子大概是這世上最能理解她的人。

林菁還想多問些關于平康裏的事,但承天門已到,禮官的聲音又響起來。

皇族的人和官員遠遠的站在皇宮正殿前,連臉都看不清。

她認命的低下頭,開始跟着禮官走繁複的祭祀流程,跪了又拜,拜了又跪,折騰了許久,皇帝還要講話,她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最後跪得腿都要麻了,才得了一句“平身”。

接下來,皇帝終于召有功将士觐見,五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進去,林菁頭都懶得擡,跟在左平身後進了大殿。

周圍是一堆陌生的面孔,能在這個時候進大殿的官員,都不是簡單人物,她似乎看到了裴元德,可對方離皇帝很近,離她太遠,看不清。

皇帝從左平和陸文許開始,又詢問了幾個将軍,最後才道:“朕軍中的林氏女将威名赫赫,今日終于得見,宣林将軍上前。”

林菁心裏波瀾不驚,上面的這個人,見證了她父親的死亡,又将她從安逸的生活中逼了出來,改變了她一生命運。

沒有喜怒,沒有怨怼。

她跟皇帝之間有一場仗要打,只有一個人能嬴。

她擡起頭看着坐在龍榻上的男人。

因為要祭祀天地,所以李茂帶着冕旒,身着華服,顯得令整個人精神不少。可惜林菁還是能從他花白的胡須上看出衰老的征兆,連帶他所代表的天下至高權柄,也有一種腐朽的氣息。

“臣,林菁,參見陛下。”她半跪在大殿上。

李茂的聲音從上方傳來:“林将軍機智過人,勇武更勝于男兒,屢立奇功,乃是我大昭之福,亦是社稷之幸,賞。”他擡了擡手。

旁邊的內侍道:“封林菁為正五品上騎都尉,賜白纻布一百匹,葛布三十匹,絹五十匹,鏡花绫二十匹,棉三十兩,口脂六兩,繡鵝毛氈一卷,金三百兩……”

林菁:“……”原來連口脂都能賞的。

李茂中規中矩地誇贊了一番,又大張旗鼓的賞賜許多物品,表面功夫做得相當到位,然後便令林菁退下。

果然,那種在朝堂上互打機鋒,撕來撕去的情景只出現的話本裏麽?@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之後圍繞朔方城和邊境的安置又讨論了一會,臨到午時,李茂便宣布退朝。

林菁聽說有廊下食,可以供上朝的官員在正殿門外的走廊裏解決午飯,正躍躍欲試地想嘗一嘗,這會兒裴元德已經朝她走過來,便見一名內侍跑進正殿,氣喘籲籲地道:“皇後殿下宣林将軍觐見。”

那內侍在前方帶路,林菁手托頭盔跟在後面。

內侍雖然是并着腿走路,不過兩腳倒騰得飛快,片刻不敢耽擱。

林菁疑惑,開口問道:“皇後殿下為什麽要見我?”

內侍只道:“将軍到了便知。”

林菁抿了抿唇。

她不覺得皇後這樣的人會因為好奇心而見一名女将軍,比如在甘州時,韋胥的妻子劉氏便以好奇為理由,将她困在了刺史府,然後便是那一場難忘的雪夜。

被人害得多了,難免有些心理陰影。

插入書簽

作者有話要說:

分享小知識:

唐代的長安人口大約80萬,而同時期的君士坦丁堡約有30萬人,羅馬約有5萬人,巴黎只有2.5萬人——取自網絡資料。

“大家”在唐朝是很常見的稱呼,逼格也很高,連皇帝也喜歡被身邊人這麽叫。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