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我兒子是九千歲 一
李蘇再次睜開眼睛,眼前黑乎乎的一片, 只有幾縷月光透過窗戶上破了的洞漏了出來。
可李蘇卻來不及細想, 她趕緊翻身下床, 在床底下掏出一個匣子,裏面裝着的是這個家所有的家當,她将裏面的東西胡亂塞進衣服裏。然後将床上才一歲多的小女兒拿床薄被裹好,綁在身上, 又去隔壁叫醒了六歲的兒子。
“宜城, 待會記得跟在娘身後, 不管看見了什麽,一個字都不許說, 娘說刻意說話的時候,才能說話, 記住了嗎?”李蘇蹲下身子認真的吩咐道。
六歲的路宜城是遠近馳名的神童,聰慧過人,他從李蘇的話裏知道了事情的嚴重, 立刻點點頭。李蘇快手快腳的幫他穿着衣服,又随手收拾了幾件母子三人的衣服,讓路宜城背在了身上。
最後李蘇看了看, 目光落在了堂上的兩塊牌位上,原主的記憶告訴她,這兩個老人在世時對她很好,罷了,古人講究這個, 還是帶上。于是又将兩塊牌位裝起來,背上了。
做完這一切,李蘇拿出火折子,點燃了床帳,天幹物燥,火一下子就着了起來,順着床帳蔓延到了屋頂。
李蘇趕緊拉着路宜城往外跑,跑到離家不遠的灌木叢裏躲着。
火勢蔓延開來,不一會兒就将整間屋子吞沒了。因為是深夜,大家都睡着了,而路家的房子又在村子的角落裏,和其他人家隔着一段距離,因此火燒了這麽長時間,沒人發現。
路宜城剛想開口,忽然不遠處傳來噠噠的馬蹄聲。李蘇一下子緊張起來,一只手捂住了路宜城的嘴,一只手捂住了懷裏小女兒的嘴。母子二人緊張的看着外邊。
幾個騎着高頭大馬的黑衣人在路家門前駐足,看着被大火吞沒的路家,沒有呼救,沒有說話,只是靜靜的站在那裏,等燒得差不多了,确定裏面沒有任何活物,方才縱馬離開。
路宜城看到這一幕,臉都白了。剛想說話,李蘇卻搖搖頭。
路宜城驚訝的發現,那幾個黑衣人不知道什麽時候又溜了回來,在路家周圍仔細的巡查了一遍,發現沒有任何動靜,方才放心。恰好此時,村子裏有人起夜,看到些微火光,大叫,“着火了,快來人啊!”
那幾個黑衣人怕被人察覺,匆忙離開了。
村民們急匆匆的趕了過來,路家已經在大火裏化為了灰燼。幾個好心的村民在灰燼裏尋找着,一無所獲。
“可憐了路娘子和她的一雙孩子了。”
“是啊,路舉人上京趕考去了,也不知道考的怎麽樣了,唉,要是他知道路娘子和孩子們的事,該多傷心啊!”
Advertisement
“是啊!可惜了!”
“天災**,這也是沒法子的事啊!”
村民們議論紛紛,李蘇卻趁這個時候,悄悄帶着路宜城離開了。
等到遠遠的離開了村子,路宜城才蒼白着臉說道,“娘,那些黑衣人,是不是爹派來殺我們的?”
李蘇聽到路宜城的話,絲毫不覺得驚訝,裏驚才絕豔、心狠手辣、權傾天下,以一己之力差點颠覆了大梁江山的九千歲,年幼時就表現出其聰明不凡,是周圍出了名的神童。
李蘇彎腰摸摸路宜城的頭,“不是你爹,你爹還沒這個能力。”路文達或許舍得殺了原主和女兒,可萬萬舍不得路宜城這個天才兒子的,況且,路文達又是個孝順的人,他父母的牌位還在呢,他不會這麽喪心病狂的。
這應該是太子派人做的!為了成全他妹妹常山公主的癡心。
是的,這是個很俗套的故事。
路文達進京赴考,高中狀元,在瓊林宴上,被皇後嫡女,太子親妹常山公主看中,想要招他為驸馬。
路文達時年二十有七,早已娶妻生子,這些東西都是能查到的,他也不敢撒謊。對一個文人來說,品性問題至關重要。只是面對天之驕女的愛慕,面對權勢的誘惑,路文達又有些猶豫了。故而,他一邊将自己已經娶妻生子的事實說了,一邊又時不時的對常山公主露出一副黯然神傷的樣子。越發勾的常山公主欲罷不能。
皇帝和皇後自然不肯将愛女許給一個已經結婚生子的人,哪怕他再才高八鬥,貌若潘安。無奈常山公主就跟瘋魔了一般,非卿不嫁,在宮裏鬧起了絕食。
太子心疼親妹,又憐惜路文達的才華,想将其招入麾下,又聽說齊王打算舍出一個表妹嫁于路文達為妾,怕其被齊王籠絡了去。便想着玉成此事。況且,不過就是已經娶妻生子罷了,若他的妻子兒女都死了呢?那不就成了。
于是,太子派人去了路文達的家鄉溫州,想要一把火燒死路文達的妻子兒子。
可或許是老天保佑,路文達的兒子路宜城夜裏起來小解,因此逃過了一劫,可卻眼睜睜的看着娘親妹妹活生生的被大火燒死。娘親妹妹絕望痛苦的□□聲讓路宜城刻骨銘心!
路宜城那時還不知道那些人為何要害死他娘和妹妹,他即使再聰明,也只是個孩子。那樣的情況下,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爹。
于是路宜城一路乞讨,去了京城。期間經歷了種種艱辛磨難,受盡了折磨和羞辱,唯一支撐他活下去的信念,就是找到爹爹,為娘親和妹妹報仇。可到了京城的當天,恰好就是路文達和常山公主大婚的日子。
路宜城一下子明白了,是他爹,想要攀龍附鳳,所以派人害死了娘和妹妹。
仇恨的種子自此深深在路宜城心裏紮根了。
其實路文達對太子派人燒死他妻子兒女的事也十分不滿,他原以為,只要殺了蘇娘就行了,為何連宜城和女兒也殺了!連爹娘的牌位都沒了!尤其是宜城,他素來引以為傲的長子,可惜了!
故而他堅持為妻守孝半年,方才答應和公主成親。沒想到此舉反倒為他博了個深情的美名。
可再多的不滿和怒火,時間長了,也被常山公主的溫柔多情給熄滅了。
路文達當了驸馬之後,自然前途似錦,常山公主是太子親妹,他這個驸馬也自然而然站在了太子這邊,他還是有幾分實幹的,為太子做了不少事,太子十分信任他。
路宜城在京城流落了一段時間,自然也明白這些。他知道,光憑一己之力,是無法向路文達和太子公主複仇的。為了報仇,路宜城改名換姓,化名李以誠,入宮當了太監。
李以誠入宮之後,得遇恩師,在恩師的□□下,他順利适應了新的生活。最後,被分配到了十二皇子身邊。十二皇子乃已逝的麗妃娘娘所出,麗妃早逝,十二皇子性格內向木讷,不為皇帝所喜。
李以誠盡心竭力伺候十二皇子,多次為十二皇子以身擋災,最終獲得了十二皇子的信任。
彼時,太子之位穩如泰山,雖有齊王野心勃勃,可齊王之母乃是太後的親侄女,貴妃錢氏,齊王本身也備受寵愛。諸如十二皇子之流,既無寵愛,又無家世,自然對儲位沒有非分之想,在李以誠出現之前,十二皇子一直想的就是當個富貴王爺,閑散一生也就罷了。
可是身為皇子,怎麽可能對那個位子沒有想法。十二皇子內心的**,在李以誠日複一日潛移默化下,慢慢發酵,愈演愈烈。
而随着諸皇子漸漸長成,勢力已成。皇帝作為父親,看到自己的兒子們能力出衆,自然高興,大加贊賞。只太子也未免有些坐不住了,言語間有些不滿,行為也有些失當。
争寵愛,争權勢,諸位皇子們各種相争。唯有十二皇子,在李以誠的建議下,另辟蹊徑,不染指權勢,不争名奪利,只日日伺候在皇帝身前,行孝不欲人知,将自己打造成一個孝子的形象。更難得的是,這一形象,他堅持了十年。
結果可想而知,在諸皇子的攻殲下,太子最終被廢,齊王被圈禁。皇帝飽受打擊,病重,臨終前卻傳位于名不見經傳的十二皇子。
十二皇子靈前登基,成了大梁新一任的帝王。
沒多久,有人告發常山公主不滿新帝繼位,在府中行巫蠱之事。梁帝命心腹,身兼司禮監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的李以誠徹查此事。
結果,果真在常山公主府中搜到了巫蠱娃娃,上面寫着的真是梁帝的生辰八字。
梁帝大怒,下令處死常山公主,驸馬及其兩個女兒當即絞殺!
臨死前,李以誠見了路文達,他什麽都不用說,只往那一站,路文達就明白了他的身份。
路文達汲汲營營了一輩子,卻因為站錯了隊,滿腔心血付諸東流。和常山公主只有兩女,再無子嗣。公主又生性好妒,生不出兒子也不許他納妾蓄婢,傳宗接代。故而路文達晚年郁郁不得歡。
好容易得知兒子還活着,卻已經成了太監。路家最終還是絕了後!路文達心裏百感交集,知道眼下這種情況,多說無益,也無臉求饒,只是念及女兒和才出世的外孫,到底厚着臉皮,哀求兒子,饒了兩個妹妹。
李以誠卻獰笑着說道,“我只有一個妹妹,我親眼看着她被大火活活燒死,卻不能救!我恨不得将你們千刀萬剮,還敢妄求我救她們!當初我娘和我妹妹遭受的一切,我也要你們一一嘗過。”
接着,李以誠命人将常山公主帶了來,将她的兩個女兒和外孫架在了火堆上,當着常山公主和路文達的面,活活燒死了。
常山公主親眼目睹愛女外孫被火燒死,痛不欲生,瘋了,最後掙脫了束縛,一頭碰死了。
路文達看着這一切,痛不欲生,可是卻連眼淚都流不出來了。嘴裏只喃喃的念着報應兩個字,也緊随常山公主的腳步,一頭碰死了。
因為李以誠行事太過狠辣,引得朝野非議,可梁帝卻對李以誠十分信任。後來,因梁帝體弱,朝政掌握在李以誠的手裏,李以誠成了權傾天下的九千歲,後梁帝駕崩,李以誠扶持幼主登基,把持朝政,長達十數年之久。
最終李以誠因為行事狠辣,倒行逆施,更被人發現有勾結外邦,意圖颠覆大梁江山的嫌疑。最終被正義之士毒殺,死後屍骨無存。史書上也留下了千古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