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婚(二)
一個穿紅戴綠的嬷嬷為绾绾蓋上了紅頭紗,绾绾的大哥背上绾绾,一直到了轎子上,大哥才珍而重之地把绾绾放下。在把绾绾放下之時,大哥還握了握绾绾的手,堅定地對绾绾說,“大哥永遠都支持你,一定要開心。”
绾绾聽了大哥的話,她不能發出聲音,只得重重地點了點頭。她按捺住緊張的心情,看着花轎的紅簾子被放下,轎子裏頓時暗了下來。
绾绾坐在花轎裏,她的背挺得直直的,手裏邊緊緊握着兩個寓意為平平安安的大紅蘋果,頭上蓋着大紅色的紅頭紗,她靜靜地坐在轎子中,随着轎子左搖右晃的前進,她的心也跟着左搖右晃起來。
約摸是半個時辰,外面吹吹打打的樂器和熱鬧終是停了下來,绾绾心中一顫,只聽到教導嬷嬷在外面小聲說,“格格萬福,皇宮到了。太子在轎外正親自迎親。”
“福晉請下轎。”教導嬷嬷正說着,便聽見一聲略顯嘶啞的男聲,那是司儀太監的聲音。
轎子停了下來,轎子的簾子也被掀開,外面明亮的光線照了進來。轎子斜傾了一下,绾绾在嬷嬷的幫扶下,彎腰從轎子上走了下來。绾绾頭上的紅頭紗随風飄蕩,劃出了美好的曲線。
紅頭紗輕薄透明,绾绾依稀可見外面的景象。只見一個挺直的身影伫立在绾绾正前方,看得不太真切,但那個身影就如绾绾記憶中的那般高大。
绾绾在嬷嬷的帶領下走到了那個模糊的身影旁邊靠後一點的位置,在司禮太監的唱合聲和重新響起的禮樂聲中,兩人開始緩緩前進。
绾绾依稀感覺像是走入了皇宮,在周圍的喜慶聲中,绾绾突然感到了一絲惶恐。這可是故宮啊,是華夏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大清朝的核心。想當初绾绾還參觀過故宮,也曾在故宮拍過戲,沒想到如今卻是要在這裏生活,甚至于往後若是不能成為故宮的主人,便會成為故宮的葬品。
更別提绾绾即将要叩拜的人了。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16歲鏟除權臣鳌拜。不僅如此,他在執政期間,撤除了吳三桂等三藩勢力,收複臺灣,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并成功抵抗沙俄的侵略,創造了華夏的又一個盛世,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而當今皇太後雖傳溫和不争,但作為太皇太後孝莊的侄孫女,她能夠在順治皇帝不喜,本身無子,雖非當今皇上親母卻能深受康熙的孝順和愛戴,贏得滿朝的贊譽,又豈是簡單人物?
還有那些甚至于在影視劇中被妖魔化的各色妃嫔,這一切都是绾绾所不熟悉的。绾绾感覺到自己的手似乎有些微微顫抖,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天太冷的緣故,那冷氣直直凍到人的心裏去。
绾绾就這樣被嬷嬷扶着,帶領着進宮。嬷嬷在绾绾的左邊,而太子則在绾绾的右邊偏上的位置,她們周圍圍了一圈又一圈的人,但都離得很遠。
突然,太子胤礽的腳步慢了下來,他似乎是察覺到了什麽,他慢慢地靠近了绾绾。
绾绾對這突然其來的靠近有些緊張,她的身體更加緊繃了。绾绾感覺到太子的衣袖已經和自己的衣袖碰到了一起,然後便是一雙溫暖的大手握了過來。
绾绾都有些被驚住了,雖然也沒有規定說行走的時候太子不能牽着準太子妃的手,但也沒有說太子要牽着準太子妃的手呀。
Advertisement
绾绾的手沒做過什麽重活,自然是細膩纖細的,她感覺到太子的手很大,一下就整個兒包住了自己的小手。太子的手還有些粗糙,想必是平日裏練習騎射所致。太子的手還有些溫暖,绾绾雖然在此之前從未與太子有過過深的接觸,此時心裏卻還是湧出一股暖流。
慢慢地走着,周圍吹吹打打的樂聲似乎也變得沒有那麽刺耳了。
很快,兩人便走到了大殿的門前,按着規矩,太子和準太子妃在門外停下腳步,等候下一個儀式。
只見司儀太監扯着嗓子禀報,經過一系列的規程禮儀,在大殿兩旁林立的各色樂器也開始演奏起來,鐘磬等聲音铿锵有力,絲竹之聲洋洋盈耳,再加上人聲唱和,整個氛圍既顯莊重又覺喜慶。
太子和準太子妃在大太監的引導下,在風風韻韻的禮樂聲中緩緩上前,然後在綢緞織造的蒲團前跪了下來。
禮樂聲緩緩減弱,直到最後聲音停止。只見兩旁的大太監遞給太子和準太子妃各一杯還有着袅袅青煙的茶盞。兩人接過茶盞後,正對着大殿的正座方向,把茶盞高高舉過頭頂。
“兒臣胤礽向皇阿瑪,皇太後請安。今日兒臣與馬佳氏大婚,望得皇阿瑪,皇太後應允祝福。”太子首先聲音洪亮地說道。
“臣妾馬佳氏向聖上,皇太後請安。”绾绾也随之請安。
“好好好,把敬茶拿上來,現在你們已結為夫妻,日後定要好好相處,為皇家開枝散葉。太子成家後更要用心辦事,為朕分憂。太子妃也要打理好胤礽的後院,為胤礽排憂。”绾绾并不能擡頭直視皇帝,加上有紅頭紗的遮蓋,她并不能看清康熙的神情。但只聲音聽上去,康熙還是顯得很滿意,心情頗為愉悅的。
“依哀家看呀,這真真是一對天作之合,太子高大俊朗,太子妃賢良淑德,日後必能過得和和美美,早日為我大清皇室誕下皇兒。”皇太後的聲音不快,但也顯得很是高興。
“是啊,豈不是天作之合。”周圍皇帝的妃嫔紛紛出聲恭維起來。
接着,太子和太子妃在謝恩過後,又經歷了一番禮儀規程,兩人便在衆多宮女太監的簇擁下回到了太子所居住的毓慶宮。
绾绾被紅頭紗擋着并不大能看得清周圍的景致,但感覺毓慶宮并不小,兩人走了兩三刻鐘才最終走到了兩人寝宮。
“福晉好生呆着,先吃些席面,剛剛孤的那些兄弟在大殿前都不敢放肆,現在在慶宴上還不定會怎樣鬧孤,待晚上孤再來看你。”绾绾被人攙扶到床頭坐下,便聽到太子愉悅的聲音,绾绾輕輕點了點頭,胤礽輕輕拉起绾绾的手摸了摸以示親近,便離開了。
胤礽離開後,按着規制,绾绾仍不能卸下吉服,但依着太子的吩咐,绾绾還是能先吃些東西的。
為着不失禮儀,绾绾從早上到現在,除了早起那會兒喝了幾口水,便什麽東西都沒有入過口。現在大半天已經過去,更別提那些十分考驗體力的繁重儀式,舉行大典時绾绾的精神高度集中,并不覺得餓,現在一放松下來,那種饑餓感和勞累感鋪天蓋地傳來,绾绾幾乎都要累癱在床上了。
“格格,不,是娘娘,您先喝口茶。”機靈的夏荷趕緊在桌上倒了一杯茶,遞給了绾绾。绾绾接過茶,便在紅紗下喝了起來。
绾绾是知道周圍圍着一圈太監宮女的,但這實在不是一個了解他們的好時機。這時,一個太監站了出來,“禀告娘娘,奴才是毓慶宮宜春殿的總管趙福全,也是太子殿下給娘娘準備的內務總管,奴才給娘娘請安。”說着,趙福全便對着绾绾行了一個大禮。
“辛苦趙總管了,免禮。”绾绾輕聲細語地說。
“不辛苦,不辛苦,能服侍娘娘是奴才修了八輩子才修來的福氣,望娘娘萬安。”趙福全趕緊鞠躬行禮。
“娘娘,太子殿下為娘娘着想,特意命奴才準備了一副席面,不知娘娘您現在是否想要用膳?”趙福全接着說。
绾绾點了點頭,于是她便在夏荷的攙扶下走到了桌前坐下。然後趙福全向他身後打了個手勢,便有小太監從房外端着菜小碎步走了過來。
“娘娘,這道紅燒鲈魚是太子特意命人準備的,要不奴才給您介紹介紹?奴才之前在禦膳房待過,對禦膳房的菜色可熟悉得緊。”趙福全小心翼翼地問。
绾绾再次點了點頭。
趙福全這才高高興興地介紹道,“這道紅燒鲈魚可是禦膳房大廚的拿手好菜,鲈魚是最正宗的蘇杭鲈魚,剛從大江上撈起便加急運到宮中。大廚趁着鲈魚活蹦亂跳的時候下手,大火旺油,撒下蔥絲、蒜末,煸出香味,把魚煎到金黃色後便收火。待魚煎好後,再往鍋中倒進黃酒、醬油、白糖等調料,文火炖兩刻鐘,撒少量蔥絲收鍋,然後這道名滿天下的紅燒鲈魚便成了。”
“娘娘您別看這紅燒鲈魚看似簡單,但在這大江結冰的寒冬季節,好的鲈魚可謂一尾難求,在這宮中,也就只有皇上,皇太後,太子并一些高份位的妃嫔那兒才能得到。但這冬日卻又偏偏是品鲈魚最好的季節。冬日的鲈魚肥腴可口,肉白如雪,入口即溶,讓人唇齒留鮮,吃之難忘…”趙福全絮絮叨叨地說着桌上的菜肴,夏荷為绾绾布菜,這宮廷菜的滋味确實不錯,可能送菜的路途遙遠,這些菜雖有些冷了,但滋味還是十分鮮美。
绾绾慢慢地吃着菜,不多時便放下了筷子,衆人便把桌上的菜撤下去。吃剩的這些菜還會分給各個宮女太監。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绾绾重新整理了一下後便在床上端坐好,她正靜靜地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