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可憐

喬毓感動壞了。

二姐姐到底是怎麽教育孩子的?

把大外甥教的這麽溫柔體貼!

皇太子見她這等神情, 不覺失笑,做兒子的能夠這樣孝敬母親, 心裏其實也很幸福。

此處既無遮陰之處, 又人多眼雜, 并非說話的地方, 他便領着喬毓往太液池去, 又笑着向她介紹:“過了五月, 天就熱了,太液池綠樹成蔭,碧波連綿, 倒是個消暑的好去處。”

喬毓只進宮一次宮,這是第二次, 可前一次是因為闖了禍,進宮來告罪的, 根本沒機會四處轉轉,這回倒是有了空暇。

只是她還記得自己是來幹什麽的:“淑質和阿昱、阿巍他們呢?”

皇太子笑道:“我已經打發人去請他們了,咱們先過去便是。”

“這樣,”喬毓放下心來, 又想起端午那日的驚變來, 見內侍仆從都遠遠跟着, 與他們拉開一點兒距離,方才低聲道:“關于那些刺客,有結果了嗎?”

皇太子不以為意,輕笑道:“無非就是太上皇一系的人, 驟失權柄,想要殊死一搏罷了。”

喬毓沒有過去的記憶,卻也從身邊人的只言片語中猜度到皇帝當年與太上皇之間的這場争鬥如何激烈。

她姓喬,是明德皇後的胞妹,先天就是站在皇帝這一邊兒的,聽到此處,不免有些擔憂:“在宮外尚且如此,到了宮中,怕是更加……你們要多加小心才是。”

“安心吧,”皇太子笑道:“到了宮中,反倒遠比宮外安全。”

“天子始終是天子,太上皇畢竟也只是太上皇,”他垂下眼,溫和的看着她,道:“小姨母,你到了這兒,就跟到了自己家一樣,沒什麽好怕的。”

喬毓還記得自己上一次進宮時的場景,遠遠眺望着長安之巅的太極宮,低聲道:“太上皇還住在太極宮呢。”

玄武門之變後沒幾日,朝廷便假太上皇名義冊封當時的秦王,即現在的聖上為皇太子,總攬軍國大事,沒過一月,太上皇便匆忙退位,令皇太子登基稱帝。

Advertisement

可實際上,從貞觀元年到貞觀三年,太上皇一直都居住在太極宮,皇帝在東宮顯德殿稱帝之後,也一直住到了現在。

皇太子順着她的目光望過去,神情中飛快的閃過一抹譏诮:“他很快就要搬出去了。”

喬毓心下微動,旋即明白過來:

這次的事情顯然觸及到了皇帝的底線,這對至尊父子之間僅存的那一絲溫情,怕也保不住了。

她沒見過太上皇,但對于他的境遇似乎不覺得同情,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倘若贏的是太上皇,喬家人這會兒怕是墳頭上的草都老高了。

“聖上打算叫太上皇搬去哪兒?”喬毓問。

皇太子道:“弘義宮。”

喬毓微露不解。

“就是昔年的秦王府。”皇太子莞爾道:“父皇已經吩咐人清掃布置了,中秋節之前,皇祖父必然能搬進去。”

叫太上皇帶着章太後與一幹嫔妃兒女搬到皇帝昔年住過的王府裏邊兒去,皇帝這招兒這可真夠損的。

喬毓在心裏吐槽一句,又道:“太上皇會願意嗎?”

皇太子不甚在意道:“父皇會有辦法叫他同意的。”

不知道為什麽,喬毓有點兒同情太上皇了。

沒有再繼續糾結此事,她問起正事來:“那日我說的那些,你與你父皇是怎麽想的?”

“小姨母所說諸事,對于當下而言,價值何止千金,只是大唐疆域遼闊,政事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遠非朝夕之間所能改……”

喬毓聽他這麽講,不覺有些失落,卻聽皇太子繼續道:“故而,我與父皇商讨之後,決定先選定一處進行試驗,若有良果,便推行天下,若是失敗,也可重頭再來。”

這,這不就是後世人所說的特區嗎?

喬毓不禁意動,欣然道:“選了什麽地方?”

“等等,你先別說,叫我來猜,”她凝神細思一會兒,笑道:“既然是試驗,一縣之地足以,又不能離長安太遠,否則難觀成效,也無人主持,唔……是萬年縣還是長安縣?”

“是附廓長安的萬年縣。”皇太子笑道:“現下是五月,最多六月初,這場試驗便要開始了。”

皇太子身為儲君,能夠調動的人力物力遠非常人所能想象,左右春坊之中更是人才濟濟,由他親自統籌萬年縣一幹事物,喬毓哪有不放心的。

貞觀二年,皇帝登基之後,便令朝中三品及以上官員嫡子事東宮,既是強調皇太子身份之尊崇,也為他來日登基執政打下基礎。

可想而知,皇太子若真的在萬年縣建設特區,身邊帶着的又是大唐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待他登基之後,大唐又會如何?

喬毓從他的語氣中感覺到了年輕人特有的銳氣,也感知到了大國儲君的沉穩,不禁莞爾道:“你父皇真是用心良苦……”

皇太子性情嚴謹端方,現下見她面露笑容,卻忍不住也笑了,只是還沒等說句什麽,卻有內侍前來回話,恭謹道:“太子殿下,安陽寺正求見。”

這名字有點兒熟悉,姓氏也頗少見,喬毓暗暗猜測,該是前不久見過的大理寺寺正安陽裕,卻見皇太子蹙起眉,有些不耐煩的道:“不是說過了嗎?小姨母在時,若無大事,無需來擾。”

那內侍頭垂的更低:“安陽寺正說是為端午那日之事而來,事關重大,奴婢不敢阻攔……”

皇太子擺擺手,正待說句什麽,卻被喬毓攔住了。

“你既有正事,便只管去忙,左右見面的時候多得很,” 她溫言勸慰:“若是因為我而誤了事,豈不叫我愧疚?”

“……也罷,”皇太子略一思忖,道:“我去去便回。”

說完,又喚了白露與立夏來:“你們在宮中多年,路徑也熟,帶着小姨母在太液池附近轉轉,阿昱他們也該快來了。”

“父皇空置六宮,除去母後與幾個弟妹,便沒什麽在意的人了,只是太上皇頗多內寵,小姨母或許會遇到。”

白露與立夏聞言應聲,皇太子又囑咐喬毓:“你既是秦國夫人,食邑千戶,便不需向她們行禮,若是遇上個客氣的也就罷了,若是遇上個失禮的,你也無需退讓,素日裏如何處置,今日便如何處置,闖禍也沒關系,我會幫你兜着的……”

喬毓聽得心中暖熱,莞爾道:“若是遇上章太後呢?也沒關系嗎?”

“沒關系。”皇太子笑微微道:“我兜不住,還有父皇呢。”

他左右看看,忽然道:“要不,就叫人将太液池清出來……”

“那就不必了。”喬毓趕忙制止了。

開道清宮這種事,都是皇帝、太後這類角色才有的待遇,她既非皇族,品階也只是國夫人,再鼓動着皇太子這麽幹,未免太過嚣張了。

皇太子見她不肯,也不強求,向她道別,随同那內侍匆匆離去。

……

皇太子過去的時候,安陽裕正立在門前等候,或許是因為太陽初升的緣故,他面色較之此前更見蒼白。

“安陽寺正,”皇太子大步近前,徑直進了內殿,開門見山道:“今日到此,有何貴幹?”

安陽裕随同他入內,躬身施禮道:“臣在大理寺的獄中見到了蔣國公府的世子,聽說,是陳寺正執皇太子令,将他扣押于此的……”

“确實如此,”皇太子對着他看了會兒,慢慢笑了起來:“刺客招供說,是蔣國公世子指使他們行刺,既有人證,免不得要請蔣國公世子挪一挪位置了。”

“太子殿下,”君臣之間有着短暫的對視,最終,安陽裕一掀衣擺,跪伏于地,他語氣中帶着一絲嘆息:“蔣國公府的末日,是不是要到了?”

皇太子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你覺得呢?”

“臣昔年得以入仕春坊,得益于蔣國公推舉,”安陽裕謹慎的斟酌言辭,恭謹道:“其雖為太上皇心腹,卻也于社稷有功,若有可能,望請太子殿下格外開恩,赦其一子,以作傳續……”

皇太子淡淡道:“安陽裕,你有什麽資格同孤談條件?”

安陽裕為之苦笑,将頭垂的更低:“臣不才,曾在春坊為殿下效力幾載,方敢厚顏相求……”

“這幾年裏,你的确幫過孤很多,但與此同時,孤也同樣使你步步高升,甚至于進入大理寺,做了輔官之一。”

皇太子面上笑容依舊,只是隐約透着幾分寡淡:“這只是冷冰冰的交換,并不等同于情誼。”

安陽裕心中苦澀之意更盛,沉默着跪在地上,沒有做聲。

“你應當也知道,自己很難叫孤改變主意,卻還是來了。蔣國公提攜過的後進何其之多,但最後為他說情的,也只有你一人罷了。”

“其實,孤一直都很欣賞你。”

皇太子站起身,近前去将他扶起:“裴家能給你什麽呢?錢財?那不過是過眼雲煙罷了,到了現下,你還會放在眼裏嗎?仕途?裴家能給你的,孤也能給,他們不能給你的,孤還是能給。”

安陽裕靜默不語。

“半月之前,蔣國公的知交林郢上疏,推舉你為大理寺少卿。”皇太子自案牍之中尋出一封奏疏來,展開看了一遍,自窗前拾起火折子,點燃之後,眼看着它化作飛灰。

“你看,”他一攤手,道:“現在什麽都沒有了。”

……

皇太子走得時候,将一切都叮囑好了,但喬毓又不傻,怎麽會專程去試試這話管不管用?

皇宮對她而言,還是個陌生地方,所以她也不打算閑逛,先到太液池那兒,等秦王、晉王與昭和公主過去才是正經。

可有些時候,不是人闖禍,而是禍找人,怎麽都避免不了的。

到了五月,天氣便燥熱起來,清晨時候倒還好,等日頭升起來,保管叫人在外邊兒待不下去,要不就尋個地方乘涼,要不就回內殿去歇着。

皇帝在東宮顯德殿登基,此後,也一直與明德皇後居住在那兒,畢竟太上皇占據着太極殿,身為兒子、兒媳,總不好硬是強占不是?

太上皇也是吃定了這一點,才死占着不挪窩兒的,雖然權柄沒了,但能惡心皇帝一把,心裏其實也蠻爽的。

他不仁,皇帝也不義,登基之後,便為皇太子重選東宮殿宇,連帶着秦王、晉王與昭和公主,也都有了地方,至于章太後與太上皇的宮嫔們?

對不住,挪到太極殿去,跟太上皇一塊兒擠擠吧。

皇帝正當盛年,皇太子與秦王也到了娶妻的年紀,再跟祖父的姬妾住在一起,說不定就要去給太上皇做個調查問卷了:

皇祖父,你喜歡什麽顏色的帽子?

太極殿占地不小,但礙不住太上皇的內寵多,退位三年,孩子生了小二十個,好好的太極殿,整的跟集體宿舍似的,住在裏邊兒的人也鬧心。

章太後跟唐貴太妃鬥了這麽久,最後居然還是住在同一個屋檐下,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再加上孩子的哭鬧聲與新晉宮嫔的争風吃醋,太極宮簡直比菜市場還熱鬧。

天氣一熱,人就容易浮躁,章太後在康寧殿呆的悶了,便帶着進宮探望的荊王妃出門,想着往太液池去透透氣,不巧正好遇上了唐貴太妃,免不得針鋒相對幾句。

若換了從前,章太後端坐中宮,兒子又是儲君,借唐貴太妃個膽,她都不敢放肆,但到了現在,反倒是後者占了上風。

“今年的夏天似乎格外熱,真是叫人受不了。”唐貴太妃手中捏着團扇,玉容嬌妩,掩口笑道:“太後年高,怕是更經受不住,怎麽不在康寧殿靜心養病,反倒出來了?”

章太後如何不知她是在哂笑自己年老,冷哼一聲,道:“哀家老了,有個幾年就該去了,總比青春年少,卻在此處蹉跎要好得多。”

唐貴太妃也不惱,笑吟吟道:“太後說笑了,臣妾有兒子,将來總有個指望不上?總比您要好些……”

“哎呀,”她團扇輕搖,嬌笑道:“我失言了,太後可別難過。”

長子被殺,連一絲血脈也沒能留下,這是章太後永遠的痛,唐貴太妃雲淡風輕的幾句話,卻是結結實實的戳到了她的痛處。

無意識的捏緊手指,章太後目光陰鸷,冷冷的落在唐貴太妃身上,還沒等說句什麽,卻聽不遠處有說話聲近了,聽那聲音,似乎有些熟悉。

她眉頭猛地一跳,雙目陡然閃過一抹厲色,再顧不得唐貴太妃,匆忙到欄杆前去,俯首下望。

來人生有一副明豔中帶着英氣的面孔,眉梢微挑,顧盼神飛,簡直同她記憶中的明德皇後生的一模一樣!

章太後看得僵住,雙目圓瞪,她身邊的荊王妃更是面露驚色,目光駭然。

荊王妃身邊的嬷嬷也是為之變色,好半晌,方才低聲道:“這應當就是喬家新回府的那位四娘了。”

荊王妃姓裴,乃是蔣國公之女,與明德皇後做過多年妯娌,自然看得出來人同明德皇後年輕時有多相像。

“簡直,”她咽了口唾沫,方才有些艱難的道:“簡直一模一樣……”

世人都說明德皇後嫁與皇帝,是因太上皇聽聞喬氏女甚賢,方才為皇帝求娶,但當年李家人都知道,根本不是這麽一回事。

皇帝是太上皇的庶長子,一直不受重視,連帶着他的婚事,也沒有多少人在意。

後來太上皇起兵打天下,皇帝逐漸展露出自己超乎尋常的軍事才能,才叫太上皇高看幾眼,打算為他選聘妻室,不想卻被他拒絕了。

對于那時候的太上皇而言,長子未免有些不識擡舉,索性不再管他。

章太後也樂得他不娶,左右天下動蕩,規矩什麽的也沒那麽重要,故而直到章太後膝下二子娶妻之後,皇帝也仍舊孤身一人。

直到太上皇動了剪除喬家的念頭,喬家陳兵渭水,太上皇騎虎難下之後,他才只身往喬家軍營中去求娶明德皇後,第二日清晨,又帶着明德皇後返回長安,請求太上皇準允這樁婚事。

太上皇能說不嗎?

他只能滿心憋屈的認下這樁婚事。

荊王妃那時候已經嫁入李家,對于這位名義上的長嫂,心裏并沒有多少敬重,反而有些居高臨下的憐憫。

想想看吧,她的丈夫乃是庶出,先天就沒有承繼大統的資格;

她的兄長殺了章太後的親侄,生死大仇;

她的親族聚衆造反,将太上皇逼迫的極其難堪……

這樣的情況下,喬氏在李家的日子,怎麽會好過呢。

果不其然,成婚的第二日,荊王妃便聽說,長嫂被婆母喚去立規矩了。

聽說喬氏性情端淑,最是溫婉柔順不過,不知會被婆母磋磨成什麽樣子。

真可憐啊。

那時候,荊王妃在心裏這麽想。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寫一點前世~

喬大錘【不好意思】:那什麽,你對我好像有一點誤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