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端午節(修)

“姑娘,雖是天熱有些暑氣,飯可不能不吃。這是春纖在藥爐子上熬得粥,配着司棋腌的小菜剛好,姑娘好歹吃幾口罷,若不吃,豈不白費了她們的心。”紫鵑端着托盤在黛玉床前勸道。

雪雁在門外進來,見林黛玉朝裏側卧在床上,紫鵑端着粥站在一邊,忙道:

“這是怎麽了?姑娘哪裏不舒服?可是中暑了?”

“你去哪裏了?回來這半天也不見人影兒,我還沒顧得上收拾屋子呢,你出去讓春纖盯着她們些。”

“剛司棋和我說,她做了什麽拌蔬菜,讓我回來後找她取些,給姑娘吃了解暑,還給紫鵑姐姐也帶了。誰料去了後她們又說起今天薛姨媽和寶姑娘的臉色,我聽得有趣就回來晚了些。”

“什麽薛姨媽和寶姑娘的臉色,說話沒頭沒尾的。”紫鵑抱怨道。

“今天咱們出門去看戲,不是有個老道士要給寶二爺說親麽,說什麽不知那個哪裏來的姑娘十五歲了,模樣性格兒都與寶二爺配得上。”雪雁口渴,說着喝了一口茶。

“這與寶姑娘她們也不沾邊兒。”紫鵑疑惑道,要說寶玉說親,最傷心的可是林黛玉,薛家頂多和姑娘一樣不高興罷了。

“怎麽不沾邊?寶姑娘今年不也十五歲了?老太太就是借這個機會說與薛姨媽聽呢,什麽寶二爺命裏不該早娶,大家還是第一遭兒聽,後來說什麽不能耽誤人家姑娘,讓老道士再去打聽,明顯是要拖着寶姑娘呢。秀桔她們都說,肯定是老太太和張道士事先說好的。”

林黛玉在床上聽着,也不由坐起身來。

“姑娘好些了麽,這是司棋做的拌蔬菜,姑娘先嘗嘗再喝粥?”雪雁見狀,忙端了過去問道。

林黛玉接過去吃了幾口,果然合自己口味,配着粥比往常吃的都多。

“司棋越發手巧了,不過幾樣平常蔬菜,吃起來竟也清爽,司棋沒說這是用什麽拌的?”林黛玉吃着喜歡,問雪雁道。

“我問了,說要用雞蛋,糖,還有別的什麽,先拌成醬。吃的時候将蔬菜洗幹淨,切好再拌下就可以了,司棋姐姐送了我一瓶子,姑娘想吃的時候我們可以自己做,容易得很。”

“難為她費心,改天倒要過去謝謝她。”

林黛玉知是自己曲解了賈母的意思,心情好了,暑熱也退了些,見寶玉過來,臉上有些不自在,忙說了些旁的話湊趣,見紫鵑的那份拌蔬菜還沒來得及吃,忙命端過來給寶玉。

寶玉見林黛玉如此,心裏反倒詫異,只是他也不敢提出來,随意吃了幾口,也沒覺得有什麽好的,就随手放在一邊。

林黛玉因着雪雁的話,并沒有同賈寶玉鬧別扭,次日二人如往常一般,到老太太屋裏說話。薛蟠過生日,薛寶釵怕熱也躲在老太太房裏,寶玉和她說了幾句,不知怎麽說到楊貴妃上。薛寶釵聽了大怒,待想起前兩日賈寶玉瞧着她手臂發呆的事,又有些紅了臉,沒有發作寶玉。林黛玉卻是不依,她見賈寶玉奚落薛寶釵,心中得意,半年來又連着兩次,在賈妃那裏比不過薛寶釵,早就心中不痛快,見此情景,自然也要趁勢取笑,不想反被寶釵将了一軍,正尴尬着呢,麝月進來低聲同鴛鴦說了幾句。鴛鴦聽了有些神色不定,附身在賈母耳邊說了幾句。寶玉和黛玉分別挨着賈母坐,鴛鴦在寶玉一邊說話,被寶玉聽了半句去。

“什麽林姑娘?鴛鴦姐姐在說什麽?老太太又要給妹妹什麽好東西?要瞞着我們。”賈寶玉聽了膩在賈母懷裏道。

“就你耳朵尖,外面來了個管家媳婦,說是來給你林妹妹送禮呢。”賈母聽了笑道。

林黛玉聽了也好奇,忙抱住賈母手臂。

“有人來給妹妹送禮,不是林家在京城沒人麽?”賈寶玉不知道想到了什麽,略收了收笑意。

“傻話,哪有自家給自家送禮的?玉兒,往日聽你爹爹和母親說起過顧家麽?”賈母又問道。

“什麽顧家?從來不曾聽說過。”

“也是,是我糊塗了,這顧大奶奶可不姓顧,原來是翰林院崔老先生的嫡出女兒,當初與顧家訂婚卻遲遲不肯出嫁,惹了旁人好一番議論呢。顧家使來的媳婦說,當初崔老先生曾與姑老爺是舊識,可惜年初亡故了。顧大奶奶整理崔老先生的遺稿時,見有與姑老爺的書信往來,提到玉兒在京城,顧大奶奶就上了心,使人來送禮物,日後也好往來呢。”賈母笑着解釋道。

林家不愧是清貴門楣,來往的都不是等閑人家。想必姑老爺當初名聲煊赫時,也曾照拂過一些人,加之親朋故舊,将來都是寶玉的幫襯。榮國府雖從賈赦一輩起就開始棄武從文,但來往的都是武将之族。所以賈政在官位上遲遲不得挪動,也是往來交好的文人不多,這也是為什麽當初林如海外任,推薦了賈雨村來,賈政熱心替他謀官的原因,自己人多了,遇事總可蔭庇。

“老太太說的,這位崔翰林之女後來嫁的難道是城南顧家?”王熙鳳也驚訝道。

“這顧家和崔家,她們姐妹們不知道,鳳丫頭可清楚得很,說與她們聽聽,別整日悶在園子裏,一點都不知道外頭的事故。”老太太笑着點頭道。

賈府姑娘們除了曾去過王子騰府上,其餘也沒什麽好去處,到哪裏聽這些八卦去,都催着王熙鳳快講。

“崔家的這位小姐,大約是前年罷,二十多歲才出的閣,當時城裏也是議論紛紛。咱們姑老爺是探花郎,這位顧公子可是狀元郎吶。”王熙鳳故意吊大家的胃口。

“不是早早訂了親麽,既然是狀元郎,崔小姐為什麽不願意嫁過去?”探春問道。

“想必是沽名釣譽之徒,崔小姐生具慧眼,不願出閣。”寶玉天馬行空的猜測道。

“越發混說了,顧大公子二十五歲便蟾宮折桂,打馬游街的時候,哪家姑娘不想着他,連我回娘家時也聽妹妹們說過呢,只可惜他父親在世時早早替他訂了親。可惜我沒親眼見過,不知道能比得上咱們寶玉不?”王熙鳳打趣道。

“鳳姐姐,你快講。”惜春催促道,她聽着就像是話本,不由催促道。

“怎麽倒是四丫頭着了急?這崔小姐遲遲不肯出嫁,風言風語是品行有些不太好,受不得拘束,不過這些都是傳言。崔老夫人去世得早,崔小姐小小年紀就管家理事,有些刁鑽的下人記恨也是有的。我想着,能記得姑老爺當年情誼的,想必也不是薄情寡義之輩。這崔小姐出閣時還有個庶出的弟弟,崔老爺又身子不好致仕在家,想必這顧大奶奶當初舍不得老父弱弟也是有的。”王熙鳳替顧大奶奶講了幾句好話。

“崔家是翰林院出身,這顧家呢?”探春又問道。

“城南顧家世代簪纓,詩禮傳家,是赫赫有名的大族,說起來百年流傳不衰。就連皇親貴戚也想和他們攀親呢,不過這顧家也古怪,據說在前朝,有位顧家子弟青年落魄,沒飯吃時被偷溜出宮的貌美公主看上,後來,前朝皇帝就要招他為驸馬。”王熙鳳說着故意停頓了下。

“那他答應了麽?”惜春聽得一臉神往,林思齊買的話本她都反複看過十幾遍了,終于看膩了,王熙鳳講故事又繪聲繪色,使人身臨其境。

“做驸馬豈有不答應的?”探春點了下惜春的額頭。

“這回倒是四妹妹對了,那落魄的顧家少爺沒答應。”王熙鳳笑着道。

“顧家子弟落魄至此,尚且不肯屈就皇家公主,後來娶了什麽樣的女子?”惜春感嘆了一句,又追問道。

“往後,我可就不知道了。”王熙鳳掌不住笑道。

“鳳姐姐說了這半日,與這崔家小姐有什麽幹系呢。”林黛玉問道。

“林妹妹可算問道點子上了。說幹系麽,正好是相反。當初是顧家少爺不肯娶公主,現下卻是崔家小姐不肯嫁與顧公子。”王熙鳳又道。

“二嫂子說的我越發不明白了,既然都想攀上顧家,這崔小姐不肯,有的是其他女孩兒願意,顧家何苦受這委屈呢。”探春聽不明白。

“這你就不知道了罷,顧家世代書香,顧老爺子當初卻在族長反對下,走了習武從軍的路子,在軍中威望頗高,後來不知因為什麽事情受連累,全家流放邊地,當初崔老爺子在外為官,與顧老爺子一見如故,不顧兩家身份懸殊,約為婚姻。後來崔老爺子官位越來越高,顧家大公子也被族人接至京中。崔小姐二十二歲才出閣,說之前是嫌貧愛富,不肯嫁與顧家孤兒寡母,依我看,純粹是扯淡。顧家雖是孤兒寡母,但族裏也不曾虧待他們,衣食無憂,下人環飼的,崔翰林家也未必富到哪裏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