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這些世家老狐貍雖然都聽說過越騎軍的大名, 但都沒有親眼見過。所謂百聞不如一見, 外面傳的再神也比不過他們這幾日的所見所聞。當初攻城打的守城的賽罕大兵落花流水就不說了, 打贏後沒有立刻入城,就沖這份定力,高源衆人就不能不服。原以為只是作秀, 但軍隊的精神氣可不是一日兩日能練出來, 那是一支軍隊的軍魂。事實證明,哪怕他們攻打的不是高源只是一座普通的小縣鎮, 大軍依舊會牢守軍紀!
更何況這支軍隊的将領各個都是年輕才俊,哪裏像那些那些個虎背熊腰書都沒念過幾天的武夫, 更是博得不少好感。
高源與東望不同。
東望雖也是北部中郡,但地理位置上比起高源來還是偏僻了些,民風彪悍。高源因世家聚集, 又有公孫氏一支百年世家在此, 此地的文風更勝, 這裏的人們更加看不起士卒。
哪怕是一品二品的武将在他們眼裏,也不過是有勇無謀之輩。只有擁有古時儒将風采的将領,才會得到他們的承認。蕭慕延好歹也是接受過王宮的正統教育, 君子六藝裏, 詩詞歌賦這一塊,他是十竅通了九竅,肚子裏的墨水勉強能夠作一首打油詩。
幸好這些世家子也都是外貌協會的。見着蕭慕延的長相, 先就喜歡了三分。剩下的七分在見過越騎軍的軍容軍姿以及聽聞過蕭慕延的戰績後, 也都服氣了。
其中一個老頭兒似乎想到了什麽, 不由問道:“有件事兒說出來怕是蕭将軍不喜,只不過……老夫聽聞魯王要為蕭将軍請封?據說有傳蕭将軍身亡的消息?”那老頭兒也覺得自己說着話晦氣,連忙道,“若是老小兒說錯話了,還望蕭将軍莫惱。”
蕭慕延擺擺手,對這些老家夥倒是客氣。
“戰場上瞬息萬變,那份邸報是誤傳了。我奉王令從調離莫蘭河在中途遇到了賽罕伏擊,經過幾番激戰大難不死。”
一聽到蕭慕延是“被調離”莫蘭河的,在場的老頭兒心裏頓時打起了鼓。
四月莫蘭河慘敗的可還盤旋在北方衆人的頭頂上。魯、趙兩王三十萬聯軍被賽罕打的丢盔棄甲。
現在仔細一琢磨,這場戰役裏就沒有聽到有越騎兵參戰的消息。越騎兵可是魯國精銳,雖然要駐防靖平,可按照常理來說這種大仗,越騎兵都要作為魯王親衛營到前線去督陣的。
論打仗,這些族長們捆一起都不是蕭慕延的對手。然而論起對人心的揣測,每個人都是老成精了。蕭慕延只透露了一句話,他們便猜到現任魯王與越騎兵之間怕是有些什麽矛盾。
主帥說陣亡就陣亡了。
連屍首都沒找到,就立了個衣冠冢了事。
原先不覺得有什麽不妥,等他們見到蕭慕延本人之後,便怎麽看都覺得有股敷衍的意思在裏面了。
這種能打勝仗的将領,擱在哪裏都是一塊寶啊,他的存在,就是一種威懾!他要是戰死了,擱哪位君主都得拒地三尺的找屍首,屍首一日不見,就絕對不能宣告将領陣亡。
魯王的做法着實有些反常。
但高源不是魯王的屬地,這些老狐貍心裏跟明鏡兒似得。蕭慕延與魯王之間有什麽嫌隙,他們管不着。但有一點很明确,他們現在的小命兒是握在蕭慕延手裏的,這隊應該站在哪邊,自然是在明顯不過。
蕭慕延從高源獲得充足的補給又收編了好幾萬的俘虜,隊伍一下壯大不少。
只不過他帶來的聯軍戰兵只有一萬五,這一次戰役的俘虜卻達到了五萬。這麽多人要是全部帶走,對軍隊來說也是一份隐患。
但高源幾個族長為了圖表現,紛紛表示他們可以參與甄別俘虜的工作。這些俘虜了,真正被抓住的賽罕大兵只有兩百人,剩下的全是僞軍。
他們原本是高源本地和附近縣鎮的兵,自莫蘭河兵敗的軍情傳來後,便喪失了鬥志。見到賽罕攻來,想也不想直接投降。換下了朝廷的旗幟,插上賽罕王旗,搖身一變,就成了賽罕軍……
這種牆頭草的把戲蕭慕延也是見怪不怪了。
直接殺了幾個帶頭,又将高源世家裏幾個勇武的年輕人提了起來。他們會不會領兵不要緊,他們就是個象征,一顆定心丸。這些世家都是紮根在高源,只要讓他們知道,靖平的拳頭比這附近賽罕兵的拳頭大,世家就不會倒戈。
要說老魯王對蕭慕延的教導是一點兒都沒保留。如果不是他常年征戰傷了身子損了壽命,若是真的還能再多活七八年,無論是顏若彤還是劉昱瑾,魯國恐怕不會交倒他們手裏。
到那時候,蕭慕延根基已穩,縱然新魯王無力統領一國,但有蕭慕延這定海神針鎮着,魯國至少不會內亂。
然而老魯王到底沒有撐到這個時候。當他身患重病後,蕭慕延當時是處于輪崗中。老魯王不會讓他只帶越騎軍,為了鍛煉他,魯國幾個有分量的軍隊都會讓蕭慕延去帶上一陣子。奈何最後老魯王身體情況每日俞下,只得趕緊讓蕭慕延再回越騎軍,以防萬一。
但好歹蕭慕延也在別的軍隊的待了大半年。越騎兵是不對外征兵的,但其他軍隊需要啊。如何征兵,蕭慕延也是門清。他一邊與高原的幾位老狐貍周全,一邊指揮着薛景之在高源附近開展征兵工作。
拉壯丁這種事蕭慕延向來不屑于去做。他帶的軍隊兵源通常是兩種,一是來自每次打仗的抓來的俘虜,二是向百姓征召。蕭慕延在的信譽在魯國頗好,征召兵役并非讓人入了軍籍,只要服滿三年役即可恢複百姓身份。
只不過這份信譽目前還停留在魯國範圍。薛景之雖然也是一再保證,但官兵在老百姓心裏的形象一時半會兒還是無法扭轉。只有真的活不下去的人才會應招。
征了三天,最終只有征到了一千多人。
蕭慕延倒也沒有強求,僞軍俘虜很多,他們也要帶一走一批,算是彌補了戰力。只是這些人都需要訓練後才能成為戰兵。
剩下的僞軍俘虜則是直接交給了高源世家。大軍臨走時,公孫衡帶來了兩名年輕人,對蕭慕延道:“蕭将軍,這是我族中小輩,雖沒見過什麽大世面,但為人倒也聰慧好學,蕭将軍若不嫌棄,讓他們到軍中當一馬前卒即可。”
“公孫世家的人品我是信得過,要是公孫老先生不怕他們戰死沙場,那就跟我走吧。”
那兩個小輩顯然也是做好了心理準備的,立刻道:“男兒馬裹屍還,若是怕死就不會來了!”
蕭慕延點點頭。帶幾個年輕人他不介意,可若是來的是幾個眼高于頂的,那他絕對是不樂意的。
一同送行的老狐貍見到公孫衡這麽大手筆,直接将自己的親孫子送了出去,各個悔恨不已!
蕭慕延自然不會讓那兩個年輕真的直接上戰場。交給何志讓他們先安排軍中文書的職位,等那二人熟悉後,也等蕭慕延等人了解他們的品性後再做具體安排。
兩個小夥兒也不挑,跟着何志領了清點糧草的活兒後,每日起早貪黑倒是幹得有聲有色。如今識字的人實在是太少了,肚子裏有墨水能寫文章的人更少,有了這兩個年輕人,蕭慕延等将領也是輕松不少。
大軍自高源往回走,一路上又是連續攻克了幾座城池。但都秉着攻下不守不入城的原則,攪得賽罕守将們是雞犬不寧。
“那個蕭慕延,哪裏像是個将軍,簡直就是個流竄在各地的山匪頭子!”哈克兒看着手下傳來的戰報,氣的跳腳。
蕭慕延率領的軍隊戰力很強,而且他還是以戰養戰。雖然不入城,可一旦攻下城池後,城內的庫房他會搬走一大半。縱然之後賽罕大軍又回防,守着一座空城還能有什麽用?
如今賽罕王已稱帝,他們要想統治中原,就不能再繼續執行屠殺政策,不然老百姓都被殺光了,誰來伺候賽罕老爺們?
賽罕王稱帝,想要與南方朝廷分庭抗争,就必須要占領大片土地,可蕭慕延偏偏不要地,他就要糧食和各種物資!
賽罕想要集結大軍一舉消滅蕭慕延吧。人家不要地,不守城,騎兵為主,機動性高的不得了。不等賽罕大軍将分散在各處郡城的兵力集結起來,蕭慕延早就逃之夭夭了……
偏偏這種打法讓哈克兒眼熟的不得了!
這不就是他們賽罕當年攻打梁朝時的計策嗎!
“不除蕭慕延,這北方就安定不下來!”再得知蕭慕延竟然又攻下一座重鎮後,哈克兒終于下定決心向賽罕皇帝上折——集結十萬大軍攻打東望靖平兩地!
靖平
“你決定了?”蕭慕延難得有些緊張,目不轉睛的盯着柳淑淑。
“不然呢?”柳淑淑嘆了口氣,“自家的将軍惹得麻煩,我這個當郡主的此時不出面,難道要交給別人嗎?”話雖如此,可卻一點責備的意思都沒有,反而透着一股得意與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