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大唐盛世43

時間很快進入弘平五年[公元672年]。

弘平五年八月,群臣上書, 請皇帝延先帝之志, 封禪泰山。

弘平五年十月, 皇帝率太子諸王,文武百官以及各國使節, 從長安出發,十二月至泰山之下,建造祭壇。次年正月, 皇帝祀天、封玉策、祭地神, 帝行初獻, 太子行亞獻。受群臣朝賀後,下诏立下登封、降禪、朝觐三碑, 改元乾封。

乾封元年三月, 皇帝率衆歸于長安。

乾封元年五月, 皇帝下诏, 禪位太子李弘。

同年五月,太子李弘登基, 次年改元晟安, 開恩科, 大赦天下。

***

李治下诏禪位的動作非常突然, 即使了解他如蕭明晟, 也不知每日将奏折往他這裏堆的父皇心中正盤算着禪位的事情。

畢竟,無論是先皇還是父皇,他們都是在皇位上駕崩。如今父皇才四十四歲, 春秋鼎盛,有蕭明晟的照看,身體比上一世好多了,再活二十年不是問題。

但他就是禪位了。

在五月朔日大朝會的當日,中書令宣讀禪位聖旨的時候,別說文武百官,就是蕭明晟自己都懵了。

李治是一點風聲沒有透給蕭明晟,就這麽讓禪位成了定局。

李治理直氣壯,這有什麽,他就是太子這個年紀登基的,當時還有幾個輔政大臣拿着先帝遺旨讓他處處受制。相比于他,太子的待遇好多了,他這個當阿耶的親自禪位,将朝中一切都交給他,就是對他的期許與信任。

十成十的那種。

蕭明晟無話可說。

蕭明晟又一次清楚地意識到,他的父皇其實并不喜歡這個皇位,會盡心絕大部分源自于責任。

Advertisement

李治親自主持了禪位大典,将自己寵愛信任的兒子送上了皇位。

蕭明晟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旨為李治上尊號武德大聖皇帝。

雖說他阿耶是個文人性子,但他在位的時候,大唐确實往外擴張了大片領土,無論是覆滅西突厥還是平定高句麗新羅,都是阿耶的政績。

新帝登基,李治晉為上皇,他的妃嫔們也就成了太妃,自不能繼續占着屬于蕭明晟後宮宮室。李治不等蕭明晟開口,當即手一揮,讓以徐貴妃為首的宮嫔搬回到太極宮中。也就是因為上皇還活着,不然這些宮嫔,有兒子的能搬去跟兒子一起住,沒兒子的又是去感業寺出家的命。

至于後宮事務,這些本就不必親力親為,之前負責的人向徐貴太妃禀告,聽候安排,現在則直禀到他禦前。當然,為了削減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他在殿中省中又加了一個職務,與殿中省太監皆是從三品的官職,只是由女子擔任,與太監相互監察。

在蕭明晟登基的第三日,李治留書一封,包袱款款地帶着自己得用的內侍和護衛,悄然離開了長安城。

蕭明晟面無表情。

無論李治在信上說得多大義凜然,說什麽要微服出巡,監察四方,行禦使之責,也掩蓋不了他想要去游山玩水的堅定信念,他連一個後妃都沒有帶。

蕭明晟無奈,可再無奈,明明能夠在李治自認為悄摸摸出長安城的時候将人攔下,他還是默許了李治的出行,還加派了不少人,暗中保護李治。

好歹是他阿耶,只要不出格,他就……縱着吧。

蕭明晟并沒有将李治偷溜的事情洩露出去,而是輕描淡寫地露出消息,上皇要去洛陽神都苑小住。至于有人到神都苑想要求見上皇,要是李治正巧逛到洛陽,見便見了。要是不在洛陽,神都苑的人直接将人打發了便是,沒有要皇帝遷就別人的道理。

蕭明晟登基後,并沒有對朝堂進行大改動,主要這些年來,政務大半都掌握在他手上,現在朝堂的情況就挺合心意的,只除了那些總是盯着他後宮的老臣們。

第二年改元晟安後,終于有大臣按捺不住,試探地進谏——

這個,陛下都二十三歲,不大婚好嗎?咱是不是該娶個皇後回來了?

蕭明晟微笑,壓根不接這茬,反而給這個大臣賜了一個宮女出身的側室,讓他好好寵着,好開枝散葉。

這騷操作一出,宣政殿裏直接陷入了死寂。

尤其殿上的新皇還笑眯眯地補充了一句,他這是為了某卿好,直堵得這過了耳順之年的大臣漲紅了臉,說不出一句話來。

同樣列坐在殿中的賀蘭敏之默默扭頭,這陣子跟他套近乎想要嫁女兒/妹妹的人不少,這個大臣恰好是其中之一,這會兒又上書請蕭明晟立後,可不就正撞上了槍口。

賀蘭敏之還記得三天前晚上蕭明晟在床上提起那些人時咬牙切齒的模樣,還說他收拾那些總盯着別人後宅的家夥,要攪和得他們家宅不安什麽的……這突然賜下側室,可不就是要擾亂人後宅池水嗎。

以着賀蘭敏之對蕭明晟的了解,他十分懷疑,之後賜下的側室,極有可能不是什麽省油的燈,絕對是那種身懷絕技,能逼得人焦頭爛額的奇女子。從接觸到蕭明晟私衛起,賀蘭敏之就發現了,在蕭明晟這裏,男女之別并不重要,他手底下不乏有能力不遜于男人的女子。

果不其然,在那一頂小轎進了那大臣的宅邸後,沒兩天,後宅“失火”,明明該含饴弄孫年紀的大臣陷入了水深火熱中。

前車之鑒擺在那裏,再無人敢提及立後之事。不過,他們倒也沒有完全放棄,而是決定走太上皇的路線。

這蕭明晟就無所謂了。

其實吧,蕭明晟也不是不願立後,他跟賀蘭敏之的感情多好啊,他十分樂意讓所有人知道賀蘭敏之是他的人,那些想要嫁女兒/妹妹的家夥們可以省省了。

但現在不是時候,說到底,賀蘭敏之不憚史官一筆佞幸,但蕭明晟卻舍不得賀蘭敏之受到攻殲。

所以,再等等,他總能找到機會。

***

蕭明晟既已登基便不能兼任天策上将,但天策上将的職務高于親王、三公,僅次于三師,不是随随便便能夠給出去的官職。

第一任天策上将是太宗皇帝,而第二任天策上将已經稱帝。

蕭明晟琢磨了一下,索性空置天策上将之位,再設下一個從一品的天策大将軍,位同骠騎大将軍,總理府事。

不過,蕭明晟有意搞事,沒有指派哪個将軍擔任天策大将軍,而是下诏在北邙山天策府開武試,考核武藝、兵法與領兵作戰三大項,其下再設有若幹小項目。

大唐國民,四十歲以下皆可參加。已入軍中者可直接參與考核,普通百姓則需要通過初試,再參與武試,最終武魁首将得皇帝親授官職。

最重要的是,這一次武試,皇帝金口玉言,如今朝中未至不惑之年的年輕将領,同樣可以參加。

大唐開國以來第一次武試就這麽轟轟烈烈地開始了,蕭明晟将四十歲以上在朝的名将全部派到了天策府,協理此事順便再當裁判。

這一場武試持續了整整三個月,最終決出來的武魁首讓蕭明晟有一種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慨。

賀蘭敏之贏到了最後。

其實,大唐到了現在,武将上其實出現了斷層。追随太宗皇帝打江山的大将們,如李勣、程知節、蘇定方、尉遲敬德這樣的名将相繼亡故,如今大唐武将的中流砥柱是薛仁貴、劉仁軌、裴行儉這些将領,但他們一個個都過了知天命的年紀。

在他們之中,賀蘭敏之的存在就格外顯眼。

比賀蘭敏之官位高戰功多的,沒有他年輕。比賀蘭敏之年輕的,不及他官位高戰功多。

賀蘭敏之的兵法與領軍作戰的能力是經過戰場考驗過的,而武藝……

說來也是蕭明晟功勞。

自從與賀蘭敏之有了真正親密的接觸,床笫之間還不小心将內力“漏”到賀蘭敏之的身上,再一個循環回到丹田裏,不知道是不是這種不倫不類的雙修方式有效果,賀蘭敏之的丹田裏竟然也聚集出了一點真氣。

在武道還沒有晉入大宗師之境前,內力的存在能夠将普通一招的威力劃分為天上與地下。再普通的招式,有內力加持,威力便能夠翻倍。而且,賀蘭敏之丹田裏聚出來的內力不僅能夠留住,還能夠作為火種修煉增加,終于能夠伸向更為高深的武學了。

蕭明晟為賀蘭敏之高興,索性代師收徒,将賀蘭敏之收入萬花谷門下。

只不過,賀蘭敏之跟萬花谷裏一些師弟師妹們一樣,別說兼修,《離經易道》的法門是怎麽也入不進去,反而《花間游》的修習還算順利。

蕭明晟将《花間游》教給了賀蘭敏之,修煉了四年多,磕磕絆絆地晉入了第四層。

賀蘭敏之雖然不是蕭明晟的對手,但武藝上奪魁卻半點不費力。又在其他項目上奪得高分,可不就讓賀蘭敏之奪得了這一次的武魁首。

三個月的比試下來,其他被賀蘭敏之淘汰的對手對他是心服口服。

蕭明晟便按照之前的打算,當衆封賞賀蘭敏之,封了他天策大将軍,從一品,統領天策府。

當然,賀蘭敏之也不必太過勞心勞力,畢竟天策府不僅有副統領,還有管理府內諸事的長史和司馬可以壓榨。

***

如此,又過了五年。

晟安六年,蕭明晟二十七歲,後宮依舊空置,滿朝文武也不見聖上有親近的女人,哪怕大唐在蕭明晟的統治下蒸蒸日上,更勝當年貞觀盛景,滿朝文武包括大唐宗室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危機感。

這源自于皇帝無繼承人,大唐未來随時可能傾覆的擔憂。

說白了,他們就是擔心皇帝突然死了,沒有指定繼承人,大唐宗室會因此亂起來。

蕭明晟默默地翻了個白眼,這算什麽,在他登基後不久,他的《花間游》和《離經易道》就修至了第八層,內力深厚,壽數上向醫聖孫思邈大家看齊是完全沒有壓力的。等過上了七八十年,這滿朝文武都入了土,他的外表可能還會保持在現在的巅峰期。

蕭明晟完全不急着找繼承人。

只是,這話說出去也不會有人相信,極有可能将他聯想成想要求長生的秦皇,蕭明晟也就不多加解釋了。

那群憂國之危的老臣們不敢鬧蕭明晟,只得去找在外雲游的太上皇。幸運的是,太上皇在外溜達累了回長安看兒子,一下子就被他們給堵到了。

李治雖然也嫌棄這群大臣管太多,但想要自己這個年紀的兒子,兒子都好幾個了,而他家明晟還極有可能是童子雞……呃,到底是不是童子雞?

這問題似乎有些嚴重啊。

李治憂心忡忡地跑到大明宮找兒子。

蕭明晟無奈地看着這些年在外溜達,精神越發好的父皇,咬咬牙,狠狠心,童子雞就童子雞。

于是,蕭明晟一臉深沉地告訴李治,他确實一直沒有近過女色,這是因為他這些年一直修煉的那門武功心法禁女色!

李治震驚了。

蕭明晟向李治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武力值,比之當初随手一戳桌子就是一個洞的效果還要好,要不是蕭明晟說這門功夫想要練好首先得是童子雞——這是李治自己理解出來的——他都想要練一下了。

蕭明晟表示,這種狀态不會一直保持下去,功法練到了第九層後就沒有了顧慮,而他現在已經第八層了。

李治這才松了口氣,然後有些遲疑地問道:“這,也是李卿家的武功師傅教……你的?”

在李治的印象裏,蕭明晟的武功就是他有事沒事到英國公府上時學到的。

蕭明晟搖了搖頭,沒提萬花谷,只說了是一位高人傳授,神神秘秘的,倒也符合道家仙人的形象。

李治相信了蕭明晟的鬼話,命人告訴那群老臣別亂想,皇帝有自己的想法,而後就包袱款款地又離開了長安城。這一次,他準備往南邊走走。

送走了李治,蕭明晟聳了聳肩。

他其實有想要立的皇後,只是那位“皇後殿下”終其一生也不願被他困在後宮的大籠子裏,哪怕後宮裏只有他一人。

虧得蕭明晟行事謹慎,與賀蘭敏之在一起的時候十分小心,那些憂國之危的老臣們在心急蕭明晟後宮情況的時候并沒有跟賀蘭敏之聯想到一起。不然,現在的賀蘭敏之就會成為他們的攻殲對象。

比起後宮幾乎被天下人盯着的蕭明晟,賀蘭敏之不議親倒不算顯眼,古往今來不願成家的将領太多,賀蘭敏之放出風聲,暫無成家之意,京中的人家只能遺憾地退去。

韓國夫人倒是想要抱孫子,奈何夫死從子,當初也是她答應過賀蘭敏之的,只得按捺下心中的焦慮。好在賀蘭敏月那邊,她與陳王李忠在陳州過得和美,成親後第二年就生下了兒子,喜得李忠找不着北,當即上書為兒子請封了世子。

賀蘭敏之修書一封,賀蘭敏月那裏得了信,立刻寫信給武順,說她想母親了,外孫也想要外婆。

武順包袱款款,立刻跑去了陳州,守着女兒養外孫。

蕭明晟覺得這樣挺好。

武順一走,他夜襲賀蘭敏之更加方便了。

***

晟安十三年[公元686年],太上皇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洛陽紫微城貞觀殿內,蕭明晟守在李治的病床前,聽着他絮絮叨叨。而這個時候,已經被外放到各地的諸王皆得到了聖旨,正向東都洛陽趕來。殿外,則是得知李治重病時,連夜離開長安的時候帶着的心腹重臣。

李治跟蕭明晟絮叨了很多,沒有提以後如何,都是在說從前的事情。

年幼時被長孫皇後牽着手走過上林苑時的情景,少年時在皇宮初見才人武氏的情景,與心愛之人在小小臨照殿中依偎在一起,暢想了未來時的情景……一樁樁,一件件,那是李治一生最美好的回憶。

親王一個又一個趕到了紫微城,但脾氣越發執拗起來的李治一個也不見,只讓他們在貞觀殿外待着。

蕭明晟握着李治的手,《離經易道》的內力一點點輸送到李治的體內,維持着他的生機。

只是,這門心法雖然厲害,卻終究無法起死回生。

“明晟,弘兒。”李治回憶過去的話忽然一停,已然渾濁的雙眼看向床邊的蕭明晟,突然道:“阿耶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麽,阿耶看得到。”

“阿耶……”蕭明晟想要說什麽,但被李治近乎強硬地截住口。

“你得向阿耶保證,會給大唐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別的,阿耶就不管了。”

蕭明晟深深地看向李治,慢慢點頭,道:“我會的,阿耶。”

李治的聲音複又平緩起來,道:“讓他們進來吧。”

這個“他們”指的是誰,不言而喻。

趕來的諸王,還有朝中重臣都進到貞觀殿中,有人見太上皇如此,更是差點哭出聲。還是李治聲音一冷,一句“號喪呢”吓得他将哭聲給憋了回去。

若說李治退位後與在位時有什麽變化,可能就是微服行走大唐山水的時候,聽了不少接地氣的話,說起話來不再像是從前那麽講究吧。

李治沒有理會那些眼淚汪汪的老臣和自己的兒女們,而是将賀蘭敏之喚到了身邊。

賀蘭敏之已是不惑之年,但看外貌與當年的探花郎沒有半點區別,看上去就是個弱冠青年,生得昳麗俊美。

李治的喉嚨裏發出了無聲的嘆息,緩聲道:“敏之,朕将明晟交給你了。”

賀蘭敏之愣了一下,下意識看向蕭明晟。目光不過瞬間交錯就若無其事地轉過頭,當即跪地行禮,沉聲道:“賀蘭敏之領旨,定不負聖人所托。”

“韋思謙。”

“微臣在。”兩朝重臣,官至中書令的韋思謙上前一步,俯身行禮。

李治聲音平靜:“朕為皇兒親手寫了一紙封後诏書,此人乃是朕精心挑選,與吾兒稱得上佳兒佳婦,待朕歸天後,你來宣讀诏書。他們二人大婚,朕也就能瞑目了。”

“微臣謹遵聖谕。”

賀蘭敏之一呆,猛地扭頭看向蕭明晟。

作者有話要說:#辣個花哥總算甩掉了天策上将的位置#

#總有大臣擔心朕早死#

#朕的醫術比太醫好,你們都挂掉了朕還能夠龍精虎猛謝謝#

***

唐朝朝會的時候,皇帝上頭坐,百官在下面跪坐,還是挺人道的。等後來朝代發展,就由坐到站,由站到跪了……

***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道可道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懶惰 100瓶;靈淵哥哥 10瓶;不更新就會變鴿子 3瓶;随玖、談笑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