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1)

回家就有禦封的封號了,她的心情總不算太壞,冊晉聖旨也在晚上的時候到家。英親王還說大約是徐昀為朝廷立了大功,而上回皇後又太過分了,這是皇帝要拉攏安撫的意思,但徐昀卻是不禁要多想。

回到房他也追問過程,趙清漪笑道:“皇上說我那部書寫得很好,我想他将來定是想我獻書的,現在冊封我也是應該的。”

“你還很得意?”

趙清漪道:“就是太晚了點,要是在嫁給你之前冊封,那多好呀。這做人為什麽這麽奇怪,我需要時偏偏沒有,等我不需要時,卻是偏要來了。”

“我是覺得沒有那麽簡單,你身子這麽重了,下回萬一再召見你,你便稱要安胎,只打發人去告知我。”

“昕初,這個‘榮國夫人’有沒有俸祿的?”反正世子妃是沒有俸祿的,世子才有些俸祿,而那些依丈夫官位得的诰命也是榮譽,沒有俸祿的。

徐昀說:“你那麽財迷幹什麽?我能少了你什麽?偏要他給你?”

兩人洗漱後躺下,徐昀輕輕撫了撫她的肚子,抱着她親了親,又收回手,悶悶地說:“三年生兩個,呵呵。”辛苦的是他。

兩人安然入睡,但是在半夜裏,趙清漪就覺得頭疼難忍,驚醒了徐昀。

一直痛到了早上,請來太醫一看,越是難查出什麽問題來。趙清漪正懷孕虛弱,痛了半夜,到上午熬不住就暈了過去。

徐昀急得上火,連太醫都看不出來,他暗道難道真的是巫蠱?但他都已經求了最有名的平安符了,而且屋子中聽說有鎮宅避邪之效的東西不少。

趙清漪頭像是針紮一樣痛,痛得昏迷了許久,醒來時十分虛弱,卻又突然見紅,吓得全家都快雞飛狗跳。

趙清漪抓住徐昀說:“查一查,咱們屋裏……有沒有髒東西……”

趙清漪花了20點積分才得系統提醒,并且能夠醒來對付。上回徐昀懷疑時只能以退為進,名為請罪實為和皇帝變相告一狀,如此以防皇後再借題發揮。

可是實在是沒有證據,也做不到問責皇後,只好多求些避邪的東西出來。

徐昀忙上下翻找,在床頭底下翻出了一個紙人,個個一面畫着奇怪的符紋,一面是趙清漪的生辰八字,衆人一看不禁駭然。

Advertisement

趙清漪說:“讓玖兒撒泡尿上去,再給我……給我一碗公雞的血,快!”

英親王現在也顧不得了,讓徐德去殺公雞,而李王妃抱了徐玖來,徐昀抱過快要周歲的兒子,給他把尿,好好哄着,他終于拉了出來。

皇室龍子的童子尿灑在那些東西上,趙清漪這才感覺好些,等雞血送來,她看着那可怕的顏色和聞着可怕的味道。沒有辦法,抹了一把在額頭,其它的閉着眼睛喝了下去。

“子淨!”

趙清漪驅散了大部分的陰邪之氣,卻撫着發作的肚子,道:“我……我怕是要早産了……”

另一邊,還一直在施展着邪術的張道婆一口鮮血吐了出來。

徐昀此時顧不得其它,将人抱到床上,她的羊水已破,好在貴為王府,家中早供着穩婆。

英親王卻看着那奇怪的紙人發呆,他忙叫徐德徐忠來,他要詳加調查。

趙清漪之後又吃了兩顆雪參保榮丸,但提起精神将孩子生了下來,七個多月的早産兒,才五斤四兩。

英親王查那邪物的來歷時,最可疑的當然是他們夫妻院中的下人,找來排查質問,但最後藍煙怕擔責,就将素蘭供了出來。

英親王派人去找素蘭,但是素蘭卻一早出了府,英親王只好押了雪如不放,雪如卻抵死不認。

“素蘭也不是我的人,我原也只是個宮人,哪裏指使得了她?”

英親王就拿了那淋了徐玖的尿的證物和雪如進宮,請皇帝做主。

徐晟聽了這離奇卻犯忌的事,不禁心下驚駭,問道:“榮國夫人現在怎麽樣?”

英親王說:“剛剛生下孩兒,已經虛脫過去了。”

皇帝想了想說:“王叔的意思是謀害榮國夫人的是侍妾雪如?巫蠱之術可不是小事,朕不能聽你一面之詞。”

英親王道:“聖上,雪如不過區區宮婢出身的侍妾,若只是府中後院事,臣不敢呈到君前。這其中有人鑽研巫蠱害人,臣也擔心陛下和大夏江山社稷的安危呀。臣會努力拿出證據,若是沒有證據,臣也不願意牽連任何人。”

徐晟點了點頭,說:“王叔放心,若是有真憑實據,朕必不放過為惡之人。”

徐晟還派了兩位禦前侍衛副統領曹靖和李濟年相助英親王追拿搜捕相關人等,又令開封府尹範英從中配合查出實情。

紫煙與素蘭交好,而素蘭已經出宮來兩年,早前還未有此謀算時也常出門去,去所找之人都是有數的。

盤問了紫煙之後,曹靖還着幾個禦前侍衛找到雙茶巷張道婆借住的屋子,屋中有一灘血,盆子裏還有些未燃盡的紙,但是已經人去屋空了。

曹靖盤問屋子周邊的人,根據他們的形容,得出張道婆的年紀模樣,和她的一些行為,比如神神叨叨的、視財如命,比如時常與官宦女眷來往。

範大人也帖出告示,懸賞捉拿張道婆和素蘭,素蘭躲在京郊的一戶農家人府中,因為看着張仙姑作法失敗,知道事情大約敗露,兩人都簡單收拾東西逃跑了。

開封,相國寺。

張道婆跪在無因大師的禪院外一天一夜求見,但當時無因大師正入定,等入定完才聽小沙彌來報心下不禁頹然,請了張道婆進去。

張道婆跪在了無因大師跟前:“師哥,救救我!”

無因大師道:“貧僧救了不你。”

張道婆道:“師哥,這些年,你在相國寺享福了,我在外奔波,你為何就絲毫不念舊情?”

無因深吸一口氣,說:“貧僧早就警告過你,莫做傷天害理之事,你非但不聽,還一錯再錯,何人可以救你?”

張道婆道:“我都是為了活下法,也為了我們的孩子活下去呀!”

無因嘆道:“他一生行善積德,腳踏實地,還可得小富小安,是你害了他呀!”

張道婆瘋狂地說:“我不服!什麽五行缺一,我偏偏要逆天改命!”

忽然,聽到外頭的嘈雜聲,小沙彌來報說是開封府的衙差找到相國寺來了,顯然是有香客看到了張道婆。

無因閉上了眼睛,說:“讓他們進來吧。”

“師哥,你這是要我死呀……”

張道婆也來不及和他再說,他既然念佛念錯了腦子,她求他也無用了,還是趁機逃跑要緊。可是此時英親王已經請了皇命,帶了九城兵馬司的官兵圍困相國寺,一只蒼蠅都難飛出去。九城兵馬司的官兵抓住了從狗洞裏鑽出的張道婆,張道婆不得不供出了素蘭。

而無因大師也跟随開封府的衙差去了府衙。

範英範大人立即升堂審理英親王世子妃受巫蠱之禍的案子。

無因大師本是相國寺有可皆碑的得道高僧,怎麽和張道婆混在一起,也是讓人大跌眼珠子,而且他們還是師兄妹和曾經的夫妻。

兩人年輕時原是一起師從一位玄門茅山道士學習玄法,但是因為玄門中人洩露天機太多必五行缺一,生死病孤殘。

無因大師五行缺火,是為病;而張道婆五行缺木,是為孤,無嗣為繼。

偏偏他們倆結成夫妻,生下一個孩子,必定要早夭。

張道婆哪裏舍得自己的孩子就這麽早夭,從師父的殘本秘術典籍中找出換命之術,找了一個将來能大有福運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對換。

但是做了此事後,良心尚存的無因落發出家,他本要避過五行缺一之難,後來是真生悔過之心,幾十年行善不綴,亦不再沾染玄術洩露天機,拖着病體到至今。

而張道婆則是施展那邪術之人,也是死劫将至,但是她選擇用邪術續命。從奪草民之運,到官宦女眷,一直到将手伸進皇家宗室之家。

無因本就改入佛門,行善二三十年,已然悔過往日種種,再難生出邪心。

此時張道婆已經無運可續命,他也心疼在他身邊長大的孩子,可欠了,終究是要還的。

無因對範英大人積極配合供述,案情內因很快就揭露出來。

這樣的案卷交到皇帝案前,實在太過令人匪疑所知,就算是趙清漪聽了也覺得是天方夜譚。

因為一直以來她就覺得她所要經歷的只是一個陳世美一樣的劫,沒有想到走到這個位置,機緣下看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所以,那張紙人不是要我的命,而是要奪我的運?”

“運沒有了,命也沒有了。”徐昀說。

趙清漪道:“關鍵點不是這個,他們的孩子在哪?”

“你猜呀。”

趙清漪一想,說:“不會是皇上……”

平日的寵妻小狼狗一個爆栗敲了過去:“放肆!皇室血脈豈容混淆?”

趙清漪道:“好吧,我也不管了,反正抓到人就行,其它的跟我沒有什麽關系。”

徐昀道:“怎麽跟你沒關系?張道婆的孩子就是沈俊。”

趙清漪道:“怎麽可能?沈俊可是兩浙人,這天南地北不搭界的。”

徐昀道:“是無因說的。張道婆命中犯孤,她就算給孩子與人換命,那也是要天各一方,往後命運絕不相牽,沈俊才能安然長大成人。”

趙清漪目瞪口呆,忽深思了一會兒,說:“其實,我覺得這些什麽命理說可信嘛,其實不可信,說不信,他們又有點本事。可是昕初,人的幸福和富貴一半靠命,一半是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去創造的。像這張道婆和無因,與其說是給別人算命,不如說他們是被命理所玩弄,想抗争命運,卻成為命運的奴隸。”

徐昀點了點頭:“是非公理,行善積福,才是大道大仁。一個人便是出身貧寒些,努力向上,品性良好,多結善緣,總有一日天助自助者,一遇貴人,也有生機了。”

靠命的,就像是出身起點高、天生的良好天姿、還有無人可敵的運氣,這方面是不公平的;但是人的命也是靠自己争的,萬物有一線生機,自強、知恩、守義、懂人情世故,又能在險惡世道中自保之人,貴人總愛相助他,那他一朝可改命運。

趙清漪笑道:“你身居高位,能這麽想,也能造福一方百姓了。”

徐昀擁住了愛妻,突然,床上剛出生的小家夥哭了起來,趙清漪忙抱了起來哄着。

徐昀看看小兒子,笑道:“原想這胎生個女兒,竟又是個兒子,只好有勞夫人再為為夫辛苦一回了。”

趙清漪嗔道:“我又不是母豬,我都生了五個孩子了……”

徐昀說:“我想要女兒,只要生出女兒,我就不讓你辛苦了。”

徐昀卻沒有和她說前未婚妻夏氏的事,但心想也該去祭拜一下她,原來她也是死于巫蠱之禍,害死她的竟然是周皇後。無因那句命中顯貴,被張道婆一引導說成了鳳命,引來表姐的嫉妒。

……

徐晟到了凝和殿,周皇後勉強坐起來,徐晟揮退左右,才冷冷說出查清的巫蠱之案,與她有關。

周皇後知道自己大勢已去,卻仍不覺得自己有什麽錯。

“皇上,我是你的皇後!趙氏一個鄉婦能為我抵命,有什麽大不了的?便是這大夏江山,也是多少士卒百姓為了徐氏江山拼了命的!這就是忠!讓趙氏為我盡忠她不肯,難道她沒有錯嗎?”

徐晟不禁被氣到了,指着她說:“你簡直是不堪為後!你就是這樣母儀天下的?”

周皇後道:“不過是舊人抵不上新人,皆是這世間賤人太多,趙氏這樣生過三個孩子的還趕來勾引男人,恬不知恥!這樣的人偏得了聖心,天要亡我,天道不公……”

徐晟這才發現他從來沒有看清過枕邊人,這女人人前人後完全不同,當年他也與她相敬如賓,舉案齊眉,但她的一切溫柔賢慧善解人意竟都是假的。她早在進東宮當良娣前就僅因為嫉妒對自己的親表妹下手,這樣的心腸是何等歹毒。他竟與這樣的女人同床共枕十幾年。

“你以為那道婆是為了你?無因說了,他們這種人五行缺一,那張道婆為惡太多,不只缺一,她是先用你表妹行巫蠱借運,你就沒有想過你身犯無端惡疾,藥石罔效,與她有沒有關系嗎?只因為你快死了,就快沒有用了,她看上了趙氏,借你還活着,原用你的權力來謀趙氏的運。行不通才冒着忌諱找上沈家人。”

周皇後不禁臉色蒼白如紙,搖着頭:“不會的!幹娘不會騙我的!不可能的!”

徐晟眼中含淚:“朕和你的孩兒已經走了,是與不是都不重要了,可張道婆必然會死,你,也死定了。”

“不!!”

徐晟起身,拂袖而走,聽得周皇後滾下床來叫道:“皇上!皇上!你回來,臣妾都是因為愛你呀,皇上!”

景元三年二月底,除了寧王薨逝讓英親王不得不信兒子關于那神秘的重生之外,更重要的是景元帝下旨廢後。皇帝罷免周皇後父親兄長的官職,一族貶為平民,但是對她的罪責卻沒有提巫蠱。

景元帝以禦史彈核沈俊品德和貪墨為名削去了沈俊的功名,貶為平民,責令返鄉,永不得進京。

趙昭、趙正在這時才慶幸,自己入了趙純的戶籍下,他們已不是沈家人。

心中有道過不去的坎的是有些知道事實的趙純,這讓趙清漪很不放心,但是徐昀帶着他出去打了一回獵,繼父繼子兩人不知談了什麽,回來後趙純就沒有那種自卑頹喪的感覺了。

而趙純經過這回,才真正将徐昀當作父親,對他發自內心的敬重,趙清漪問過這父子兩人幾次,兩人都稱是男人之間的秘密。

沈二良和沈張氏一輩子驕傲的兒子不是他們的親生兒子。在孩子出生的時候,那個接生的道婆正是張道婆,她就是趁沈張氏在草叢中虛脫昏沉時将孩子換了。

沈俊根本不是沈二良夫妻的親子,當然沒有一絲相象的地方。

這個秘密卻并沒有給他們知道。

真正的沈俊從小就在相同寺出家,師從無因大師,法號慧明,他也是天性聰慧,精修佛法,已無法去争回自己原來的紅塵運數。現在,慧明被誤了一生,最後沈家俗事的重擔也不應他來承擔。

運數之說,終究一半靠天,一半靠己,慧明覺得沈俊當初能考中狀元也一定不僅僅是奪去了他的運數,不然反之他背負着對方的早夭之命,現在早應身死了,可他還活着。如果沒有這一場禍事,他自己也不一定能考上狀元。

在沈俊一家返回原籍前,慧明去了沈家化緣,看到了沈二良和沈張氏。他們還要求神拜佛,讓佛主保佑他們兒子還能當官留京。

慧明聽了他們的訴苦,勸他們多積德行善,二人卻并不覺得是金玉良言,施舍了一碗飯給他。慧明也不嫌棄,微笑吃完告辭。

沈張氏卻看慧明走時掉下一包東西,她本就有貪心,打開一看,竟是五百兩銀票,心砰砰直跳,忙趁無人時收了起來。

相國寺本是名剎,達官顯貴常添香油,而慧明原是無因大師高足,佛法精深,俗客施的香油錢很多,從前他沒有将這些多放心上。知與父母只有這一面之緣,這是他唯一能盡的孝道了。

但慧明覺得這樣用了香油錢怕是對不起施香油錢的施主,師父身死名敗,而他也許要修一回苦行僧了。從此,慧明的步伐二十年間踏遍萬水千山,佛法高深,普渡衆生,二十年後還被宣宗皇帝冊封。

王薇從父親那得知沈俊的官是罷定了,她年紀輕輕怎麽能随他回鄉去當個村婦?于是京城又一場震動京城百姓的和離事件發生了。

沈俊現在什麽都沒有了,王薇是他手中唯一的一張牌,如何願意和離?沈俊就想用這樣的方法保住媳婦,因為媳婦手中才有錢。他是鄉下出來的,知道回去會是什麽日子。

王闳不得不為女兒出面,鬧到公堂和離。

于是東京的百姓有幸目睹了這場別開生面的和離大戲。

沈俊為了抓住王薇,連她主動勾引,婚前成就好事的事都說出來,此時她是沒有立場全身而退和離的。

王薇一聽急了,就将她在坐月子期間,沈俊淫遍她身邊的婢女和奶娘說了出來,并說出他很多下賤的行徑,包括向他讨錢用時的樣子。

百姓聽了不禁唏噓不已,範英範大人瞠目結舌。

兩人狗咬狗一嘴毛,但是王尚書氣呼呼地力争和離,沈俊此時不過平民。

還是王家賠沈家三千兩銀子的前提下,沈俊和王薇才和離,王薇帶走了孩子,沈俊也沒有争。

在他想來,他還有十四個兒子要養,還有那麽多女人。

但是王薇更狠,沈俊把此事鬧大,還刮走了三千兩銀子,怎麽能不讓她恨?

此時她已經不是他的妻子,也不用裝賢慧了,兩個奶娘的賣身契她沒有,但那十二個丫鬟的身契都在她手上,這是她的底牌。

于是,她一次性将這些丫鬟都發賣了,人牙婆子去沈家提人,一場妻離子散,生死離別發生在眼前。

但是這事沈家就算求到官府也沒有用,賣身契實打實的。從前說了一條心求生存的十四個小妾,這時才發現她們的天真。

王薇不發狠招是因為沈俊的前途還有希望,沈俊對她恭敬,王薇沒有更好的退路,才不撕破臉給東京關注他們家的人看笑話。而一旦他沒有價值,王薇捏死她們如蝼蟻一般。

一個個沈家的孩子沒有了母親,沈二良、沈張氏和沈俊三人如何顧得過來十四個孩子?

沈俊想想都養不起,再者有這麽多孩子,将來如何續弦?沈俊打算留下其中三個最聰明的孩子,其他孩子都賣掉,沈張氏再舍不得,也知道他們是養不了的,于是同意了。

找了牙婆,帶走了十一個孩子,這些孩子也六歲了,知道事了,見母親被賣,父親又不要他們也将他們都賣掉,悲從中來,個個在路上哭得凄慘。

百姓見了,無不背後說沈俊簡直喪心病狂,不是東西。

趙清漪讓趙純将孩子和王薇的丫鬟們都買了下來,然後由他出面将賣身契放還。丫鬟們跪求趙純收留,原為奴為婢,但趙純拒絕了。

趙純說:“我準備請先生辦個族學,不管如何你們的孩子與我有點關系,他們可以免束修來我趙氏族學上學,但是必須好好讀書,不然你們就為孩子另謀高處。至于你們,我母親打算開個工廠,你們要是想糊個口,到時可以去我母親的工廠求職。只要勤勞肯幹,心懷道義,總有一絲出頭的希望。但若是心術不正,就沒有你們容身之地了。你們雖然可憐,但我趙純卻不欠你們。我母親說了,我出手是我的仁慈,不出手是我的道理,你們好自為之。”

這也是趙清漪盡可能的為自己做下的事彌補,這些丫鬟在原主前世雖然都對她見死不救或落井下石,但是她們本就是王薇的丫鬟,忠于她也無可厚非。她們出身底層,當初的身份立場并不是自己選擇的,所以總要給她們一絲機會。

……

離京前一天,沈俊想着做了半生的榮華夢,此時一無所有,忽然想起了他一直不敢見的趙懷方,他的啓蒙恩師。

沈俊提起了勇氣敲開了隔壁趙家的門,原以為他将面對冷言冷語的驅趕,沒有想到下人直接将他引了進去。

趙懷方在院中的亭子中見了他。

“……先生……你還和從前一樣。”沈俊澀然地說。

趙懷方道:“你卻和從前不一樣了。”

沈俊心中一酸,忽跪了下來,說:“先生,看在從前的份上,你再幫我一次吧。我知道錯了,你求求清漪,以前都是我不對。”

趙懷方道:“太晚了……”

“先生,我求求你!我求求你呀!先生,如果不是我……我一時做錯事,清漪不會和我和離,那麽她還不能嫁進英親王府,當不了榮國夫人呢。這都是命呀!清漪是個有福的,我們畢竟生過三個孩子呀,讓她看在孩子的份上,幫幫我……”

趙懷方閉上了眼睛,深吸一口氣,說:“我教你啓蒙,卻沒有教好你的品德,你的敷衍我從來沒有看出來,這也是我的悲哀。事到如今,你還在推委,自私自利,你有沒有想過,一次次抛棄別人,不講道義,那麽別人也同樣對你。今日我見你,是想幫你,但我的幫你不是別的,就是最後教你一課,道義。當你明白并且敬畏時,也許你的下半生還有一絲希望。”

“好,好,我講道義,先生,你幫幫我……”

趙懷方不禁哧一聲笑,他現在被扒下了一切面俱,以最卑鄙而赤裸的樣子出現。

“李升,送客。”趙懷方起身拂袖而去。

“先生!先生!”沈俊怎麽叫也沒有用。

……

如此,沈二良、沈張氏和沈俊帶着三個挑出來的聰明孩子南下,而孫奶娘的兒子在其中,孫奶娘沒有其它更好的路,又想着沈家有三千兩銀子,就跟了沈俊。而另外有兩個被趙純放還身契的丫鬟也為了自己的兒子趕來了。如此一家子,倒還熱鬧。沈張氏手中還有慧明的五百兩,她卻是誰也沒有說的,牢牢捏在手裏。

此後回鄉,沈俊一獗不陣,沒有功名,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好在他能考狀元,教三個兒子讀書是可以的。

只是三個兒子小時聰明,大時了了,後來有兩個考出秀才,就再未進一步,而另一個最後當個普通農民。只有在底層摸爬滾打過,才知道科舉一步步往上爬是多麽艱難。

……

王薇和離留在京中,但是她一直沒有足夠的幸運得到機會再嫁,沒有人向她提親。沈俊被罷後,王闳也逐漸被朝堂所邊緣化,他的門生故舊也多有見風使舵之人。景元八年被人彈核時他也明白皇帝的意思了,皇帝讓他告老還鄉,吏部尚書這麽重要的位置皇帝留給了自己的人。

王薇也只能跟父親一起還鄉,不想去鄉下,還是去了鄉下。此後曾經的京中第一才女再也沒有出現過。

……

景元三年三月初,廢後周氏去逝。後宮暫由淑妃掌管,徐晟沒有馬上重新立後的打算。但是經過周氏的事,他越發向往趙清漪,她出了月子後,經常受召進宮為他講新著之事。

一日進宮,徐晟卻是邀她看戲,看一出《長生殿》,徐晟忽和她說起唐明皇和楊妃的千古絕戀來,又賜下妝匣,裏頭有一套華美的足金九尾鳳釵。

趙清漪在連續進宮三次後,徐昀就對此極是惱恨而不敢言,趙清漪原來還說他是想多了,直到這時才肯定。這足金九尾鳳釵在本朝可不是人人都能戴的,連貴妃都只有特別恩典才能戴,外命婦親王妃都只戴七尾,或者戴赤金或者鍍金的九尾鳳釵。

趙清漪卻道:“皇上今日怎麽點了這麽一出戲,這詞雖寫得甚好,唱腔扮相也好,但臣婦平生最不喜歡的帝王和後妃就是唐明皇和楊貴妃。看到她們就像看到沈俊王薇當年一樣,甚不知恥。父子之情、夫妻之情都不顧,這和沈俊當年是一模一樣。唐皇一代帝王,行事一點都不光明磊落,讓楊妃出家欲蓋彌彰,怡笑天下,是以導致安史之亂,禍及百姓。幸而我朝聖天子臨朝,文武垂拱,共創盛世,實是社稷百姓之福。”

徐晟不禁一滞,握着拳頭緊了又松,松了又緊,良久才道:“榮國夫人論史言之有理,但是奉承朕之言,朕當之有愧。”

趙清漪笑道:“陛下能省吾身,便勝唐皇甚多了。”

徐晟此時也沒有了興致,趙清漪也就跪安離宮了。蘇德高看着徐晟模樣,低頭不敢言語,作為心腹太監,他是懂的。

當皇帝也有不能稱心如意之處,但如此情勢,也是造化弄人。

徐晟到底還是沒有強納臣妻,也許他沒有唐皇的晚年色迷心竅後的昏庸,也許大夏民風承宋,已趨于更加保守了,徐晟也怕朝堂上的反對。

還有,男女之事,講究個兩情相悅,唐皇楊妃兩情相悅志趣相投,但是趙清漪畢竟對他無男女之情。便是強求來,也沒有唐皇楊妃之樂。

景元四年初,徐晟重新迎新後曹氏,乃是明霞郡主的小姑子。

景元六年,曹皇後生了一位小公主,而這一年趙清漪也終于給徐昀生了一個女兒。也是這一年趙純科考,高中探花,進了翰林院。

景元八年,後宮柳昭儀生了一位小皇子而被封賢妃,這小皇子身體仍舊不好,只能小心養着。

景元九年,趙悅出嫁,人選也是趙清漪精挑細選的,一個清貴人家的次子,舉人功名,素好美食,兩人有共同語言。

而趙曉則嫁給了趙純的同科,趙曉雖然還是貪便宜,小毛病不少,比從前是知道事一些,也翻不出趙純的壓制,不然她就會一無所有。

到景元十三年,徐昀以為徐晟會駕崩,這時候他都完全掌握商業賦稅之事了,每年商業稅收入占朝廷總收入的一半。他真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了,與朝中各家也交好,有賢王之稱。

若徐晟此時駕崩,英親王一脈,有九成把握奪嫡。

但徐晟的劇本不是這麽寫的,朕不駕崩就不駕崩。

到景元十九年,宮中唯一的皇子病逝了,徐晟受到了極大的刺激,這才病重下去。徐晟眼看自己的身體是不行,此生大約是不可能再有子嗣,于是過繼了英親王世子的次子十六歲的徐玥,立為皇太子。而徐玥可真是趙清漪一手帶大,并親自教導長大的。

此事板上釘釘,徐昀和英親王大醉了一場,抱着自己父王哭得像個孩子。

多年隐忍勤勉、與人為善,只待一朝龍騰九天,結果跑出來一個截胡的。

英親王罵道:“你多大的人了,好意思和你兒子争呢?”

趙清漪看到被擡回來的丈夫,細心照料,她還天真地以為他是舍不得兒子過繼給皇上。在給他寬衣時,他半醉半醒抓住她的手,又抱住她埋胸哭。

“我原以為,可以讓你當皇後的……”

趙清漪不禁一愣,問:“原來你想皇帝呀?”

“當然……可是沒有機會啦……”

趙清漪哭笑不得,暗道:小狼狗野心藏得夠深的,連她都不知道。

“有呀,造你兒子的反。”

……

沈俊的十一個兒子在趙純族學讀書,也許是有名師指點,又有強烈的出人投地之心,竟然有三個考中進士,兩個考中舉人,此後他們入朝為官,也成為趙純的幫手,之後為新法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而其他兄弟,也是從商或者為趙家管理田莊産業,總有些能力,到底識字。也許是童年的遭遇和生父的故事警戒,知道自己的路得來不易,這十一個兄弟中作奸犯科竟是一個也無,他們的母親辛勞半生,倒都安享晚年。

景元二十年,徐晟駕崩,皇太子徐玥繼位,是為宣宗。宣宗登基後,尊徐昀為皇父、趙清漪為皇母。任用趙純為兩淮節度史,實驗推行新法。

新法雖然有大大小小的問題,但是好處還是十分明顯的,不管是富國的,還是強軍的,效果比之前朝要好得多。

兩淮新法推行五年總結起來是屬于成功的,之後又接連在兩漸、山東推行,大夏的國力大幅提升。而大夏商業的發達,帶來技術的革新進步,包括軍工技術。

宣宗元祐八年,趙純升任參知政事,在其同母異父的皇帝弟弟的支持下,進一步推行新政改革,富國強軍。

在宣宗元祐三十八年,北方夷族大舉南侵,因為變法和技術的進步,大夏頂住了夷族的鐵騎,各種火器将之炸得粉碎。夷族橫掃大陸無敵,卻止步于大夏國境。

元祐四十一年,年齡高達八十八歲的皇母英親王妃趙清漪去逝,而同年八十四歲的皇父英親王也去逝了。

宣宗在他們死後追封為“皇考德宗皇帝、聖母皇太後孝睿皇後”,宣宗乃是開拓明主,這時久握朝堂,君威深重,朝野中哪有人反對。

這兩人也是大夏史上的傳奇人物,後世史學研究,大夏能在各封建王朝獨得六百多年國祚,實是因為兩人付出的努力。甚至華夏改為共和體制,這位被稱為後知一千年的學者王妃都有被遺忘忽視的理論著作終于被關注。盡管避免不了戰争,後世的任何革命家也不得不尊重敬佩她。

趙清漪的《國富論》、《四書新說》等一系列著作,便是到後世華夏建立共和體制都奉為經典,是從政者或者經濟學院的學生的必讀或選讀書目。

史上稱隋朝獨孤皇後有多得隋文帝的敬愛,但是也掩蓋不了隋文帝偷吃及後期荒淫的史實,只有這位追封的德宗皇帝是真正只有趙氏一人,趙氏一死,他也就病逝了。

和孝睿皇太後的學者身份的認同不一樣,盡管徐昀在史上的實際作為不下于他的親生兒子一代明君夏宣宗,但是後世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