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心思各異的李家人

李青雲從小聽話懂事,腦瓜子靈活、讀書又刻苦,深得張氏偏愛。再加上他功課好,先生常常誇獎,張氏為此很是得意,沒少拿這個擠兌村裏那些與她同齡的婦人。

實際上,李青雲能上學堂,這還多虧了李青川。

李青川應招入伍時,李家得了二十兩銀子。張氏本想全部私吞了,但李青川明确提出要送青雲去學堂念書。李青雲到底是張氏的親兒子,看看一家都是泥腿子後,左思右想,終于送了李青雲與學堂。

十歲的李青雲開始了啓蒙生涯。

李青雲也争氣,沒有辜負李青川對他的期望,不管寒冬臘月、還是暑熱三伏天,認真讀書、刻苦學習,朝着仕途之路邁進。李青川也沒有失言,半年給寄一次銀子,每次幾十兩不等。

張氏第一次拿到銀子後高興了好久,然後再接到第二筆銀子的時候就平淡了,再後來,她就覺得習以為常、理所當然。漸漸地,她用這些銀子在村裏置辦了十畝水田、十畝旱地,然後修了如今的李家新宅。

張氏每次收到銀子後都坐等下一次拿銀子,卻不料銀子沒等着,卻把李青川給等了回來。不僅李青川回來了,還帶了一個拖油瓶。不僅有一個拖油瓶,李青川回到家沒幾天便毒發了,醒來後就病恹恹的,體力大不如從前。

一個本就不被喜歡且又失去了價值的人,在李家也就成了多餘的人,遭到一家人的排擠。

李青川被趕去老宅時,李青雲也勸過張氏。只可惜“孝”字大于天,李青雲又是讀書人,張氏不松口,他也沒轍,總不能跟自己老娘大吵大鬧失了品德、有辱先人。

李青雲坐回椅子上,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張氏站在門外,氣的臉紅脖子粗,她明明是讓李青雲去給李青川和沈心月添堵的,可怎麽到頭來倒是自己生了一肚子氣?不僅生了一肚子氣,還與最愛的小兒子生了嫌隙,簡直是得不償失。

不行,她不能讓李青川和沈心月這麽暢快!

張氏想找李青川和沈心月算賬,可剛走到院門口又猶豫了。那兩個命硬的東西住在鬼屋裏還沒被女鬼弄死,萬一自己大晚上去就碰見了怎麽辦?要不,明天?

這時候,張氏肚子傳來咕咕叫的聲音,她便立即決定白日裏再去找那二人的麻煩,折回堂屋吃飯。

楊氏是知道張氏的用意的,為此張氏讓青雲去管李青川要銀子時,她在旁邊燒了兩把火。不過,到底是一個沒眼力勁兒的,沒仔細分辨張氏的表情,谄媚的笑着問道:“娘,怎麽樣?五弟可是讨來銀子了?”

“銀子銀子,一個個都跟讨債鬼似的,就盯着老娘手裏那幾個銀子。”張氏突然發飙,吓的楊氏一縮脖子,不敢再出聲。李青雲到底是張氏最愛的兒子,罵了兩句後擔心兒子聽見了亂想,不耐煩的道:“吃飯吃飯。”

Advertisement

“哎!”

張氏瞬間又來了精神。

李老二坐在正上方,沒說一句話。他将旱煙摁滅了,動作緩慢的拿起碗筷吃飯。随随便便吃了兩碗糙米飯後,又一言不發的起身進屋去了。他的存在感太低,也沒人關心他。

李青山一直在鎮上做長工,少有回來。但也是個老實人,平日裏就只聽張氏的話,三杆子打不出一個屁來。張氏罵人,他也就受着,默默吃飯,從不頂嘴。

李清河兩口子則是個油滑的,不關他的事絕不開口。張氏罵人,罵的是往槍口上撞的楊氏,罵的是李青川夫妻倆,反正與他們無關,倒不如趁機多吃兩口肉。

桌上幾個孩子少見肉星兒,管阿奶嘴裏罵誰,反正他們多吃肉就對了。幾個孩子都老大不小了,但争起肉來,筷子往外口一伸,一夾一個準兒,絕對不放空。

張氏摳門兒,哪怕是冬至,她也沒買多少肉。這麽多人一下筷,一人沒嘗到幾口,碗裏就全剩配菜了。

楊氏巴巴的望着女兒和兩個侄子碗中堆着的大肥肉,饞得慌,想要跟女兒争肉吃,又放不下這個臉。想去撈侄兒碗裏的,更怕被張氏給打死,舔了舔嘴皮兒,只能作罷。

宋氏沒吃多少便放下了碗筷,看着兩個兒子吃的滿嘴油光,笑着道:“慢些吃,你阿奶還給你們和小叔炖了雞湯呢,你們也別只顧着吃,将來有出息了,一定要知道孝敬她知道不?”

“知道。”

兩個孩子忙着吃肉,含糊的答應了一聲。

然而,這一聲卻逗的張氏心花怒放,心情總算是好了一些,欣慰的道:“還是咱家金鬥和銀鬥聽話懂事,也學你小叔好好讀書,将來咱家一門三個狀元。”

三個狀元?

你怕是做夢吧!

楊氏扒着飯,悄悄翻着不由得撇嘴。就李青雲還有點像讀書的,就宋氏這兩個兒子,鬼知道他們天天在學堂裏學些什麽名堂。

李金鬥和李銀鬥可不知道那狀元是什麽玩意兒,一味埋頭吃肉,扒光碗裏的肉又嚷着要喝雞湯。

張氏一想到一門三狀元心情好着呢,連忙起身親自去給兩個寶貝大孫子盛雞湯。順帶着,将兩個大雞腿并着一大碗湯,給送去了李青雲房裏。

孫子再親,那也是人家兒子!

李家心思各異的吃着飯,鬼屋那邊,李青川和沈心月卻忙的正起勁兒。

李青雲走後,李青川便回屋去哄沈心月了。不過,讓他吃驚的是,沈心月并沒有生他的氣。

沈心月不想多跟李青雲接觸,實在是怕自己揭開了李青雲僞善的面紗,最後傷了李青川的心。

他要當睜着眼睛的瞎子,自己何苦去枉做小人?

李青川若是知道沈心月的想法,一定會替李青雲辯白:青雲跟李家其他人不一樣,他是真好。

二百斤棗泥糕,分兩口竈上蒸,效率極高。

李青川這些日子同沈心月學的也半斤八兩了,等糕上鍋後,他便催着沈心月去睡覺。

女人熬夜最傷皮膚了,沈心月也不推辭,叮囑了幾句後,便能打着哈欠回屋睡覺。等她醒來時,周記糕點的夥計已經把棗泥糕給拉走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