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京城汪府
汪右林穿着一件石青色的常服正在書房執筆寫字,那端正的楷體行雲流水一般揮灑了出來,不過一會兒就寫滿了一張紙,随即挽着袖子,沾了沾墨汁,又開始寫起了第二張。
一旁的研墨的女子約莫十八九歲,梳着姑娘的發鬓,穿着一件蔥綠色的通袖小襖,下面是芙蓉色的馬面裙,膚色略顯蒼白,顯得頗為單薄。
她看着汪右林時而皺眉,時而沉思,卻越發鋒銳沉着的儒雅面容,只覺得藏在心裏的愛慕之情如何也壓抑不住,那看着汪右林的目光不覺得有些癡了。
汪右林提筆着墨,卻發現站在一旁的研墨是妻妹張素女,那目光癡癡的盯着自己,忍不住皺眉,道,“素女,怎麽是你,迎春呢?”
迎春是汪右林的侍女,專門管着汪右林的書房。
張素女顯得有些不安,道,“迎春姐姐說宣紙不夠用了,要去庫房拿,正好姐夫這邊也沒有伺候研墨的人,我就自告奮勇的來了。”
書房不是誰都能進的,只有特定的幾個人才可以随意進入,所以偌大的汪府,确實是找不到其他人來了。
汪右林這才想起,之前迎春問過這件事了,但是他以為來人是管家李姑姑,誰知道竟然是妻妹張素女。
“看過康兒了?”今日張素女是來看望汪右林的獨子汪羨康的。
汪羨康今年不過六歲,卻因為生來先天不足,一直體弱多病,自從汪右林的娘子張素雲病故之後,張家心存憐惜,岳母董氏舍不得這個外孫,時常會帶着女兒張素女來看下孩子。
只是今日不知道怎地,岳母早就走了,只有張素女還在。
張素女見汪右林轉過頭來看自己,臉一紅,低下頭來,說道,“喝過藥就歇下了,不過今日晚膳要比往日多吃了兩筷子的魚肉。”
“你也忙了一天了,今日就早點回府吧。”
張素女自是不肯,還要說話,卻看到汪右林沉思了下就放下筆,轉過頭來指着一旁的繡墩說道,“坐。”
“不打緊,今日給康兒做小衣,坐一整天,現在正想站一會兒。”那語氣裏是掩飾不住的柔情似水。
汪右林目光一沉,他原本也不想直言,有些事情如果一定要捅破,以後再見面就會很尴尬,更何況這是故去娘子的娘家,但是今日張素女竟然闖到他的書房來,這說明汪府裏的人已經默認了張素女在府中的地位,或許還覺得他會續弦妻妹,不然她怎麽能在戒備森嚴的汪府裏來去自如?
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汪右林舉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徐徐的說道,“自從娘子産後傷了根基,無法起床料理中饋,你就過來照顧娘子,還要看顧康兒,後來娘子病故,康兒又舍不得你,你又要時常過來看顧孩子,真是有勞了。”
原本是誇贊的話,可是汪右林平板的聽不出喜悅的音調,卻是讓人帶出幾分不安來,張素女緊張的握緊了袖子裏面的手。“康兒是我的外甥,又是姐姐的孩子,我怎麽能不管?這本就是我應該的,姐夫你不用這般客套。”
“我自是知道康兒是你的外甥,你來看望本就是應該,往常又有岳母同行,這才沒有攔着,可你畢竟是沒有婚配的女子,不知道人言可畏四個字的厲害。”
張素女臉色刷白,喏喏道,“姐夫……”
“我聽說張大人已經為你看好了一門親事,你以後就不要來了,即是為了你,也是為我汪府的名聲,不然等真的傳出不好的名聲來,那時候就晚了!”汪右林斬釘截鐵的說道。
“姐夫!”張素女目光裏蓄滿了淚水,顯然極為傷心,容色雖然不是傾國,但勝在如花一般的年紀,比常人還要細白的膚色,纖細的身姿也顯得她楚楚動人。
“來人,送客!”
迎春急匆匆的趕過來,正好看到汪右林正沉着臉,吓的心肝跟着顫抖,又見張素女眼角濕潤,顯然是哭過……,她是個人精,聯想前後就明白了因果,顯然是為張素女闖入書房的事情大發雷霆。
他們老爺是當朝首輔,這書房裏自是有許多機要,閑雜人等是不能随意進入的,今天她去的匆匆,說起來也是她前日偷懶,沒有及時清點下宣紙,這才耽誤老爺用紙……,怕是老爺發現,所以當時張素女自請來幫忙的時候就允了。
還想着紅袖添香,成就了一段美事。
夫人故去都四年了,可是他們老爺卻一直沒有續弦,張家母女又時常過來,她就以為張素女以後嫁入汪府早晚的事情,沒有想到……,他們老爺是真的沒有其他想法,只是看在少爺的份上。
這一想通就覺得什麽事情都明白了,老爺那般果決的人,如果真要納了妻妹,又何必等到今日?
迎春後悔的腸子都綠了,簡直魂飛魄散,不敢心存僥幸,只跪在地上不住的磕頭的求饒,想着這差事怕是要沒了,就怕連命都沒了。
汪右林當場寫了一封家書并張素女一起讓人送到張家去。
李姑姑是李家的老人了,是府裏的管家,見出了這樣的事很是自責,跪在汪右林前面說道,“老爺,是我沒有安排好。”
汪右林雖然苛責,卻也不是沒有人情味的人,道,“這些年來你一直操勞着府中的事情,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看在往日的情分上饒了你一次,只是如果還有下次可就別怪我不念往日的情分了。”
汪右林是什麽人,十六歲就高中狀元,之後仕途一路順暢,如今更是成為史上最年輕的首輔,幾位內閣裏就算是最年輕的閣老也有五十高齡了,能從這裏掙脫出來當了首輔,可見不是尋常人,而汪右林才堪堪三十有八,又正是年輕有為的壯年。
這日子可還長着呢。
這也是張素女一個大家嫡女這般癡纏的原因。
不過卻也可以看出汪右林不俗的手段來,在這種人前面,所有的計謀都是徒勞,只有老老實實的拿出本心來。
李姑姑自然知道這一點,所以沒有任何的猶豫的認錯,卻見汪右林這般繞過自己,簡直就是喜出望外,心裏對汪右林是更加的信服了,覺得跟着這種明理又人情味的主子,就是讓她赴湯蹈火也在說不辭,道,“多謝老爺寬饒恕,奴婢以後一定謹記于心,不敢再犯。”
汪右林點了點頭,問起另一件事情來,“父親那邊有消息嗎?”
提起老太爺李姑姑真是頭疼的不行了,說起來汪家也不是小門小戶,當初也是鐘鳴鼎盛之家,只是後來沒落而已,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底蘊猶存,家裏還有族學,汪右林這一代供出了好幾個進士,汪家一下子就又起來了,當然汪右林是讀的最好,也是仕途走的最高的一個人。
而老太爺汪叔晨卻是和整個汪家有些格格不入的人,十分的叛逆,年少的時候明明讀書讀的最好卻不肯參加科舉,明明家裏已經定了婚事卻不肯回來成親,還直接去女方家退婚,後又娶了不知名的村姑,那還是沒有禀告過父母自行婚配的。
等着汪右林出生,養到六歲的時候老太爺就帶着妻兒回了家裏來。
汪右林的生母姜氏雖是村姑卻是有着驚人的美貌和十分溫柔的性情,對長輩要求立規矩的事情一直都謹遵執行。
老太爺的母親覺得就是姜氏這個狐貍精勾走了兒子,可勁兒的蹉跎,等着老太爺從外回來的時候已經是晚了。
祁氏重病,老太爺的母親卻沒有請人醫治,最後就這般走了。
老太爺為此和家裏決裂,說一輩子都不會踏入汪家,卻覺得兒子還要讀書,總不能因為自己耽誤了孩子的前程,就把兒子留了下來,自己卻是去了姜氏的故居,一直居住在那邊,就是老太爺的母親去世了也沒有回來奔喪。
汪右林雖然和父親分開,但是一年裏總有三四次要去看望父親,倒也沒有生分,等着自己在京城站穩了腳跟,就想把老太爺接回來盡孝,可是老太爺就是不肯回來,說是來了這邊就沒人陪着姜氏。
姜氏死後沒有入汪家祖墳,而是另外開了一條墳地,老太爺還交代汪右林,以後就讓他也葬在這裏。
“不肯來是嗎?”
李姑姑低下頭來,道,“奴婢無能。”
汪右林嘆氣,道,“那送過去的侍從呢?”
“都被趕出來了。”李姑姑的頭低的更厲害了,老太爺性子古怪,不願意來京城讓兒子盡孝,同樣也不願意讓人伺候着,所以這些年來都是一個人過。
汪右林也是沒辦法了,想了想道,“安排下,今年清明我要回去一趟,看看爹,順道給娘上墳。”
兩個人正商量完這件事,就聽到下人通禀,“老爺,今年的新科狀元特意來府中拜訪,還拿着徐閣老的名帖。”
“沈輔林?”
作者有話要說: 男主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