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猛女無忌

林芷彤還第一次穿得如此華麗,一身紅色的鳳袍,鞋子底下還擱着個高高的木塊,大概是張管家怕她走得太快,故意找到的。可林芷彤何等功夫,只十來步,就健步如飛了,害得太監在後面不停地喊:“側福晉,慢點,慢點——奴才第一次看到敢在紫禁城走得如此輕快的人”。

林芷彤忍不住左顧右盼,心裏想着哪天回漳州省親了,也好跟爹、娘、木頭癡們面前好好說道說道。自己去了天子待的地方,那一定惹人羨慕極了。走進這紫禁城,覺得哪兒都金碧輝煌,怎樣也看不夠。過了一陣子,有些倦了,只覺得到處都是紅牆黃瓦,剩下的也沒有什麽。倒是修這麽多道牆,這不是活生生地把自己關起來嗎?住在裏面的人這麽怕被偷東西嗎?

過路的太監、宮女都偷偷地瞄着她,一是林芷彤眼生得很,二是這副沒心沒肺的樣子,不像個側福晉,倒似太後一般。按理林芷彤連進宮面聖的資格都沒有,她連诰命夫人都不是,這已經是天大的恩寵了。當然林芷彤是不管這些的,覺得不過是又逛了一個公園。林芷彤回頭看一看,發現別人全部都低眉順眼的,自己倒像個怪物。剛開始也沒什麽,見多了後,也就不自覺地低下頭來,仿佛這樣才沒被抛棄,才不會沒着沒落的。

走到一個宮殿門外,太監道:“側福晉請在這稍侯,奴才前去禀報一聲。”太監掀開簾子,卻聽見宮殿裏傳來很大的吵鬧聲,見主子正在氣頭上,自然不敢出聲,小心翼翼地站在角落上。林芷彤也只好被晾在外面了。

裏面傳來一個年輕卻霸道的聲音:“竊我先朝神器,變中國冠裳,共奉大明之文物,悉還華夏之乾坤——好漂亮的文章。無恥,真是無恥之極!吳三桂的檄文真是無恥到前無古人!”

耿聚忠道:“萬歲爺息怒。此計甚毒,還要冷靜應對。”林芷彤心道:原來發脾氣的是皇帝,聽聲音也很年輕。難怪耿聚忠這麽早就當了太師,年輕人自然也不願用老頭子。不知道皇帝為了什麽大發雷霆,聽起來該是軍國大事,我還是忍一忍不闖進去的好。

皇帝仍然怒火未消,道:“聚忠,你好哥哥靖南王耿精忠居然抓捕了朕的福建總督。一個藩王居然敢逮捕朝廷的封疆大吏,這是真要跟逆賊吳三桂造反了?探子回報,他也準備打出複明的旗號。這些漢姓藩王居然也好意思提反清複明!滿清八旗不就是他們帶進京城的嗎?這南明永歷帝不就是被吳三桂親手殺死的嗎?這樣的貨色居然敢提複明?可笑,真是可笑,人的臉皮居然可以厚成這樣?還是讀儒家經典長大的?朕要找一百個書生,好好罵他一罵,把他的真實面目公布于衆,讓他們無地自容!”

耿聚忠道:“萬歲爺。這厚臉皮正是政客最不能小觑的地方。吳三桂十八歲成名,身經百戰,樹敵無數,為一女人而叛朝廷,若能罵死早就屍骨無存了。至于臣兄耿精忠,臣鬥膽說一句,亦非善類。臣看他造反也在旦夕之間,若真如此,微臣亦無顏茍活于世,只請速死以報君王知遇之恩。”

皇帝道:“你又說這種話?朕像那不辨是非的君王嗎?你和朕從小在京城長大,這麽多年又一起度過多少艱難險阻。你我熟讀史書,古今中外,這種君臣相知的際遇多麽難得。莫非,朕還信不過你?若論親疏,朕對你只怕比耿精忠還要親一些,既然讓你做了太師,你就不用多想。別說你哥哥還沒反,就算真反了,你是你,你哥是你哥。你依舊是朕的股肱。”

林芷彤心道:這皇帝老兒對我家聚忠真不錯,像是戲臺上的好人。

耿聚忠聞言眼淚就流了下來,哭着道:“萬歲——若家兄耿精忠真的造反,便是微臣不共戴天的死敵,請領一軍,必沖鋒于最前。不瞞萬歲,臣在耿王莊時就見到了耿精忠很多不忠之舉,當時就說過他日必沙場相見。如今事已至此,臣請将兵出征,以死明志。”

皇帝道:“你的忠心耿耿,朕自然清楚,不必多疑。你一直是朕的智囊,但出兵打仗不是你的長處,正所謂親親相隐,朕也不願逼着你骨肉相殘。你還是留在朝廷幫我料理朝政,出出主意。如今烽火四起,江南民不聊生,聚忠你說說朕是否真的做錯了?禮部尚書圖海他們一開始都不同意削藩,是朕一意要削。如今看來,真可能急了些,把這些老家夥逼上梁山了。如今南有三藩,臺灣有鄭經,四川還有李自成、張獻忠餘黨,個個都是身經百戰。我們這群年輕君臣能撐得過此劫嗎?若七廟毀于一手,朕就萬死莫辭了!”

耿聚忠急道:“萬歲千萬別這麽說,連想都不要想。坐在這個位置上,就算錯了也要硬挺着。至于削藩令是不是急了,也不許朝廷再起争論。這是與非,對和錯,本就是書生的游戲,不是幹大事的人所該糾結的。古往今來,對錯多取決于勝負。若勝了這都是好棋,若是敗了,即使下個罪己诏,也無人同情,徒增羞耳。”

“朕沒看錯你,這些話也只有你肯說,再談談這戰如何打法?”

“作戰不是微臣的長處。但微臣認為,世上沒有純粹的軍事,八旗骁勇,吳三桂擅戰,各有優劣。但從古由北伐南易,從南征北難。竊以為吳三桂他們最可怕的不是軍隊,而是打着明朝的旗號,要幫漢人趕走滿人。若是慫恿起底層的百姓,這就如八旗入關時一樣,步步驚心了。”

“繼續說。”

“漢族又是一個古怪的民族,外邊看起來懦弱,內在裏藏着一根針,那就是文化上的自豪。所以,他們心中總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漢為中華,四方蠻夷’的想法。這種血液裏的驕傲已經數千年,幾乎就附在每家大堂的祖宗牌位上,誰也奪不走。如今吳三桂所恃者便是此物。他舉着反清複明的旗幟造反,雖然漢人也明知道吳三桂不是好東西,但畢竟同根,所以仍不乏響應者。耿精忠、尚可喜跟上來,也必然打此旗號。臺灣還有個民望甚高的國姓爺子孫,不知道在閩浙粵留了多少眼線。戰火若失控,流寇也必多起來,其中有野心者恐怕也必打這個旗號——如今之計,只好是尊孔尚儒,明确滿漢一家的國策,甚至讓滿人讓出一些利益,把繁神侯等擡得高高的,多取博學鴻詞科的士子。讓有煽動能力的書生們知道朝廷尊重中華的文化,如此一來,滿漢對抗将大為減少,吳三桂等便頓失一大援。其次,離間也是一大法寶,三藩也好,鄭經也罷,他們彼此間矛盾重重,我們需分別待之,主打吳三桂,其餘的勢力邊打邊談,這樣對手必互相猜忌,聯盟破也。”

皇帝哈哈大笑道:“你就是朕的卧龍鳳雛。”

太監見皇上轉怒為樂,見縫插針地道:“萬歲爺,太師府側福晉聽宣進宮了。”

皇上道:“差點忘了此事——就是那日日在家練拳,惹得納蘭明珠不好意思上朝,納蘭性德犯了相思病的福建側福晉?哈哈,帶她直接去東暖閣,赫舍裏氏已經備了些家宴,好多妃子都要過來。朕同太師再談會國事就過去。”

耿聚忠道:“謝主子隆恩。”心想:芷彤在自家後院練拳的事,皇上怎麽會清楚的,想到這兒突然一身冷汗。他明白了,再好的君臣,那也只是君臣。什麽心腹、股肱千萬別太當真。

林芷彤終于見着了赫舍裏氏,這就是黎知府天天吹噓的“美人漳州”的代表人物了,號稱福建第一美人。但比想象中差遠了,也就是中人之姿。什麽國色天香,沉魚落雁,那都是她嫁的男人強,老百姓就認這個。宴會還來了三個妃子,四個嫔妃。漂亮的一個沒有,倒是站在旁邊的貴人、答應裏有幾個出尖的。

林芷彤心中非常疑惑。皇帝擁有這麽大的權力,後宮粉黛三千,為何還不如耿王莊上的舞女漂亮。

赫舍裏氏一口一個妹妹地叫着,準備的又多是福建菜,倒是很有親近感。林芷彤本就是沒心沒肺的人,居然很快就一口一個姐姐,跟貴妃混得火熱起來。

忽聞太監叫道:“皇上駕到。”赫舍裏氏帶着衆妃跪着迎接,林芷彤也跟着跪下,斜擡眼睛看皇帝長什麽模樣。

皇帝道:“平身吧。這個就是側福晉了,朕倒想看看是誰能頂了和碩柔嘉公主的位。嗯,很是清秀,在京城還慣吧?”

林芷彤道:“不怎麽慣,地方太大了,暈得很。不像漳州,哪兒我都熟。”

旁邊就有妃子輕輕笑着。皇帝道:“聚忠你這個側福晉野得很啊,得好好調教。”又轉頭随口問:“這側福晉也可曾讀過些書?”

耿聚忠笑道:“臣就是看中那份野性,才娶回家的。調教掉可就舍不得了。”

林芷彤點頭道:“我的書讀過很多。《水浒傳》、《七俠五義》都看過,《包青天探案》還看了三遍,《岳飛風波亭》看了五遍。小時候還趴在學舍前偷聽過先生講課。”

皇帝皺起了眉頭,這都是什麽亂起八糟的書,還有《岳飛風波亭》,此書豈能在此說?不知道滿人就是金人之後嗎?皇帝道:“果然是個有性情的女子。聚忠啊,朕不如你啊,可以随便選自己喜歡的姑娘。”

耿聚忠道:“臣是個随時可以替代的人,萬歲背後有祖宗基業,萬裏河山,豈可如臣般胡鬧。”

皇帝嘆了口氣:“你就忍心看着朕一人挑這重擔?你随時可以替代,太師可以替代,皇帝就不能嗎?攤上這苦差事也是命啊。古往今來,又有多少皇帝不得善終,我同你若被替代,只是掉的腦袋多點,還是掉的腦袋少點罷了。朕還真想做個閑散宗室,編個詞典什麽的。你經常說自己是王府質子,其實朕才是質子。有時真想跟先帝一般……”說到這兒,康熙不說話了。先皇順治帝的去蹤一直是宮闱裏的忌諱。

林芷彤擡着頭,道:“皇帝哥哥,你要是悶得荒。你就偷偷摸摸翻牆出來,你随時到太師府,我随時陪你喝酒。”

皇帝咳嗽了幾聲,道:“你說什麽?”

林芷彤道:“怎麽了?你不想出來玩嗎?”耿聚忠吓得跪了下去,赫舍裏氏等都跪下了。

皇帝道:“為何要跪着?都起來。哈哈,好久沒人這樣跟朕說話了,就算聚忠這樣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還自稱魏晉名士風範,也不敢如此跟朕說話。你是叫芷彤吧?你叫我皇帝哥哥,好,這個妹妹我認下來了,明日我就偷偷翻牆出去,到你家院子裏看玉蘭花,你可要記住你的話啊。”

耿聚忠慌忙道:“萬歲爺,芷彤幼稚無知,您九五至尊,國之安危系于一身。真要來敝宅私訪,也定要通知內務府,帶齊侍衛太監,并讓九門提督封路。若稍有閃失,臣萬死難辭。芷彤鄉下想法,太過荒唐。”

皇上道:“妹妹,你看,朕說了朕這個皇帝是個人質吧。”

林芷彤努着嘴道:“大男人哪有這麽多閃失。帶護衛也不用了,本女俠就是高手,你來了我可以保護你。”

後妃們面面相觑。皇上端起一杯酒,一口而盡道:“有此言,當浮一大白——本來每日都似昨日的重複,有你這一場,今日算是活過了。”

耿聚忠第一次有些猶豫:娶了這個生猛女人,是不是不放在京城更好?

皇上還是到了太師府,當然不是翻牆過來,是帶齊了太監侍衛,踩着紅地毯走進來的。若真如芷彤所說那樣,或者哪怕少帶一個侍衛,谏官會把朝堂鬧翻天,連史官也只怕會在丹青上記上一筆,後代給個谥號“嘻宗”都有可能。但到了太師門外,皇帝還是把護衛們留在門外,只身走進了太師府大堂裏。

皇帝喝着酒,贊道:“這酒醇厚,入口綿甜,還有些梅花的香味,是聚忠親手釀的吧?”

耿聚忠道:“這還是和碩格格所釀,她道等下次萬歲前來賞玉蘭時再喝。沒想到,玉蘭花開了,萬歲也來了,她卻這麽早就走了。”

皇帝望着樹,嘆道:“可憐如花似玉女,奈何生在帝王家。是那些或明或暗的規矩把她弄垮的,有時連朕和你都不厭其煩,何況此等活潑的女子。哎,有時想想,一個人,縱有天下之權,卻給不了身邊的人福澤,又有何用?”

林芷彤道:“那哥哥下道命運把那些破規矩都改了吧,連我都覺得煩。”

皇帝苦笑道:“有那麽容易?天下是個大漩渦,誰都要卷在裏面。天子也不例外,例外就做不成天子了。好一些的被當成昏君,壞一些的就當成了李煜。”

耿聚忠喝了一口酒,眼睛紅紅地道:“确實就是個漩渦,跟這漩渦比起來,人又算得了什麽。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

皇帝摟着耿聚忠喝了一大口酒,道:“還記得那一年嗎?大家都年少,也就沒那麽多顧忌。朕和你,還有柔嘉公主在慈寧宮後邊捉蟋蟀嗎?十年漫若流水,一切恍若一夢啊。”

耿聚忠道:“總角之宴,談笑晏晏。如今思來,确如一夢,若一生就活在某一瞬,其實也未必是壞事。除了誅鳌拜外,萬歲與臣也算日理萬機,可又有幾件能記得起。百年之後,有些興許變成了浮雲,有些連浮雲都不算。”

皇帝沉默了半晌,道:“聚忠,你說得對,但還是不能太消沉。既然生在這樣的家裏,江山社稷總得有人擔着。至情至性的,也只好把性情收起來些,該裝神時裝神,該弄鬼時弄鬼,古人道這君王丞相,都是調和陰陽的,此話說得甚好。所謂調和陰陽大約就裝神弄鬼吧,做個一泥水匠,調好泥和水,房子總可以多遮風避雨一些年頭。朕就不信自己這個滿清帝王就一定輸給漢人的唐宗宋祖!”

林芷彤道:“好啊,我正閑出蛋來了。”

皇帝心中笑道:“側福晉只能下蛋。”

耿聚忠笑道:“萬歲有此念,大勢定矣。若吾兄耿精忠真造反,自然會有大臣上疏要斬我們這群藩王質子,按大清律,造反滿門抄斬。若壓力太大,萬歲爺大可答應把臣推出午門,臣沒有遺憾。只是還請免了芷彤和釵兒之罪,二哥也是老實人,從不參與政治,也請一并繞過。給耿家留個後。”

皇帝道:“你又來了,朕早就說過你哥反了,你還是我的兄弟,其餘話就不消說了。一切都在酒裏。”說完大幹了三杯。耿聚忠哭着連幹了兩壺。

林芷彤道:“喝醉了就睡在涼亭裏吧。我來守着你們。”

皇上心裏笑道,這點酒怎麽會醉,朕一個大男人睡覺,讓你這大臣的側福晉守着,那又成何體統。然後就醉倒在地上。林芷彤見耿聚忠也不省人事了,就悄悄把兩個男人抱在石凳上,自己趴在桌子上慢慢也睡着了。

石凳太窄,很快一君一臣都掉在了地上。耿聚忠摔在地上也沒能醒來,皇帝倒是掙開了眼睛。一看,居然自己睡在側福晉的腳邊,吓了一大跳。悄悄站起,見外面起風,又給林芷彤披上一件衣裳。林芷彤醒了過來,朦朦胧胧間似醒非醒,笑着道:“師兄,這麽晚了,還在練功啊——哦,不是師兄,是皇帝哥哥,你不多睡一會兒嗎?”

皇帝笑道:“天下還有你這等糊塗蛋。朕邊上也睡得着。你就不怕朕?”

林芷彤揉了揉眼睛道:“一開始也有些害怕,怎麽皇帝就活生生地跑到我眼前了。後來就不怕,因為也是兩只眼睛,一張嘴,對我又不兇,有什麽可怕的?”

皇帝高興地點頭道:“是啊,是啊,可惜你這樣的極少,怕我的人極多,所以朕才叫‘孤家’、‘寡人’。”

林芷彤想了想,道:“那可能是因為他們有事想求你吧,我又沒事求你,自然就不怕你?”

皇帝點點頭道:“這個倒是,但總覺得還有其他原由。”

林芷彤道:“還有你權力太大了,都想着你是個昏君自己就完蛋了。莫名其妙被皇帝弄死的大臣和莫名其妙被大臣弄死的皇帝我聽說書的阮先生說過很多。所以一個位置權力太大了,也不好,哪個人都可能犯糊塗。因此,大家就都活在恐懼裏了。”

林芷彤只是随口一說,但皇帝聽到此言,無異于黃鐘大呂。皇帝惡狠狠地道:“這阮先生是誰?”

林芷彤道:“就是我們漳州一個說書的。他的《水浒》講得很好。”

皇帝心道,可懼啊,華夏文化積澱千年,這草莽間真是卧虎藏龍,下九流也有如斯人才?難怪張獻忠之流也不缺軍師。此人應該無功名,否則必然重用。若用不了就只好殺掉。讓有想法的人流落民間,這太危險了。漢人太精明,若都信奉儒術還好,怕就怕這種師門不明、學問雜糅之人。如那個王夫之、顧炎武,就真真可厭。

皇帝對芷彤道:“這聚忠還未醒,就讓他在地上躺着吧。剛才你們都喝多了,朕也自己在石桌上小寐了片刻。”

林芷彤刮着臉道:“呵呵,皇帝哥哥說謊。你明明是我扶到石凳上睡的。”

皇帝臉有些紅了,道:“嗯,可能喝得有些多了。”

這時,耿聚忠醒了過來,嚷嚷着要水喝,突然看見皇帝,翻身跪下請安。

林芷彤才想起剛才一直沒有行禮,嘻嘻笑道:“皇帝哥哥,忘記給你跪了。”

康熙道:“這小姑娘真有點意思,只怕朕的後宮加在一起還不若你的膽子大。”

林芷彤道:“皇帝哥哥,你那些後宮女子,我猜你最愛的該是那些才人、答應之類吧。”

皇帝一愣道:“何出此言?”

林芷彤道:“我看了看,覺得很奇怪。皇宮內那些貴妃、嫔妃之類,反不似才人、答應長得俊?以前總以為皇帝的妃子,那必然國色天香。可是真瞧着了,倒是才人漂亮些。”

耿聚忠聞言一身是汗,這話要傳出去,不知得罪多少後宮女子,這後面又是多少達官顯貴。

皇帝心裏也很不舒服,此話從來沒有人說起過,但自己心裏是明白的。這皇帝的妃子你當是可以自己挑的?那都是八個鐵帽子王家的女子,那都是蒙、藏、漢需要籠絡的文臣武将的女兒,每一個後宮位置都代表這一股子支持的外戚勢力,連後宮妃子誰大誰小,也多半都是權衡政治需要。因為正是這些力量才一起撐住了金銮殿的龍椅,而長相倒真不是多麽重要的事。才人、答應可以由皇帝自己選,自然都是美人。康熙皇帝每個晚上,最煩的就是那些祖宗規矩了:皇後那兒必須每月幾晚,貴妃那兒應該幾晚,有時情願去改奏折,好歹是美人陪着。

但這話卻不能說,皇帝不悅道:“那你看朕哪個妃子俊一些?”

耿聚忠急得直擦汗,連忙做了個眼色。

林芷彤道:“都一樣的醜。”

耿聚忠硬扯着林芷彤跪了下去,磕頭不止。想來耿聚忠在福建是何等的狂放潇灑啊,回到北京,見了皇上也就這般戰戰兢兢了。

皇帝聞言有些支撐不住了,想發怒又不知從何發起,苦笑道:“猛女無忌。耿聚忠啊,以前老覺得你很二百五,現在才覺得你這側福晉才是真的二百五。”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