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唐嘉友停下動作, 直起身來往唐嘉木這邊看, 有點意外道:“诶?嘉木,怎麽是你啊?”
唐嘉木對他笑了笑道:“嘉友哥,好好的茶樹怎麽說鋸就鋸了呢?”
唐嘉友擦了擦汗:“明年我打算在這裏栽臺地茶, 光鋸還不算, 這些老茶樹都得連根挖掉才行,今天剛把雜草除掉,這才開始鋸。還沒到星期五啊, 你怎麽回來了?”
唐嘉木在地頭找了一塊草坪坐了下來,說道:“嘉友哥,我中午在街上遇到你爹了, 是他告訴我的你要挖掉老茶樹,我一直覺得咱們的老茶樹以後會值錢,所以趕回來想跟你說一聲, 要不你就別挖了,再留幾年看看, 怎麽樣?”
唐嘉友除了一天的雜草也比較疲憊,見唐嘉木找自己說事, 正好也可以順便歇一口氣,他放下鋼鋸也走過來坐在了草坪上:“哎,以後值不值錢誰也說不清楚,這些老樹再過幾年可能都要枯死了, 如果真像你說的以後值錢了, 那也只能說明我沒那個福氣, 我既然已經決定挖掉就不想再去想那麽多了,你就不用再勸我了。”
唐嘉木匆匆忙忙跑回來,這時候也已經冷靜了下來,父親說得對,人家自己的茶樹,人家決定了要挖掉,自己也不好說太多,不過既然已經回來了就再做一下最後的努力也無妨。
于是又對唐嘉友道:“嘉友哥,要不這樣吧,等晚上我爹回來我再跟他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拿我家對面那片地跟你換這片茶地,他要是同意的話你就不用再費力挖了。”
“我已經請了人幫忙了,明天就開始挖,最多可以等你到明天早上”,唐嘉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不過我覺得你爹他不會同意的,這麽換他就虧了。”
兩人正在說話,就聽路邊又有人喊了起來:“嘉友,嘉友!過來一下!”
兩人都扭頭往路邊看去,竟然是村長唐慶豐。
唐嘉友嘴裏嘀咕:“今天這是怎麽了?怎麽一個個的都火急火燎地來找我啊?”
說着站起身往路邊走去,唐嘉木也好奇跟了過去。
村長額頭上沁出了汗珠,氣都還沒喘勻:“來,嘉友,別搞你這個茶樹了,跟我回去幫我一個忙吧。诶,嘉木你怎麽也在這裏?”
唐嘉友不能這麽糊裏糊塗的就跟着村長走,他問道:“什麽事啊慶豐叔?看您急成這樣。”
村長道:“事出突然,我跑遍了整個村子都沒找到一個管事的,大夥不是去趕集了就是幹活去遠了,還好你就在這家附近。走吧,邊走邊說。”
唐嘉友回頭看了一眼茶地:“有這麽急?我的鋼鋸還沒拿呢。”
Advertisement
村長道:“那你去拿上吧,今天只能耽擱你一會了。”
唐嘉友去取鋼鋸,唐嘉木也感到好奇:“慶豐伯,村裏出了什麽事了?”
村長也不等唐嘉友,已經邁步往村公所走,邊走回答:“伐木的來了,還有林業局的人,要找人幫着弄夥食。”
伐木?大事一件接一件的發生,唐嘉木都覺得有點跟不上節奏了。
唐嘉友很快就追了上來:“慶豐叔,您要我做什麽?”
村長言簡意赅:“伐木的來了,要準備夥食,我家你嬸趕集去了,你秀英嬸也沒在家,村裏找了一圈都沒找到一個管事的。我要跟那些人談事情也顧不過來,晚上你家負責一下夥食吧,一共十一二個人,他們會給錢的。”
唐嘉木想起來了,今天有別村親戚家辦喜事,母親應該是做客去了,不然一般辦夥食這種事情都會第一個找她。
唐嘉友爽快答應:“可以啊,只是家裏也只有一些蘿蔔青菜,沒什麽油水,我爹今天去趕集倒是要買一點肉回來,不過還不知道他什麽時候到家。”
“這個沒事”,村長道,“我家還有一點,我給你拿過去就行。”
……
到了村公所大門口,唐嘉木往裏看去,村公所院子裏已經搭上了開會時常用的木架子,架子下面正中間兩張八仙桌并在一起擺着,桌子周圍擺了一圈長凳。
一般這種架勢就是晚上村裏要開大會了,在木架子上挂上亮度很高的汽燈,開會的核心人物會坐在中間的八仙桌周圍,八仙桌上還要擺上煙和茶,外圍就是村民,自己帶凳子,願意坐就坐,不願意坐就站着聽。
如果只是一般村民內部小會議的話不會搞這麽大的陣仗,村長搬一張小桌子,在上面點上一盞馬燈,黑燈瞎火的就可以說事了,村裏誰說話一聽聲音就知道,也不需要看得見臉。
此時院子裏還有陽光,來考察伐木的人員都坐在接待大廳裏,文書唐嘉敏陪着,給他們遞煙倒茶。
村長把辦夥食的事情給唐嘉友交代好了就得忙着去跟伐木考察組說事情,唐嘉木也往家裏走,看來今天慌裏慌張的要拯救老茶樹也只能有頭無尾了,該勸的他也勸了,也只能這樣了。
沒想到這一回來還趕上伐木的考察組來了,晚上的村民大會最主要的應該就是兩件事:砍伐木材的安排,以及修路。
唐嘉木心道也好,正好可以接着跟父母商量考駕照買車的事情了。
……
今天李秀英去做客,得傍晚才能回來,爺爺去放牧,奶奶在家看家和做一些家務。唐嘉木到家後正好和奶奶一起把飯菜都做好,家裏的活都提前做好,就等着爺爺和父母回來。
爺爺放牧回來得早,唐慶國和李秀英是前後腳到家的。
唐慶國買了油漆和一些釘子之類的材料,家裏給爺爺奶奶蓋的小房子已經蓋上了瓦片,就差用木板裝修和做窗戶了。唐慶國想在裝完修後給小房子刷上好看的油漆,現在有條件了,新蓋的小屋是磚木結構,比原來土木結構的房子要好得多,裝修當然也要漂亮一點。
李秀英拎了一小包好吃的回來,山裏人窮苦,一年很難吃上一頓好的,辦喜事坐席時很多葷菜都是限量的,比如有一種炸酥肉,用面粉和雞蛋調成漿,再用一塊肉裹了面漿放油鍋裏炸,炸出來圓圓的個個都有雞蛋一般大,香氣撲鼻,一口咬下去外面是香脆的外皮,裏面是又軟又香油滋滋的肉。
這種炸酥肉每個人每頓只提供兩個,稱為“論下數”,意思是一頓只能夾兩下,一桌子菜有三到四個菜都是“論下數”的。
去坐席的人不忍心自己一個人吃好吃的,家裏人卻要吃糠咽菜,所以就會把自己那一份“論下數”的菜用塑料袋子帶回來給家裏人,自己在席上就吃一些別的菜。
喜事一天兩頓正席,兩頓“論下數”的幾個菜都攢着帶回家也能給家裏開一頓葷了。
雖然現在家裏經濟起了色,但這些美味菜肴要在自己家裏做也沒那麽方便,不是經常能夠吃到的,所以李秀英就帶了回來,一家人一起吃。
……
唐慶國和李秀英一進家門,見到唐嘉木在家裏都免不了要驚訝一下,唐嘉木給父母道歉:“爹,媽,對不起,我今天沖動了。因為白天聽十斤大伯說嘉友哥要挖掉老茶樹,我一着急就請假回來了,一心想着要阻止他們。我看報紙上說老茶樹也許會煥發生機,如果村裏的這些老茶樹都留着,以後老茶樹一值錢他們就有錢了,不用再這麽辛苦收入還低。”
唐慶國是個開明的父親:“算了,回都回來了,你出發點也是好的,就是誰也不知道以後是不是跟你說的一樣,現在勸再多人家也不會聽,勸多了還會讓別人煩,既然你這麽看重老茶樹,我們家那些就留着吧。”
兒子雖然年紀不大,但一直懂事聰明,文化也比他高,在他指導下,自己家裏的經濟條件改善了很多,唐慶國不知不覺對自己的兒子又多了幾分信任。
李秀英聽了才知道原來是為了挽救老茶樹請了假,又擔心唐嘉木現在上學有點三心二意,她問唐嘉木:“那你請了假這幾天的課程不是得落下了?”
唐嘉木給她吃定心丸:“媽您放心,我平時自學都已經學完這幾天的課了,我在家也會接着學習的。”
接着又跟父母說道:“爹,媽,今天村裏來了考察伐木的人,就在村公所裏,白天村長還找嘉友哥讓他幫忙做飯,晚上還要開會。”
唐慶國道:“開會的事情村長通知過了,他在村公所那裏攔着呢,過一個人通知一個,吃完飯我就去開會,你去不去?”
唐嘉木道:“那我也去聽聽吧,媽您也去吧,都聽聽他們講什麽,回來好商量怎麽辦。”
爺爺道:“你們都去聽聽吧,伐木這可是大事,我和你奶奶看家。”
李秀英道:“那就去吧,晚上也不忙,不知道他們伐木要怎麽伐。”
吃完飯,唐嘉木扛了一條長木凳——三個人一起坐一條長凳就夠了,跟着父母就朝村公所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