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玄宗父子:(3)

11.皇上喜歡重口味

武妃死了,李隆基高度評價了武妃的政治貢獻,追谥為貞順皇後,算是圓了武妃死後的皇後夢。

開過追悼會,李隆基一把揪過來親信太監高力士,問:知道什麽地方有女人嗎?快給老子找幾個來。

高力士道:女人……這宮裏黑壓壓密麻麻的,不全都是嗎?

李隆基氣道:老高,你有毛病啊?老子說的是才藝雙絕、美貌無雙的女子,宮裏清一色的老打工妹,大多數年紀比老子還老,給你你要不要?

高力士道:噢,原來陛下是想要美貌才女,有有有,福建有個女才子江采萍,乃咱們大唐詩壇上的女霸主,詩寫得那叫一個棒,人長得那叫一個美,陛下你來看她寫的詩……李隆基一把推開高力士:我說老高你到底什麽毛病啊?給我看詩幹什麽?我要的是女人!

于是高力士立即支借差旅費,出差去了福建,到地方召集當地的城管部門,吶喊一聲,沖入女詩人江采萍的家,不由分說将吓得吱哇慘叫的江采萍扛起來,送進了宮裏。

李隆基大喜,爬到床上,對江采萍說:你的名字叫江采萍,明擺着,你喜歡的是清淡的口味,可是老子喜歡的是重口味,嗯,你以後不許再叫江采萍,就叫梅妃吧,采萍清淡,梅花濃烈,慢慢地你就會适應現實了……從此梅妃專寵,又留下一段明唐佳話。

搶來了詩壇美女江采萍,李隆基心裏極是興奮,就琢磨召開一個盛大的宮中PARTY,讓全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晚年生活是多麽幸福。PARTY很快就舉辦了,朝廷高官,貴室美婦,排成一望無際的長隊,浩浩蕩蕩地入宮而來。李隆基高高坐在龍椅上,居高臨下,心裏咯咯地樂:瞧你們這些老菜幫子,你們哪個的女人,能有老子的女人漂亮?告訴你,老子的女人……突然之間他那張幸福的臉僵住了,大嘴張開,眼珠暴凸,直勾勾地盯着隊伍中的一個女生。

小女生。

這時候這個女孩子才十六歲,而李隆基已經奔六十了,所以無論怎麽個說法,這女孩子都是個孩子,而李隆基屬于德高望重的爺爺輩分的。

可是李隆基的眼珠仍然凸出,口水溢出,好久好久。直到高力士提醒他,他才嗤地一聲,将口水咽進肚子裏,然後問高力士:老高,那個女生,就是那邊那個,是誰家的女人啊,怎麽我以前沒見到過?

高力士伸長脖子仔細一看,笑道:噢,那是壽王妃。

李隆基:啥叫壽王?

高力士:壽王就是李瑁。

Advertisement

李隆基:李瑁又是幹啥的?

高力士:李瑁就是……就是你的兒子啊。

李隆基:我還有這麽一個兒子嗎?

高力士:有有有,陛下不信可去查嗎,壽王李瑁,是你的第十六個兒子。

不可能!李隆基斷然否認:怎麽我就不記得有這回事呢?

你不記得那是因為……高力士費力地解釋道:那是因為壽王的生母是武妃,可是因為武妃前面生下來的三個孩子都神秘死掉了,害怕這個孩子也會出事,就把他送出了宮……

送出了宮……李隆基沉吟道:照你這麽個說法,那這個壽王很可能是假冒的,你想啊,你又如何能夠證明他就是當年送出宮的孩子呢?說不定,那孩子早就死了,現在這個家夥冒充壽王,混進宮裏來,擺明了是圖謀不軌啊。老高你磨蹭什麽?還不快點命人将這個家夥抓起來,給老子往死裏打……

別別別……高力士急忙攔住:陛下,我知道你的意思,你不就是想霸占你兒媳婦嗎?可搶兒媳婦也沒有這麽個搶法的,你又何必急吼吼成這個樣子……好了好了,老奴不說了,反正陛下你把這事交給老奴吧,老奴保證讓你得到壽王的媳婦,好不好?

次日,高力士率一夥暴徒闖入壽王府:壽王在家嗎?哦,你在家呀,過來跟你說個事,不是說你和楊妃婚後夫妻感情不好,老是鬧別扭嗎?現在好了,朝廷已經做出決定,批準你們夫妻兩人立即離婚……壽王聽得目瞪口呆:高公公,你聽誰說我們夫妻感情不好?真能瞎掰,跟你說我們倆的感情可好了……

好你個頭啊好,高力士把臉一沉:你這孩子怎麽瞪眼說瞎話呢?朝廷這都批準你們離婚了,你還非瞎說夫妻感情好,感情好我跑這裏幹什麽?甭廢話了,把你老婆叫出來,馬上跟我走!

壽王就這樣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愛妻,被一夥太監強行擄走了。他悲憤欲絕,仰天長恸:老天爺啊,這是個什麽世道啊,你睜開眼睛看看吧,看看吧,這世道還是他媽的正常人呆的地方嗎?

這可憐蟲不久就在歷史上消失了,有說他是郁悶死的,還有說他是被迫郁悶死的。但無論如何,他死前鐵定是非常郁悶,而且按他父親李隆基的麻辣風格,一定會讓這孩子臨死之前突破郁悶的最高極限。

總之,楊玉環終于來了,我們的開元盛世,由此走向它最黯淡的時光。

12.龌龊的風情

卻說壽王妻子楊玉環,被朝廷強迫她和丈夫離了婚,高力士帶她到了宮裏一間怪怪的茅草屋:小楊啊,猜猜這裏是什麽地方?

楊玉環提心吊膽,左打量,右打量,越看越不對頭:這地方……肯定不是什麽正經人呆的……

你真聰明!高力士高興地大叫起來:一猜就準,這裏正是皇上的辦公場所,還真不是正經人呆的地方……突然間在楊玉環後背用力一推。楊玉環哇的一聲,一頭撞了進去,正撞入一個怪老頭的懷裏,吓得楊玉環尖叫起來:快來人,救命啊,這裏有只大色狼……

李隆基哈哈大笑起來:愛妃所言極是啊,朕乃皇帝,可不是天底下最大的色狼嗎?如今你這只柔弱的美麗羔羊,落到了我這只老色狼的嘴裏,從此人類的歷史,又該留下浪漫的詩篇了,哈哈哈……

史上最龌龊的事情就是這樣發生了。可以想象,當楊玉環被按在六十歲老公公身下之時,那份委屈,那份別扭,那份說不出難受的滋味,實在是沒辦法再提了。

咋辦呢?要不幹脆弄把刀,捅了這肮髒的老頭?

可是捅人這種活,不是一般女生能夠幹得出來的。更何況李隆基這人也不太好捅,雖然他只不過是個糟老頭子,可是宮裏宮外,所有人都認為他享有為所欲為的特權,照大家看來,他把兒媳婦強暴了,那是她楊玉環的福氣,你楊玉環要是不答應,後面排着隊渴望李隆基一夜情的女人鋪天蓋地……

最要命的是,楊玉環一入宮,就徹底與正常社會脫節了,宮裏邊黑壓壓密麻麻的女人,全都用羨慕的眼光看着她。被這兇猛的眼光看得久了,楊玉環的思維就漸漸被扭曲:嗯,看來我還是有魅力的,滿世界就這麽一個男人,卻被我碰上了,雖說是老了點,總比沒有強吧……

皇宮中只有一個男人,是改變楊玉環想法的決定性環境。

但楊玉環心裏還是不痛快,畢竟自己以前也曾經和帥哥睡過的,如今被李隆基這缺德老頭把帥哥都藏起來了……要不那什麽吧,跟老頭下棋玩吧。

詩書上說,李隆基這人是個音樂天才,還說他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實際上,李隆基這人的情商超低,玩什麽都玩不明白,只不過他是領導,棋下得再臭,大家也鼓足了嗓門狂吼:好棋,真是好棋……

這種吼聲聽得多了,李隆基這個臭棋簍子,就真的以為自己是象棋天才了。

可是楊玉環卻毫不客氣地戳穿了他的天才夢。

《明皇雜錄》中記載說,倒黴老頭李隆基,遇到狡黠的小丫頭楊玉環,兩人蹲在地上下棋,老頭一下就輸,一輸了就喊雪衣娘。這時候就有一只叫雪衣娘的嶺南白鹦鹉撲棱棱飛過來,沖棋盤上噼裏啪啦一通亂啄,于是大家再重來……不料有一天,李隆基發現自己又要輸,急忙大叫一聲,雪衣娘!那只白鹦鹉振翅而起,正向棋盤上撲下,窗外卻突聽通地一聲,一只威風凜凜的老鷹突然沖入,鋼鈎一樣的爪子一把攫住鹦鹉:我叫你丫再他媽的添亂!砰砰砰幾口,啄得雪花娘腦殼碎爛,就此一命嗚呼。

在李隆基目瞪口呆之際,就見那老鷹冷笑一聲,從窗口又飛了出去。

是誰幹的?

還能是誰?

兇案的主謀,百分百是楊玉環這丫頭幹的。可是李隆基不敢追究,害怕丫頭生氣,就流着老淚,為這只鹦鹉舉行了國喪大典。以至于到了元代,還有詩人專門扯這閑事,如元朝詩人楊維桢寫詩曰:金埒近收青海駿,錦籠初放雪衣娘……諸如此類。

總之,楊玉環這不情不願的小妮子,和老頭李隆基之間,有得掰持了。

13.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現在我們再回顧李隆基在遇到楊玉環之前的經歷,就會發現這樣一件事:

作為皇帝,李隆基壓根就不稱職。确切地說,他對于皇帝的職務要求沒有絲毫的責任意識,他只是放縱自己于為所欲為的無限權力之中,将自己等同于普通流氓土匪,所琢磨的事情除了欺男,就是霸女,從來就沒有考慮過正事。

在李隆基時代,曾有一個開元盛世,但明擺着,這個盛世跟他老兄沒絲毫關系。他只是恰好碰到這麽個好時候,并沒有為這個盛世付出絲毫的努力。

但是,随之而來的安史之亂,卻與這老兄有着莫大的幹系。

那麽,李隆基又是怎麽弄出來個安史之亂呢?

細究起來,實際上李隆基跟這事也沒關系。這事,是那位永遠也無法再找到的幕後操縱者的傑作。

在這位幕後操縱者的安排下,楊貴妃及其家人正在醞釀一場驚天的大動亂。

什麽?原來安史之亂,竟然是楊貴妃搞出來的?

這麽個說法,有證據沒有?

有有有!我們先來看看“安史之亂”是什麽意思。這個“安”,是指安祿山。早年的時候,這個安祿山駐紮在遼寧的朝陽,官拜平盧讨擊使,他出兵攻打契丹,結果沒搞明白,被契丹打得落花流水。打了敗仗,按律當斬,于是就将他押送到京師長安,準備問斬。可當時李隆基一看這安祿山,哇,這個少數民族兄弟的肚皮,好肥大耶!驚其肚皮之肥大,李隆基就特赦了安祿山。

安史之亂的“史”,是指安祿山的部将史思明,這個老史不過是在安祿山死了之後,繼續堅持鬥争,所以歷史将他們兩人并稱為“安史”,而他們搞起來的造反事件,則稱為“安史之亂”。

那麽,安祿山的造反,是楊貴妃安排的啦?

這麽說一半對頭,一半不對頭——确切地說,安祿山叛亂,是由楊貴妃和哥哥楊國忠兩人,聯手搞出來的。

那麽,楊家兄妹,又是如何搞出這樁亂子的呢?

詳細說來,事情是這個樣子的。自打楊貴妃受寵之後,楊貴妃的三個姐姐,一個哥哥,如飛一般地趕往京師,從此開始享受榮華富貴。這三個姐姐,分別嫁給了豪族崔家、裴家與柳家,因此被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其官位直線飙升。楊貴妃還有一個堂弟楊锜,卻有點不大對頭,李隆基竟然讓他娶了武妃生下來的女兒太華公主。

武妃生下來的女兒,是應該管楊貴妃叫一聲後媽的。而這楊锜卻是楊貴妃的堂弟,如今楊锜卻把武妃的女兒娶回家——明擺着,這家人以後有熱鬧了,單只是輩分就理不清楚了。

此外楊貴妃還有一個堂兄,叫楊钊,這小夥子本事超大,抓住這個機會嗖嗖地升官,最後竟然一口氣升到了宰相的職務上。于是李隆基替楊钊改了個名字,叫楊國忠——問題就出在這個楊國忠身上。

這個楊國忠,理論上來說,他的權力,他的地位,他的榮華富貴,全部維系于堂妹楊貴妃身上。所以在行為模式的選擇上,他和楊貴妃之間應該有着某種默契,雙方各自維護對方的利益,并且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這種選擇是人之常情,也是符合權力規律與處世法則的。

但是楊國忠的表現,卻與他應該做的背離甚遠,這就構成了歷史上一個奇詭的異點——一定是有什麽事情,在人所不知的地方悄然發生着。

還有一樁事,據史書上記載說,安祿山在起兵叛亂的當年,兩只眼睛就瞎了。為什麽瞎了呢?因為他患有嚴重的眼病,有可能是青光眼,但更大的可能是白內障。可以想象,一個雙目行将失明、視物都非常模糊的人,其心裏應該是非常驚恐的,這時候的人決不會瞎琢磨當什麽皇帝,人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考慮的,是去看醫生——無論如何來看,安祿山都不存在着叛亂的可能。誰聽說過瞎子造反的?眼睛都看不到了,造反也是瞎添亂。

可是安祿山還是不顧雙目失明,毅然決然地造反了。這就表明,在他身上發生了更為嚴重的事情,而這事情,甚至超過了他對于雙目失明的恐懼。

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14.潤滑初來塞上酥

當我們翻開史書的時候,卻又覺得氣悶異常。實際上,在安祿山叛亂之前,所發生的事情并無什麽古怪之處,無非是楊貴妃超喜歡安祿山,讓她做了自己的幹兒子,還給他扒光了衣服,扔進華清池裏洗澡。

史書上,有關楊貴妃和安祿山之間的母子親情,其記載是極為細膩、極為純真的。事情始發于安祿山奉旨入京,這位少數民族兄弟肚皮超肥,一旦趴在地上,就再也爬不起來,這般憨厚模樣,引發了楊貴妃心裏那深藏的母愛。她和前任公公現任丈夫李隆基坐在一起,問安祿山:老安啊,你這肥膩膩的大肚皮,裏邊都裝了些什麽東西呀?安祿山笑眯眯地回答道:啓奏娘娘,咱這肚子裏邊,裝的都是對皇上的赤膽忠心。李隆基聽得有趣,就問道:安祿山,你弄錯了吧?你應該說啓奏陛下,怎麽敢不理睬朕,而說啓奏娘娘呢?

安祿山回答道:不好意思,陛下,你OUT了,難道忘記了我是胡人了嗎?

李隆基問:胡人咋了?胡人就不認君父了嗎?

安祿山回答:陛下回答正确,加十分——我們沒有文化,不懂禮法,但我們率真質樸。你們中原人的文化禮法,将父親的地位淩駕于母親之上,而完全不顧母親懷胎十月的辛苦,這是我們胡人所無法認同的。我們胡人終生感謝母親,只承認母親,不承認父親——不是我們不承認父親,實在是父親在對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努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不知陛下以為然否?

然……否。李隆基聽得頭大:你這家夥,滿嘴胡說八道,不過說的倒全都是實話……既然你眼裏只有母親,不認父親,那以後我還怎麽做君父?莫不如……莫不如你幹脆認了貴妃當娘親吧,以後就讓貴妃娘娘來領導你。

當下安祿山大喜,沖楊貴妃趴倒,真情地呼喚了一聲:娘!

楊貴妃也報以一聲深情的回應:孩兒,娘終于找到你了……

平白無故落得個大肥兒子,楊貴妃興奮莫名,立即在宮中主持盛典,将兒子安祿山的衣服扒光光,用絲帛裹起來,由衆宮女擡到華清池邊上,大家一起用力:一,二,三,嗖,撲通,咕嘟嘟嘟……安祿山已經被扔到溫泉池裏,咕嘟嘟地灌了一肚皮的溫水。

呼哧呼哧,安祿山喘着粗氣,沖破宮女們四面八方的圍追堵截,沖出華清池,迎面正見李隆基老頭坐在太陽下,眯着眼睛吟詩:祿山孩兒,過來過來,我正想整首詩出來,歌頌你媽的乳頭……你瞪這麽大牛眼幹啥?又不是罵你,真是你媽的乳頭,你不是認了貴妃為親娘了嗎?現在就是歌頌貴妃娘的乳頭,你爹我已經整出了上句:軟溫新剝雞頭肉……下一句整啥呢?

安祿山:潤滑初來塞上酥。

李隆基:軟溫新剝雞頭肉,潤滑初來塞上酥。我靠!祿山,你太有才了,你說出了我想說的那種最微妙的感覺……

需要說明的是,有關這一段記載,尤其是有關這一首他媽的乳頭楹聯,有些史學家是板直了面孔不認賬的。盡管史書上一筆一畫地寫着,但史家堅定不移地認為,這是當時人瞎掰,為的是抹黑領導人。而另有一些龌龊的小文人,卻滿懷陰暗心理地往下推理:我靠,那安祿山,他咋個就知道楊貴妃的乳頭潤滑出來塞上酥的呢?是不是他曾經……嘎嘎嘎,原來李隆基老頭腦袋上的綠帽帽,已經油光光的了耶……

然而,在史學的研究上,上述兩種态度都是要不得的,是錯誤的,是應該徹底摒棄并批判的。

先說頭一種,持頭一種态度的史學家,莫名其妙地認為皇宮是神聖的,領導人連拉屎撒尿都是偉大莊嚴的。事實上壓根沒那麽回事。皇宮裏擠着吃飯的,都是飲食男女,沒半點神聖莊嚴可言。而皇城之所以修築得巍峨高聳,其目的正是為了掩飾這一點,借助高聳的宮牆,帶給世人一種錯覺,好像皇帝娘娘們的日常生活是何等莊嚴,從而讓你服服帖帖,死心塌地接受被奴役的命運。

而後一種觀點,則是将自己的污穢心理移植到皇宮裏,認為自己所想象的肮髒事情,都會在這裏發生。而事實上,皇宮裏邊跟外邊并無絲毫的區別,外邊是凡夫俗子,裏邊則是飲食男女,外邊的人盡量掩飾自己心裏的肮髒,表現出一種威嚴,裏邊也一樣。

簡單說來就這樣,安祿山進宮,确實在宮裏引發了一場有失禮法的亂子,但最終,所有的人還是要板起臉,繼續維持自己的體面,繼續過日子。

也就是說,李隆基和安祿山之間,确實說過一些男女情欲的悄悄話,就好像任何兩個男人之間,趁沒人注意的時候聊聊女生。但如小文人所想象的那般肮髒龌龊,卻未必會發生——一切的事情都跟平常人的日常生活一樣,大家都是有賊心沒賊膽,等有賊膽了,賊卻沒了。

賊是真的沒了,因為安祿山很快就返回前線了。而他在宮裏所受到的信任,以及他和李隆基、楊貴妃朝夕相處所結下的感情,再加上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青光眼白內障,我們知道,這時候的他,除了對楊貴妃滿腔的感激,是決不會有絲毫的叛亂想法的。

然而叛亂還是發生了。

為什麽呢?

因為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

15.幕後那神秘的推手

李隆基和楊貴妃把安祿山接進宮,不惜扒光了他的衣服,将他丢入華清池,不是大家閑得無聊,而是李隆基施展的高超籠絡手腕。說白了就是感情公關,只要和安祿山把感情處好了,讓這大胖子感激涕零,忠誠以報,就可以保得江山穩如磐石。

而且事情的效果,也正如李隆基所想,安祿山确實是懷着一腔忠義、滿腹誠摯回去的。

再說宰相楊國忠,他和堂妹楊貴妃原本是休戚相關,福禍相連。兼以籠絡安祿山是李隆基和楊貴妃既定的國策,此事又由楊貴妃出面,收安祿山為養子,如此說起來,楊家在這場國事公關之中,是既得利益者,楊國忠沒任何理由不支持。

而且,楊國忠與楊玉環兄妹,不同于前段時間的安樂公主與李重潤兄妹,前者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後者則是你死我活,有你沒我。所以這楊國忠,他既然能夠做到宰相的位置上,別的不說,這種利害關系應該是知道的。

然而奇怪的是,楊國忠居然真的不支持楊貴妃。

為什麽呢?

目前的史學界似乎沒想到過對此事做出解釋,僅僅是因為——這事沒法子解釋。除非,像我們現在所做的一樣,設定一個潛在的、未在史書上記載過的、來自于前隋楊氏皇族設計的複國大計劃——這個計劃,早在唐高祖李淵時代就已經推動,一直運行到今天,已經足足過去了近一百五十年。計劃的最初制訂者早已在墳墓裏爛得只剩下骨頭了,可是這個計劃還在隐秘狀态之下繼續運行。就好像一個早已編好的計算機程序,編程人員早就被老板炒了鱿魚,可是程序卻照樣運行。現在,執行這段程序運行的,就是楊氏兄妹。

而這個程序最終運行的目的,就是要摧毀大唐帝國。

這個程序的設計,是巧妙的運用人性的利益博弈為聯結點,其構造精密,設計精巧,已經臻于完美。體現在楊國忠、楊玉環兄妹這裏,就是楊玉環這邊越是善待安祿山,越是信任安祿山,楊國忠就會越是看不順眼,寧不惜毀掉眼前大家扒飯吃的利益盤子,也要鬧騰個痛快。

于是楊國忠先上奏章說安祿山要叛亂,而後偷偷地派出兵馬,趁夜摸到安祿山在長安城的府邸,吶喊一聲,突然沖入,不管是安祿山的家屬還是住在他家的賓客,一刀一個,只管照後脖梗上招呼,眨眼工夫就殺光了安祿山的家人和客人。

然後楊國忠向安祿山發出了熱情的呼喚: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游子……回來吧,回來給你的家人送喪,順便也讓老子把你也砍了。

安祿山被這意外的變故驚呆了,他眼冒金星,視線一片模糊,青光眼犯了,白內障也犯了,這時候的他,多麽希望消停一會兒,找個醫生來給他治療一下啊。

他是真的不想造反,一個瞎子造反,這不是扯淡嗎?

可楊國忠非逼着他反,不反不行。

此時,擺在安祿山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摸着地找到牆,然後一頭把自己撞死。另一條就是:反吧,奶奶的,誰說瞎子就不能造反?老子今天就給你瞎造反一個。

安史之亂就這麽離奇地掀開了序幕,不該逼迫安祿山造反的楊國忠,死活非強迫他造反。不存在任何造反理由的安祿山,被逼得除造反再沒第二條路可走。于是安祿山就閉着眼睛,硬着頭皮,吶喊了一聲:娘的,民不樂意反,奈何以反逼之?

可以确信,安祿山是手裏捏緊一根木棍,由他的兒子安慶緒在前面牽着他,率領十五萬虎狼之士,摸索着向着長安城走來。

有分教:漁陽颦鼓動地來,瞎子造反真奇怪,驚破霓裳羽衣曲,玄宗皇帝驚呆呆。李隆基驚呆呆,那是因為自打他當皇帝以來,數十年如一日的不務正業,除了到處逮女人還是逮女人,國家政務以前委托給李林甫,現在是委托給楊國忠,軍事方面則是無條件地信任安祿山——連楊貴妃都親自出馬替安祿山洗他的大肚皮。這種信任,已經超越了君臣的界限,直如一家人。

這種信任帶來的後果是:安祿山手下有士兵四十萬人,而朝廷這邊,卻只有士兵二十萬人。藩鎮坐大,太阿倒持,導致了李隆基受制于一個瞎了眼睛的殘疾人士。

直如摧枯拉朽,安祿山的叛軍潮水般地淹沒了大地,向着長安城咕嘟咕嘟湧将過來,沒有人能夠抵擋得了。

那怎麽辦呢?

李隆基想:要不咱們先去蜀川視察一下,如何?

這光景之下,除了逃,真的找不到第二個法子了。

16.馬嵬坡下血如潮

白居易詩雲:翠華搖搖行複止,西出都門百餘裏,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這說的就是唐玄宗率蜀川視察工作組走到馬嵬坡的時候,将士們突然鬧了起來。

大家鬧個什麽勁呢?

因為,安祿山叛亂這個事兒,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之外。我們說過的了,連安祿山都沒有想到過自己會叛亂,更不要說別人了。再者說來,長時間的和平生活,将士們都已經在長安城裏安了家,有老婆,有孩子,這時候突然撇下家人,跟唐玄宗去蜀川,等到安祿山的叛軍殺過來,可憐自己的家人啊,只怕連死都死無全屍。

可要是帶着家人一塊兒逃,明擺着又不現實,不帶着家人走,帶來的是內心的無盡絕望和恐慌。

絕望的士兵們坐在一起,相互唠叨着:這是咋整的呢,你們說這是咋整的呢?那安祿山不是說連眼睛都瞎了嗎?還造什麽反呢?還有還有,上次他來京師,不是說貴妃娘娘親自給他扒光光洗的澡嗎?是不是那一次洗得不舒服,服務不到位,所以人家安祿山不樂意了?

好像不是,要說這事怪就怪宰相楊國忠,你說人家安祿山好端端的,為了表示自己決無反心,甚至将家人都搬到長安城裏,這意思就是拿自己的親人做人質啊,可是楊國忠卻偷偷派人把安祿山全家都殺掉了,非要逼人家安祿山造反……

楊國忠為啥非要逼安祿山造反呢?

為啥?還不是不想讓咱們大家沒消停日子過嗎?

大家悲憤不已,議論紛紛,楊國忠過來了:你們這些人三個一夥五個一堆的,在幹什麽?是不是陰謀背叛朝廷?小心把你們統統抓起來砍頭……一聽這話,大家的眼珠刷地一下,全都紅了,一聲嚎叫,所有人全都撥出刀子,向楊國忠沖了過去。楊國忠呆了一呆:幹啥,你們要幹啥……就聽撲哧哧哧,也不知多少把鋼刀,全都插進了他的身體裏。

一不做,二不休,大家殺了楊國忠,又殺掉了楊國忠的兒子,還有楊貴妃的姐姐韓國公主。然後大家擁到李隆基的行宮前,放聲大叫:皇上快出來,我們打掉了楊國忠反動集團,請求獎賞……

什麽?李隆基老頭扒着門縫,往外一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楊國忠再缺心眼,也扯不到謀反上去。士兵們殺了他,只是因為他激反安祿山,罪無可赦罷了。可是事情已經出了,李隆基也不敢惹衆怒,只好隔着門縫道:你們已經殺了楊國忠……殺了就殺了吧,現在我宣布,大家解散!

大家可不傻,你說解散就解散?士兵們又鬧了起來:不可以這樣子,皇上,楊國忠雖然死了,可是他的同黨楊玉環還在你身邊,必須要把她一塊兒殺掉。

瞎扯!李隆基怒不可遏:楊國忠反不反,貴妃娘娘人在深宮,怎麽可能知道這事?你們別胡鬧了,快回去洗洗睡吧?

不回去!士兵齊聲大叫:如果今天不把楊玉環交出來,那就別怪我們驚擾聖駕了。

這意思是說,如果李老頭不識相,那就連他一塊兒殺。

眼見衆怒難犯,李隆基就回頭和楊貴妃商量:玉環啊,要不你出去,給士兵們做做政治思想工作?

楊玉環吓哭了:陛下,我不想死。

李隆基笑道:貴妃啊,你看你這話說的,把咱們的士兵都說成什麽了?咱們大唐的軍隊,除了愛護婦女和兒童,一天到晚就不幹別的事兒……不由分說,硬是将楊貴妃推了出來。

楊玉環就這樣被出賣了,她死得極慘,多半還曾經遭受到那些粗魯士兵們的暴虐,而且李隆基定然是親眼看到了楊玉環被士兵們施暴時的場景,這邪惡的暴行,引發了中國歷史上一輪又一輪的浪漫主義風潮。

李隆基在出逃前将梅妃江采萍丢在了長安,結果這個女才子不幸落入了安祿山的叛軍之手。等後來李隆基回到長安的時候,懸賞百萬錢,想要再找回梅妃。為了表達對梅妃的思念,李隆基還親自寫詩曰:

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禦得天真。

霜绡雖是當時态,争奈嬌波不轉人。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梅妃江采萍是位品味清淡的絕色美女,敢于素面朝天,所以李隆基渴望再與她重逢。

那麽李隆基對于楊貴妃,是否也思念呢?

白居易證實說: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這裏的意思是說,李隆基超思念楊貴妃,就委托了一個具有通靈之術的法師,去陰冥兩界尋找。可憐那法師在陰風凄凄的陰府行走了也不知多少路,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驀然回首,那人卻在女洗手間的門口處……原來楊貴妃已經去了蓬萊仙島,和一群閨蜜密神仙天天膩在一起……

但是我們知道,白居易這首詩,是反着寫的,是在暗示我們當時所發生的事情。要讀這首詩,就必須反着來,比如說白居易寫楊貴妃一朝選在君王側,我們就知道是李隆基強行擄走了楊貴妃,現在寫李隆基請法師去找楊貴妃,那麽這個意思是說:李隆基曾經請術士驅逐楊貴妃的冤魂。

那麽楊玉環的冤魂,為何要來找李隆基呢?

因為這女孩子太冤,太冤,她跟了這老頭十年之久,最後卻被老頭把她出賣給叛亂的士兵,死得極是凄慘。她不甘心啊,不甘心,所以她保持着自己死前的最恐怖狀态,來找李隆基:老李老李你好嗎?這些年你過得怎麽樣……

所以李隆基才會拼命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