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缥缈峰頭雲散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

或許是怕麻煩,逍遙子一路上盡量避開了宋國的大小州府,專撿那些荒僻的野徑趕路。只有在馬背上的物資消耗得差不多的時候,才會帶着盛無崖進城。盛無崖非常懷疑,如果不是自己和那馬兒的拖累,她師父應該會在地圖上粗暴地走出一道直線,視險峰幽谷為無物。

可如今,他身邊多了個拖油瓶,就不能這樣随性了。一身白衣宛如谪仙的男子,也挽起了袖子給小徒弟紮頭發、熱牛乳,逮河魚、剝雞蛋,還教她識文斷字、知事明理。盛無崖就在北國的千裏春光中,飛快地将《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等《莊子》內篇背得滾瓜爛熟了。學完這些後,逍遙子本打算接着往下教《外篇》、《雜篇》裏的內容,無意間聽到小徒弟在那少年老成地感嘆什麽“聖人說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注1)’,我之分成毀立,又在何處?”,愣了愣,便放慢了速度,從《逍遙游》開始逐字逐句地給小徒弟講解聖人的真意。

盡管學習的進度放緩,盛無崖還是在西去缥缈峰的路上學完了整本《南華經》,又将《道德經》、《淮南子》、《管子》等道家經典倒背如流。

師徒二人離開大宋河北路後,穿過河東路寧化軍與遼境武州的邊界線,沒多久就進入了黨項人聚居的大片土地。一路上遇到的名山勝景、險峰大河,逍遙子都會把它們的沿承來歷細細地講給盛無崖聽。進入河套平原最東邊的地界後,他指着茫茫沃野對小徒弟說道:“黃河九曲,唯富一套。此乃養馬之所,來日李夏必可與遼宋争雄。”

逍遙子口中的“李夏”,指的是黨項人建立的政權。其首領李氏一族原姓拓跋,唐太宗時賜姓李,以後就一直以“李”為姓。眼下黨項人臣服于遼,其主李氏被遼人封為夏國王。

盛無崖望着奔流不息的黃河,忍不住“哇”了一聲。這之後,逍遙子腳步一轉,往西南折去。這不是直去天山的方向,盛無崖不解,便多問了師父一句。逍遙子便微笑道:“打算帶你去懷遠鎮看看。”

懷遠鎮就在河套平原的西套上。

盛無崖對整個河套平原都很感興趣,畢竟兵家必争之地嘛。她師父願意帶她去,她心裏高興得很。

路上,兩人路過一個叫夏州的地方,雖有人煙,沙漠的侵蝕卻也很嚴重了。路過這裏的時候,盛無崖少見地懇求師父在此地多呆兩天,逍遙子雖然不知道這破地方有什麽好看的,但既然乖徒兒開口了,盤亘幾日也沒什麽。

盛無崖之所以懇求師父留步,是因為這是她上輩子來過的地方。世界那麽大,她也就上大學時勉強看了幾處,夏州的統萬城就是其中之一。夏州這個稱呼,在元時就已經廢止了,統萬城在她的記憶裏也是一片被埋在沙漠下的古城。這是匈奴在人類歷史上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盛無崖大學四年及後來工作後,年年都會回到這裏來種樹。

為什麽要跑這麽遠來種樹呢,因為她老師是做這方面研究的。那位老師曾孤獨地感嘆過,在他的國家,這一塊的論文一共也沒幾篇,大部分還是他自己發的。老師年年都跑回來種樹,想擋住侵蝕統萬城的風沙,盛無崖便也跟着種了。

那幾年,她眼看着統萬城土夯的城牆裏,原本還有當地人在挖出的窯洞內生活,到後來一家一家地搬離,窯洞廢棄,再到那些土竈水缸半掩在黃沙中,一點一點地剝離人類生活過的痕跡,前後也不過幾年光景。

而眼下,統萬城還好好的。嗯,雖然她師父說,九年前宋軍攻占此地後,曾下令遷民毀城,可再怎麽毀,都要比一千多年後的狀态好啊。盛無崖如饑似渴地将整個城池的形制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