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調查
關堇行不明所以看着沈瓷,找出手帕遞給她:“家裏出事了,是佟姨娘?”
沈瓷搖頭:“不是,你別多想。”
關堇行從車座下撈了檔案出來,牛皮檔案裏只有一張薄紙,裏面只寫了三個字:庭華山。事情千頭萬緒,關堇行只覺得腦中亂糟糟的,找不出一條明确的線可以将所有事情串聯起來。關堇行一籌莫展,無瑕照顧沈瓷情緒。
另一邊韓城已經開始布局。二少的棋他永遠看不透,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不到最後一刻你永遠不明白他在想什麽。大少爺則是完全相反,行事永遠步步為營,缜密無漏。一步一步算得精準。
青門下有兩個門生,是韓城對他們各自的背景精挑細選後篩出來兩個人。王後平年長一些,是糧油店老板,祖上是廣州十三行出身。張召忠是年輕的富少,十足纨绔。張召忠成年後人生的第一筆單子砸到了王後平手裏,王後平愁眉苦臉,自己不比祖上的輝煌,小家小業,那裏吃的了這麽大一筆爛賬。
張召忠動了賭的心思,王後平忙扯住他胳膊:“公子哥年紀小,不知道那賭場厲害。”他道:“那是個虧本容易,翻身難的地方。”張召忠猶豫,在虧本和賠幹淨中做出兩難的選擇,兩害取其輕——虧本。
同行之間無秘密,一時間行內私下都在議論此事。笑話張家教子無方之餘,端看張召忠如何翻身。第一步出手後,地下人私下問韓城什麽時候着手第二步?韓城想到關堇行在他行事前的叮囑:我給你兩年的時間,你慢慢做。切勿操之過急,順其自然最好。
韓城道:“不急。派人盯着錢業會館,什麽時候陳樸春找上了張召忠你再聯系我。”
“知道了。”
韓城想了一會又道:“未防萬一,如果半年之內陳樸春還沒有找張召忠的意思,想法子給他指條明路。”韓城摸出一根煙點着,出神道:“要到端午了啊,半年後就快過年了,總要有點好消息讓家裏高興高興。”
“韓哥說的是。”下面人附和道。
關家書房裏聚滿了人,都是關堇行手下得力幹将。陳旭道:“總不能有人會無緣由的對關家下手,二少不能只盯着法國人那邊。依我說顧家、周嫱、傅莺霆包括沈家過世的沈冰,還有…”陳旭吞吞吐吐道:“二少的未婚妻。”
“都要查。”陳旭道。
一時原本嘈雜的室內突然安靜了下來。大家屏息良久,關堇行開口道:“顧家那邊大哥接手,我們不好管。周嫱言瓊等人是早早查過的。”
頓了一會:“阿瓷那邊倒是我疏忽了。”陳旭看不清關堇行的神色只聽他道:“查吧。”
張小林是跟着韓城一直幹的,知道的比在場很多人都多一些,他問道:“二少,十萬大山還要查嗎?”
Advertisement
“庭華山。”關堇行開口糾正道:“我們以前查的方向錯了。十萬大山是道家的說法,那座山應該是庭華山。”
關沈兩家被襲至今都快有小半年了,關堇行還是一頭霧水,理不出個眉目。他只能假設幾種可能去求解。一種是法國人幹的,所圖所謀無非就是将關家裝扮成漢奸為他們服務。另一種是顧家幹的,因為兩家宿仇,還有顧家急于擴充自己的勢力,所以盯上了十萬大山的寶藏和關家的傅莺霆。最後一種,關堇行猜測,一切事端就是周嫱言瓊傅莺霆沈冰這幾個人攪和起來的。所圖所謀暫時不知,不過總逃不了一個恩怨二字。
顧家有大哥,法國人這邊有他。而這些妖鬼神怪,他卻無能為力。他不知道怎麽和鬼神打交道。他所能做的,只有盡力避開。
這是關堇行最為無能為力的一年,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原來也是有限的。有些事他有心無力,卻又不甘心,然後失了分寸,失了儀态。
“我想,您可能需要一些團隊的力量。”亞度對愁容滿面的關堇行道。
“說說看。”
“二少和洋人打經濟戰有着天然的優勢。如今國難當頭,大少爺二少肯在各方面給軍隊政府大開便利之門,怎麽卻忘了本分?”
這話已經說的相當不客氣了。
“陳興初你說什麽呢!”張小林揪起他的領子啐道:“你小子灌了兩天洋墨水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亞度尼斯,本名陳興初。陳興初的确看不上關家兩兄弟,他們就不知道什麽叫大義。汲汲謀求的都是一己私利。國難當前,他們完全可以做的更多,卻不肯。只圖自保,一群皮裏陽秋的商人!
關堇行微笑:“無妨,廣開言路嘛。”
張小林默默松手。
固然陳興初是不知天高地厚,關堇行還是惜才。這樣的人只是太單純,涉世不深,行事太過理所當然。也太過天真。最後關堇行還是點醒道:“關家和洋人維持平和才能從中獲利更多,兩敗俱傷只會讓遠東地區面臨重新洗牌,國家并不會因此變的更安寧。”
陳興初憤怒道:“二少這是在對在坐的大家說你害怕麽?”
關堇行嘆氣,還得慢慢教啊。他道:“這樣吧,我給你個機會。你把你的想法寫一個提案給我,容我考慮考慮。”
陳興初面色微霁,拱手告退。
待人走遠了張小林還在嘟囔:“二少就是對他太好了。”
衆人也嘆,陳興初言行是太嚣張了。
關堇行笑:“不提這些了。孫穎,你帶幾個人去佛山、五臺山,洛陽郡這些地方找找,看看有沒有靠譜的道長或者大師…”他看着窗外的芭蕉葉:“帶着他們去庭華山,安全些。”
孫穎傻眼,他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和這些虛無的鬼神打交道,他結結巴巴道:“二少也信這些?”
“不信。”
孫穎一口氣還沒松下去,就聽關堇行道:“但是又有什麽辦法。鬼神不可全信,亦不信。以防萬一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