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摘桃子的李弘
種樹不見人,摘桃子倒是來得飛快,得,您老小心別被桃子噎住了喉!盡管尚未見到太子的面,可李顯卻已然猜出了其之來意,表情上雖微微有所不爽的樣子,其實心裏頭卻是在冷笑不已——武後弄權最郁悶的人其實不是高宗,而是太子,理由麽,說穿了很簡單,高宗懼內,加之早就被武後收拾得服貼了的,怨氣雖有,卻并不算太深,可太子就不同了,明明可以借處理朝政之機鞏固自身地位的,偏偏遇到一個大小事情都要指手劃腳的老娘,有怨氣還發作不得,日積月累下來,早已是怨比天高,這會兒好不容易有了個撥雲見日的機會,他又豈會不來插上一手的,當然了,太子來或是不來對于李顯來說,其實都無所謂,只不過是水濁上一些或是清上一些的區別罷了,左右是不影響李顯的摸魚之計劃的。
“臣等參見太子殿下!”
李弘素來待人和善,倒是沒端甚太子的架子,很快便下了金鉻車,面帶微笑地接受着群臣們的參見,末了,虛擡了下手,很是平和地開口道:“衆愛卿且請平身。”
“謝殿下。”
一衆朝臣們都不傻,大體上都猜出了李弘此來的用意,于是乎,謝恩歸謝恩,可卻沒誰肯上前禀事的,一個個謝完了恩之後,立馬全都閃到了一旁,硬是将李賢哥倆個給讓了出來。
真是幫老狐貍!李顯原本想悶聲發大財的,卻不曾想一衆朝臣們一個比一個精,待要躲閃已是不及,再一看李賢早已板着臉扭頭看向了一旁,算來算去,除了他自己外,好像已無人可以直面太子的笑臉了。
“太子哥哥,您可算是來了,臣弟等正要去禀報您呢,可可裏您就到了,倒也真是巧了。”大家夥都不吭氣,李顯滿心無奈之下,只好腆着臉行上前去,陪着笑地嘻哈一番。
“哦?卻不知七弟可有何要禀的麽,不妨說來與哥哥知曉,莫慌,慢慢說好了,本宮聽着便是了。”李弘素來性子善,雖對李顯哥倆個此番背着自己鬧出如此大動靜頗為不滿,可也沒拿臉色給李顯看,只是臉上的笑容卻多了些別樣的意味。
“好叫太子哥哥知曉,今日恰逢荀假,臣弟在府上呆不住,就想着邀六哥一道出游,卻不料我等兄弟方才一聚,就聞诏獄那頭有異動,細細一究,這才得知監察禦史崔铉哲竟喬诏試圖謀害上官大人滿門,臣弟驚駭莫名,倒是六哥英明,決意拿下賊子,正我朝綱,天幸我大唐,臣弟等趕到诏獄,險險從刀口下救出了上官老大人,又恰得線報,順藤摸瓜,拿下了誣陷上官老大人之惡奴,查獲确鑿之證據,足可證實上官大人乃是含冤入獄,臣弟等深知此事重大,實不敢怠慢,這便一路急趕而來,剛合計着要去請太子哥哥前來主持大局,趕巧太子哥哥就到了,此真乃天意也!”李顯一番話說得慷慨激昂,不單将破獲此案的功勞全都堆到了李賢的身上,将其生生塑造成果敢神武之輩,也沒忘了讨李弘的歡心,宛若小哥倆真的有心去請李弘前來主持大局一般,還真可謂是刀切豆腐兩面都光,不只是李弘聽得滿意,李賢也沒得話說。
“哦?竟有此事?本宮須不能坐視不理,定要為上官大人讨個公道,事不宜遲,本宮這就遞牌子請見父皇,六弟、七弟也一并觐見好了。”李弘話說到這兒便即停了下來,環視了一下臉色各異的一衆大臣們,拱手為禮道:“諸位愛卿,此事重大,非父皇聖裁不可,還請諸位愛卿陪本宮走上一遭,本宮拜托了。”
李弘這些年來漸已參預朝政,雖無甚太大的建樹,可也不曾犯過錯失,加之待下和善,在諸大臣心目中頗有賢明之美譽,他這麽一作态,諸大臣自是不會有異議,再者,一衆朝臣們這些年來受夠了後黨們的欺壓,早就盼望着能給後黨們一個慘痛之教訓,這一聽李弘如此說法,自是紛紛出言附和,表态的表态,稱頌的稱頌,一時間群情激奮不已。
這一邊群臣激昂,那一頭李賢的臉色可就有些子不好相看了——李弘所言的話着實無甚特別的,類似的話李賢早先也曾說過,可卻沒見群臣們有如此之激動,這其中的差別之大生生令李賢郁悶得夠嗆,偏生這當口上還發作不得,也就只能獨自生悶氣罷了。
倒黴的孩子,誰讓你不是太子來着,得,還是趕緊安撫一下好了。李顯眼睛尖得很,雖不曾扭頭,可眼光的餘角卻早将李賢的神情盡收眼底,心中雖是好笑不已,可卻不好帶到臉上來,不單如此,為了下一步計,還得設法哄上一哄,以防李賢這厮一怒之下壞了大事。
“六哥,此際人雜,莫要被小兒輩鑽了空子,那惡奴上官福還得看緊了方好。”趁着李弘與諸大臣們應合之際,李顯悄悄地挪了幾步,湊到李賢的身邊,低聲提點了一句道。
響鼓無需重錘,李賢本就是靈醒人,只一聽之下,便已明白了李顯話裏藏着的話——甭管李弘如何行事,此番翻案的首功皆在李賢處,這一條是任何人都無法抹殺的,諸大臣盡自嘴上不說,心裏頭一準有數!李賢微一愣神之下,眼立馬便亮了起來,含笑點了點頭,卻也沒有旁的表示,只是默默地與李顯并肩而立,等候着聖上的宣召。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着,這一眨眼便已是近半個時辰過去了,牌子自是早就已遞了進去,可卻始終不曾等到高宗的宣召,随着時間的推移,聞訊趕到承天門前的朝臣越聚越多,到了末了,已足足有近百之多,人人臉上都帶着幾分的焦躁之色,卻無人敢大聲喧嘩,小廣場的氣氛就此壓抑了起來,一如漸陰将下來的天色。
Advertisement
“看,來了,來了!”
就在衆人已等得不耐之際,內侍監劉福明領着兩名小宦官從承天門裏匆匆行了出來,原本緘默的人群登時便就此騷動了起來,低低的呼聲響成了一片,李弘兄弟三人皆是精神為之一振,一前兩後地迎上了前去。
“陛下口谕:宣,太子李弘、璐王李賢、周王李顯太極殿觐見!”一見到李弘兄弟三人行将過來,胖乎乎的劉福明急忙緊走了數步,又矜持地站住了腳,一擺手中的拂塵,拖腔拖調地宣道。
“嗯?”李弘躬身謝了恩之後,擡起了頭來,目露疑惑之色地看了看劉副明,輕吭了一聲,微皺着眉頭道:“劉公公,諸臣工皆已久候,父皇處可有旁的交待麽?”
“不曾,太子殿下,陛下已在太極殿等着,還請三位殿下莫要耽擱了才好。”一聽李弘如此問法,劉福明的胖臉立馬便抽搐了幾下,可也沒有多做解釋,只是微微地搖了搖頭,提醒了一句道。
“這……”李弘顯然沒想到高宗僅僅只召見自己兄弟三人,不由地便愣了一下,遲疑地張了張嘴,可到了底兒還是沒多些甚子,只是颔了下首道:“也罷,那孤這便先進宮好了。”話說到這兒,回首看了看相對無言的李賢哥倆個,緊接着對着群臣拱了拱手道:“諸位愛卿請稍候,容本宮先去禀明了父皇,再作定議。”
不對頭,絕對不對頭,這裏頭一準有蹊跷,難不成武後已出手了麽?該死,看樣子要麻煩了!李顯擡頭看了劉福明一眼,心裏頭滾過一陣強烈的不安,可在這當口上卻也無法多說些甚子,只能是強壓着心頭的不安,緊走數步,與李賢并着肩,跟在了李弘的身後,向太極殿一路行了過去。
太極殿又稱中朝,乃是宮中正殿,不單是帝王早朝大會群臣之地,同時也是祭祀、登基等大典舉行之場所,氣勢自是恢弘得緊,尋常臣工到得此地,鮮有不戰栗者,縱使是早就習慣了宮廷氛圍的李弘兄弟三人到了殿前,也都不自覺地慢下了腳步,各自的臉上都顯露出了凝重之色,只是彼此間顯然都無交談的興致,盡皆默默無言地踏上了進殿的臺階,剛一走進大殿,入眼便可見高高的前墀上并坐着兩個人,除了高宗之外,另一人鳳冠高峨、霞帔耀目,赫然竟是皇後武媚娘,兄弟三人的身子不由地全都為之一僵!
果然如此,來得可真快!李顯對武後的插手雖早有預感,可卻萬萬沒想到武後居然不顧坐月子的規矩親自趕到了太極殿中,心頭狂震之餘,一股子戾氣也從心底裏狂湧了上來,無數的新仇舊恨在胸中翻滾起伏,幾難自制,一雙眼瞬間便沁出了細密的血絲。
冷靜,一定要冷靜!盡管胸中怨氣難平,可有着三世記憶的李顯卻深知此地不是自己能肆意之場合,這便悄悄地緊握了一下拳頭,深吸了口氣,強自将所有不合時宜的情緒全都壓了下去,低頭跟在李弘的身後,踏着小快步走進了大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