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廣納弟子
傍晚時分,月色朦胧。碧婷仙子和穆青坐在花藤之下。穆青問道:“白日裏我本無意亵渎仙子,只是所言對話非虛,仙子您不生氣吧?”
碧婷仙子看着天上明月,只是搖了搖頭,思緒又回到了過去。
穆青接着問道:“我所夢見那少女,莫非真是仙子?”
“是我!”碧婷仙子又點了點頭。
“那承況又是誰?”
“是你!…是你前世。”
穆青聽得仙子确認,甚是驚喜:“那這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呢?”
碧婷仙子轉頭凝視着他,緩緩說道:“這事需從五百年前說起,……”于是她就把那一生過往,向穆青講述了一遍。
說到關鍵處,她倒沒覺怎樣,但穆青激動得在一旁擦拭着眼淚。
待碧婷仙子講完,兩人均是凝望明月,默然無語。一個心靜如水,一個心緒難平。
穆青一切都已明了,這仙姿綽約的仙子竟是自己前世情人。他想問那約定,亦不敢問。知是問也無果,還恐觸逆芳容。
他怎知曉,此時碧婷仙子也正想此事:那一世我與他相約一生,雖已成過往,我如今已放下世間情結,但畢竟曾經許諾,終是不能将其落下,定要度化于他。待到末法時期,共得大道,同乘青鸾。
這正是:
碧婷仙子在花下,
對月窈窕矜紅顏。
一雙白璧不可聘,
願與結佩乘青鸾。
待到次日,穆青拜別了雙親,随碧婷仙子一同上了路。
起初仙子帶其只是游玩。有仙子在身邊,穆青自是不亦樂乎。
一日,仙子見其開心,就問道:“汝可喜歡随吾這般?”
穆青欣然答道:“喜歡!甚是喜歡!”
仙子又問:“待三十年後,汝垂垂老态,吾一如此時年少,可願這般?”
穆青聞言獨自思忖,默不做聲。
仙子又言:“吾等這般歡喜玩樂,具足不過十幾載光陰,之後即呈老少,而後汝再入輪回,再不相見。吾依舊如此年少,獨步江湖千百歲月。”
仙子稍事停頓又言:“然吾有相伴持久之道法教汝。汝可願随我千百歲月?”
穆青聞聽此言,目光堅定,毅然拱手答道:“不才願随仙子永世!”
碧婷仙子見此會心一笑,點了點頭。
于是二人又游歷些時日,仙子讓其看盡世間百态,并啓悟其世間無常,但有這迷與苦方可修道,唯超脫生死輪回方為人生之本義。穆青均記在心裏。
待其明悟,碧婷仙子即将其帶回昆侖,亦尋一洞府讓其住下。自此開始講道授法,每講道一日,令其回洞府打坐煉功數日。
如此冬去春來,幾年光景。穆青獨自在洞府數日,皆盼望仙子講道那一日。日久已成習慣,猶不自知。
一日,仙子告之,将去拜訪仙家道友數日。囑其獨自在洞府勤加修煉。
仙子走後竟遲遲不歸,轉眼已是一月。穆青獨自難耐,日日思念。日月輪轉,已是一年,鬓發竟現斑白。最後終決定下山,尋遍三山五岳,定要尋得仙子。
一日行至五臺山上,見一女道人,上前詢問可曾見到碧婷仙子。道人聞言答道:“碧婷仙子已于一年前,與吾師尊一同駕鶴飛升,登仙去了。”
穆青聽後,萬般失落。但不敢埋怨仙子不辭而別,唯餘空寂在心頭。雖再也見不到仙子,但仙子話語囑托依然銘記于心。
穆青心想:仙子說過,返本歸真超脫輪回才是來世目的,我也要像仙子那樣得道成仙。于是他又返回昆侖洞府,繼續獨自修煉。
日複一日,因其心知仙子已去,思念之心漸漸淡去,轉眼已是過去兩年。
這兩年間,他修煉之心虔誠,雖已淡去相思,但內心依舊獨尊碧婷仙子一人,隔幾日即去仙子故居參拜。
這一日,穆青又照常來到碧婷仙子仙府。進得洞府,但見正位蒲團之上,赫然端坐着正是碧婷仙子。仙子正盈盈微笑注視着他。
穆青見此甚是驚喜,忙上前參拜,然後問道:“仙子真是回來了?”
碧婷仙子微笑說道:“我本就一直在此,何言回來?”
穆青愕然。
仙子見他這等表情,于是向其道出原委。
原來仙子見他終日迷戀于己,終是無法潛心修道。因此就托詞出行,在洞府隐了肉身。待一年後穆青下山之時,亦緊随其後。行至五臺山,化作一女道人,即穆青所見之人。向其說了那番話。于是如此,仙子為令其淡去相思,一隐就是三年。
穆青聞此,明了仙子待己如此苦心,甚是感動。向其承諾再不起亵渎思念之心,定要發奮精進。
仙子點頭,于是向其再傳道法。如此日月荏苒,過去了三百年。穆青道法已有所成,各種仙術道法均已運用自如。
碧婷仙子修為也已達道法圓滿。法界以內,天地十方無所不能,亦無所不知。
一次二人出行,待行至長白山脈。路遇一須發皆白老者,原是萬年老參。
老參見碧婷仙子,上前叩拜道:“我本是萬年山參,雖獨自參悟道法日久,卻不得其法。今幸遇仙子,不知可否賜教?”
仙子見老參虔誠,即向其開講道法數日。老參聞道之後甚是欣然,說道:“多謝仙子賜法,深感五內清明。猶覺不得道法,枉活萬年。老參此身世壽已盡,願将此參體獻于仙子。”
老參靈體聽完道法,即往生無□□天去了。穆青在土中取了參體,為三株同體,将其收好。
二人行至三山海口(即今大連),适逢兵亂。途中見一婦人俯卧于地,旁邊一年約四歲女童正在哭泣。
仙子上前一看,婦人已然死去多時,應是病故。開法眼看去,女童父親也已于兵亂中亡故。
仙子為女童擦幹了眼淚,見此童女甚是可愛,又似乎熟悉。于是又開法眼向其輪回數世看去,此女竟是元貞。
原來那日元貞帶碧婷闖入丹房,誤食丹藥,闖下了禍端。受師責罰,被逐出師門。也并非太虛真人狠心,真人在她臨行前,向其告之:“汝與本門緣分頗淺,入門實為與那碧婷接緣。此次雖為禍端,也算緣成,即可下山去了。那碧婷本根基深厚,亦非本門中人,她真正師尊本為無上聖王紫薇聖人。入本門為初奠基礎。然其八百年後,亦将大成,法界十方皆知。界時汝将為其收于門下,追随永世。”
碧婷仙子看明二人因緣,即将女童抱起。遂命穆青将其此生生母遺體掩埋。想其還沒有名字,略一思忖:就叫她妙慧吧!
有人可能覺得奇怪,道家怎取個佛教中名字?此時只能解釋為碧婷仙子她喜歡。其實根本原委,往後看便知。
碧婷仙子抱着小妙慧與穆青辦完了事情,就返回了昆侖仙府。
仙子将帶回之參體,輔以各種名貴藥材,經九九八十一天,煉制成九轉金丹百餘粒。同時亦将煉制丹藥之法授予穆青。
在仙子與穆青撫養下,妙慧一天天長大,雖不及碧婷仙子絕色,也是清秀美麗,甚是招人喜愛。
妙慧長至十六歲,生得婷婷玉立。一日師父碧婷仙子命其師兄穆青帶其下山歷煉。穆青雖已三百多歲,容顏卻依然如當初二十幾歲模樣。因碧婷仙子修仙之法亦是性命雙修。故穆青帶其下山互稱師兄妹,亦無怪異。
二人行至兩湖交接之洞庭,遇一千年妖蛇為害百姓。師兄妹二人尋至其洞中,穆青以攝魂大法拘了妖蛇魂魄。見是一牙尖嘴利醜陋婦人狀,自稱已在此修道近千年。穆青揮劍将其斬殺,取了蛇膽和內丹。
然後二人返回昆侖,将此兩寶交與師父。
碧婷仙子将蛇膽制成去毒之藥。又把以此內丹煉制法器之法,教與穆青、妙慧。
穆青以三年時間将此內丹煉成法器,收于盒中。此法器內靈體可由主人驅使,護法除妖。
如此又過一百年。待到清兵入關,明朝滅亡,碧婷仙子名號已為更多世人所知,遂不斷有人尋蹤拜師。
仙子所修道法為性命雙修,當年長至十七歲,就不曾再度衰老,加以煉成道身,肌膚剔透美麗無比。
因此世人中亦有慕仙子絕世美貌而來,心術不正者俱不得見。
碧婷仙子觀尋蹤拜師之人因緣,挑選與己有緣之人,收入門下。不消百年,已是門徒兩代衆多。
然道家本為清修,歷代弟子之中皆只一名得以真傳。妙慧入門之後,穆青道法已成。碧婷仙子只須看護妙慧一人。故仙子門下雖門徒衆多,唯穆青與妙慧得其真傳。
仙子經挑選收納衆多門徒,自有其用意。衆人雖此世不得真道,但會與己結緣。待到末法時期,再由己引導,衆人皆可得真傳修道大法度化,一世修得圓滿。
鬥轉星移,轉眼間已是公元1890年,乾隆末年。碧婷仙子各代門徒已有幾百人衆。
這一日,仙子感應天輪變換,掐指一算,時間已到。于是命穆青召集第一代弟子至昆侖仙府議事。
待衆弟子到齊,仙子端坐在淡色蒲團之上,開口說道:“今日招汝等齊聚于此,實為有重大事宜相告。吾修道已逾千載,法界以內無所不能。較之他法,雖似大成,然與吾及汝等根基相較,實屬小成。此後,再歷不足二百年,将進入末法時期,界時諸法皆末。神州将出聖人,具足四德,統一信仰,統領穹宇,如紫薇光芒,照耀十方。故此時應天輪之象,吾需再入輪回,将于二百年後得此聖者真傳修道大法。界時即可超法界無極,達本源之境。”
“汝等回去可據實告之本門全部弟子。如有願繼續追随于我,已超脫輪回世壽者,可虹化後再入輪回;未超脫世壽者,可待百年後進入輪回。待吾得救世大道,将尋得此時本門諸弟子,皆得聖緣度化,一世圓滿。如有不願再追随于我者,可自便。自此本門世間之法亦宣告終結。”
衆弟子皆願相随,最後除留下穆青與妙慧,其餘弟子均灑淚而別,下山傳達聖意去了。
待衆人走後,碧婷仙子又對穆青與妙慧說道:“我此去亦有特別安排。吾真神離開之時,将在此留下此得道肉身。并最後用吾之法力封印此身,非吾元神本尊,其他法界內任何神靈均不可解封。二百年後得道之初,吾将應劫脫去那時肉身,元神返回此處,本尊重新歸附,身神合一。”
說着她一揮手,現出龍鳳護法,接着說道:“待吾坐化之後,将由此龍鳳護法,于二百年間看護吾之道身。汝二人封了此洞門,即可尋時機虹化再入輪回。二百年後我們還會相見,同得大道度化。”
之後她拿起一只木盒,打開看了一眼,裏面是一張二百年後她本人照片的身份證,名字是:宇文婷。還有一千元那時的錢幣。她都應天象景象,為自己做好了安排。
然後又整理了一下衣服,将木盒與繡鞋在腿前方擺好。擡頭看了一眼龍鳳護法,金龍與金鳳向主人示以一聲龍吟與一聲鳳鳴。
她看着穆青與妙慧,見妙慧已然淚流滿面,穆青也是眼眶濕潤。于是再次對其二人說道:“妙慧,你二人莫要悲傷,二百年轉瞬即逝,待同得大道圓滿,将是永世不棄。”說完慈悲一笑。
二人均是點頭,妙慧擦去了淚水。
碧婷仙子最後又看了一眼二人,微閉雙目,坐化而去。
穆青與妙慧又仔細查看了一下洞內,在洞口處向碧婷仙子道身行過最後師徒之禮。穆青一揮手,封了洞口。同時設置了二百年後,待身為宇文婷的碧婷仙子再次起身時,洞門即自動現出。然後和妙慧去了自己洞府,不日也雙雙虹化而去。
作者有話要說: 注:本章中碧婷仙子月下所思詩句,為依據古詩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