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四十三章
錢茗莉雖然看好張子墨,可自己家的情況,要說定下兩家兒女的親事,還真得找個合适的契機,總不能她一個人剃頭挑子一頭熱。
而要找到的這個理由,也是現成的。林府如今并無女眷,雖有從宮裏放出來的姑姑悉心教導,可到底對于女兒家的理家能力等還是需要當家主母的指點。
錢茗莉仗着昔日同年的交情,恢複了同張家的往來後,也沒有多加遮掩,并不避諱地直接向張家提出了請求,希望張修的夫人能夠提點自家女兒,再則,張修的孫女張淺秋如今八歲,跟黛玉年紀相當,也好做個伴。
錢茗莉的這個要求,張家自然是答應了,張家治家甚嚴,家風清正,只要看從張修到張子章都沒有什麽亂七八糟的妾侍,家裏一團和樂便可窺一二。因此,對于錢茗莉喪妻後,不再續娶,善待女兒的行為,張家的人也是很欣賞的。
如此一來,黛玉每周有三到四天的時間到張家同張夫人學習女兒家該學的一些知識技巧,跟張子章的女兒張淺秋也成為了好友,同張子章的夫人沈氏也相處融洽。
錢茗莉為了黛玉的婚事費盡了心思,另一邊的史太君卻始終沒有放棄要将兩個玉兒湊成雙的想法。原本王夫人是不願意也不高興林黛玉嫁給寶玉的,她更中意的自然還是自家妹妹的女兒寶釵。可是,榮國府被賈琏鬧了一通,他們二房搬出了榮禧堂後,再聽史太君的打算,又看到林如海在朝堂上的位置,為了兒子的前程,王夫人心底也多了許多盤算。
等到女兒高升加封為賢德妃的消息傳來,王夫人之前在府中受到的冤枉氣,都被她發洩了出來,腰板也挺得筆直了,原本還有些心動的想要娶黛玉進門的心思,又立馬放下了。只是,元春從宮中傳來消息,似乎林如海真得頗受皇帝重用,竟然也跟史太君一條心,暗示她上門提親。
可是這時,傳來旨意,準許嫔妃回府省親,王夫人想要給女兒好好地修個園子,重挫大房的銳氣,讓賈琏這小子知道二房的厲害,只榮國府內裏究竟有多少油水,王夫人這幾年心底清楚得很。她想要修個氣派的園子,可少不得要讓妹妹一家出錢出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她原本也不是分外甘願讓黛玉進門,這事情便也暫且這麽拖了下來。而且,她看着自家寶玉和寶釵一日好過一日,這想要成就金玉良緣的心思,也就越發深重了。她覺得家裏有了元春這個當妃子的女兒,一旦女兒誕下皇嗣,何須去看他人臉色。
這事情一拖,就拖到了王夫人從薛家“借”了大筆銀子修建大觀園,可資金還是緊張,竟是将主意打到了林家。
錢茗莉自然不可能上趕着送好處給榮國府,特別還是給王夫人做面子。她安排在賈琏身邊的人,這回借着修園子的好時機,也沒少給賈琏出謀劃策,只是,沒想到王夫人沒能夠暗算到賈琏所在的大房,還有臉把主意打到林府。
錢茗莉直接上門找到史太君,送了些書畫,其他的金銀之物卻是沒了的,還暗示了史太君,新皇恩準嫔妃省親,本是準許人共享團圓之樂,太過鋪張浪費,只怕為驚動聖駕。王夫人沒撈到好處,反被訓了一頓,這個中滋味,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只是,錢茗莉實在是惡心這個人,竟然還敢肖想她家黛玉,一邊肖想,還一邊嫌棄!
幸好黛玉如今有了張淺秋等做玩伴,這幫姑娘也像模像樣地弄了一個詩社,黛玉的才情也在這上京閨秀圈子中傳了開來。最讓錢茗莉高興的是,張夫人越來越喜歡黛玉這孩子,也逐漸流露出希望讓自家幺子迎娶黛玉的想法。只是,張夫人也是清楚自家小兒子的志向的,無心為官,如今考科舉,一是因為跟自家老爺的約定,一是通過科舉揚名,之後雲游四海,廣交朋友,然後等到三十歲上下開一個書院。
小兒子別看過了年才十四,卻是打小就有主意的人,無心仕途,張夫人也怕這點會讓林家這邊不喜。
張夫人讓夫君從錢茗莉這邊旁敲側擊了一些對未來女婿的想法,錢茗莉也不遮掩,直接就對張修說道:“我就只得黛玉這一個女兒,我只希望她一生平安喜樂,不求她大富大貴,但求有一個知冷識熱的人能夠在我不在的時候好好照顧她。張兄,不瞞您說,我林府也算是薄有積蓄,今後都是給黛玉的添妝。只是,林家詩書傳家,府中的典藏,也希望能夠找到一個賞識之人,黛玉的性子也是喜歡詩畫相伴,她未來的夫婿,也要能同她琴詩相和。”
Advertisement
錢茗莉這話,說得其實暗示性很明顯了,張修也聽懂了暗示,于是,直接開口說道:“那不知如海看我家子墨如何?可能配得上你家千金?”
“子墨這孩子聰明靈秀,自然是極好的。”
兩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得了錢茗莉這邊的準信,張夫人這邊便安排了人準備上門提親的事宜,趕在了年前,将兩家小兒女的親事定了下來。
等到黛玉的親事定了下來,錢茗莉才讓人通知了榮國府的史太君,按理說,林府家中沒有女眷主持,黛玉的親事應該要史太君出面。可錢茗莉怕又生出波折,直接略過這些繁文缛節。
而因着兩家結親,黛玉本就同張子墨在張府有過幾面之緣,又聽爹爹多次提起張子墨,甚至這門婚事,也是錢茗莉跟黛玉親自商量後,由黛玉點了頭,錢茗莉才做出後續安排的。雖然這年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到底還是要黛玉也看得上眼才行。
因着黛玉還小,兩家雖然定了親事,黛玉和張子墨成了未婚夫妻,卻是要等到黛玉十六歲及笄禮後,再商量婚事。正好這幾年,張子墨也要專心科舉。
兩家有了婚約,張子墨作為未來女婿,經常登門請教錢茗莉,看看林家的萬卷藏書,便也成了常事,因此,也讓黛玉和張子墨有了更多接觸,兩人能夠在兩小無猜時,更多幾分了解。
史太君本來就因為家裏忙着貴妃省親的事情鬧得頭疼,聽到林如海竟然避開她偷偷給黛玉訂了親,壞了她的盤算,這頭就更疼了。因此,年節下,雖然大觀園的整修還在做最後的收尾,等着年後元宵貴妃省親,可史太君還是打發王熙鳳來接黛玉去榮國府小住,美其名曰,沾沾貴妃娘娘的喜氣。
黛玉跟着張夫人學習管家之道後,對于上門的王熙鳳,接待起來,也不露怯,對于榮國府的邀約,也蜿蜒謝絕了。
“年節下府中本就要準備過年的事情,爹爹忙于公務,府中大小安排,都需要我坐鎮。再則,如今榮國府又忙着娘娘性情的事情,我實在不好前去打擾。勞煩表嫂代我問候外祖母,黛玉親自準備了一份年禮,還得麻煩表嫂代為轉交。”
王熙鳳也不希望跟林府鬧僵,她自從跟王夫人撕破臉後,也覺得寶玉配不上黛玉,只是,史太君的心思她這個晚輩不好多說。如今黛玉定了親事,還是那樣的清貴人家,王熙鳳也是替黛玉高興,因此聽了黛玉的回絕,她也不惱,反倒是拿出自己提前準備的賀禮,送給黛玉。
送走了王熙鳳,黛玉繼續有條不紊地安排着府中的事情,想着張夫人昔日的教導,有板有眼地吩咐着。張子墨拿着母親寫的年節注意事項來到林府,看到的就是自己的未婚妻認真調度的樣子,心底對于這樁婚事,也越發滿意。
過了年,林府同榮國府的關系因着黛玉的婚事,越發疏遠,至于貴妃娘娘省親的大排場,大富貴,也同林府無關。而黛玉訂了親,本來有意撮合寶玉與黛玉的賈元春,也就看到了寶釵的好。榮國府看似鮮花着錦的烈火烹油之勢,同林府無關。
錢茗莉繼續在崗位上兢兢業業,發光發熱,平日裏的閑暇時光,卻是多了一向日常,對未來女婿的調/教,張子墨有志于行萬裏路,雖然因為科舉之事,将更多心思放在了四書五經之上,閑暇的消遣卻是各地游記,而要是論對各地風俗民情,山川地理的了解,錢茗莉好歹幾次穿越下來,自然有可以教張子墨的東西。
她雖然有插手過榮國府的進程,可除了沒讓黛玉深陷其中,點撥了一下賈琏,其他的都是各自的造化。更何況,她也看得出來,當今皇上對于四王八公的忌憚,總歸是要殺雞儆猴的,因此,她也就沒有再多做什麽。
時光匆匆,轉眼間,黛玉便到了及笄之年,而錢茗莉如今也高升,從大理寺少卿的位置升職成為了大理寺卿。張子墨更是一路從童生到秀才再到舉人。榮國府的賈寶玉也娶了客居其府的薛寶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