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十回

元春立功受封,林海估計也不是什麽秘密,以後有機會見到九皇子問問就是。

身為聖上內定的三品戶部右侍郎,戶部的第三把手,以皇子的眼光看來,也值得用心交好了。

話說元春封妃,林海也得備禮送到榮府去。寧榮兩府出了這等喜事,自然要擺下酒席,請親朋到來坐一坐樂一樂。

不過這時間趕得也是巧,這酒宴林海正該帶着女兒黛玉過去湊湊熱鬧。若是等林海的新媳婦嫁來,榮府想下帖子都不好再直接下給林海……今後還得頂着關心黛玉的名頭往來。

思及此處,林海就給親閨女找事兒做了,“閨女,備禮的事兒就交給你了,別讓那邊挑出不是來。”想了想又把賈敏和王夫人不合一事告訴黛玉,“你娘出嫁前跟你二舅母不大對付。”

黛玉“诶”了一聲,“這您也知道?”

“你娘跟誰好,給誰不好,我怎麽就不能知道了?”林海輕彈了下閨女的額頭,“所以你在榮府裏住着那兒總覺得有點不自在,下人們也愛瞎說話。若無上面的太太默許,哪家子的下人跟嚼小姐的舌根?你二舅母未必就想害你,但大約樂見你吃點小虧。”

這純是林海信口開河了,他也就知道賈敏和王夫人不合而已。

至于為啥合不來,賈敏一個知書達理的國公府嫡出大小姐,要能跟大字不識幾個的嫂子合得來那才有鬼。

可林海“有憑有據”的一番話直接說服了黛玉:爹爹和舅媽,聽誰的還要猶豫?

黛玉便點頭道:“女兒省得。”

父女倆說話時也沒刻意壓低聲音,屋裏有艾綠守着,外間還有竹青和紫鵑——竹青和艾綠都是林家家生子,忠心自然沒得說,但紫鵑可就坐立難安了。

要說出自老太太屋裏的紫鵑會偏向王夫人,那是絕對沒有的事兒。但是從姑老爺這兒,不,應該叫老爺,聽說老爺跟榮府生分的理由……紫鵑不安之餘就想着找機會跟老太太送個信兒。

雖然老爺卸了巡鹽禦史的缺,就再沒什麽消息,但紫鵑就是堅信,聖上若不想重用老爺,何必非得親自做媒不可?

林海也不介意紫鵑往榮府送點消息——這點小事,也是林大帶着大小管事們向林海報過今年收成之後順嘴提了一句。

黛玉此時就坐在她爹下手。

Advertisement

話說林海畢竟是個現代人,他将來不管有幾個孩子,政~治~資源另說,但家産一定會均分,因此便讓黛玉跟着他聽聽賬目,學着打理自家的産業。

說來也是有意思,女兒封妃,王夫人自覺揚眉吐氣,可是幾天裏前來道賀奉承的,還是丈夫賈政的屬下……同僚的家眷都沒來上幾個……至于故交們倒是禮到人亦到,偏偏幾位诰命态度上有些微妙。甚至王夫人的嫂子,王子騰之妻高氏也不見多麽熱絡。

而京城裏那些一等一人家就像是沒有這回事兒一樣,該怎麽樣就怎麽樣。就此踏入上層夫人的圈子,也是王夫人一直的期盼,好像就這麽落了空。

王夫人在屋中獨處時,也難掩失望之情。

倒是賈母和賈政都比王夫人清醒:沒有強盛娘家,亦無兒女的嫔妃,在看不出帝寵之前,還沒那麽金貴。

這一天黛玉也帶着賀禮來了,賈母見了外孫女自是歡喜得不行——不過黛玉跟着親爹,整個人都圓潤了一小圈兒,也不是風吹吹就倒的模樣,因為臉上也有了肉,一笑還露出兩個深深的酒窩。

寶玉已然康複,見到林妹妹也是喜形于色。

賈母摟着黛玉自是欣慰不已,但也有些遺憾:親上做親,女婿不大情願。

一家子都一一見過,黛玉笑盈盈地跟寶玉以及表姐妹們說話,賈母瞧着,笑容越發深了。

等孫子孫女叽叽咕咕了好一會兒,賈母才問黛玉,“你老子呢?”

黛玉應道:“父親今兒去吏部了。”

賈母連連點頭,“好好好。”

老太太連說了三個好,她原本擔心繼母進門,黛玉要吃苦,更別說黛玉又是個敏感的性子。可這回再細細看過黛玉,老太太立時就放下一半的心。

她還想跟黛玉說,若是繼母進門過得不自在,就來找她。現在想着,這話不用說了,不必憑白做一次惡人——女婿心裏有數呢。

平心而論,只要沒到寶玉黛玉只能選一個的地步,老太太對黛玉都是一派真心。

鳳姐兒這會兒也在賈母跟前伺候,看着林妹妹這副樣子,心裏也暗道:回到親爹身上,林妹妹當真不同。再加上那句“去吏部”,也讓鳳姐兒對黛玉更發自真心地殷勤起來。

午後黛玉從榮府出來,坐車回家的半路上……就讓人攔住了。

紫鵑下車跟對方說話,再回來時雙手捧着張帖子。

黛玉一瞧:哎呀,是她……的繼母。她也精神一震:第一次遇見沒去見丈夫而是先跟繼女打交道的繼室。

話說有親爹百般疼愛的黛玉,不缺底氣更不缺自信。即使知道繼母出身不凡,也一點都不怵頭。

她打發跟着的長随往家裏報個信兒,自己則大大方方跑去一間奢華的茶樓面見将來的繼母去了。

王禪約見黛玉……純粹是心血來潮。王家自然站在賢妃和九皇子這一邊,王禪卻沒想過逼着未婚夫也站到九皇子身後,至少不能那麽急迫。

但是她也不能眼睜睜地看着将來的夫家傻乎乎地掉坑裏,而一言不發。

畢竟家底不同,按照林海的話說,王禪的父母接觸得到朝廷核心,而榮府在黛玉外祖父賈代善死後不說一落千丈吧,但說話的分量跟以前實在不能比。

這話林海還曾經委婉地說給黛玉聽。

黛玉把父親的話都聽了進去,仔細一想,可不是嗎:兩個舅舅都五十多了,別說一二品,連個四品官都不是啊……

黛玉從馬車下來到踏入約定的包廂這段時間裏,忽然就福至心靈:即将成為她繼母的王姑娘見她,絕對不是單純想見一見她。

這邊閨女要見媳婦,林海一點都不知情。

他剛從吏部出來領了上任文書,就在衙門大門口遇見了九皇子。其實都不用看臉,只要看清那個百分之二十,就知道面前是誰了。

九皇子見到林海,微微一笑,“林大人可是讓我好等。”

林海心道:好麽,連“偶遇”都不裝了。

見林海行禮後,九皇子又道,“咱們邊走邊說。”父皇指了個戶部右侍郎過來,九皇子自然十分欣喜,結交的時候也相當用心。

聽說林海來拿“上崗證書”,九皇子自然要及時出現,把他知道以及該提醒的一次說完。

話說林海回京面君之前,聖上便有心點他做戶部堂官。林海回京後之所以沒能立即上任,也是因為當時戶部裏出了個不大不小的案子,跟戶部右侍郎有些幹系,再查清之前林海也就只能先耐心等等。

這事兒林海跟同鄉同科往來應酬時,便聽到了點風聲。聖上一點都沒打算讓他初進戶部就沾上一身腥,為此林海也是心存感激:謝聖上憐愛。

如今再聽九皇子這麽一說,他就靜待下文……總覺得九皇子話裏有話,這事兒跟他的親眷們有關。

果不其然,九皇子邊走邊道,“那案子你可知道是誰先挑出來的?”

林海都不用琢磨,直接問道,“王子騰?”

這……連名帶姓……九皇子心道:還真沒看錯,這位跟王子騰也是面合心不合。當然,九皇子也不至于因為一個反應就斷定林海對王子騰的看法,而是繼續試探道,“當然得利最多的也是王大人。”

首先掀出此事的,再配上足夠證據,的确能記首功,再聯系一下這時機……總覺得元春封妃應該也跟王子騰有關。

九皇子如此積極地出面解說,因為王子騰得勢近在眼前——王子騰顯然不是九皇子這邊的。

林海想了想,心裏也有了主意:前任戶部右侍郎算是王子騰放倒的,他接任之後哪怕不為了這殷勤的九皇子,也得為聖上的心情考慮,不能順勢就拉住王子騰伸過來的“友誼之手”。

元春封妃,榮府宴請,林海自覺他沒出席真是再明智不過。

林海就是有股子奇妙的直覺:聖上不讨厭元春,但應該不喜歡王子騰,更不喜歡如今已經露出依附王子騰之意的榮府。

不過跟九皇子交好沒問題,但站隊……未免為時尚早。作為數次通風報信的回報,林海便主動說起了些巡鹽禦史任內的見聞:譬如某家是某位皇子的錢袋子……

林海跟九皇子越說越投機,從衙門外上了馬……一路來到了王禪與黛玉相約的茶樓之外。

看着門口停着的馬車,九皇子都沒法兒厚着臉皮說什麽“偶然”:他的姨媽年紀比他還小,有點大小姐脾氣但素來極有分寸,只是誰能想到小姨媽就想起要見将來的繼女,還讓未婚夫給撞見了?

看着九皇子那張“尴尬臉”,林海倒不以為意:這也算是給黛玉個小考驗吧。順便……他目光再次落在九皇子肩膀上,今兒找機會看看能不能再推銷一次藥方。

然而……老天爺像是不怕看熱鬧一樣,九皇子與林海正先後下馬,就聽身後傳來招呼聲,“九弟。”

林海壓根不用等人介紹,聽九皇子開口就知道來人是誰了。

“三哥,五哥。今兒可真巧。”

林海望着來人的肩膀,百分之十九和百分之十二……與九皇子肩上的百分之二十交相輝映。

林海好懸才沒笑噴:原來是家傳的~弱~精。

作者有話要說: 昨天降溫,大姨媽來訪加冷風一吹,頭疼了兩天,也……睡了兩天。

今天的更新有點少,明天要是頭不疼就雙更補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