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十二回

不管怎麽樣,簽下兩個“重要客戶”,林海自覺再活三五年不成問題。

拿到方子,大家又閑聊幾句,三皇子與五皇子便先行告辭,故意留九皇子與林海再說會兒話。

三皇子與五皇子就算有心拉攏林海,也不會當着九皇子的面兒:畢竟這哥幾個距離撕破臉皮還遠得很。

把二位皇子送走,在回到包廂,林海喝了半盞茶,才跟九皇子嘀咕了一句,“我怎麽覺得二位殿下是專來讨藥方的。”

九皇子一回想,也樂了,“誰說不是?”

他估計兩個哥哥沒準兒還真是半公半私地跑來說話。成婚的皇子都有份差事,早上上朝上午則在各自的衙門“坐堂”,午後就相對自由,只要忙完公務。

九皇子也大方承認,“兩個哥哥盯我也盯了挺長時間。”

林海面對聖上,也是開頭稍微拘謹一點,後來發現聖上沒什麽架子,他也就跟着放松開來——聖上肯定不喜歡噤若寒蟬唯唯諾諾的臣子。

到了面對皇子們的時候,林海也沒吹沒捧,皇子們也沒有非得高人一等。彼此的言行不說随意但稱得上和氣。

可見對貴人一味跪舔也沒必要,不卑不亢才是最好的應對。

此時九皇子的心腹忽然出現在門邊,得了他家殿下的眼神示意,才微微弓着身子進門,附在九皇子耳邊嘀咕了幾句。

九皇子聽完,擺手讓心腹退下,才對林海無奈道,“我的小姨母聽說咱們來了,已然打道回府,令愛也跟她一起家去了。”

這怎麽……就是“被抓包之後嬌羞地逃跑”的反應?印象裏王禪還是個挺爽朗的姑娘啊。

林海默默地笑了。

林海自打被賜婚,只要出門就受到多方“目光洗禮”,有意無意也見過王禪那麽一兩回,都是見面打了招呼就此分開各忙各的那種——顯然這姑娘就是故意露臉給他看一下。

林海喜歡這樣明朗且“不守規矩”的姑娘。一個擁有現代幾分氣息的女孩子,林海承認,他很有好感。

Advertisement

王禪的生母是宗室郡主,父親又是高官,家中還出了位賢妃娘娘,她的确有“不守規矩”的底氣。

林海聽見小姨母的名字那臉色……頗為好看,九皇子反倒跟着放了心。

實際上賜婚這事兒,他也知道,實在辦得有點不地道,最起碼該早早跟人家見一面,透點口風才是。

也正是因為這事兒有些心虛,九皇子才對林海異常和氣。

除非昏君胡來,不然皇帝賜婚鮮少有不過問雙方意思的時候。實在是母妃不僅為了小姨母,更為了他這個兒子取中了林海,磨了許久這才讓父皇答應賜婚,而告訴父皇她已經問過雙方的意思。

當然,通過此事他們母子兩個也看到了父皇的心意:待他們母子真沒說的。吃了個定心丸的九皇子對兩個有點同病相憐的哥哥就更為游刃有餘。

要是知道這位殿下的想法,林海怕不是又得感慨“果然還是太年輕”。

不過如今聖上正值壯年,皇子們也就二十上下,幾個人出身又頗為相似,人脈上也沒看出太多差距,距離你死我活的奪嫡~高~潮顯然還差得很遠。

這對他也是好事一樁,不然一頭紮進京城就得直面奪嫡大戰,他可沒有全身而退的信心。要是有充足的時間适應,就憑積攢下的送子之恩,他自覺也足夠保住一家子平安。

而且這裏面并非沒有訣竅:跟着史家走準沒錯!賈敏在世的時候,跟史家的表哥們關系都不錯,時至今日林家與史家兩家節禮也從沒斷過。

跟九皇子又聊了一會兒,總之言談甚歡,林海趕在晚飯前到家,剛進門就讓迎出來的閨女挽住了胳膊。

黛玉剛跟父親回家來那會兒,見着親爹還是先行禮,之後才笑嘻嘻地過來挽胳膊,現在行禮都已經省略,而是直接抱胳膊——橫豎也沒外人。

只可惜小姑娘今天笑得稍微有點不由衷,說明還是有心事。

林海就笑,“心虛了?”

“怎麽是心虛?”黛玉一撇嘴,挽着父親的胳膊不算完,更是把半拉身子都靠到了父親身上,“咱們回屋說。”

進屋後,林海自去換衣洗手,黛玉則趁着這點功夫煮了壺熱茶,還吩咐竹青去備飯。

與在榮府時不同,黛玉不必順着榮府的習慣。

他們父女倆身體都不太好,在自己家便少喝茶葉泡出來的茶,不管花茶白茶還是紅茶。而是常喝藥茶,就是用幾樣滋補的藥材煮出來的水,味道當然比黑漆漆的湯藥好得多。

于是林海回來,從閨女手中接過茶盞,掀開碗蓋一瞧:金紅色的茶湯配上玉色茶盞,光是這顏色就讓人賞心悅目,再看湯底一點渣子都無,開口一嘗,微苦中還帶着點微酸。

這個味道開胃。

閨女真是既貼心又富有情趣,林海希望他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閨女能經過自由戀愛而結婚……不過說這些還早,閨女多陪他幾年才好。

話說陪着父親吃了半盞藥茶,黛玉才不慌不忙道,“王家……姨母,”其實她也不知道這個時候怎麽稱呼王禪最合适,“跟女兒說了挺多。”

林海笑問,“多是問咱們家事吧?”

“嗯。”黛玉略有遲疑,“後來就主動說起……就是勸我別總往舅舅家去。”

林海又問,“你覺得她管太多?”

黛玉下意識地颔首,立時回過味兒來又猛地搖起了搖頭。

黛玉天生護短:她在舅舅家裏待了一年,要說毫無感激之心也忒無情。說白了,就是理智上覺得即将進門的繼母說得有理,因為騙她實在沒好處;但感情上雖然知道二舅母對她絕對談不上什麽真心,但二舅舅總不至于就肯害了她。

此時黛玉望着父親,知道必須得給個說法,“她說與我的婚事有關,女兒就想這些話該跟父親說。”

林海聞言眉毛一挑,“倒是個實誠人。這些話你是該心裏有數。”

他一直覺得他跟王禪的婚事,王禪本人很滿意,不然不至于一直在他面前刷存在感。他估摸着,沒準兒還是王禪先相中了他,後來這姑娘便央求起了親爹媽,親爹媽被纏得沒法子,只好捅到了賢妃跟前,賢妃一想,哎呀這是好事兒,于是又找了聖上……

這時代固然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總有不僅不會無視兒女意願,甚至“寶寶你想什麽爹娘就給你辦到”的無理溺愛型爹媽。

因為婚事上自己做了幾分主,再看黛玉也是頗受疼愛的姑娘,王禪推己及人,便想着先跟本人打聲招呼最好。

黛玉此時微垂着頭,稍顯沮喪,“父親果然猜着了……”她倒不覺得繼母這是人還沒進門,父親先疼上了,她只是聽到了些消息心裏很不痛快,同時又不想把二舅夫妻倆想得太壞。

林海輕輕搖頭,“你二舅和二舅媽能插手咱們父女什麽事?無非是在婚事上亂牽線。我的填房也是聖上指來的,他們敢不樂意?倒是你,他們沒準兒要打着疼外甥女的幌子,把你推出去換點好東西。”

黛玉目瞪口呆:她爹以前只是提醒她,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次怎麽就言辭如此犀利不留情了?

既然已經打開了話匣子,林海幹脆多說一點,“幸好皇子納官員之女為側室,必得讓聖上指婚。也幸好規矩如此,我才沒那麽擔心。”

打個比方,哪位皇子看上了寶釵,只要一頂小轎把人往王府裏一擡就是;但要是取中湘雲,就算湘雲父母雙亡,皇子想納她,必得請來聖上或是他們母妃的旨意。

因為寶釵是平民,而湘雲是勳貴之後。

論苦逼程度,原著裏寶釵未必比黛玉強多少。寶釵父親死後,薛家徹底淪落,不然何至于薛姨媽連個诰命都沒撈着?寶釵志向遠大想要入宮,結果也被刷了下來。

這就是個“赤果果”的拼爹時代,林海輕嘆一聲,“你外祖父還在的時候,史王薛三家,也就是史家稍好一些,王薛兩家恐怕都得背靠你外祖父。可風水輪流轉,現在你二舅要指望你二舅母的娘家哥哥。”

黛玉聽得認真:以前她爹從不跟她說這些。

林海繼續道:“你可還記得當年在咱家坐館的先生?那先生如今在金陵做知府,靠得便是你二舅母娘家哥哥的門路,而不是你二舅的。”

黛玉也會舉一反三,“若是自家的門路,琏表哥也不會一直都是捐官候補。”二舅這個五品官好像也十多年都沒升遷過?

林海欣慰地笑了,“正是如此。”他故意給閨女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就是讓黛玉對榮府有個清醒的認識。

黛玉想了想,又輕聲道,“貴妃娘娘可真不容易。”

林海道:“說不定就是她要給你牽線。”不過牽線也不怕,聖上給了他一個有底氣拒絕的媳婦。

他對即将嫁進來的小妻子又平添幾分好感。

作者有話要說: 我表哥鬧離婚,我爸媽氣得頭暈……兩人一夜都沒安生,吓得我都要頭暈了。

------------

欠三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