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三十二回

鳳姐兒再怎麽精明聰慧,也算計不過她那個看似寡言少語的姑媽,畢竟人生經歷差了二十多年呢。

王夫人剛嫁入榮國府的時候,公爹賈代善還健在,她在婆婆賈母和她前一位嫂子手底下讨了許多年生活。

王夫人的這位嫂子就是賈琏她親娘,出身不凡——反正不是當時的王家能比的。也幸好這位嫂子産後失于調養,早早去了,榮府這邊又跟賈琏她娘~的~娘家鬧翻了,幾乎到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不然王熙鳳未必能順利嫁給賈琏。

話說當年王家王子騰不曾發跡的時候,家境并不大好,雖然大女兒嫁入了榮府,但二女兒卻嫁進了薛家——薛家再如何跟王家素有交情,再家産豐厚,也是商戶……皇商也是商戶啊。

皇商本人不能科舉,幸好兒孫沒影響,除非子承父業。幸好薛家才大氣粗,迎娶了王家二小姐之後,鼎力支持王子騰,才有王子騰的今時今日。

實際上,在薛蟠惹了人命案子之前,王子騰之妻高夫人待兩位小姑的态度也不盡相同,對小姑子也就是薛姨媽明顯要比大姑子王夫人要更親熱一些。

鳳姐兒生在了一個好時候,她成長的時候王家最困難的那段日子全成了往事,出嫁的時候嫁妝也比兩位姑媽要厚實得多。

總而言之,就是王夫人比鳳姐兒的人生多了許多坎坷,心機手段經過歷練,比內侄女兼侄兒媳婦要強上不少。最起碼王夫人更內斂,不似鳳姐兒嚣張得意全在面兒上。

話說王夫人發洩過後,心情稍微平複了一點:她需要鳳姐兒這個幫手,而且聽自家老爺說,琏哥兒許是要進六部做主事,對鳳姐兒更要打一棒子再給個甜棗。

于是王夫人拉着鳳姐兒坐到自己下手,細細道,“娘娘封妃後咱們府裏賬面上還有多少銀子,你素來心裏有數,眼下平了老爺的虧空,給琏哥兒弄了缺,老太太說了要拿出體己填補……兩三萬許是頂天。可咱們家園子照舊得修……家裏能剩下多少銀子?若是賣田賣鋪子,這傳出去又如何使得?”

這話的意思就是家裏就這麽多銀子,花完倒是痛快了,以後的日子還過不過了?

見鳳姐兒那上挑的嘴角逐漸緊繃并耷拉下來,王夫人又提醒道,“琏哥兒補上缺怕也只是個開始,上峰不孝敬?下屬不籠絡?這些可短得了銀子?”

鳳姐兒嫁妝固然比兩位姑媽豐厚一些,但加上這些年的積攢也就三五萬的樣子——這些銀子也就買個五六品的實缺,鳳姐兒回過味兒來也是暗暗心驚。

自打舅舅王子騰升任一品,五品官……她可不那麽放在眼裏。

話說秦可卿懷有身孕而在家養胎,不曾因為被尤氏撞破~奸~情而羞惱自盡,可鳳姐兒還是跟原著裏一樣,再次“弄權”——鳳姐兒不去水月庵,靜虛長着腿呢,還不能找上門嗎?

反正鳳姐兒再次為了三千銀子,用一封書信害了一對兒有情人:別忘了張金哥那有情有義的未婚夫便是守備之子,守備就是正五品。

Advertisement

不過從這件事兒上足以看出鳳姐兒的愛好:就兩個字,銀子!

這次她二叔犯了錯兒,家裏肯給二叔用銀子,她信心滿滿:老太太必得給她們大房些好處。

橫豎家底就這些,你多花點我這邊就得短了些用度……老太太的體己也是一樣的道理,鳳姐兒在心裏冷笑一聲:姑媽偏着寶兄弟呢,打量着誰不知道?她若是不争不奪,府裏這些家底保準讓姑媽都“勻”給了娘娘和寶兄弟!

卻說王夫人與王熙鳳這姑侄倆各懷心思在一處說話,賈母在房中獨自思量了好一會兒,才把鴛鴦叫到眼前,“你去琏哥兒那兒把他們小兩口叫來。若是誰不在,你就耐心等上一會兒。”頓了頓又囑咐道,“回頭去林家的時候,你也跟着去,仔細聽聽女婿怎麽說。”

老太太總覺得兒子兒媳婦都在,女婿似乎話裏有話,不得明說。

賈母也愛享樂,尤其人老了就更想得過且過。“可惜”林海不死,榮府拿不到原著裏的百萬家産,不說過得捉襟見肘,但實在不甚富裕——稍微出點事,就“人心思變”了。

兒媳婦好孫媳婦各自的心思,賈母這種人老成精的人物幾乎一眼掃過去,就看了個透!

賈母心知不能再一味高樂,得親自出面給兒孫……主要是孫兒們細細謀劃一番。

賈母做了大半輩子的國公夫人,眼界手段不僅兒媳婦孫媳婦都比不得,甚至兩個兒子加在一處也不如賈母深沉。

不得不說,賈母有一點好,她很舍得花大價錢給兒孫鋪路,只要她覺得這是個好機會。

鴛鴦領命而去,到了賈琏的院子,見賈琏衣着整齊,臉上微帶喜色,又聽他解釋:就算鴛鴦不來,他也要到祖母那兒說說話。

倒是鳳姐兒此時正在王夫人的屋子“領訓”呢。大老爺賈赦沒對兒子耳提面命,邢夫人也沒說話,鳳姐兒先讓王夫人叫走了……賈琏替他媳婦說了兩句,也略覺尴尬:這事兒鴛鴦回去必定要跟祖母禀報。

鴛鴦等了足足兩刻鐘,才把鳳姐兒等了回來。鳳姐兒一見鴛鴦,也面皮微紅:老太太出體己為琏哥兒謀前程,他們小兩口總該先向老太太道謝才是。

鴛鴦微微一笑,什麽都沒說。

賈琏與王熙鳳跟着鴛鴦,一起到了老太太屋裏——三春識趣,早都躲得遠遠的。

探春知道得最多,縱然心裏有幾分好奇,也絕對不敢往前湊:父親在工部勤勤懇懇十多年都沒出事,大姐封妃以及舅舅回京,麻煩事兒就全來了,這怎麽是“巧了”二字能解釋得通?

自從他大哥被逼無奈請林姑父上門了一次,惜春也明白了不少:自家的處境不像她想象得那麽好。

探春和惜春小小年紀就不得不“長大”,反倒她們的二姐迎春仍舊一副無知無覺的模樣。

現在家裏正修園子,地方已經清出來了,少不得人來人往,三個姑娘只能往珠大嫂子那裏坐坐。

李纨雖不管事兒,消息也算得靈通。

在小姑子元春、公公賈政以及小叔子賈琏身上,總共要花上十多萬兩,雖有老太太體己填補……但是個人都明白,老太太的體己将來是要給孫兒孫女們分一分的,現在花用了,将來到蘭哥兒這兒只怕拿不到什麽好的了。

自打丈夫去世,李纨想得便足夠透徹:賈母和王夫人如此溺愛寶玉,也沒給寶玉尋個良師名師……只怕是應了那句話:非不願也,實不能也。

她估計婆婆王夫人是打算讓寶玉靠着“貴妃親弟”的身份出仕,蘭哥兒将來……得靠自己的本事了。

若說李纨心中無怨,那也不是,但她的确是早早發覺“這一大家子沒幾個靠譜”的明白人之一。不指望他們,将來也不會受牽連。

如今公公賈政要拿銀子添窟窿,可不就應驗了她的猜測?

當然李纨這滿肚子的主意不能說給前來做客的三春聽。三春之中的探春和惜春又明顯有心事……

總之整個榮府因為“囊中羞澀”,矛盾早早爆發,逼得府中上下,包括賈母,都不得不直面現狀,且不少人都在琢磨退路……對榮府來說未必是件壞事。

卻說賈母叫賈琏和王熙鳳到跟前說話,也是囑咐他們好生向姑父道謝:将來要仰仗姑父的時候不會少。

賈母偏心女婿,并沒有順帶諷刺孫媳婦大伯的意思,然而王熙鳳還是面皮發熱。

有些話不挑明倒也罷了,大家都能揣着明白裝糊塗,可到了現在再難自欺欺人下去:王子騰一品,林海三品,王子騰身居高位這麽些年又何嘗幫助過榮府?可林海回京上任這才多久,就能幫着琏哥兒補缺了。

其實元春封妃,王子騰出了力,并不能算是“對榮府毫無幫助”,但同樣是因為王子騰,賈政才有此一劫。

在榮府幾位“主子”看來,這是功過相抵了,尤其是賈政更是頗有微詞,只是這微詞都壓在心裏罷了。

無論是王夫人和王熙鳳都心中甚是不平,但那又如何?這個時候她們也感覺到王子騰并非不靠譜,而是不大想為她們出面撐腰而已……

這姑侄倆能在榮府說話算話,素有威信,一是靠自身的本事,二是靠娘家。現在婆家對她們的娘家逐漸失去原本的敬畏,這二位的處境不說有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必定不如以前了……關鍵是她們又該何去何從?跟着婆家還是繼續靠着娘家?

為了這個,這姑侄倆數夜未眠。

當然這是後話,只是林海一家三口離了榮府時候尚早,此時擠在一輛馬車上,一人懷裏揣着個暖爐,正說着體己話。

林海是個公事私事都願意跟老婆念叨念叨的主兒,尤其是發覺老婆有主意有見識,他就更願意多說一點。

“我這舅兄在工部這麽多年,一直平平安安,可自打他閨女封妃,還有咱們隔壁王兄回京,麻煩就找上了門。”

此言一出,黛玉立即擡起頭,雙目晶亮地望着她爹,靜等下文。

林海見女兒興趣十足,便繼續道,“剛上任那會兒,就見着了舅兄的折子,當時庫裏銀子不少,我也沒猶豫就把這筆銀子撥付了。”

工部做了預算上報,批不批銀子那是聖上和內閣說了算,但什麽時候撥付銀子就是戶部說了算。當戶部撥付之後,這筆銀子一樣還得再從工部走上一遭,在經過省州府縣層層下發到當地……

想來也是,若是工部對“工程款”沒啥決定權,誰還跟給工部孝敬?

林海說到這裏,也笑了,“當時這折子可不就是我那兩位上司故意放到我眼前的,他們篤定我那會兒消息不靈通。我也是後知後覺,這三萬兩的銀子背後還有兩位王爺的人盯着。”

王禪此時插口道:“這也是打着坑老爺你一回的打算呢。”

林海應道:“誰說不是。我若是在這事兒上哪怕順手多撈一下,就是罪過,畢竟另一邊有我舅兄。”

前後兩任林海都秉承着同樣的原則:只拿該拿的孝敬,也就是同僚都拿,他也不拒絕,但絕不會碰“獨一份”的橫財。除此以外,從不貪污也不挪用。

所以他在聖上以及衆多官員、士紳和百姓心中,都是實實在在的清廉好官。然而這樣的清廉好官在鹽政任上至少收了十幾萬的銀子……不得不說,這真是諷刺。

黛玉這會兒捂着自己的胸口小聲道:“好險。”說完又好奇道,“這是大表姐……貴妃娘娘礙了哪位貴人的眼?”也就是當着親爹,她才敢問出這樣的話。

林海笑道:“有功勞,無子無家世,初封就是貴妃,得罪的人不會少。”其餘三妃兒子都成年了,她們的心思早不在争寵上,但聖上宮裏其他的嫔妃恐怕咽不下這口氣,再加上榮府的傳統仇敵忠順王府以及王子騰的對頭肅端王府。

平心而論,就榮府現在的處境來說,拼命花錢修園子抱聖上的大腿,這舉動本身沒問題……問題是聖上跟太上皇不一樣,他不喜奢華,至少不喜歡榮府這種讨好他的方式。

你一個逐漸沒落的勳貴之家,為接駕而花費的銀錢讓聖上都咋舌……正是取禍之源。

這道理已經沾了“揣摩聖意”的邊兒,林海不好跟閨女細說,只提了一句,“投其所好很重要。”

見父親神色肅然,黛玉連忙點頭,“女兒省得。”

王禪忽然道:“老爺,我想回趟娘家。”

話一出口,她就後悔了。老爺很疼她,她再清楚沒有,可是那也不好恃寵而驕……還當着大姑娘的面兒。

林海就沒多想,“成啊。”他都快忘了這個時代女人回娘家總是有點敏感,尤其是忽然提出來的——一家三口走累了,媳婦說順路回娘家歇個腳說說話,他還能說“不行”?

正好他想把賈琏補缺這事兒跟岳父提一提,他有絕對的把握岳父不會拒絕:賈母送來的銀錢他也會原封不動全轉交給岳父。

王禪這邊還想找補兩句,結果林海果斷同意,而且一臉的理所當然,連黛玉都沒覺得哪裏不對——實在是王夫人有心挑唆,因為事情太多就沒顧得上……

黛玉活到現在,這輩子的大挫折就兩樣:喪母以及在榮府裏聽了不少下人的風涼話,然而這“下人”還被她的主子親自出手趕到了莊子裏去。

因此黛玉不說是個傻白甜,但基本上不把人往壞處想。又因為有親爹在,黛玉怕什麽?她最初有過觀望繼母之心,現在也不怎麽防備了。再說她一點也不讨厭到繼母娘家坐一坐:聊得來也處得來的姐妹很多……就是那些表哥表弟稍微有點煩。

這父女倆的反應,王禪頓覺自己又多心了……

卻說王禪她娘家正好在寧榮兩府與林府之間,偏巧王禪她老爹在從女兒這兒得到刑部尚書出缺的消息之後,立即把在京的,且說了管事兒的幾位叔伯兄弟全都叫到家裏,好生商量了一回。

三品就算高官,從三品到二品,從二品到一品,每一步都很關鍵,都需要點“機緣”。

得知老陸不大想留京,王禪她老爹也能想着再進一步了:正好他那位任着廣西巡撫的族叔打算致仕了。

不過他還有個堂兄做着大理寺卿……聖上只怕不允許他們王家人同時擔任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卿——這簡直就是包攬司法和訴訟!

可是一個廣西巡撫加一個大理寺卿換一個刑部尚書,王家也覺得略虧。不過這會兒吃點虧,只會讓聖上覺得王家識趣,将來也會有補償。說起來他們王家有位九皇子,目光本就該放得更長遠些。

王家這個族會開得和氣又成功:族人們迅速達成一致。那位任着大理寺卿的堂兄也主動表示自己六十多了,眼見着也到頭了,很樂意退下來給自家的小輩攢些人情。

總之王禪她爹心情很是不錯,吃完晚飯,正想拉着他媳婦叨咕一下,他媳婦的大丫頭就來禀報:姑爺和姑娘一會兒就到……

女兒女婿一起出現在自己面前,王禪老爹無奈道,“瞧瞧,嫁了人還這麽由着性子來。”

王禪她娘笑而不語,端詳過滋潤的閨女,再看林海就越發滿意。

岳父這話你要是當真,那也忒傻。岳父的意思簡直就是明擺着:你寵我閨女還聽我閨女的,做得很好!繼續保持!

林海忙道:“她想您了,這不就來了。”

王禪她爹顯然十分受用這話:嘴角倒是繃着的,但眉眼真是漾滿了笑意。

王禪上前,抓了把她爹的胡子,“晚上我就不能回來啦?我不依。”

王禪她娘笑眯眯地拉了閨女,也不忘牽着黛玉的小手,“你爹就是嘴硬。讓他們男人說話去,咱們走。”

王禪她爹與林海目送“娘子軍”手牽手漸行漸遠……林海想起來,他岳父似乎話都沒說完吧?

王禪她爹一點都不尴尬,翁婿兩個落座再寒暄幾句之後便進入了正題。女婿給自家通風報信,王禪她爹提都沒提,倒是問起林海他隔壁的情況。

告發肅端王在許多人看來都太冒失,太急功近利了。雖然大家都知道聖上對肅端王府的忍耐已近極限,但太上皇畢竟還在,聖上也不能不顧及臉面。

雖然跟肅端王有着千絲萬縷聯系的高官先後倒了幾個,但肅端王本人依舊安然無恙。王子騰回京後聖上也沒給個仕途上的明示,聖上此舉讓許多人都抱着觀望态度。

只是王子騰算是白手起家,五十多歲就混到一品,王禪她爹還是很佩服他的。

林海也認為王子騰有真本事,如果不想着投機,将來只怕走得更遠。不過以後只要肅端王倒臺,誰都不能忘記王子騰是出面跟肅端王過不去的第一人。當然,跟肅端王不對付的大有人在,只是有分量跟肅端王硬頂上且官居一品的,王子騰的确是頭一個。

用現代的話說,王子騰這筆~政~治~資本可是撈定了的。

林海覺得,正是因為這一點,聖上才對隔壁老王喜歡不起來。王子騰就算因此入閣也未必是好事,而且一旦吃了次甜頭,林海擔心以王子騰他們家的家學淵源,只怕會變本加厲。

算計皇帝上了瘾,不管是暴斃還是家破人亡都不冤枉他。

岳父既然問到了,林海也就實話實說:王子騰很沉得住氣,也與故交走動,但不甚頻繁。

之後他便把今日所求之事和盤托出。

不出林海的預料,他岳父果然允了:就算不曾升任刑部尚書,刑部一個六品主事他總是能做得上主,更何況這缺不白給。

這邊翁婿相談甚歡,王禪那邊親母女兩個說話就更貼心幾分。

王禪她娘見女兒過得好,也沒什麽可囑咐的,只是告訴她,“過些日子,賢妃娘娘要叫咱們兩個進宮說話,貴妃說要見見你。”

王禪大喇喇地應了一聲:貴妃和賢妃這是聯手了嗎?轉念一想,似乎也未必,估計是看在老爺的份兒上見一見我?貴妃肯定不想斷了她姑父這門親戚,尤其是知道榮府這些日子都做了什麽的前提之下。

在岳父家一直待到戌初,林海一家三口才打道回府。

第二天,林海從衙門出來正要回家——賈琏小兩口說了要在今日上門拜訪,沉寂了數日的小金忽然出動開了腔,“我要告訴您一個壞消息,您想現在聽還是過一陣子再說?”

林海道:“我選擇死得痛快。”話雖如此,但他心裏也真是“咯噔”了一下。

小金果然老實道:“我忙不過來了。義忠王、三皇子與五皇子都在按照您給的藥方喝藥,四皇子也有意試一試。”

四皇子是三皇子的同母弟,因為常年體弱多病一直比較“隐形”。

林海秒懂,“四處撒網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見成效,咱們就專攻一人吧。”

小金問道:“咱們專攻哪一個?”

“五皇子那邊都有好消息了,我不打算讓他雙喜臨門。生孩子也要……一碗水端平,你撤回義忠王那邊的輔助吧,集中治療三皇子。如果三皇子把四皇子也‘引進門’,就先把三皇子放一放,治好四皇子吧。”

義忠王~起~點太低,三皇子是快男,“治好”這二位不知猴年馬月……他們成功生娃林海才有壽命獎勵,因此最初什麽局勢現狀都先擱一邊,先攢上足夠的壽元再說其他。

如果七皇子和九皇子也想“治病”,自然最好,不過這二位年紀太輕,想讓他們認清“不孕不育的家學淵源”這麽也得過上一兩年。

林海剛跟小金說完,他一擡頭,就見義忠王那張大臉忽然出現在自己眼前。他莫名有點心虛。

義忠王張口就問,“我不來找你,你就不去找我嗎?你這是求人的态度?”

林海簡直莫名其妙,“我哪兒要求您了,我怎麽都不知道?”

義忠王眨了眨眼,“不對啊,你媳婦跟我說你最近都在打聽賈敬那一家子的舊事……難不成我聽岔了?”

林海立時陪笑道:“是我糊塗了。”說着就一拱手,“還請教我。您看,咱去哪兒說話最方便?”

“就你家吧。表妹還能再弄倆好菜。”

于是王禪和黛玉二人在自家門口,迎回了滿面笑容,就差勾肩搭背的義忠王與林海。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