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回複信箋
我特別喜歡當時法國市長請求當時司令的話。
“我知道自己到時一定會被做法奸審判,我還是希望您能不要執行這個命令,我愛法國,我愛巴黎”
那時司令也很直接回答“我為什麽要那麽做,巴黎很美麗,他是全人類的美麗遺産。”
這是不能宣揚的故事。
因為法國不明白什麽是法奸,畢竟當時戴高樂僅僅是個少将軍官,他在英國組建的法國流亡政府事實上是不被承認,這才是真正的事實。
再者戴高樂在英國組建的流亡政府有什麽資格代表法國?有一種說法事實上最讓人難斷定的,就是法奸的确定。有人說法國投降後,留在法國就是法奸,這是不對且錯誤的。
打個比方在中國什麽是漢奸?漢奸就是在民國政府帶領人民在重慶反抗時投降敵人的那群人,比如南京的汪精衛僞政府下的就是漢奸,僞滿洲國和東北等等。
古代外族每次入侵,無論是金兵 元騎還是清旗,當局朝廷都在拼勁全力抵抗。至于幫着侵略者的就是漢奸。可如果作為合法朝廷的投降呢?清朝晚期,這樣的例子還少嗎?比如割讓的臺灣,割讓的膠州,香港,澳門,這都是清朝(合法政府被打敗後議和)認可的割地。
這些地方裏面的人(管理者)也算漢奸?
進而同樣的道理,法國是正當民選政府選擇簽署投降協議并且是由一戰時期法國威望最重的貝當元帥為代表屈從與德國。這不比只有少将戴高樂的自由法國更有代表性?那就像是日本天皇說投降,全國士兵基本都放下武器一般。
昨夜由美說的,盡管二戰末期天皇下令播放停戰玉音時有劇烈的反抗,但日本國內最後依舊屈從于天皇的話語投降。難道這時候得有人跳出來在國外組建個流亡政府,同時聲稱日本國內包括天皇都是日奸一樣,這倒是挺有趣了。
以上法國關于這一點從軍隊的服從性就能看出,法國投降後,法國大部分軍隊以及海外殖民地都聽從維西法國的號令。(這是日本借機談判入駐印度支那并輕松獲得通過的原因,後文再提。)因此維西政府就是當時的法國正統政府,那還為何有法奸的存在呢?或者正如其中有的嚷嚷的:打敗仗的不是我,我戰前就是文員,現在跟随正統政府管理這個國家,我哪裏錯了?
只是這樣也不行,這些人在法國民衆看來就是法奸,想來就是勝利下的陰暗面。
多說一句,汪精衛的妻子著名女俠陳璧君在審判所對着所有人拿出中國地圖指着上面的喊道“你們指給我看看,這些曾經的敵占區有哪一塊是汪先生出賣給日本人的?”
她這話說的蔣介石都不好意思了,但蔣介石人家至少打了,盡管是失敗丢的,但汪精衛是漢奸确實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他的情況又和法國有本質的不同,這一點偉大領袖毛主席還特別提過:汪精衛犯下了大錯。
那麽問題來了,提汪精衛的問題就在于想知道這些土地究竟是誰丢的?之前的不戰而丢濟南的韓福渠被槍斃時大罵蔣介石“濟南丢了 我的責任,槍斃我,南京丢了 誰的責任 槍斃誰?”
韓福渠這話就直指蔣介石,這就是責任和承擔。
現如今東北都丢了?這位張學良又如何形容??為何他不算做是漢奸?有人說是蔣介石讓其不抵抗,我自唐德剛版的張學良回憶錄中看到,他親口說蔣介石沒這話,再說那時家大業大還有公子哥脾氣的張學良也沒人能命令他啊,不然長城抗戰時摳門的蔣介石把嫡系都用上了,張學良在幹嘛?并且除開對蔣介石的誤解,1930年那會張學良就是中國的二號人物,其全盛時地盤共計八省三市,同時期的蔣除去 日本占領區,少數民族自治地區 邊疆 中共紅區,這一趟算下來蔣能有多少土地?
這樣的人我在感興趣的同時總是能随時想起。
“第十軍也是這樣的情況嗎?一個勝利下才有的陰影。”
我自問着“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那麽他真的不會被人所喜愛。不,不對,第十軍并沒有做漢奸的意思。沒有,一定不會的。我堅信,我一定要找出這一點說服大家”
想到這,我思考了很久,第十軍究竟該以什麽樣的姿态懸挂在這抗戰的榮恥标尺上?因而考慮許久,終于擡起手。
你好 朱玲
你在龍陵的故事十分引人注意,葉增炎老人的故事十分值得宣揚,他是我們榜樣。對國家,對人民。興許部隊就是需要這樣的軍人,國家才會強盛。我現在向探尋的并非全面榮譽,而是一群祈求認可的可憐人。我們的國家在發展,我不是要突出他們的意思,至少我想讓老人們知道,在為國效力的那一天,不會因自己的猜忌而在戰場上膽怯。
在此之前我不想讓這樣一支軍隊,這樣一群人永遠的沉淪,我這不是為了要幫他們争取什麽。我只是想讓他們明白,他們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就像那個“逃跑将軍”麥克阿瑟因為內疚為那兩位将軍所做的,通過贈與簽字筆的方式讓門振作起來,勇敢的面對生活。
是啊,勇敢的面對生活,讓第十軍的老兵們與他們的後代們坦然的面對這份事情。在收到你的郵件後,我今晚思考了很久還是要和你打個比方,說出我內心的思考。這個世界會不會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在這些愛國人的身後,有沒有那些因為形勢而不得不犯下過錯或者說讓人誤解的故事呢?是有的,我堅信。
我聽人說過這樣一個二戰比喻,昵稱就是“勝利的陰影”。我再說一個例子給你聽聽,什麽是命運的苦難。
德國與丹麥接壤(兩國歷史和民族關系複雜),一戰時德國戰敗,割了兩個地區給丹麥。上面生活的本都是德國日耳麥人,二戰初期德國強硬的要回了這個兩個地區。在二戰初期(沒有發生侵略以前的德國),說的通這本就是的德國的土地,上面生活的也是德國人,國家強大了收回領土。(德國一戰戰敗簽署割讓協議,國家強大收回割讓地區是否合理,僅供大家讨論),如果希特勒不發動戰争,領土收回在當時的歐洲一定不會說什麽,畢竟歐洲當時的綏靖政策比之更加瘋狂。
遺憾的就是這裏,德國随即在這兩個地區征兵,據說征了六七萬人。他們被派往東部戰區,有一半死在了那裏。戰争結束後這些人複原回國時才發現,自己的國家又變成丹麥了。(丹麥二戰後又要回了這兩個區域。)
這批人的結局是什麽你能想象嗎?
丹麥政府下令所有參軍的德國人一律叛國罪處置,雖然之後沒有進監獄卻被剝奪了公民權,無法享受所有社會福利,要知道丹麥至今還是全世界社會福利最高的國家。至于那些死在了東部戰區的“丹麥”德國人,他們甚至沒人能夠記住他們,去想他們。
結果可想而知,他們做出的努力與犧牲算什麽?就像是其中一個士兵說的:我征兵前,這個國家是德國,我回來後這個國家是丹麥。我為誰而戰,誰對我負責?
丹麥是戰勝國,即便是戰勝國不一樣有這樣的黑暗?
誰會在意?誰會提及?
再來說說荷蘭的戰俘,荷蘭不自由嗎?不民主嗎?在那時也迫害了很多特別是當時的年輕人(大學生和高中生)。
荷蘭被占領期間,德國政府下令在全荷蘭境內征兵并給年輕人兩個選擇。一個就是去參軍,一個就是去當勞工。最後大批荷蘭年輕人因為愛國選擇當勞工也不加入納粹。可是呢?回來時這些“自願”的人都被列入到了主動加入德國的叛國者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