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第十軍的置換名額

第十軍那時雖然有20門左右的炮,炮彈只有3000發,并且不是統一的炮種。由于山炮我們半個營6門46軍4門共計才十門。

你們可能不明白,火力覆蓋是需要大量火炮同時協同。當時的環境下,野炮和戰防炮是平射炮并非山炮這類的榴彈炮,這兩種炮是有根本區別的。

炮種類很多一般分為加農炮 榴彈炮迫擊炮等,後來細分品種就更多。我只是簡單說說我們當時的火炮,按射擊角度火炮分為平射和曲線兩種,雖然現在據說沒有這種區分了。在當時還是很明顯的,由于角度的關系很多可視或者顯着目标的基本使用野戰炮,比如說戰防炮大部分是用來打坦克。至于山頭 山頂這類?就需要曲線形的火炮,大角度測算來實施打擊。而山炮就是榴彈炮類別中的一種,由于口徑小(105mm以下)所以稱為山炮。而野炮則是加農炮的範疇,同樣的因為口徑的問題(方便運輸)稱為野戰炮。

雖然炮的種類很多,大體還是這些根據彈道還是很容易區分的。這也就導致第十軍雖然有二十門炮,可卻分平射炮與曲線炮,在群體火力壓制上顯得力不從心,再加上當時的作戰面對于只有十門曲線炮的第十軍來說,壓力還是很大。

按理來說曲線炮很重要,當年日軍的主攻方向是南部,南部隸屬丘陵地帶,那可是曲線炮的最佳靶場。我之前之所以羨慕第四軍的炮兵第3旅就是因為,他們那除了十一門蘇制野炮和四門戰防炮,其他全都是曲線炮,更別說其中那150毫米大口徑的德制榴彈炮了(簡稱15榴)!

這裏有一件事情我不知道是有幸還是不辛,現在正好從頭說來也算是給自己理一理。

當時大後方的重慶政府得益于滇緬公路的運輸,使得國民政府得到了充足的物資配給。那些老家夥有和你提過日軍發起常德會戰的起因吧,就是為策應緬甸日軍的進攻而發起的戰鬥。滇緬公路以及駝峰航線的運輸使得當時的中國國民政府獲得了大量的軍事物資,進而部隊在換裝跟新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也就是在常德會戰前,第十軍被最高司令部列入到換裝美械之列,同時派出了一部分幹部前往桂林接受部分輕機槍和沖鋒槍等做訓練教育器材,以作換裝前準備。

只是不知道何種原因,我們是底層士兵只能這樣說,不知道“何種”原因,原計劃配屬給第十軍的美械居然臨時配屬給另一路友軍。第十軍僅僅得到了火炮部隊換裝的名額。

當然這也是極好的,對于第十軍來說怎麽說也有了些變化。

我還要特指一下,之所以說認為好因為我是炮兵營的,雖然第十軍換裝名額被拿走了,炮兵營換裝還是有的。只是我可以不說話,第十軍的士兵當然要鬧騰,畢竟被剝奪的是他們美械。

當時剛得知這一消息,全軍為之激憤。所有士兵得知即将到手的美械裝備就這樣落空非常不甘心,這種事擱誰都不高興。

為此方先覺集合全軍,為平複士兵怨氣當場問了幾個小問題。

我至今還記得那一次答辯,方軍長的氣度和老練。

“我們第十軍開始走向鐵軍,自江西西涼山之役開始,那時全軍都在潰敗唯有我第十軍主動進攻,三次夜襲最終拿下西涼山。對不對”

大家不知道軍長的意思,不一會下意識的回答

“對!”

“我們第二次長沙會戰,第十軍在撈刀河抵擋精銳日軍,頓挫其銳氣使得日軍潰敗于陣前,第二次長沙會戰的參與者,對不對”

“對!”

“我們第三次長沙會戰孤守長沙,戰之最艱辛時刻,第十軍深陷絕境南城牆預十師部反手圍攻重演西涼山主攻日軍,殺得日軍丢盔棄甲,還記得當時的報紙怎麽說嗎?28團激戰最盛之時,葛先才帶領你們全團發動反沖鋒,報紙美譽當代“趙子龍”!對不對!”

“對!”

“不對!”

“嗯?”方先覺詫異。

30團的士兵不甘的大聲疾呼“不對!不是 不是。”

28團的士兵則是拼命點頭“對啊 對啊 軍長 就是我們,就是我們!是我們!”

“哦 哦 我想起來,第三次長沙會戰前,因第二次長沙會戰成功我們那一批人都給晉升了唯有葛先才被屈才依舊是團長,為此軍部李玉堂軍長在戰前希望他委屈下充當30團團長,之後帶領30團。

對,發動沖鋒的是30團!對不對”

“對!”

“…….”

方局長還未說完,28團又不甘心了。

“方軍長,我們28團一直是那時葛團長帶的,為何戰前突然換了!不然按照葛師長的能耐這等榮譽還不是我們28團的,哪還需要30團的份”

28團方陣一陣唏噓,衆軍将士哈哈大笑,方軍長此舉瞬間将全軍矛盾點轉移,見全軍已經将視線轉到第三次長沙的人員調度上近再接再厲。

“這當然是因為第二次長沙會戰,鬼子不甘心,三個月不到就打響第三次長沙會戰,人員調不開嘛,你們急能有葛師長急嗎,他比你們還急好不。一聽說還要幹團長急的都要撂擔子,笑說不幹,這團長幹了好幾年了。最後見沒辦法,還戲說自己官升兩級。”

“哦,怎麽升兩級啊,那不是一下軍長了。”衆人十分好奇。

“胡扯!28團轉到30團 不是升兩級還是什麽”

葛先才師長的身影突然出現,大家顯示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這其中預十師30團可以說是高興壞了,一遍笑着一遍怼着一旁的28團。

“看我們這比你們多兩級,多兩級。”

28團方陣的士兵嘴都氣歪了。

見全軍士兵氛圍漸好,方先覺再次嚴肅。

“言歸正傳,常德會戰,我們日行百裏于日軍口中解救57師戰友,這是此等魄力是否非屬第十軍 對不對!”

“對!”

“那麽我要問了,這些戰鬥是否都用美械援助裝備打的?”

“不是”

“第十軍處處打勝仗,是不是憑借手中現有的裝備打贏的?”

“是的!”

“以往沒有美械還能打敗鬼子,今天同樣沒有,還能打敗鬼子嗎!”

第十軍衆官兵齊呼“一定打勝仗!一定消滅日本鬼子!”

如此簡單講話使得第十軍原有的內部不忿情緒一掃而光,同時鼓舞了軍心士氣。

進而在這樣一種心态下,我們炮兵營先是将日本制造的逾齡三八式野炮12門繳庫。第二天全營官兵乘火車到達金城江随後步行之昆明接收裝備。因此衡陽保衛戰開始之前,我們炮兵營并不在衡陽,在昆明換裝美軍新式75毫米榴彈炮。接收完後又按規定在當地接受美式流程熟悉火炮的操作,長沙的巨變驚動了所有人,日軍攻陷長沙以及兵臨衡陽幾乎是同時傳到了昆明。雖然之前中原地區打的很爛,潰敗的速度超出預想,但比起長沙的陷落與衡陽的同時告急簡直讓人大跌眼鏡。

哪有怎麽快的?

這邊剛剛陷落,那邊就已經兵臨城下,光榮精銳第四軍是幹嘛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