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赈災(修)

永嘉之亂,北方大片土地淪陷胡人鐵蹄之下,大批流民南遷,東晉朝廷為了管制這些大批的流民,便設立了相應的僑州僑郡。徐州乃是僑遷流民所在之處,相較別州混亂得多。

顧子緩一路以馬匹押送糧食,借着身邊人對此地形熟悉,官道連同小路一并換着走。只求迅速到達廬陵郡。

“郎君何不休息一會兒,下午再趕路也不遲啊。”侍臣王恭勸道。

“無妨,早日到徐州百姓也好早日飽肚。再者快些到驿館,也能好好休息。”

此行一路果斷命令,毫無半點矜貴的做派,他完全不像平日裏清高不理俗事的名士。王恭望着他平靜溫和的臉,看見他眼神似帶若有若無地試探,不由心中一凜。無言行禮退下,悄悄藏起了心中歪念。

看來不能小瞧這所謂無為的年輕小郎。

天際灰朦,霧氣氤氲得白日裏也看不太清前方。

天色剛暗下來,顧子緩便下令原地休息,不再繼續趕路。押送着五車糧食,大災之後定然盜賊肆行,夜裏趕路實在太危險,極易得不償失。

“王恭,此處距廬陵還有多遠?”

“禀郎君,此地已是廬陵郡了。”

“這便是廬陵了?”驚訝了一瞬,顧子緩不由沉默片刻,下令道:“繼續往前走吧。這糧食如何用來赈災,士卒如何鎮亂,一切都找到揚州的刺史再說。”

目所及處,無不是斷垣殘壁,泥濘滿地。酒家的旗杆折成兩半,水缸破碎一地。田裏已沒成泥濘水塘,千裏雞犬之聲不聞。這哪裏有人煙,哪裏像是個郡縣?

又行了半日,地上水塘漸漸幹涸處,這才慢慢找到災民。

大水一發,昔日繁鬧小街半點不殘存,坐在路邊衣不蔽體的難民,忍着寒冷饑餓,一張張僵硬發紫的臉龐。目光空洞絕望,茍延殘喘的活着。

“禀告郎君,向此前行十裏,便是袁使君所在府邸。”前去探路的士卒道。

“好,先去拜見袁府君。”

Advertisement

那王恭小心地道:“郎君,不若先去驿館洗漱,仆去下帖?”

“在此等危急時候,無需如此在意禮儀了。”顧子緩見左右無人,便道:“你是叔父派來協助我的,定然是能幹之人,若有想法直言無妨。”

王恭正好想表忠心,于是便道:“仆雖不才,必當鞠躬盡瘁。”

顧子緩笑了笑,說道:“那便由你指揮這些士卒護糧,我自去拜見袁府君。”

“是。”

“此行雖為赈災,卻也要防居心叵測之輩,恐盛傳謠言,聚衆抗糧。”他走前淡淡地囑咐了句,留下呆愣在原地的王恭。

分明是第一次赈災的名士,卻心思細膩,一路反應機敏,主掌大局又如此從容篤定。半點不遜色昔日宰相謝安石,此子絕非等閑,小看不得。

顧子緩前去赈災後,朝堂愈加局勢複雜。先是琅琊王司馬道子稱病不朝,後司馬曜又下令要讓王烨之回朝做官。衆人紛紛揣測,難道是琅琊王失于聖寵了?

謝幼安展信看了許久,方才拿在火燭上燒盡。

“王家郎君當真要回建康城了?”甘棠問道。

“自然是該要回來了。”她有些恍然,燭光映在眸中,似有兩簇小火光。顧子緩一封書信打破僵局,琅琊王司馬道子竟和陳郡袁氏一道,收取五倍稅費,硬生生将富裕之地逼為貧瘠。

這份天災,不知有幾成是人為?

謝幼安背脊發涼,久久才理好思緒——顧子緩是不會特意騙她的。

“女郎怕郗将軍一人所言,陛下會輕視?”甘棠以為是謝幼安的連番書信,才将王烨之招到建康城的。自然是為了要讓其在君前進言,讓北伐聲勢浩大。

“不怕,只該郗将軍一人先來言。”謝幼安思忖之後,垂眸道:“懼其勢危,別以大材扶持之,樓即頹敗。”

這話是魏明帝的典故,如果怕樓臺倒塌,而用大木頭相抵支持着樓臺,樓臺反而會因為輕重相偏而倒。甘棠半懂非懂,只是道:“看來女郎心中有數。”

陳郡袁氏和司馬道子的阻礙,頓時消失。

誰也不知道顧子緩和袁太守說了什麽,只知數車糧食傍晚便進了太守府邸。顧子緩回到驿館時,王恭上前道:“不出郎君所料,果有謠言說我們是來收糧征稅,以前有聚衆鬧事的人了。”

“不必殺雞儆猴,天災之後先要防疾疫,具體事宜我和袁使君商量好了。”顧子緩唇邊笑意淺淺,眼帶告誡道:“赈災罷了,別鬧得人心惶惶。”

王恭立刻垂下頭,應道:“謹遵郎君之令。”

“跟着我只要不起別念,若有犯錯誤事,一次我能諒解,再錯我便不留你了。”顧子緩話說的溫和,唇邊笑意愈甚:“若犯了我也兜不住的事,是生是死,便也不由我說了算。”

原是叔父派來監督他的人,但既已派遣到自己身邊,叔父便不會再召回去。顧子緩仍要費心提點下,否則他還不自知。

王恭不待細思,便深受點頭稱是。

“去忙吧,早些完事早回建康城。”顧子緩道。

建康城此時風雲乍起,可惜他是趕不上熱鬧了。

**

“主上幽越,社稷焚滅,山陵夷毀之酷,有黍離之痛。今國力漸盛,當戮力王室與共,克複神州。”

昔日胡人把晉帝囚禁流放,社稷宗廟被焚毀,先帝陵墓被夷為平地。難道這種恥辱也能忍受?如此突然的提起北伐,竟然還一片贊成,至少沒多少反對之聲,簡直明日便要揮軍北上了。

如此重事,在此之前從不聽聞,皇權竟式微至此了。

大殿一片寂靜,半響,司馬曜強作鎮定地問道:“征西大将軍,你想要北伐?”身着盔甲,下跪铿锵,道:“望陛下請允。”

“實是天災不斷,始興、南康和廬陵三郡縣才又發大水,何以是國力漸盛呢?”

“陛下謙矣,我晉王朝上下齊心,何懼胡人?那慕容垂滅了翟魏後,燕國便不甚穩定,慕容氏好內鬥,皇帝年邁昏庸,太子蠢材矣,此實在乃圖燕之大好時機。”

“将軍所言極是。”司馬曜回神,放松下來道:“不知滿朝公卿,何人願帶兵助征西大将軍一同北伐?”征西大将軍面上好聽,實則虛職,手裏沒什麽兵權。

司馬曜不會撥兵,也不信此時會有士族願意帶私兵北伐。

“臣請願。”陸恒道。

“安西将軍?”司馬曜一拍案幾,驚得手裏玉如意差點沒拿住,問道:“将軍若前去北伐,我建康城誰來守?”

“建康城自有鷹揚将軍,還有八萬北府軍坐鎮,無有宵小敢來冒犯。”鷹揚将軍劉牢之平定王恭的叛亂之後,便是北府軍的主人了。

“好,那北府軍留下,卿以何軍北伐燕國?”

燕國再不濟,也不是陸恒手下幾千私兵可以撼動的。司馬曜這麽問是想讓陸恒知難而退,他可不信吳郡陸氏陳郡謝氏肯借兵,讓陸恒拿去當攻北。

“陛下,荊州兵可用。”

“什麽?”

陸恒淡然恭敬地道:“殷刺史擁兵數萬,可借之攻燕。”荊州刺史殷仲堪是陸恒父親的莫逆之交,也是陸恒小心藏着的底牌,只有如今才敢掀開。

荊州兵力之強遠勝建康城,當年桓溫任荊州刺史幾次北伐,差點打到建康城逼退司馬曜。

所以朝堂對荊州兵是有忌憚之心的。

“容朕三思,改日再議!”

“陛下,我琅琊王氏,願助安西将軍一臂之力。”王桢之出列,行禮禀告道:“請陛下準許王烨之從軍,一同伐燕立功,收複神州。”

“侍中,朕将王烨之召回建康城,欲封為太子洗馬,沒想将他送去戰場啊。”

袁平附議道:“我袁氏子弟,也願随安西将軍北伐。”

謝景恒瞧着差不多,便也出列道:“臣也願請随。”

見此三族如此表态,群臣不由也附和着要北伐燕國。司馬曜心中這才明了,根本便是早有此打算了。他哪裏有阻攔的權利啊。

“朕知道了,散朝吧。”他起身,藏着隐怒,拂袖離開。

作者有話要說: 我不信沒有喜歡顧子緩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