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京城有喜事
對于這個同胎弟弟,姜清意心裏還是很感動的。這麽小的孩子,卻還記挂着遠在鄉下的姐姐,知道用不起眼的方式來關心,真的很窩心。
對于要不要想辦法回京城,姜清意還是選擇暫時不。這過來人都知道,京城套路深,還是呆農村啊。與其花時間來宅鬥,還不一定贏,不如先想法子賺點銀子傍身。
京城姜侍郎府。姜大太太剛剛從平王府趕回來,很是疲累,臉上笑意卻不斷。
大丫鬟吉祥趕緊将大太太的銀底金繡萬字雲錦披肩取下,把寶藍色牡丹穿花遍地金寬袖襖上的白玉扣子一粒一粒快而輕地解開,再幫太太換上家常衣服後靜靜退出。如意将炖到火候的紅棗桂圓茶端來放在榻上小幾,也靜靜退下,只留下張嬷嬷伺候在大太太身邊。
“太太可是受累了,不過這種好事,估計太太再累一百遍也歡喜。咱們大娘這胎懷的安穩,日後可有天大好處。”
張嬷嬷倒也不是純粹奉承,主要是這平王府裏王妃早幾年就去了,只留兩個側妃、四個侍妾。這裏面,大娘姜清琳雖是側妃,卻掌管後院,且出身明顯高貴許多,如今又懷了身孕,日後扶正的可能還是極大的。
大太太張氏笑着撇了一眼張嬷嬷,“你這張嘴喲,這種事再喜慶也不能一百遍吧,難不成咱們大娘要生一百個孩子,成了什麽了。”
張嬷嬷咧着嘴笑,“喲,這可是太太您說得,咱們大娘以後可就百子千孫了,您可就等着破財吧。每個外孫洗三、滿月、周歲、生辰要送的禮可不是少數,最少說那也得幾千斤金子喲。太太從現在起什麽也不用幹了,先緊着賺金子,不然可不夠用。再者太太的喜事可不止這一件,咱們老爺年前就要成為戶部尚書了,您以後可就成為正二品诰命夫人了。”
皇上也愛個吉利,升官的事情喜歡趕在年底封印前辦好。姜侍郎在戶部左侍郎位子上足足呆了六年多,如今能成為尚書,可是天大的喜事。多少人一輩子止于侍郎位上,而姜大老爺不過四十年紀就成為尚書,确實可喜可賀。
就算姜大老爺之前只是戶部左侍郎,那也是戶部二把手,妥妥的大權在握。親們,咱們也知道,同級別不同部門權力差別可大了去了。管錢管人事的部位和管氣象地震啥的部位權力能一樣嗎,妥妥不能那!
還有,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的一個小處長都能給□□、省長摔臉子,那是個什麽概念。在帝都,一個磚頭掉下來砸掉十個處長都不是個事兒,可就個小處長敢讓封疆大吏吃癟,呵呵噠,這就是權力的魅力。
人家姜侍郎,戶部二把手,可是相當于發改委、財政部的二把手,不不不,比這個級別更高。現在權力分散到各個部委,相互掣肘扯皮的多了去了。可當年只有六部,人家就是管錢的那部,權力大,沒商量。
想到丈夫升遷帶來的好處,更重要的是臉面,張氏臉上笑意更是止不住。父親是閣老,丈夫是戶部尚書,這京城有幾個女人能比她命好。
姜家在地方還算大族,到了京裏就十分不夠看。可當年張閣老楞是看出了姜探花的能力,将嫡女下嫁。
張氏起初并不願意,她的閨中好友都是高嫁,就她嫁了個土鼈。可想着以後能高高在上,讓姜大老爺捧在手心裏敬着愛着,她也認了。尤其是見到面,她才知道為何好看的男子被稱為玉郎,真真是面目如玉,氣質如玉。自那時,就真的是心甘情願。
這些年,随着姜大老爺步步高升,昔日好友哪個不羨慕她有個如意郎君。更得意的是,家中只一個妾氏,還是張氏親自給的。自從張氏有了兒子,更是沒再出現其他女人,這一點就羨煞了多少怨婦。
Advertisement
張氏不僅臉面有光,更是為了女兒。丈夫升了官,大娘兒在王府裏日子才能更好過。平王在女色上并不熱衷,對府裏女人都平平淡淡,再有姿色的女人,寵也寵不了多久,對後院女人争鬥更是全當看不見。
王府那些妖妖嬈嬈的小賤人并不好對付,只是她們看在女兒出身貴重的份上不敢太過分。也好在女兒知禮知事,才能得平王一二分看重。
最重要的是,平王是今上繼後唯一的兒子,也是正經嫡子。雖然元後也留下嫡長子,但今上至今未立太子,最後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呢。如果平王最終順利登基,那大娘的前程可就更不一般了!
不過大太太嘴上卻道:“呵,不過一個夫人,有什麽稀罕。聽說咱們族裏喬氏就在齊縣自稱六夫人呢。”
“那哪裏能一樣,她那個夫人不過是自封的,到京城裏這樣稱呼還不得被唾沫星子淹死,禦史都不帶讓的。您這可是正兒八經和身份相連,朝廷任命。說來現在也是規矩差了好多,聽說南邊很多商戶人家竟然也太太、夫人亂叫一氣。”張嬷嬷一邊伺候大太太喝茶,一邊不忿,“也是您不在族裏壓着,六太太現在才得意的緊。”
張氏并不将喬氏放在心上,猴子再蹦跶也成不了老虎。不管她在族裏怎麽嚣張,或者貪了多少好東西,只要不少了京裏這份,看在她知情識趣的份上,張氏也就不多計較了。
“沒什麽大不了,咱們多少年也不回一次族裏,她愛怎麽折騰就折騰吧。今年的年禮還是如往日一般平平就好。哎,又快年底了,這事還真是不少。”大太太揉揉眉心,歪在榻上歇着。這個點了,睡又不能睡,怕誤了晚上的覺,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聊也好。
張嬷嬷幫大太太輕輕捶着雙腿,“可不是,哪年不是從十月就開始忙過年走禮呢。若是現在不準備,都拖到臘月,什麽都貴上五分不說,還不容易買到稱心的。”
說到這裏,她俯身在大太太耳邊道:“聽說大少爺又為三娘準備了首飾,這次不止八件套,還多了兩根銀釵,分量還是十足十。”
都怪玉荷那個賤人,大太太對她那樣器重,還想着把她配個小管事,日後總有好日子。可她竟然不知足,想爬老爺的床。被大太太收拾了一頓,留了一命就讓她嚷嚷出大少爺還有一個同胎姐姐的事情。這事都過去了幾年,大少爺卻年年記得這個姐姐,往族裏送年禮總少不了那一份。
張嬷嬷看大太太的臉色平靜得很,接着道:“據那邊的消息,三娘日子并不好過,丁萍也跟着受了不少苦。三娘是正月十五的生日,過了年也就十歲了,太太早做打算才好啊。”
大太太閉上眼,心裏靜了靜,“知道了。”
張嬷嬷不再多提,陪着大太太說些京城的趣事兒。丁萍當年和她情誼一直不錯,但誰讓她去陪了三娘。以後要想過好日子,難。
等到年底之時,齊縣姜家得到姜大老爺升遷的消息,整個族裏都振奮一番。
只是,姜六夫人喬氏連着幾天火氣卻十分大,丫鬟婆子被罰了一衆不說,屋子裏的茶具也不知換了幾套。碧玉和紅玉知道六夫人是為何發怒,卻不敢多說一句話,只能靜靜立在角落當自己不存在。
兩個大丫鬟不敢往前湊,卻使了錢財讓六夫人的奶娘陳嬷嬷來勸慰。再不緩解夫人這股怒氣,最終她倆也得不了好。
陳嬷嬷自從六夫人在姜家當家,她男人和兒女都跟着有了差事。姜家事多油水也多,日子可比在喬家時候好過不少。
等沒了外人,陳嬷嬷和喬氏聊些喬家趣事,慢慢進入正題。聽着自家姑娘是為什麽生氣,陳嬷嬷趕緊勸道:“姑娘哎,”她還是用舊時稱呼,顯得更親熱幾分,“不是奶娘說你喲,這姜大老爺升官,對你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你這是發的哪門子脾氣,可不是糊塗了啊。”
喬氏生母去世早,家裏又有兩個姨娘,陳嬷嬷這個奶娘很是護犢子,且給喬氏出了不少主意,壓制得兩個姨娘在她們面前都不敢大喘氣。二人說是主仆,實比母女也不差了,說話也就随意一些。
喬氏歪在榻上,手中撥弄着玉如意,很有些撒嬌般生氣,“可我就是生氣啊。同樣都是姓姜,我們卻時時想着拍京城的馬屁。尤其是那個張氏,鼻孔都長到天上了,我卻還得捧着她,如今更是要低三下四讨好她了。奶娘不知道,這族裏産業這出息,多少都給了京裏,留在咱們家裏的都沒剩幾分!可就這,京城也沒說幫咱們多少忙,老爺還是捐的那個小官,連個實職都沒有。”
陳嬷嬷心裏明白着呢,姑娘這心也是大了,就京城剩下的這些産業,她們在喬家時想都不敢想,不過卻還是順着姑娘罵了京城大老爺和張氏一番。
罵完之後,陳嬷嬷出主意,“姑娘,既然京城勢大,那咱們就只能先忍耐了。畢竟這族裏的生意也指望京城照顧一二。尤其是強哥兒年紀也大了,以後還不得靠着他大伯才好。至于六老爺的官,我倒是聽說了一個法子。”
喬氏雙眼一亮,急道:“奶娘說說看,是什麽法子。若是老爺有個出息,我們強哥兒還有大娘才能更有依靠。”
陳嬷嬷湊近喬氏,輕聲道:“也不一定做的準,還是聽外面傳的林家那個官來路不小,這才聽了兩嘴。你道他們走的哪條路子?”她将聲音壓得更低,“通天的路子!”
看着喬氏不可置信的眼神,她點了點頭,“傳的真真的,是宮裏馬太監的路子,人稱馬三爺,萬歲爺身邊很是說得上話,一堆人敬着呢。”
喬氏覺得可靠,太監無根,膽子小的時候小死,大的時候能翻了天。“那得送多少銀子才好?要真是可行,我們也走走試試?”
“銀子還是小事,聽說,馬三爺最喜歡小姑娘,十一二正合适,十三四還湊合,再大的就不要了。”看着喬氏長大嘴巴囫囵吞了雞蛋似的樣子,陳嬷嬷當初也表一樣情,太監還這麽折騰,真是想不到。
“那咱們去江南采買?聽說那裏最出美人。”喬氏想着,一次多買幾個,只要有一個得了那位太監爺的好就行。
陳嬷嬷接着爆猛料,“哎喲姑娘啊,那位爺可不稀罕這樣的,聽說他最愛閨秀小姐呢,教養越好,性子越端莊,皮子越嫩的越喜歡。”
這是個什麽破喜好!喬氏平時可不是憐香惜玉的主,恨不能所有美人臉都爛了壞了才好,可卻也覺得這太監爺過了分了。“可真有人送?那得多讓人說嘴,都沒臉去做官啊。”
陳嬷嬷呵呵一笑,“姑娘哎,想送的人多着呢,有的人別說庶女,就連嫡女都舍得。為了前程,舍一個女兒算什麽呢。沒門路,不合意,人家馬三爺都不要。”
喬氏搖頭,“不行,死也不會讓大娘去做這事的,絕不。”
陳嬷嬷笑道:“姑娘也忒死心眼,誰說讓咱們千嬌萬嬌的大娘去了。族裏這麽多姑娘,您選一個不就得了。”
很是,喬氏心道,還真是有個好人選替了大娘過去,只可惜小了點。不過,再急也能等個一兩年,且得好好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