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平王登基啦

姜清意知道徐馳沒什麽大事,也就不再追着問,趕緊先讓哥休息個夠。剛才一聽到哥回來太激動了,淨顧着問東問西,這會才想到哥夠疲憊了,還能耐心等她胡鬧,真是世上第一好哥哥。

徐馳直睡到第二天中午才起床,等一起吃過午餐,才放出了重磅消息:先帝薨了,平王登基了。

他還特意向姜清意解釋了一句,“平王,你姐夫。姜家大娘五年前入平王府為側妃,後來正妃去世後,大娘掌管王府後院。現在,應該已經是貴妃了吧?最不濟也是四妃之一。”

姜清意笑,“哦,大姐我都不認識沒交情,何況姐夫,更是沒半錢銀子的關系。不過,哥,平王登基對我弟弟應該有好處的吧,這樣想想還不錯啦。不過齊縣這裏好像并沒有收到消息。”平王成了皇上總比別人要強很多。姜家如何她不管,可她弟弟還在姜家呢。

徐馳也笑,“嗯,咱們小老百姓,關心這些也确實沒用。我也是從北邊過來的時候聽到的,估計過兩天咱們這邊官府就會通敲鑼知了。咱們離京城遠,國喪也就是一個月的孝,着素服吃素食。可這些約束對官家管用,咱們老百姓,在自己家裏怎麽做,還真沒人計較。”

姜清意抱起丁嬷嬷胳膊,“奶娘,趁這會咱們這裏還沒傳開這事,趕緊讓人去多買些肉,這國喪期間,咱們縣城肯定不讓明着賣肉的。這都冬天了,天冷,做臘肉熏肉什麽的正合适,還可以做些香腸肉幹。我還小長身體,哥哥勞累了幾個月需要補身體,奶娘也要壯壯的才行,咱家可不能吃素那。”

徐馳和丁嬷嬷都笑,這熊孩子,每天不吃肉都不行。不過,說得對,憑什麽為了不相幹的人委屈自己呢,吃肉,必須噠。

京城姜府,如今真正嘗到了人人吹捧的感覺。雖然姜大老爺自從升職為戶部尚書後,每天就有不同的人上趕着來巴結。但這次不同,不僅官場如此,連權貴之家也放下身段來結交。好在是國喪期間,大家都懂的低調收斂,不然早就弄得你來我往熱熱鬧鬧。

姜家雖然家裏人個個嘴角想不往上翹都不行,但還是堅持閉門謝客,以示哀思,更示懂事。今上未登基之時,姜家就不算正經岳家,沒敢擺過岳家譜。如今更是不敢拿大,好好夾起尾巴做人才是。

今上元後早逝,只留下一長女。姜清琳因出身高貴且育有一子被封為貴妃,大皇子生母不過被封為安嫔,二皇子生母被封為淑妃,身份高低立現。

說到這裏,也就扯出來姜家唯一的痛,本以為大娘必會入主後宮,誰想到只是一貴妃。即使再貴,那也不是皇後,三皇子也就不是嫡子。

不過,對于姜家來說,今上登基那比其他王爺登基強了千百倍了,至少,三皇子還是有希望将來得以繼承大統。至于不是後族這一點缺憾,只能忽略不計了。目前不是還沒有皇後不是麽,總還是有希望。

今兒大老爺在書房裏處理些事務,看到齊縣三老太爺的來信,靜默片刻。如果不是亭哥兒年節時候提一提三娘這個姐姐,他都幾乎忘了自己有這個女兒。

當時的情況,他不是不知道,可他不會為了一個女兒就駁了妻子的臉面。這麽多年,他也從不關心,只要姜家都好,一個女兒又算得了什麽。

如今,三老太爺親自來問三娘的去處,由不得他不再刻意忽視。按理,他子嗣太少,多一個女兒也是一份助力。可是,後院終究還是妻子做主,還是商量一下為好。

大夫人張氏聽完大老爺所講,輕聲道:“夫君可有什麽想法,我自然是随夫君的意思。”

Advertisement

大老爺細細解釋道:“夫人也看到,如今咱們姜家人才凋零,真正撐起來的也不過是咱們這一支了。只是子嗣終究不多,亭哥兒還是太小,咱們家不是權貴,還得靠科舉謀出身,等亭哥兒能替姐妹們撐腰,還不知是何時。二娘相貌只是尚可,性子又弱,将來難有大出息。如今大娘獨自一人撐着,連個相幫的兄弟姐妹都沒有,何其辛苦。三娘資質如何尚不可知,不如夫人問一問去過齊縣的下人,若是個好的,接回來好好培養,日後也是大娘的一份助力不是?”

他知道,能打動張氏的唯有一句,那就是為了大娘。大娘是張氏的命根子,不會不仔細考慮這事。

張氏溫柔一笑,“夫君說的很是。他們兄弟姐妹,不論是誰,只要有出息,都是咱們姜府的驕傲,我心裏也是高興的。只是,三娘在齊縣呆了這十多年,品性資質如何尚不可知,待我仔細問過,過幾日商議可好?”

接不接三娘這事就先這麽擱下。張氏心中也苦,當初她看中姜玄風姿無雙,而父親也看中探花郎人才能力出衆,這才将她下嫁姜家。

雖是下嫁,可實在過得比姐妹們都滋潤,上沒有婆母立規矩,下沒有小妾通房使絆子,夫君又是溫潤君子。只是子嗣上卻極其不順,生了大娘後常年無動靜,這才不得不将陪房丫頭宋氏擡為通房,也只得二娘一個女兒罷了。好在,有了亭哥兒,不然這日子還不定怎麽難熬。

亭哥兒,她不得不疼愛,可三娘,她實在不想搭理。只是,如大老爺所說,大娘如今确有些孤注無援,真是進退兩難。

張氏揉了揉眉角,“吉祥,去把張嬷嬷叫來。”

等張嬷嬷趕到,看到張氏斜靠在榻上,眼睛閉着,眼皮卻跳個不停。她知道,姑娘這是心裏有事,不舒坦了。

聽到輕輕腳步聲,張氏眼雖還是閉着,卻出聲道:“嬷嬷來了,坐吧。”吉祥、如意二人極有眼色的退到廊下,等着召喚,也是防着有人走過來。

“嬷嬷,昨兒晚上老爺跟我說了個事兒,三老太爺來信,提及三娘,想着送人回來呢。嬷嬷,我這心裏,實在是不得勁兒。”張氏一臉苦笑。

張嬷嬷是張氏奶娘,當初跟着來了姜府,後來的事更是一清二楚。人啊,真是強不過命。當初姑娘如此好強,這麽多年下來,人也軟和很多。

“夫人,這事兒,老爺定是想着接三娘回來吧?”男人麽,雖然不一定疼女兒,可必定是親骨肉,何況,官場上姻親關系是結成同盟的手段之一。

“老奴說得未必對,還請夫人聽一聽吧。咱們大娘,這些年多不容易夫人也都知道。當然了,憑咱們大娘的能力,牢牢掌管住一個王府後院還是綽綽有餘。只是,如今成了貴妃,一切都得從長計議了。夫人,今上還年輕呢,不過二十五六的年紀啊。”張嬷嬷就這最後一句,才是張氏心裏最怕的。

如果只是一個王爺,以後能進王府的新人出身必定高不到哪裏去。而且,即使王爺寵愛個新人,他們張家和姜家都不是吃素的,怎麽也能想法子将外孫立為世子。

可皇上不是他們能左右,也不是任何世俗禮法能左右的。多少出身歌姬、舞姬甚至二婚的女人都有可能登上後位,更何況還有衆多出身高貴的年輕女人等着進宮伺候皇上呢。這文武官員和世襲權貴之家,只要家裏有适齡姑娘的,哪個不盯着皇後的位子,他們姜家怎有能力和這些人抗衡。

最可怕的是,哪個男人不愛青春美色。大娘只比今上小着幾歲,最多不過三五年就會被新人取代。到時候,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娘家支撐,那這後宮第一人的地位随時可能被取代。

“奶娘,我不是不懂這些個道理,只是,心裏終究放不下。天天看着亭哥兒,我還能說是自己親生的孩子,不疼愛他疼愛誰。可再來一個三娘,天天在我眼前晃,我怕我會忍不住。”張氏聲音裏都帶着落寞。

張嬷嬷拍拍張氏的手,安慰道:“姑娘哎,這都是陳年爛谷子的老賬了,有什麽放不下的?也就是您了,眼裏心裏都是老爺,才這樣計較。說句不中聽的,有幾個女人是靠着夫君過日子,不都是靠兒女嗎?”

姑娘也真是,都這把年紀了,還想着獨寵,也太不切實際。哎,若不是有張家在後面撐着,就姑娘這份心思,絕不會被大老爺容忍。

張嬷嬷繼續勸,“夫人只需把人接回來,讓她住到個小院子裏,連晨昏定省的規矩都不用她守。安排個嬷嬷教導一下規矩,過兩年再帶着出門見識見識,到時候選一個用得着的人家嫁了就是。不過一副嫁妝的事兒,都不用您費什麽心思,下人都能幫着辦了這事。只要嫁了,您就就有了一個得力親家,大娘在宮裏也能多一份依仗不是?”

張氏嘆一口氣,為了女兒,也只能如此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