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婆娑世界(三)

李宸将不羨園偌大的人工湖裏的蓮藕分給不羨園的長工挖走,對于饑荒之歲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雖然如此,卻為她在長安百姓心中留下了個好印象。人人都說公主貴不可言,不知人間疾苦,可永昌公主見到了長工挖山上的野菜,心中不忍,便将湖中的蓮藕分給不羨園的長工了。

有人不服,跳出來說公主封戶五百,将不羨園湖中的區區蓮藕給了長工又怎麽樣?若當真是有心,還應該将封戶上交的糧食也分給百姓才是。

又有人反駁說道一群刁民,還得寸進尺了,開倉發糧是國之大事,公主不過是日行一善,爾等還當那是她該做的麽?

反正饑荒之歲,人人都餓肚子,長安城中的世家貴族見永昌公主有善行,而自己沒有,生怕被輿論說還比不上未滿六歲的小公主,只好忍着心痛,将家中私倉的糧食也分出一點點給饑民。所謂積小成多,居然也稍微緩解了長安周邊的饑荒。

長安周邊是稍微緩解了,可地方并沒有緩解。各地饑荒的奏報,以及少數地區有饑民暴動搶糧食的奏報依然是像雪花一般飛到太極宮去。

而此時民間對朝廷也開始怨聲載道,認為是武則天這些年來幹政,大逆不道觸怒上天的謠言更是變本加厲,原本十分愛戴皇後的大唐子民,此時因為吃不飽肚子,哪裏還顧得上回想昔日皇後輔助聖人做了多少有益于他們的事情,都要求聖人廢黜皇後以平息上天的怒氣。

武則天見狀,在十一月初一這日,當着群臣的面跪下,請求皇帝廢黜她的皇後之位,以平息民怨。

“若是聖人将妾廢黜,可掙得大唐百姓安居樂業,妾願避位。”

群臣當中雖然有人是倒武黨,可不論是擁武黨還是倒武黨,都沒想到武則天會有此舉,全體嘩然。

李治見狀,震驚不已,怒斥其胡鬧。

“若是當日東封泰山皇後不當主持亞獻,那也是朕之過錯,皇後不過是聽朕指示,何罪之有?皇後主持後宮以來,母儀天下,更曾三度舉行親蠶大典為我大唐婦女表率。天降大災于大唐,是對朕的考驗,諸位愛卿與百姓何必将天災之事歸咎于皇後身上?廢後之事,日後切勿再提!”

李宸得知武則天自請避位的事情,并沒有太驚訝。

她自然不會認為母親是怕了民間的謠言,也不會認為母親真的不想當皇後。母親所做的一切,不過是以退為進罷了。

而在武則天自請避位的第二天,武則天的母親榮國夫人楊氏匆匆進宮來見武則天。

此時的楊氏已經是個八十多歲的老人了,可精神狀态還十分好。

榮國夫人年紀大了,這兩年已經不常到皇宮走動了,要是想見外孫與外孫女,武則天自會安排儀仗送皇子公主到周國公府探望她,而且太平和李顯那兩個小家夥在宮中待悶了的時候,也常去周國公府玩。

Advertisement

更何況,自從賀蘭敏之繼承了周國公的爵位之後,便在周國公府住下,時常前去侍奉她老人家,将她哄得是心花怒放。

李宸到周國公府玩的時候,也曾經聽到有侍女竊竊私語說這兩年榮國夫人不太到皇宮走動,是因為賀蘭敏之,說如今賀蘭敏之是榮國夫人的小情人。賀蘭敏之因為妹妹魏國夫人在宮裏中毒去世,對姑母武則天頗有微言,榮國夫人寵愛外孫兼小情人,也極少到皇宮裏見武則天,省得小情人不高興。

無意中聽到牆角的李宸目瞪口呆,外祖母與外孫……這也太重口了。然後又想起母親到晚年時,也會養一屋子的男寵,後世都驚嘆她的精力之旺盛。如今看來,也是有遺傳基因在裏頭的。

榮國夫人進宮,可見她也是被武則天自請避位的事情震驚了,所以才火急火燎地進宮來。

“皇後殿下,怎可自請避位?”

周國公當年在外地任職病逝,榮國夫人帶着幾個女兒在武家生活不易,後來武則天進宮當上皇後,其中各種事情少不了榮國夫人在其中為其謀劃,其能耐不容小觑。只是這些年來,武則天的謀略越發的高深成熟,榮國夫人也覺得自己不需要為這個女兒操心些什麽。若不是聽說武則天自請避位,她這把老骨頭都懶得往宮裏跑。

畢竟,若是武則天當真避位,事關武家日後的榮華富貴。

武則天讓左右的人退下,然後與榮國夫人一同坐在炕上,“母親,我是不得不為。”

榮國夫人皺着眉頭,淡淡說道:“這些年來你的風頭太盛,朝廷中與你針鋒相對的人何止一二,從未少在聖人讒言重傷你,你貿然自請避位,若是聖人夾在大臣與你之間左右為難,見你主動避位,便順水推舟,你當如何?”

武則天笑了笑,眼皮都沒掀一下,“母親,我與主上多年夫妻,若論拿捏他的性情,有何人能與我相比?民間謠言四起,此時天災不斷,各地大勢雖然安穩,可已有暴動跡象,此時我若還對四起的民怨無動于衷,只會落下個無德之名。主上表面看似維護我,實則已被大臣及饑荒弄得焦頭爛額。此時我若不自請避位,恐怕沒多久,我這皇後之位便坐不穩了。”

從來禍福相依,這些年來她出盡了風頭,武氏家族的人升官進爵,李治的身體也不如從前,雖然李治病情嚴重服藥期間命太子監國,可很多事情政事是要經過她。李治信任她,也并不信任她。

聖心難測,當日的廢後風波,便是她手段過于剛硬,在政事上與李治分毫不讓,才讓李治萌生了廢後的念頭。從那時開始,她便告誡自己,李治此人,或許确實喜歡她成熟識大體,也欣賞她獨當一面的能力,可他并不喜歡自己的妻子過于強硬。對他而言,皇後要有容人的雅量,要堅強,可皇後也要适時示弱,讓他覺得自己才是掌握着皇權的那個人。

而事實上,如今的皇權也确實是掌握在李治的手裏。

因此面對天災人禍以及民間四起的流言,她才會在李治面前示弱。

既然有人說旱災是因她而起,要将皇後廢黜,那麽她便先下手為強,自請避位。同樣是不當皇後,由她主動請求還是由群臣提議,那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榮國夫人說道:“即便是如此,你也該事先與我說一聲。”榮國夫人如今已經年老了,不像從前一般野心勃勃,更何況在榮國夫人看來,她們的終極目标便是讓武則天當上皇後。這個終極目标,武則天早已達成,武家如今顯赫一方,已經沒有什麽能比如今更好的了。

榮國夫人只希望武則天能守住自己在宮中以及在李治心中的一方地位,而不是劍走偏鋒去冒那種有可能失去皇後之位的風險。

武則天擡眼,看了榮國夫人一眼,說道:“母親如今年事已高,我不應再讓母親操心。”

榮國夫人聞言,微微一怔。這個女兒從小就聰明,當年進宮,不受太宗寵愛,卻沒想到後來的皇太子李治對她迷戀不已。榮國夫人自認武則天很有本事,十分聰明手段花樣百出,只要當今聖人還是皇帝,她可以毫不費力便将後宮玩轉而不出一點兒事。

但這兩年榮國夫人已很少到皇宮來走動,又聽得外面各種風言風語,更有個小情人賀蘭敏之有意無意地嘀咕兩句姑母如何如何,她也是不想武則天再惹什麽事了。

武則天與榮國夫人說了一會兒話之後,便将榮國夫人送走。

榮國夫人出宮的時候,武則天沒有再多說什麽,只是靜靜地目送她離開。

榮國夫人在一群侍女的擁簇下離開了清寧宮,武則天看着母親的背影,覺得母親如今竟是真的老了。

她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連李宸來了都不知道,李宸站在母親跟前,歪着腦袋看她半晌不見她回神,只好扯着她的寬袖,“阿娘。”

“嗯?永昌,你怎麽來了?”武則天俯首,看向小女兒。

李宸笑嘻嘻的模樣:“我原本是和阿姐一起來的,但我來的時候阿娘正與外祖母說話,我跟阿姐等了許久,您和外祖母還沒說完話,便和阿姐回公主院了。可回去之後,我還是想見您,便又過來了。”

其實并不是回去之後又過來,而是太平走了之後,她又跑了過來。劉春不在,一般的侍女又不敢硬攔着她,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她輕手輕腳地進了內室。武則天和榮國夫人說話的時候,李宸一直蹲在室內的紗帳內。

她本想着反正也無傷大雅,等母親發現了,便說是她再跟阿姐捉迷藏,已經進來許久了。

不過李宸感覺自己今天的運氣特別好,因為母親送走了外祖母之後,有點魂不守舍,連她站在她跟前都毫無所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