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終不可谖(二)
太子出行,要前去晉州。
武則天得知此事時,有些錯愕,因為李治在此之前全然沒有向她提及此事。她看向正在陪着李宸練字的李治,“主上,太子從未單獨離開京師,此舉是否有些不妥?”
帝王聞言,跟李宸說了一聲專心練字,便與武則天說道:“我昨個兒不是覺得有人謊報晉州災情麽?你回來了之後,永昌便與太子一同去找我,那時我恰好正在想晉州之事到底該如何是好,太子得知,便自告奮勇。”
武則天眉頭微蹙,有些嗔怪的語氣:“即便是太子自告奮勇,主上也不該如此草率讓他前去晉州。”
李治揚眉,此時餘光瞥到李宸下筆不穩,俯身握住她的手,幫着臨摹了一個字後,才起身慢悠悠地與武則天說道:“這大唐的萬裏江山,早晚是要交給太子的,如今晉州受災,讓他到民間走走,知道人間疾苦,又如何是草率了?”
武則天也有理有據地與李治分析:“太子向來身子骨不強,今年春天你我至東都洛陽之時,他才病過一場,如今身體才好些,主上便讓他前去晉州視察,出門在外即便是帶着近侍也不比在宮中,若是有什麽三長兩短,那便是動搖國本的大事。”
一直支着耳朵的李宸忍不住偷瞄了父母一眼,母親所言确實是實情,太子阿兄的身體不好衆所周知,前去晉州舟車勞頓,搞不好還要生病。母親說的是情真意切,好似真的是在擔心太子阿兄的身體,可到底內心是怎麽想,誰也不曉得。
“當年太宗東征西讨,平定天下,更有餐風露宿之時,如今太子前去晉州,即便路途遙遠了些,也不宜聲張,但有朝廷大臣陪同,又有近侍陪同,不會有事。”
李治雙手背負在後,走至他的皇後身旁,一臉的悠閑淡定。武則天望着李治,神情有些好氣又好笑。
“可不管怎樣,主上也該先與妾商量。”
“莫非媚娘還信不過閻立本推薦的狄仁傑?”
武則天那雙平時看人不怒而威的明眸此時在看向李治時,帶着顯而易見的柔情,她聽到李治的話,忍不住微橫了李治一眼,“如今閻立本的侄兒便是太子家令,若是妾信不過閻立本,又怎會同意皇上将他的侄兒放在東宮之中照顧太子?只是——”
“嗯?”李治笑着伸手,幫武則天整了整她發髻上的鳳釵,好耐心地等她下文。
武則天頓了頓,最後還是笑着說道:“只是妾覺得閻立本此人要論最強的地方,還是他的丹青,以及他主持設計以及建造的大明宮。”
換而言之,便是閻立本此人雖然身在高位,可真論治國之能,卻是比不上左相姜恪的。
李治聞言,卻也不惱。閻立本從太宗時開始,便是以丹青著稱,淩煙閣上的功臣丹青,全部都是出于閻立本。但朝廷之中,向來便是既要有治國之能臣,也要有文士風流,閻立本一手丹青,譽馳于廟堂,聞名于民間。但即使閻立本治國之才必不比丹青之能,但慧眼識人這一點,李治卻是毫不懷疑的。更何況閻立本兩朝元老,德高望重,向來也是他所信任之人,因此對閻立本此次所推薦的狄仁傑,李治也樂于采納。
Advertisement
當然,采納也不是什麽事情都不做,二話不說便将狄仁傑此人升為侍禦史,李治在閻立本離開太極宮後,立即便招人調出狄仁傑此人的冊子翻了一遍,随後便召見狄仁傑。
大唐選官,自科舉考試過後,在吏部選官時還有身言書判四關要過,因此大唐官員,即便不是貌比潘安,至少也是與醜扯不上關系的。而狄仁傑此時縱然已經年近不惑,依然頗有風度,李治見他劍眉入鬓,目光如炬,頗有幾分正氣凜然的模樣,便心生好感,考察了一番并州政事,狄仁傑對答如流,并能針對時弊提出相關建議,李治心中更是十分滿意。
李治與武則天說道:“我昨日已召見過狄仁傑此人,他為人剛正而善應變,這樣的人到受災地方去視察,最為适合不過,而太子與他一同前去,也能受益匪淺。”
武則天見李治這麽說,便微微一笑,“既然主上也覺得此人可靠,那妾又有什麽好不放心的。”
李宸見狀,幹脆将手中的筆放下,擡着頭望着父母,武則天俯首,恰好對上女兒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便将心中湧起的幾分煩躁按捺下去,笑問:“不是吵着要父親陪你練字,怎麽擱筆了?”
李宸眨着眼睛,說道:“阿娘,我手累了。”
武則天笑着走過去,将她一雙胖乎乎的小手握在手裏輕柔地捏了捏,狀似無意地問道:“永昌,昨個兒你阿兄說要去晉州的時候,你是不是也吵着要去?”
李宸歪着頭,笑得沒心沒肺地點頭,“嗯!我一直都聽旁人說我們的子民聰明善良,阿娘從前又經常與我說起你從前與外祖父一同在外邊行走的趣事兒,心裏十分向往。太子阿兄說他想去晉州的時候,我心裏便想起了阿娘與我說的那些風土人情,也很想跟着阿兄一起去。”說着,她臉上的神情便變得有些沮喪,十分幽怨地望了父親一眼,然後又可憐巴巴地往母親身邊湊了湊,好似是在尋求安慰一般,語氣十分委屈,“可阿耶嫌棄我年紀太小,不讓我去。”
武則天摟着女兒,眉目含笑看向李治。
李治臉上的笑容無奈而寵溺,與李宸說道:“你阿兄去晉州,是為了辦事。你如今年紀尚小,又從未離開過父親和母親,若是你在外面想念父親了,又想念母親了,吵着要見我們,你讓太子阿兄怎麽辦?他可不是出去玩的。”
李宸嘟着嘴,輕哼了一聲,将臉埋在了母親的懷裏。
武則天見狀,心裏感覺十分複雜,忍不住擡手輕拍了一下李宸的小腦袋,十分無奈,“你這個小搗蛋鬼。”
埋首在母親懷裏的李宸心裏噗通噗通地亂跳,生怕讓母親看出些什麽,在聽到母親一句小搗蛋鬼之後,終于才松了一口氣。她的年齡是硬傷,可也是她這種不谙世事的年齡,給了她最好的掩飾。可是這種年齡帶來的便利很快就會消失,再過個兩年,她要是還想像如今這樣蒙混過關,可就行不通了。
李宸想,要是能不長大就好了。
如果不長大,父親不會老去,所有的兄弟姐妹都不用擔心日後母親會□□。
雖然他們都生在帝王家,可此時的帝王一家,感情是十分溫馨和睦的。太子阿兄即使無法與母親站在同一陣線,可私下他對母親也是十分孝順的。
太子李弘去晉州的那天,天才蒙蒙亮就起來準備出行了,侍禦史狄仁傑已在宮門外等着。太子一身便服,帶着兩個近侍才走出東宮,就看到太平拉着睡眼朦胧的李宸在宮門旁等候。
李弘一怔。
太平笑着上前,“太子阿兄,我和阿妹來給你送行。”
李宸也不知道太平阿姐這算不算是毛病,反正只要家裏親人要離開長安的時候,也不管他們的離開是大張旗鼓還是悄無聲息,太平阿姐總要毫無例外地去送行,而且每次送行都要拖着她一起。
李宸本人并不喜歡這種分別戲碼,這種時候若是感傷顯得矯情,若是冷漠顯得無情,若是羅裏吧嗦叮囑對方一大堆話又多餘……總之是不管怎樣,感覺都十分不對。
李弘看着這兩個妹妹,啞然失笑,他看向太平,說道:“太平,永昌年紀還小,如今還正愛困呢。”
李宸聽到太子阿兄心疼她的話,立馬打起精神,睜着一雙打瞌睡打得水濛濛的大眼睛,“唔,我不困。”然後頓了頓,小大人一般跟李弘說道:“阿兄,父親說了,此去晉州路途遙遠,請務必注意保重身體,凡事量力而行,多聽左右之人的意見。”
李弘微笑着颔首,“嗯,我曉得了,父親可還有叮囑些什麽?”
李宸想了想,又說:“還有別亂吃旁人給的東西!”
李弘:“……”他心裏覺得那多半是他這個小妹妹夾帶私貨,将她的叮囑混在父親的叮囑裏,生怕他不聽。
李弘又看向太平,“太平?”
太平此時已經有了小大人的模樣,但在兄長面前,性格依舊孩子氣,她說道:“阿兄在外頭看到好吃好玩的,可不要忘了帶一份回宮裏給我們。”
李弘點頭,“嗯。”
太平又一本正經地叮囑:“還有,阿兄要保重。我都聽說了,災區不比其他地方,很危險,阿兄你要好好的。”
李宸在旁邊不斷點頭附和,“阿兄別忘了啊,我們在不羨園的時候約好了要一起活到一百歲的!”
李弘心中一軟,眉目都染上了幾分由衷的笑意,伸手捏了捏李宸的鼻子,“活到一百歲未免太貪心了,但是阿兄答應你們,一定會平安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