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三十章:

無雙想起先前的對話,不知為什麽有些心慌。

她怔怔看着果兒,抱住楚曜小腿的手臂越收越緊,活像攀住桉樹的無尾熊。

楚曜把她收回來放在膝上坐好,沉着臉對果兒道:“你覺得什麽地方想錯了?”

“之前……之前我一直以為,姑娘心善,最後時刻不忍心教訓二太太,所以才随口說一些無關緊要的話。”果兒聲音微微發抖,“王爺,三姑娘,我真的沒把那些話放在心上……”

楚曜越聽越不耐煩,催促道:“她到底說了些什麽?”

果兒回憶起那日情形。

按照唐碧秋的計劃,她将賀氏引到清荷院外後,先從約好的花窗丢一條手帕進去讓坐在院中廊下看書等候的唐碧秋知道她們以到達。

可是果兒做妥當之後,并沒有她以為的難聽話語出現,反而聽到唐碧秋興味炅然地揚聲道:“妙兒,你看這書上說的,有一種罂芋花,顏色紅豔絕美,香味濃郁誘人,然而若以為它又香又美便是好的,那就錯了。它的香氣會令馬匹産生幻覺,以致發狂不能自控,就是咱們一般說的驚馬。曾有軍隊因此大受其害,損失慘重。”

“啊!”妙兒才十二歲,跟在唐碧秋身邊不過半年,主子和善柔軟,她少受拘束,性情中難免還帶着小女孩的一驚一乍,“姑娘,這也太可怕了,要是好好的騎着馬,路邊有幾朵那種花,不是太倒黴了?哎呀,還有馬車,咱們以後坐馬車出門可得小心再小心。不行不行,我還是覺得不行,有沒有什麽辦法把各地的罂芋花都鏟除了,永絕後患?”

唐碧秋笑起來:“怎麽鏟?咱們祁國疆域遼闊,光是從東到西就橫跨上萬裏,得鏟到哪一年才能斷絕。”

“那怎麽辦?難不成就任由那些花兒害得馬匹全都發了狂?”妙兒發愁道,“上次姑娘不是教給我一個成語“坐以待斃”嘛,我看只要那倒黴花還存在,爺們騎馬出門就要坐馬待斃,女眷乘馬車出門就要坐車待斃。”

唐碧秋笑聲更大:“你倒是靈活,還會自己造詞了,真是不枉費我一番教誨,看來假以時日,說不定你還能考個女狀元回來。”

妙兒嗔道:“姑娘,你就別笑我了!我識得字還不夠一籮筐,還都是你教的,我要是能當女狀元,姑娘你不是更不得了,說不定要當女皇帝啦!”

“別亂說話,皇帝是誰都能當的嗎?要是讓多心的人聽了去,我跟你都要被制個謀反之罪。”唐碧秋沉聲訓了她兩句,又放柔聲音道,“話說回來,其實也不是每匹馬兒聞到都會發狂的,只有吃過豆子的馬兒才會。你看,這裏說,軍馬為保持戰鬥時候力量持久,都飼以豆料,就是吃豆子做的飼料,普通人家的馬兒不會吃那麽精細,也就是吃吃草料,所以不怕的。”

“哎呀,姑娘,你怎麽不一次說完呢,都快給你吓死了。”妙兒長出一口氣,明顯輕松下來,“那就不管軍隊不軍隊,反正不給馬吃豆子不就沒事了。”

“那可不一定。”唐碧秋又道,“書上說的未必準,它這兒就寫着,罂芋花比較罕見,是雲貴一帶高原上才有的。但是,按照形容的模樣,咱們上次去西山時我曾看到過十分相似的,或許就是也說不定,那不就是書上寫錯了。”

果兒敘述完,又道:“那時我聽得莫名其妙,現在想想……侯爺墜馬的事情,未必與此事無關。”

“你的意思是,你家姑娘故意說那些話給君家二太太聽,讓她用這個辦法去害汝南侯?”楚晔皺眉搖頭,一副不能認同的模樣,“這也太曲折了,在當時她怎麽就能肯定君二太太想汝南侯死呢?”

賀氏惦記爵位那點小心思,楚晔不知情,他認為以“果”推“因”太過武斷,雖然賀氏确實使用了罂芋花這個方法,但并不能說明唐碧秋說起此話的當時就算計好了一切:“你是不是被你家相公打壞了腦子,看誰都是壞人,才覺得誰都是壞人?我看她未必是故意的。”

果兒想說什麽,張了張嘴,卻沒發出聲音。

她也不希望從小一起長大的主子是那樣心機深沉又狠心的人,可若心裏沒鬼,為什麽要賣掉她?

“現在下結論未免太早,她有心還是無意,等回到上京試一試就知。”楚曜淡淡道。

楚晔好奇道:“你打算怎麽試?”

整個過程裏,無雙一聲也沒出。

她和楚晔不同,她再清楚不過賀氏平時都是如何表現的,君家每個人都知道她巴望着爵位,從來都不曾隐瞞。

唐碧秋未必肯定賀氏一定敢殺死君恕,但提供一個不那麽容易被人發現的辦法給她,賀氏用或者不用,都與她唐碧秋沒有關系。

就算最後事發,賀氏把她攀扯進來,也沒人會信——好端端的,又不是神仙能掐會算,怎麽就知道正好說到那句話時賀氏在院子外面?只要唐碧秋不承認,就沒人能證明她是故意的,就連從小伺候她的果兒,不都把那當做閑扯,根本沒當做一回事麽。

可無雙知道,楚曜說有辦法試唐碧秋,就一定能讓她說出真相。

被楚曜帶離上京時,無雙無時無刻都在盼望快些到達目的地,那樣就能盡管返程。

可如今,真的踏上了回家的路,她又開始希望旅途遠些再遠些……

唐碧秋與賀氏不同。

對二嬸,無雙從記事起就沒有一丁點兒好感,那時捉出她是兇手,無雙只覺快意,沒有半點同情她送了性命。

但秋表姐,對無雙來說,是上輩子裏除去祖母、無瑕與無憂之外,最最親近的人。

真的不希望是她。

無雙有些害怕知道結果。

因為心事重重,原本活潑潑愛說愛笑的小姑娘,變得悶聲不響,一路上不是坐着發呆,就是把臉埋在楚曜懷裏用脊背對人。

再不想面對,幾日後,還是到了上京。

楚曜親自送無雙回汝南侯府,當面向君恕告罪,表示自己帶她同行,實在是任務在身不能回頭,且又放心将她交予旁人送回。

君恕軍營裏長大,當然明白令如山的道理。雖然心疼女兒小小年紀長途奔波受苦受累,不過若不是楚曜,遭遇拐子的無雙恐怕早不知流落到何處,那便不是離家十天半月就能回來的。

如此一來,不止君恕一人,整個汝南侯府上下都認定楚曜是無雙的救命恩人,自不會有人對他心存不滿。

雙方互相客氣一番,交情又比從前親近不少。

無雙心中有事,不大想說話,從到家後便伏在君恕懷裏,抱着爹爹的脖子不放手。黏糊人的小模樣,不裝也像四歲的娃娃。

最後還是楊氏好一番哄勸,她才答應下來。待洗過澡,重新梳妝妥當,由奶娘抱着送到福佑居去給老夫人過目。

無雙離家幾日,老夫人就吃了幾日齋,求菩薩保佑乖孫女逢兇化吉,一路平安。

如今無雙歸家,自然少不得要去寺廟還願。

翌日一大早,君恕、君念和君珩三人各自進宮上衙門當值,女眷們則乘着馬車往西山碧雲寺出發。

還願需得連拜三日,所以要留宿寺中。

碧雲寺主持大師與君家相熟,聽聞老夫人要來,早就專門留下一個單獨院落的客房給她們。

老夫人最是年長,自然宿在正房。

無憂自從養在老夫人身邊後,對祖母孝順親近,除了去家學上課,或老夫人吩咐她去玩,不然總是跟着祖母寸步不離。老夫人對她亦十分憐愛,外宿時便留她同榻而眠。

楊氏帶着無雙宿在東廂,無瑕原應與唐碧秋同住西廂,但晚飯後小無雙鬧起別扭,扒着姐姐和母親,一個都不肯放手,非要兩人齊齊陪她睡。無瑕無奈之下,只好也睡到東廂去,讓唐碧秋獨宿西廂。

山上比城裏稍冷,主持體貼地吩咐小沙彌給各人房間送上炭盆。

妙兒一邊拿火鉗撥弄木炭,試圖讓它們燃燒得更旺些,一邊與唐碧秋搭話:“姑娘,我長這麽大,還是第一次在寺廟過夜。你說,這山裏面,到處黑蒙蒙的,夜裏會不會鬧鬼呀?”

“別瞎想了,你也跟着一路三跪九叩的,沒看見那麽多神佛都在寺廟裏麽,鬼哪裏敢來。”唐碧秋對着銅鏡摘下發髻簪花,慢悠悠道,“你等下記得把窗戶留一道縫,這種炭不比咱們家裏用的紅羅炭,嗆死人了。”

妙兒人雖小,手腳卻很麻利,放下火鉗爬到窗前榻上。

她擺弄兩下窗戶,發現廟裏不光炭和家裏用的不一樣,窗戶開法也與家中不同:“姑娘,這窗戶不是支起來的,是像門一樣往兩邊開的,只有全開之後才能用銅鈎固定。”

“唉,那就算了。”唐碧秋從來都十分好說話,“關起來吧。”

妙兒應聲關窗:“啊,果兒姐姐!”她忽然喊了一聲,回頭沖唐碧秋道,“姑娘,果兒姐姐在院子裏。”不想再回頭時卻“咦”了一聲,“怎麽一下子就不見人了?”

唐碧秋撿起掉在地上的珊瑚耳環,對着銅鏡微微怔了一忽兒,才道:“你肯定是眼花了,果兒人在雲南,怎麽可能會在這兒。”

“怎麽不可能,果兒姐姐走的時候不是說,會回來看咱們的。”妙兒一派天真道。

“她……她才回去幾個月而已,就算要回來看咱們,也不是現今新婚燕爾的時候。”唐碧秋走到床畔,笑道,“你呀,還小,不懂這些也不奇怪。”

妙兒蹦下榻來,仍舊堅持道:“可是我真的看到了,她就在靠院門那邊的角房外,穿的還是走時那件丁香色的襦裙。”

“真是越說越不成話了,她走時才剛八月,現在可是三九天,還穿着夏天的襦裙,不是鬼都凍成鬼了,誰那麽傻。”唐碧秋數落幾句,微覺有些不耐煩,“好了,快點吹燈睡覺了。”

各間房的燈光漸次熄滅,映在窗紙上的亮光也跟着漸漸微弱。

唐碧秋平躺在床上,雙眼睜着,半點睡意也無。

對面榻上傳來妙兒輕微的鼾聲,她掀開被子坐起身,小聲喊:“妙兒?”

鼾聲停了,妙兒翻個身,靜了幾息,口中念念有詞。

唐碧秋蹙眉又喊一聲。

卻聽妙兒拉高聲音,道:“桂花糕!”

原來是說夢話。

唐碧秋摸黑下地,摘下挂在屏風上的鬥篷披起,蹑手蹑腳地走到門口,打開門。

一彎新月半遮半掩地藏在雲層後面,月光疏淡微弱,幾步開外的地方看過去就是黑蒙蒙一片。

她雙手低垂握拳,咬着下唇,返身走到炭盆旁,拾起地上的火鉗,一步一步地沿着檐廊行走。

西邊靠院門的角房前沒有人。

她步下石階,往東邊去。

東邊角房也沒人。

唐碧秋長舒一口氣,緊繃的身體放松下來。

她轉身急匆匆往回走,不想鬥篷被矮樹叢勾住,只好返身拉扯。

這一回頭,卻見勾住鬥篷的根本不是樹枝,而是一只略顯蒼白的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