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三十三章:

對于大戶人家來說,發賣有身契的下人是再正當不過的事情。

區別僅僅在于,心善的主人,若非奴仆犯下不可饒恕的大錯,輕易不會如此做,而蠻橫不講道理的,随便看哪個下人不順眼也能成為發賣理由。

可無論是哪一種,都無需遮遮掩掩,怕人知道。

唐碧秋如果心裏沒鬼,只要同楊氏說一聲,就會有與汝南侯府用慣的人牙子上門來帶走果兒,根本不需要自己與人接洽。

可她不但如此做法,事後還隐瞞真相,所圖為何,不言而喻。

向來如同親生女兒一樣看待的外甥女竟然暗藏禍心,為一己之私,差點害死她的丈夫。

楊氏心寒如冰,靠在君恕肩頭輕聲啜泣。

君恕附耳提醒妻子幾句,楊氏才想起大家都在等她表态如何處置唐碧秋。

“送她走,我不想再看到她。”楊氏道。

君恕命人直接将唐碧秋送回了唐家。

雖未明說原因,卻當着唐家老爺的面表示她到底是唐家人,如今到了該當婚嫁的年紀,自然應有祖父叔伯為她未來做主。

等于變相告訴唐家,汝南侯府再不會管唐碧秋的事。

唐碧秋一年多前不過十三歲,只是個漂亮的尚未長開的黃毛丫頭。在汝南侯府好吃好喝許久,将滿十五歲的少女被滋養的亭亭玉立,整個人看起來就像新鮮成熟的蜜桃,鮮嫩飽滿又多汁。

雖是耽擱一段時間,但似乎并不虧!

唐家老大幾乎是迫不及待地将唐碧秋送去了上官家中。

那位大人今年高壽六十有九,與唐碧秋已過身多年的曾祖父同齡,半只腳幾乎已邁進棺材,家中卻依舊姬妾環繞。唐碧秋到底是官宦人家出身,一進門就正式成為十七姨娘,至于沒名沒分的通房歌姬舞姬之類,據說也有不下數十人。

消息傳回汝南侯府,卻沒人為此歡呼雀躍。

無瑕丢開正繡的手帕,抱膝團坐到窗邊,一臉忿忿不平。

無雙見了,手腳并用爬到無瑕身邊,擠着她坐下,給姐姐一個充滿愛的擁抱。

“雙雙,你說她為什麽要這樣呢?”

無瑕并不同情唐碧秋的遭遇,惡人遭惡報,再正常不過。

她就是想不通,唐碧秋為什麽要如此做?

自家人待她不夠好?爹娘視她如己出,吃穿用度全都與君家女孩沒有半點差別,平日裏噓寒問暖、關懷備至,從沒讓她受過半點委屈。她也口口聲聲說當他們是親生父母一般敬愛孝順。

無瑕更是日日與她同進同出,做什麽都有商有量,旁人家一母同胞的親姐妹都未必如此要好。

如果這些是真情,那為什麽要為了報複二嬸牽連爹爹?

馬兒發狂,蹶人落地,運氣好的斷手斷腳,運氣不好的說不定一命嗚呼,難道唐碧秋一點不在意?

如果全都是假意,那麽久以來自己竟一點都沒看端倪,無瑕覺得自己蠢鈍如豬,沒有保護好爹娘妹妹,自責又難過。

然而種種情緒不知該與何人訴說,只好對着不懂事的妹妹一股腦道出來。

“……二嬸那時,我只覺得生氣,她從來都不掩飾對咱們的惡意,誰都知道她是黑臉壞人。可秋表姐……就好像最親最親的人,在你心上插了一刀似的。雙手,你說,這樣之後,咱們還能再相信人嗎?”

無雙仰頭望着淚光盈盈的姐姐,真想把她摟進懷裏好好安慰,可惜沒有寬廣胸膛厚實肩頭,人小手短,只能不倫不類地挂在無瑕身上。

嗚,有點傷自尊……

無雙默默在心中給未來姐夫加多一條标準,然後輕聲道:“為了一個沒良心的壞家夥,就放棄全世界,那……受損失的是我們自己,姐姐你說對不對?”

無瑕訝異地打量無雙:“你這麽小,都懂得這些了?”妹妹突然間心智成長一大截,難道在她不知道時候受了委屈?還是有人利用無雙天真無邪傷害了她?

“雙雙和別人不管發生什麽事,都一定要告訴姐姐知道嗎?姐姐一定會保護你,幫你出頭的。”無瑕疼愛無雙,對于她來說,妹妹受到傷害比她自己受傷還要難以忍受。

無雙點點頭,道:“嗯,我跟楚曜說表姐的事,就像……就像親姐姐害我一樣難過,楚曜就是這樣告訴我的。姐姐,他是不是說得不對?你為什麽不開心?”

她故意表現得一派天真懵懂,再次拉楚曜出來背鍋。

無瑕放松下來,摸着妹妹毛茸茸的頭頂道:“王爺說得對,他對雙雙很好,又幾次真心誠意地幫助咱們家,雙雙要心存感激,好好待人家,知道嗎?”

無雙大眼機靈地打個轉,問:“那三殿下呢?”

雖然這次楚晔更多只是搖旗吶喊,但在喬老将軍府時卻實打實地救過姐姐一次,無雙一直好奇姐姐對他的看法,只是一直找不到機會不漏痕跡地探聽。

無瑕想起楚晔看她時熱切的模樣,微微面紅道,“爹爹也給三殿下那裏送了一份厚禮,感謝他旅途上對雙雙你的照顧呢。”

那姐姐你到底怎麽看他?

無雙急得扭動小身子,不敢問得太明白,生怕無瑕本來并無遐想,卻被自己不慎撩動生出不該有的心思來。

楊氏自是比無瑕更難過。

她初初懷孕時雖也害喜,但在孕婦中情況算好的,一直也沒有食欲不佳的情況。如今反而接連多日食難下咽,人眼看着瘦了一大圈。

君恕請來上京出名的穩婆,還有宮裏擅長調養的嬷嬷,全都不奏效。

陸珍娘聽說後,獻上一道陳皮蒸雞蛋的食療方子。

楊氏連吃幾日,果然胃口好了些,她便将陸珍娘請來正院小坐,連當日在墨城救無雙一命的事情一起,當面致謝。

陸珍娘随楚曜等人進京後,一直暫居汝南侯府一處空置的小院裏,偶爾也外出走動,打聽租房價格,做小本生意的門路,還有私塾的情況,忙忙碌碌地打算未來。

因此,見到楊氏後,主動提出搬走。

楊氏微微有些發怔,她先前聽無雙提過,希望自家幫助陸珍娘母子在上京站穩腳跟,生活無憂。對于女兒的救命恩人,楊氏當然願意盡力回報,況且救命之恩等同再造,別說助他們一臂之力,就是終身奉養她也覺得無妨。

這時聽得陸珍娘似乎另有打算,便細細問起,是否一切已安排妥當。

“我看中城南羊角胡同一間大雜院的角房,原租200錢一個月,我答應包房東一家早點,又降到150錢。胡同外隔兩條街就有私塾,而且那附近人來人往,擺起早點攤檔來應該賺得不錯。我比較過很多地方,覺得那裏最合适價格也最公道,便下了定。”陸珍娘坦誠答道,“有三姑娘答應做我靠山,也不怕遇到地頭蛇被欺負,當然要早點開檔才好。”

最後一句卻是半開玩笑。

陸珍娘帶着陸安讨生活幾年,因是女子,沒少受人欺淩,又因為容貌,更屢次被譏諷嘲笑。經歷過這些,自然懂得一心要報答她的無雙,還有願意為陸安提供讀書習武機會的楚曜,都是難得的好人。

但人家越是好,她也越應該知道分寸。人家敬她,是因為她救了無雙。她若因此看中人家富貴,賴着不走,不事生産,不知自立,久了只會讓人瞧不起。屆時,她有難或陸安需要扶持時,人家未必還願伸手相助。

難得的好機會,要用在刀刃上,不能因為好吃懶做白白消磨完。

所以,從最開始答應來上京時,她就沒打算讓君家幫忙安排什麽,自己私下裏一一打點妥當,便要找時機告辭。

楊氏聽她連定金都交了,心中更是犯難。

許多時候,欣賞一個人只需要一個小細節。楊氏對陸珍娘便是如此。

大宅院裏多陰私,往往在許多事上都有避忌。

譬如楊氏懷孕,就是老夫人這個素來和睦慈愛的婆母也會避嫌,就算偶爾提起要吃點什麽補身子,也只是說個菜名,之後全交給正院小廚房去做,從不會貿貿然送來已做好的吃食。

所以,陳皮蒸雞蛋這件事,陸珍娘做得特別合楊氏心意。她只是在無雙去探望她時,向無雙的奶娘李媽媽講起有這麽一個辦法,再由李媽媽轉述給楊氏,最後由小廚房的管事媽媽過去詢問詳情,回來下廚。

每一個步驟都做得恰到好處,既表達了善意,真正幫到楊氏,又令人完全放心。

楊氏做了許多年主母,知道有手藝又知規矩的人難得,當然想把陸珍娘留在府裏做幫手。可因多了一層救命恩人的情誼,位置便不那麽好安排。若讓人家做個廚娘、管事之類,到底是下人,難免失了敬意,因而一直未下決定。

誰想只猶豫幾日,人家竟然就要離開,真是失策。

無瑕多少知道母親心意,見楊氏犯難,妹妹又一直皺着小眉頭拉扯自己衣袖求援,主動開口道:“陸嬸嬸的手藝比宮裏的嬷嬷還好,去經營攤檔豈不是太可惜。娘,我和妹妹們還缺一個廚藝先生呢,不如聘了陸嬸嬸來教授我們。”

她從去年起已經常跟在楊氏身邊學管家,看賬本也是其中一項,家中各項支出心中自然有數。

像她們身邊的大丫鬟,每月月銀一兩,在府中已是管事之外薪俸最多的。然而家學裏的西席又與下人不同,教她們讀書識字的顧先生,還有教刺繡的馮先生,原先月銀都是五兩,因為今年要多教無雙與無悔兩人,便提高到八兩。如果陸珍娘來教廚藝,賺得肯定比擺早餐檔口多,也不必抛頭露面,還能受人尊敬。又有實惠,又有身份,一舉兩得。

女兒提出的建議,仿佛一語驚醒夢中人,楊氏連忙說起待遇。

陸珍娘起先仍推說自己會做的都是家常小菜,當不起人師之責,楊氏卻道:“她們這些女孩子一輩子也不出幾回門,學了廚藝還不是為将來嫁人後服侍夫婿用,那當然要家常小菜才對味。”

她這說的是實話。

無瑕與無雙這些姑娘們,不管是如今在娘家,還是将來出嫁到婆家,生活總是不愁的。既不需要她們做針線活幫補家用,也不需要每天在廚房裏親手操勞一日三餐。

但不需你做和你不會做,則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情況。新娘子送給翁姑親手縫制,針腳細密的鞋襪,能得全家贊賞。丈夫夜晚歸家,妻子偶爾洗手作羹湯,也是增進感情的妙方。因此該學的,她們一樣也不能少學。

楊氏誠意相邀,陸珍娘推拒不過,終是應承下來,做了君家幾姐妹的廚藝先生。

日子重又回複平淡。

無雙開始每日雖姐姐去家學上課。她上輩子學到十六歲,不說是個才女,至少提筆也能成詩,如今從識字開始重學,當然毫不費力。

不過,無雙生怕被人發現怪異之處,不管是平日功課,還是課堂上先生提問,總是故意錯上幾處。反倒是堂妹無悔格外用功,處處得先生贊賞。

二月初十,人工大運河從上京到杭州全線貫通,德慶帝聽聞喜訊,決定坐船南巡。

文武百官,京中勳貴,有不少人在随行之列,其中自然包括向來得到看重的君恕。

随行人員根據官職大小,有的可以帶眷屬。

君恕提出帶妻女同行,楊氏大腹便便,怠懶出門,起先不願。

君恕勸她:“反正坐在船上,不像馬車那般颠簸勞累,十分舒适。且最晚明年,無瑕婚事便要定下來,屆時她再想出遠門也是不能了。咱們到了杭州,還能見到岳父岳母,女兒們也與好與外祖家的表哥表姐們親近親近,趁着如今年小,交情自與長大後不同,就如你我一般。”

楊氏聽得動心,終于答應下來。

無雙坐在爹娘中間,仰起小臉,大眼碌碌,唇角帶笑。

原來爹娘是青梅竹馬,難怪感情如此好。

她也好像要一個青梅竹馬的夫君啊,不知道這次南巡會不會有機會認識适合的人選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