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先富帶後富
陸振山如何震驚暫且不提, 簽完合約的師雁行着實可以松口氣,歇一陣子了。
甚至如果她沒有什麽野心,餘生都不用再奮鬥。
但師雁行天生勞碌命,腦子一刻也閑不住。
休息三天五天甚至十天八天也就罷了, 若長久不做點事, 就會沒來由的恐慌。
就好比現在, 哪怕沒做體力勞動,可大腦還在飛速運轉, 思考以後的事情。
王桃是家庭小作坊生産的代表, 各方面能力有限,光鹵肉和鹵雞鴨三種主打産品就夠她消化幾年。
而陸家酒樓卻不一樣, 完全有能力再衍生出腐竹和酸菜系列。
陸振山已經明确表明了這兩樣原材料制作的繁瑣, 沒有大規模制作的意向, 而師雁行也表示後續會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這也就意味着,在以後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內, 能夠供貨的只有郭張村。
師雁行想把這兩種打造成郭張村的特色。
江茴對如今的生活已經很滿意,反正這些點子都是師雁行想出來的, 只要不太喪心病狂,她都不會提出異議。
“這個主意挺好的,”她一邊幫師雁行切肉,一邊說, “不過咱們自己弄的話得挨家挨戶跑。而且拉誰入夥, 不拉誰,不好弄,沒準兒最後弄出怨言來, 好事變壞事。”
張屠戶搜羅的兩頭肥豬送到了。
送到後也沒急着走, 先在師家幫忙大致分解了才罷, 畢竟普通人家的刀真沒那麽鋒利。
“是這個理兒,”師雁行将豬骨和豬肉分開放在大木盆裏,拉上郭苗一起擺弄,“所以我決定過兩天去村長家一趟。”
這種大場面,還是交給有威望的人去做吧!
到時候就算誰有意見,也不敢撲騰了。
豬骨暫時全用不完,都用油紙包好埋在地窖裏,幾天也壞不了。
肉分部位切條、切塊,或是熏臘肉,或是灌香腸。
而加了面粉反複揉搓清洗後的豬小腸,就是天然腸衣。
豬蹄都炖了,湯汁留多一點,炖爛了之後拆解開,撇去表層肥油,往院子裏放一宿,就是完美的豬蹄凍。
吃的時候用鍋鏟挖一方,晶瑩剔透的肉凍裏夾着爛熟的蹄花,好吃又好看。
若來客了,還可以切成薄片擺盤,或直接吃,或調個蘸料吃。
兩個大豬頭和各色洗淨的下水直接入鍋炖,煮成稀爛軟糯的燒肉,看着是有點吓人,但好吃啊!
有空再烙點白吉馍,吃的時候從中間剖開,塞上剁碎的燒肉和辣椒碎,一定要再額外澆一點濃郁的湯汁,趁熱咬下去,餅皮又香又酥,一口直掉渣!
了不得,這麽一想就饞得夠嗆,晚上先用鹵肉夾馍吃吃!
接下來幾天,師家都在熏臘肉、灌香腸、煮燒肉,那肉味兒濃得啊,簡直沒法兒說了!
反正就是郭苗家去後,竟一點兒肉都不想吃了!
桂香他男人十分稀奇,“這孩子,如今眼見着連這好東西都不稀罕了?”
郭苗心想,換你天天對着百十斤生肉擺弄也膩。
其實灌香腸挺有趣的,拿個細竹筒套在腸衣上,另一頭連接漏鬥,從漏鬥裏塞腌制好的肉條。
每隔一段就順着一個方向扭一下,就是一根香腸了。
一根腸衣用完,對折後拎起來挂到麻繩上,風幹幾天後腸衣定型,就不怕散開了。
小掌櫃說做了三個口味,五香、麻辣和甜辣。
等幹到喜歡的程度,随便剪幾根來蒸着吃,肥的透亮,瘦的棕紅,“啵唧”下去直冒油,真的美死了!
郭苗沒吃過,但只這麽聽着,都覺得像是神仙過的日子。
“對了,爹,娘,”郭苗說,“小掌櫃說年後要去縣城開店,讓我回來問問你們,願不願意放我跟着去。”
沒想到桂香和她男人的反應竟然也是:
竟然有這種好事兒?!
桂香言簡意赅道:“去!”
她男人更激動,張口就在為以後打算了,“人家待見你,你可得有眼力見,少說話,多幹活……”
縣城那麽好,為啥大家都不去,是不喜歡嗎?
是去不了啊!
如今卻有人想帶自家閨女去,這可不就是天上掉餡餅?
傻子才不去!
帶出去見見世面,也學學待人接物人情世故的,還多一份收入,以後總比他們土裏刨食的強。
郭苗有個青梅竹馬的意中人,兩家都挺滿意,只是如今孩子們都還小,想多留幾年。
如果能行的話,他甚至希望小兩口成親後去縣城落腳。
這麽一來,生的外孫外孫女豈不就是城裏人?!
幾天後,師雁行就提着一對兒風幹雞去了村長家。
老村長不肯收,“送啥東西,都拿回去!”
師雁行就笑,“過年了嘛,提前送點年貨。”
老村長瞅着牆上的老黃歷,心道你這丫頭片子簡直胡說八道,離過年還有一個月呢!
村長的兒媳婦過來倒水,略同師雁行說了兩句話,問她家裏人好,也不多待,就進去和婆婆一起做針線了。
不過屋子小,若有心想聽,也能聽清。
師雁行就開門見山說想選六個人或者說六戶人家教教看。
“以前鄉親們沒少幫我們,如今要做事,自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先盡着咱們村裏的。”
大部分事情都是看起來容易起來難,就比如說這個漬酸菜,單純外人看師雁行做,可能會覺得這太簡單了吧?
就是往壇子裏加開水嘛,換條狗來,狗也行。
可等到他們真上手了,就會發現完全不是那麽回事兒。
出花變質的自不必說,有的倒是勉強成功了,可滋味卻差了十萬八千裏,自家吃也就算了,出去賣斷然不行。
老村長看着師雁行的眼中滿是欣慰。
這孩子好啊!
師雁行提了幾個具體要求,“做吃食嘛,人要愛幹淨,手腳麻利且勤快,名聲好。”
老村長也知道這事兒事關重大,如果弄好了,以後鄉親們發家致富不是夢,聞言頻頻點頭,“要的要的。”
這才短短兩個月,原本需要外人幫扶的孤兒寡母就已經絕地逢生,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不說,如今竟還有餘力反過來照顧鄉親們了。
他作為村長,反而沒替鄉親們實際做過什麽大事,難免自慚形愧。
可這事兒單看個人天分,強求不來。
既然自己辦不成,如今有人能辦,他就是豁出去這把老骨頭,也要幫着把這事弄得漂漂亮亮。
郭家姐妹自不必說,基本就算是內定的名額了,剩下還可以找四戶。
那邊長媳豎着耳朵聽了,小聲對婆婆說:“娘,你看咱家行嗎?”
她婆婆就道:“你騰的出手?”
長媳張了張嘴,還真騰不出來。
家裏地多,人口多,每日光是收拾屋子照看孩子等家務就忙得夠嗆,哪裏再用空弄那些!
見兒媳婦不做聲了,她婆婆默默地縫了兩針,又說:“況且這樣的事倒不好先給咱們家,不然傳出去也不好聽。”
她是知道自家男人的,大本事沒有,不過輩分高,相鄰間處事公正才被推了上來,實在沒給村裏做過啥貢獻。
如今飒飒想帶大家發財,他們怎麽好搶這個頭茬兒!
老村長閑了一輩子,猛然來了一樁大事,當晚翻來覆去想了一宿,竟沒睡着。
次日一早,他就打發幾個兒子、兒媳挨家挨戶通知,讓都在村口的大場院集合。
整個村子也就百來戶人家,一家裏出一兩個代表往那裏一站就完事了。
老村長年紀雖大,但身子骨不錯,說起話來還是中氣十足。
他甚至完全沒用長子攙扶,自己就爬上場院中央那巨大的石碾,扯開嗓子喊:“今天把大家叫到這裏來,是有大大的好事要說!咱們村裏的飒飒娘兒幾個……”
他剛把大概一講,下面人堆裏先是一靜,然後議論聲如熱水入油鍋般轟的炸開了。
前段時間師家母女四處收購菜蔬雞鴨,大家都是知道的,阖村上下誰沒去賣過呢?
自家的不夠賣,還招呼在別的村的親朋好友過來賣,多多少少都賺了一筆。
原本大家嘗到甜頭,還想着明年多多種菜養雞鴨呢,沒成想,她們突然就不大要了。
衆人正失落呢,忽然又聽到這好事,心裏那點想頭,瞬間又死灰複燃了。
有人忍不住問:“咋就要四戶呢?咱們這麽多人,咋分呢?”
一群人紛紛附和起來。
老村長低頭看了看長子,後者狠狠往手裏提着的銅鑼上敲了一下,“咣!”
現場瞬間鴉雀無聲。
老村長滿意地點點頭,這才有條不紊地繼續道:“那大家夥都種地,怎麽有的侍弄得好,有的侍弄不好?”
他這麽說,大家隐約明白了意思。
掙錢的事兒自然都眼熱,可這種事情還真是要看天分,有的人天生缺這根弦,着急也沒用。
而且人家說了,這是個耐性活兒,得要有閑工夫有耐心的人才能做。
“那萬一有好幾十個人都擅長幹這個呢?”
又有人問了。
老村長對此早有準備,聞言不慌不忙道:“那是自然,飒飒說了,她年紀小,精力有限,一次教不了太多人,頭一批先要這麽幾戶,等教好了,出徒了,再讓那些人分別選幾戶教,一層一層這麽排下去……”
這種類似金字塔推廣的模式是最簡單高效的,能在很短時間內迅速覆蓋全村,做到不漏一戶,不放一家。
等全部篩一遍,誰擅長什麽師雁行心裏也就有數了,以後再有類似的活計,就可以優先派給适合的人才,從根本上提高效率。
老村長大本事沒有,但基本威望是夠的,幹勁十足跑了幾天,順順當當選出來四個人,三女一男。
那男人一開始還有點臊得慌,覺得大老爺們兒咋跟一窩女人在一處?
可他猶豫間,一群落選的就跟聞到腥味兒的鯊魚似的擠過來,眼冒綠光迫不及待地問:“你要退出?!”
還有這種撿便宜的好事兒?!
那男人被吓了一跳,瞬間把腦袋甩成撥浪鼓,“誰說的?!不退不退!”
他娘的,只要能掙到錢,就是跟太監一起混也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