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下鄉知青之迷途知返
做完了翻譯的項目,聞子吟提前申請了畢業和學位,憑借着老師渠教授和一貫以來強大的學習能力,以及優秀的履歷,她的申請很快被批準了。
聞子吟沒有讀第二學位的打算,直接選擇了繼續讀研,聞父聞母都在家,她拒絕了莉娜的提議,申請哈佛研究生,聞子吟來這個世界的目的并不是學習或者優秀的學歷。
現在對她來說,國內的事業和聞父聞母才是最重要的。
繼第一篇散文後,聞子吟又相繼多篇文章,各種文體都嘗試了一遍,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她将得來的稿費的三分二都劃出去,作為慈善教育基金,在渠教授和父母的支持下,她建立了一個私人的慈善基金會,名為吟光慈善基金會。
家庭主婦聞母現在也加入了女兒的基金會,主要幫女兒一起打理一些基金會的事物,重新找到人生目标的她,比女兒還積極做這些事。
吟光基金會主要是從事教育援助,例如給貧困偏遠的地區建立中小學,讓當地的小孩兒們有學上,有書讀。
從學校的建設到學校設備以及學習用品書本等,這些都包含在內,只要家庭條件符合,全部免費入學。
學生們只需要負責各自的夥食就能直接入學,有的孩子自己帶飯,有的則是在學校食堂享受低廉但營養均衡的三餐,甚至一些實在困難到吃都成問題的,學校也會批準一些這樣的學生,免費在食堂吃飯。
另外就是只要是有建立學校的地方,必定有一所孤兒收容所,裏面大部分卻是被抛棄的女童和嬰孩。
在這個年代,落後愚昧的農村,孩子一個接一個的生,只要是男娃就高高興興的養着,家裏的女孩多了好一點的給口飯吃,但是得在家裏做牛做馬地幹活伺候。
狠心一點的直接把孩子溺死,或者直接丢棄的不在少數,聞子吟在參與建校和走訪的過程遇到許許多多這樣的問題。
這引起了她強烈的反感,聞子吟一直以來特別痛恨這樣的行為,這是一件封建弊端下的男女歧視,因此她回去後特意寫了一篇這樣的文,“我生而為人”,是男是女有什麽關系?
那些剛出生就被抛棄的孩子,不應該承受這種世俗和大人帶給她們的偏見,因此這間吟光的收容所,應時而生。
這篇文在國內褒貶不一,一直以來根深蒂固的觀念并不那麽容易改變,哪怕在一些城市家庭,富有和高知并不代表着先進,但它卻出乎意料地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關注,接連引起大範圍的輿論和影響。
這篇文被國際人權組織和女權倡導者所擁戴和頻繁提起,影響力不弱于那些獲得獎項的文章。
這樣的新聞回到國內,自然被媒體所報道,加上國家的公開支持裏面的一些觀點,例如男女平等,應該摒棄陋習,做到家庭和社會所有的人都能權益相等,無關性別。
因此新聞報道時自然會偏向于聞子吟,一時間當所有方向都一樣,卻與自己一直以來的認知相勃時,人們才會去認真思考,會惶恐,會反省。
有一些支持者,公開譴責那些抛棄女兒的家庭,社會甚至有自發組織了這樣的檢舉監督,大部分來自聞子吟的粉絲和一些接受全新教育的大學生。
雖然一時的效果并不明顯,但是往後幾十年确實影響到了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男女社會關系,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記者采訪聞子吟的時候,她說:“并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驕傲或者其他一些情緒,吟光學校為什麽存在?它的存在說明了了我們國家的落後和貧窮。”
“吟光收容所這樣的機構,也并不值得我去高興,因為它代表了一些畸形的社會觀念,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我會更高興和期待于類。似這樣的機構不必存在,那将代表着國家和社會的進步,說明上述問題的不存在,我們都應該為這樣的事而高興。”
聞子吟其實并不熱衷于出名,但是想做點什麽卻繞不開影響力和名氣,這讓她有些無奈。
為了躲開那些記者,聞子吟把自己關在家裏,每天家中和渠教授家來回,在閉關兩個月後,她重新出了名為“再見”的抒情式散文。
以及“知己”,“未來”等多篇短篇小說,并在各個知名雜志上投稿,包括莉娜推薦的法國知名文學社“阿爾法”。
聞子吟向來喜歡寫一些有一些積極意義,和感染力的文章,就算是散文、小說也帶上了這個風格。
例如,“再見”,疼痛會過去,苦難會過去,但是那些陪伴自己的人,他們還會再相見的,黑夜會過去,那麽我們,明天還能再見!
例如“知己”,和失敗成為知己是種什麽樣的體驗?當失敗有了具象的時候,當全世界只有他能看見的時候,當所有人都覺得他是個瘋子,是個失敗者!
跌倒,摔跤,掙紮,“失敗”在誘惑他,也在嘲笑他。
但是主人公從一開始的厭惡排斥“失敗”,瘋狂想要擺脫失敗,他覺得自己受到了某種詛咒,做什麽都會失敗,他想逃離這個怪圈。
終于有一天,他受不了,開始試圖自殺。
後來主人公從古文中學到一個詞,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他開始假意靠近“失敗”,“失敗”其實這個很單純的孩子,很容易受到蠱惑,男主人公在這個過程中開始了解到它。
當他覺得已經重新了解“失敗”,并強忍內心的排斥和不忍,計劃殺了他。
但是,他發現世界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樣的,“失敗”只是他的臆想,是他逃避的結果。
主人公重新振作起來,歷經三重四折,他和失敗成為知己,失敗卻讓他見了到成功。
“未來”也是一篇短片小說,講的是未來社會,一對夫妻南漂北流的故事,通過這對夫妻,映射延伸了社會的背景和家居安樂的和平景象。
書裏的背景是一個發達又和平,但是人人都在努力奮鬥往上爬的社會,當然也有那些喜好玩樂的,但是他們無一不說明了這個世界的繁華和美麗,看得人心馳神往。
就像是21世紀的人看到了未來星際的閃耀,為那些高空列車,人工智能,全息世界等等不可思議的東西陶醉一樣。
八十年代初的讀者們,同樣為那個和平上進的美好年代感到瘋狂,他們被書裏的景象深深陶醉了。
這樣的結果導致,幾乎人人都有一本這樣的書,能說出書裏的任何一種神奇的東西,他們互相激勵,發誓要為成為這樣的社會的公民而努力,一時間被這些書本激勵的何止能識字的人?
那些看不懂字的也想聽聽這樣的故事,家裏識字的會捧着書為他們念。
聞子吟低估了貧窮的社會環境,對精神糧食的需求,他們仿佛吃了精神藥劑一樣,都在往自己的領域裏發展和闊步。
就算是一無所長的,也會去報夜校,去學技術,當周圍人都開始這樣的時候,哪怕那些向來好吃懶做的,也不好意思頹廢下去,更何況這個社會那樣的人幾乎很少。
聞子吟的最新幾篇文章,再次獲得了提名和獎勵。
“再見”獲得了國內的青年文學獎,在獎項剛拿到手的時候,“未來”被提名了國內最大的文學獎,首屆魯迅文學獎。
然而,驚喜一重接着一重,這廂京大文學院的以及京大對聞子吟有所耳聞的,還沒等他們消化完這兩個消息。
新聞上報道,知己獲得世界最大的文學獎,國際聯合文學獎!
“本臺消息,據悉京大高材生,國內著名的文學家京大才女聞子吟女士,在昨日獲得國際聯合文學獎提名。”
“聞子吟1960年出生,目前20歲,現京大在讀研究生,據她的導師文學大師渠教授透露,聞子吟已确認将在京大連讀碩博,并且将來會留在母校任教。”
“京大提前争取了這位驚才豔豔的文學家的青睐,那麽聞子吟在未來會和母校擦出怎樣的火花呢?我們拭目以待!以下是本條消息的具體內容。”
正在家裏和父母吃着香噴噴的飯,喝着濃濃的雞湯,看着播放的電視新聞的聞子吟,手心裏傳來了異樣的刺痛感。
她頓了頓,眉心幾不可見的皺了下,把手上的湯一口喝完。
“爸媽,我吃飽了,先去休息下,你們慢慢吃。”
聞母瞪了她一眼,“今天怎麽就吃這麽點?早上也沒吃,乖,再吃一碗,瞧你都不長肉的,我跟你爸都愁死了!”
聞子吟哭笑不得,手心的異動越來越強烈。
“媽,我先去休息會,晚點起來再吃點。”
聞父看着女兒隐隐有些疲憊的臉色,揮揮手讓她先去休息。
“就你慣着吧!你這當爸的就是好人!”聞母沒好氣地嗔怪了他一眼。
聞子吟感覺到了當初的白皙身上下的千絲引的異動,這兩年來那邊風平浪靜,聞子吟以為自己想多了。
正當差點把這個女人給忘記的時候,居然又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