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大賽組委會将初次集合的地點直接定在了制衣的場地。

這片場地實際上是每一屆青年服裝設計師大賽複賽進行的地方,從外面看上去很像是一間普通的服裝制造車間,只有一層但層高數米。場地內部設有數十個工作臺,整整齊齊地排列着。

組委會在場地入口處設了一個簡易的會場。

豎着的一大塊幕布上寫着“第三十二屆全國青年服裝設計師大賽——複賽”,這就是主席臺的背景。幕布正對着的區域擺滿椅子,就是座位。還有幾人扶着攝像機和其他工作人員一起站在外圍。

錦娘到的時候,入圍複賽的設計師已經來了大半,分散着坐在椅子上。

她進了門,被工作人員指引着去了簽到處。

錦娘在簽到臺出示了證件和入圍通知,并在簽到名單上簽了名,負責簽到的小姑娘看到她的名字,多看了她幾眼,還特意将她送到參賽者入座的地方。

錦娘謝過她,卻發現那個小姑娘對別人似乎并沒有這麽熱心,附近幾個參賽者看見了,瞧着錦娘的目光都帶上了幾分好奇。

她将臉頰邊的碎發捋到耳後,挑了個靠後的空位置坐下。

這個座位四周的參賽者基本上都是自顧自坐着,沒有人說話。

錦娘對他們禮貌笑笑。她左邊的女孩看起來年紀很小,像是個學生,也對她咧嘴一笑。但她右邊的那個只點了下頭,就将腦袋轉了過去。

那也是個姑娘,大約二十歲出頭的樣子,一頭微卷的短發,挑染出幾縷灰白色,左耳沿着耳廓釘了幾個銀色的耳環,耳朵裏塞着黑色的耳機,搭在座椅把手上的手指上上下下打着節拍,露出的右手腕上有一塊小小的羽毛圖案的刺青。

錦娘很快收回自己的目光,左手邊的女孩主動和她聊起來。錦娘很快知道,她雖然看起來小,卻是本地一所大學服裝設計專業的研究生,還在一家國際服裝企業的國內分公司中實習。

很快,組委會規定的報道時間到了,入圍的參賽者也全部來齊,有一個帶着工作人員名牌的男人走到那塊幕布前。他面對着參賽者,舉起手向下壓了壓,示意場內安靜。

錦娘左手邊那個小姑娘立刻閉上嘴坐直了身子,右邊那個也摘掉耳機,擡眼向前看去。

等場地內沒有人再說話,他才開口道:“各位,我是本次複賽部分的負責人,姓高。首先,恭喜各位入圍複賽,複賽部分的比賽內容在入圍通知書內已經寫了,各位應該都清楚。

Advertisement

“我再重申一遍,複賽的內容是根據初賽投稿的設計圖,在規定的二十天時間內,在我們現在所在的場地內進行制作,并由模特穿着拍攝。

“要求至少完成四件服裝,每位設計師可以帶一名助理,設計師和助理可以在比賽期間離開場地,但不允許将參賽的作品或材料帶出場地,也不允許帶入任何制作材料。

“在制作過程中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問我,或者找其他工作人員。比賽期間,全天都會有工作人員在場地內,所以大家不用擔心找不到人。

“現在誰有疑問?”高負責人看了一眼,見沒有人舉手,接着說道,“接下來,将分配各人的工作臺,請念到名字的參賽者上來抽取號碼牌。”

另一個工作人員端上來一個小箱子,高負責人拿出名單念起來。

每念到一個名字,就有一位參賽者站起來,走上去抽取號碼牌。

錦娘曉得自己肯定是最後一個,便安安心心坐着等待。

“于娴。”

錦娘左邊的姑娘幾乎跳着站起來,小步跑着上前抽到她的號碼。

“嘿,我是16號!”她沖錦娘揮了揮,小聲道,“這個數字挺好。”

錦娘對她笑笑。前方,名單還在繼續往下念着。

“程蔓蔓。”

錦娘微微擡高了腦袋,想瞧瞧這位設計師是誰。

在網上公布的設計稿中,她最喜歡的就是程蔓蔓的那一份。她的設計極有張力,對比賽主題的理解角度也很特別,讓錦娘極佩服。

忽然,她右邊的姑娘站起身來,低聲對她說了聲“借過”。

錦娘下意識地騰出了空間,就見她不急不慢地走到幕布前,手伸到抽號箱子裏,兩指夾出了一個號碼牌。

等工作人員記錄下她的數字,她又慢悠悠地走回來。

錦娘這才明白自己一直就坐在程蔓蔓旁邊。轉念想想她的設計稿,和她的穿着打扮也的确有些共性。

又過了一會兒,高姓負責人才終于念到了錦娘的名字。

“顧錦。”

錦娘起身,眼角餘光瞟到坐在她前方座位上的那些參賽者裏,有許多都回頭來看她,表情不一。

大賽每一屆都有特定的推薦名額,這是明明白白寫在規則中的。在網站公布的入圍名單上,“顧錦”這個名字後面也注明了“推薦入圍”幾個字。

如果換成一些小型的比賽,推薦可能會直接被當成是黑幕。

但是青設賽舉辦多年,又有官方背景,公正性無人質疑。早年通過直接推薦入圍複賽的參賽者中,大多都能力不弱,有值得推薦之處。卻也偶爾會有那麽一兩個無法通過複賽,組委會和評委根本不關心推薦人到底是誰,又有什麽背景。

只是推薦名額只在幾位設計界泰鬥手中,這麽多年以來,也沒有幾個人得到,所以不少人都對“顧錦”極為好奇。

這其中也有一些設計師有自己的消息渠道,知道她的推薦人是李成蹊教授,此時也更想看看她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

錦娘臉上只塗了淡妝,唇邊時時挂着輕淺的笑容,一身簡約修身的連衣裙。

她這一身在常人眼中是很合适也很美的,但在不少設計師眼裏,她的穿着打扮則太過平常,少了些藝術氣息。

裝着號碼牌的紙箱中還有三塊號牌,錦娘伸手抓住摸到的第一塊,拿出來一看,第33號。

那邊工作人員記好,錦娘回到座位。

左邊座位的于娴一臉驚訝地看着她,道:“原來你就是靠推薦入圍的顧錦啊!可以告訴我是誰推薦你的嗎?你是怎麽得到推薦的啊?”

錦娘前後的座位上也有人湊過來,搶着說道:“顧小姐,顧姐,你好,這是我的名片,希望我們往後有機會可以多多交流、合作。”

“顧小姐,你是不是就是啾啾上的刺繡大神?你的推薦名額是不是李成蹊大師給的?”

“顧小姐,我特別喜歡你的設計……”

錦娘正要讓他們別再說話,程蔓蔓已經轉過頭皺着眉對他們低低道了聲:“安靜!”

幾人聲音一頓,就聽前方高負責人拍了拍手,也同樣喊了一聲,只得無奈縮回了頭。

錦娘松了一口氣,對程蔓蔓笑笑,以示感謝。

程蔓蔓卻已經重新坐正了身子,看向負責人,臉上仍是沒什麽表情。

接下來,高姓負責人讓工作人員帶領複賽入圍者往場地內部的工作臺走去。

工作臺共八排,每排六個,每一個工作臺上都标有號碼。

加上錦娘在內的四十六個參賽者,每人都根據自己抽到的號碼來到對應的工作臺前。

錦娘的33號是第三列的整數第六臺。

她剛找到,就見右前方第28號工作臺前站着程蔓蔓。于娴則正好在程蔓蔓的正前方,兩人中間隔了一排。

于娴回頭看見錦娘,還晃了晃手,同她打招呼。

錦娘回了一個笑,開始按照高負責人的指示,檢查起自己的工作臺來。

組委會準備的用具很齊全,從各種尺寸的針、各號不同顏色的縫紉線,到剪刀、尺、珠針都有。

工作臺的一側安裝有電動縫紉機,錦娘打開撥弄了幾下,也可以正常使用。

另一邊,則放着一男一女兩個标準尺寸的人臺,無論參賽者設計的是男裝還是女裝,都沒有問題。

工作臺下方有打版所需要的紙張、坯布,制衣所需要的材料則放置在場地另一片區域。在複賽開賽前,所有參賽者都向組委會上報過他們需要使用的各類材料清單,此時已經按照各人的名字分別準備好,此外還有每人都可以随時取用的公共部分,以備不時之需。

唯一讓錦娘有些不大适應的,就是工作臺右前端立着一根杆子,上面挂着一臺攝像機。

複賽中,每一個參賽者制作服裝的過程都會被拍攝下來。根據以往的慣例,這些內容會剪輯出一部分,等到決賽的最終評獎階段,作為決賽選手的背景資料播放。

待所有人都确認無誤,今天的流程就基本結束了,場地也将正式進入封閉階段。參賽者将在一天後帶上自己的助理開始制衣過程。

因為工作室需要有人照看,錦娘沒有帶郝愛窦,而是選了一位經驗比較豐富的縫紉師傅做她比賽中的助理。

随着複賽正式開始,錦娘也全情投入到制衣的過程中。

二十天至少制作完成四件衣服,這個時間看起來并不算非常緊張。

但是與制作日常穿着的服裝不同,在将純粹的設計概念轉化為實際的過程中,沒有人能預測到會出現什麽樣的問題,也沒有人能确定到底能不能夠完全實現自己的設想。

而且除了服裝本身,必須的各類配飾、鞋、包等也需要參賽者們準備,所以時間不容浪費。

錦娘将長發全部梳起,在腦後團成一團,扯出一段坯布,裁下了第一刀。

與此同時,錦娘的啾啾下已經為了一條評論火熱起來:【前兩天看到青設賽複賽入圍名單,最後那一個“顧錦”是錦娘女神,還是只是巧合重名了?求知情人!ovo】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