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黃金眼12

《國寶品鑒》終于迎來了最後一期節目的錄制,章偉早就聽說會有一位神秘的嘉賓評委,他對此不予置評,是看節目火了想來湊湊熱度的明星們?還是那些倚老賣老的家夥?反正不論是誰,都搶不走他的風頭。

可當神秘嘉賓出現在節目現場時,他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心底瞬間有了不好的預感,怎麽是他?!

楊昭大方地順着主持人的話給現場觀衆打招呼,觀衆們基本沒認出楊昭,在聽過主持人介紹後恍然大悟,即便沒看過他的書,好歹也聽說過。臺上有位陳姓評委非常喜歡楊昭的作品,很開心地說沒想到錄個節目也能遇見偶像,故意肉麻吹捧,把現場氣氛炒得火熱,沒有人注意到章偉那一瞬間的慌亂。

很快,第一位嘉賓上場,随她一起上臺的是兩個青壯年,他們扛着一頂木雕的箱子,擺在了舞臺中央。

“這是什麽?”主持人看着有他半人高的箱子,好奇問道。

“這是我家祖上傳下來的嫁妝箱子。”嘉賓張雯雯微笑着解釋。

“那您這物件有多少年了?能給咱們說說來歷嗎?”

原來前朝初年,張雯雯祖上是聞名遐迩的書香世家,“一門三進士”的創舉讓他們成為仕林楷模,有大儒方鴻将女兒嫁于張家嫡幼子,這位方氏便是張雯雯不知道多少輩的老祖宗了。據家譜所載,方氏出嫁時共有嫁妝三十六臺,但随着歲序更疊以及長達百年的戰亂,最終只有一臺嫁妝箱子留存了下來,便是臺上這件金絲楠木鴛鴦戲水镂雕花擡箱。

最終,張雯雯為自己這件嫁妝箱子估價一千二百萬元,現場觀衆一片嘩然,他們萬萬想不到一個不過三百年的箱子竟然這麽值錢?好奇心立刻被提了起來。

評委們陸續上臺觀察,楊昭一直在暗中打量着章偉,發現他只是圍着擡箱随意走了幾圈,估計連材料真僞都沒分辨出來,就第一個回到座位上,毫不猶豫地寫下了答案。

楊昭心中暗笑,等其餘評委都觀察好了,才随着他們回到臺下。

“我認為是真的,有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這擡箱一看就是南方的風格,剛才張小姐說她的老祖宗是方鴻的女兒,方鴻可能現在的年輕人不太熟,但在康朝初年,他的确是南方仕林的代表人物,說是桃李滿天下也不為過,這就跟地方對上了。”有評委剛在題板上寫好答案,立刻分析道。

另一位看上去挺年輕的評委合上筆,嗆聲道:“什麽叫現在的‘年輕人’?能不這麽埋汰我們年輕人嗎大爺?”現場觀衆知道他的風格便是無差別嘴炮攻擊,早已習慣了,只聽他說:“我覺得是假的,這擡箱約1米,寬0.8米,但我印象中康朝的嫁妝箱子大多都是體量巨大的,那妙紅姑的詩裏不是有說嗎?‘箱奁寸五十,依稀楠木香’,妙紅姑可是個南方人,也就是說即便是在南方,大多箱子也有1.5米的高度,可見這物件是假的。”

幾位評委争論得熱火朝天,只有章偉和楊昭不發一言,微笑傾聽。章偉心道:原來也是個不懂裝懂的家夥!楊昭卻想:看我一會兒把你的臉抽成豬頭!

主持人注意到兩人的沉默,章偉的風格他習慣了,可楊昭畢竟是特邀評委,或許是有些認生,他自認有必要照顧一點,便問道:“不知昭明君您對這嫁妝箱子怎麽看呢?您覺得它值我們嘉賓說的一千二百萬嗎?”

章偉幸災樂禍地瞥去一眼,楊昭發現了,并立刻反應過來對方想什麽,心中好笑,慢悠悠地說:“據我說知,在五年前的南港拍賣會上,乾王兒媳的一套金絲楠木頂箱櫃拍出了兩千萬元的價格。要知道,乾王只是個康朝中期一個沒有實權的王爺,他兒媳婦僅僅是當時武安伯家的一個嫡女,而臺上這件擡箱,雖然只有乾王兒媳那件的一半大小,卻早了快一百年,而且出自于清貴之家,其價值雖不足兩千萬,卻遠不止一千二百萬。我估計大約能拍到一千五百萬吧。”

Advertisement

“那您的意思是,認為這件寶貝是真的咯?”主持人問。

楊昭用餘光瞄了章偉一眼,見對方果然露出一絲嘲笑,他話鋒一轉:“章先生,據說您參加節目以來一場未錯,甚至連專家組用儀器鑒定的結果都能被您用肉眼推翻,想必胸有成竹吧?”

章偉立刻警惕地看着楊昭,對方卻沒有繼續糾纏,反而笑道:“我的答案在題板上,容我先保密。”

節目的流程是首先預測、接着分析讨論、再出示答案,最後才公布正确結果,允許評委在讨論期間保留或僞裝自己的看法,否則章偉不可能掩飾得這麽好。

很快,主持人讓亮出答案,楊昭舉起題板,上面寫着一個大大的假字,标注年份是迄今約一百年。當然,章偉同樣選擇了假,年份預測與楊昭很接近,主持人見了有些吃驚,笑着問:“沒想到昭明君先生答案和章先生那麽接近,看來正确預定,能說說您的理由嗎?”

“您看這擡箱上面的雕刻,兩側是對應的棒槌瓶镂空花雕,但這就有一個矛盾之處了,康朝時最為盛行的是柳葉瓶和轉心瓶,特別是康朝初年,赤帝最不喜歡的就是棒槌瓶,甚至公開諷刺過其頸短身粗,民間又怎麽會雕刻棒槌瓶呢?”不等周圍人接話,楊昭立刻對章偉道:“章先生覺得呢?”

章偉一愣,直覺告訴他這是個陷阱,于是避而不答。楊昭見那位年輕評委正欲開口,立刻搶先道:“章先生怎麽一直不說話呢?您幾期節目下來一題未錯,我真的特別佩服您,這次上節目就是希望能跟您學到一星半點,也不枉我這個外行上來獻醜了。”

現場本欲開口的評委立刻噤聲,人家昭明君都點名了章偉,他們沒那麽不知趣,更何況他們确實挺好奇章偉會怎麽說,這人挺奇怪的,上節目幾乎不與人争論,哪怕答案正确問他原因,他也只會推說聽專家的,從不提自己的看法,這麽一想,厲害是厲害,好像少了那麽點兒分享精神。

章偉見現場靜下來,心裏一亂,他哪裏知道什麽時候盛行柳葉瓶棒槌瓶的?他的異能再牛也不會告訴他這些啊!見楊昭不依不饒的樣子,他知道今天是不好躲了,其餘人每次追問他,他只要擺出高深莫測的笑容就能糊弄,可楊昭絕不會輕易放過他,莫非被對方看出了什麽?

這麽一想,他臉色瞬間變得難看,異能是他最大的依仗,也是他最深的恐懼,楊昭不可能知道,他稍稍安慰了自己,又覺得對方這麽咄咄逼人,或許是從蛛絲馬跡中察覺到他不懂裝懂!

章偉進退兩難,導致沉默的時間有些長,場面尴尬了起來。

現場觀衆們竊竊私語,紛紛發現了氣氛的異常,章偉覺得自己仿佛能聽到那些議論和質疑聲,可他什麽也說不出來,甚至連楊昭提的問題都給忘了,腦子裏一片空白。

主持人在導演組的提示下急忙将場面圓了過去,那位年輕嘉賓配合道:“赤帝不喜歡棒槌瓶完全是民間的謠傳,他不但喜歡,還贊其‘朝夕滿百花,不染一點俗’,只要稍微懂行些都能答得上來,這一題昭明君要答對了我也忒冤了。”他題板上的答案與楊昭相反。

觀衆大笑,楊昭也不解釋,聳聳肩:“原來如此,是我孤陋寡聞。”

随後專家公布了答案,果然是假的,年輕評委哭喪着臉嘟囔着“我就知道,和章先生做對是沒有好結果的。”

專家又點評了這件寶貝的幾點不實之處,觀衆們聽得津津有味,倒是章偉冷汗都快掉下來了,心道還好自己沒回答!這個楊昭看來是故意坑他的,可是躲得過初一,還能躲過十五嗎?

果不其然,之後楊昭答題時總是會問他,有的時候是正兒八經地将疑點提出來與他讨論,有的時候就是純粹利用最粗淺的知識來套他的話,可他偏偏分辨不出來!他難堪地沉默和額頭冒出的細汗,讓其餘幾位評委相繼品出來點什麽,他們開始還會在楊昭信口開河後跳出來反駁,幾次之後都不摻和了。

評委們看出了昭明君故意搗亂,也看出了章偉對于入門級別古玩知識都不夠了解,可他這樣無知,偏偏每次都能回答正确,甚至讓專家組出醜,這很不可思議對嗎?連兩位老專家都對節目組生出了不滿,認為節目組背後黑箱,為了捧章偉不惜拿他們的面子墊腳,不是說這個章偉和錢老鬧翻了嗎?

節目組很冤枉,主持人內心也是崩潰的,只能慶幸這是錄播。他甚至怨怪導演,怎麽把昭明君給請來了?他難道和章偉有仇嗎?還有章偉先生您倒是說句話啊!

唯一還蒙在鼓裏的只有場內完全外行的觀衆們,他們雖察覺到氣氛古怪,卻只當是昭明君刻意針對章偉,于是,每當楊昭提問時,總能收獲現場一片噓聲,可章偉卻心虛地覺得那噓聲是在噓自己,更是坐立難安。

他感覺度日如年,原來作為大衆的聚焦竟是那麽煎熬,魂不守舍了大半場,終于,《國寶品鑒》迎來了最後一位嘉賓。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