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自動化實驗室

第六十四章

豐田中國區調研團的一份報告被送上了豐田技術部部長的桌案上,随報告一起發來的還有一份視頻資料和一張光盤。

“這是什麽?”阿部真理從桌子上拿起厚厚的文件袋,看向自己的秘書奇怪的問道。

福圓美裏将自己手上的記事本翻開,查閱了一下說道:“是中國大陸電機廠擴建調研團發回來的報告,加急投遞過來的。”

“我記得,調研團的負責人是泉田那小子吧?雖然是咱們技術部出身,但既然是經營事項,應該向戰略事業部報告吧?怎麽把文件送到我這裏來了。”

阿部真理對泉田還是有些印象的,在他眼裏這是個比較踏實的好手下。曾經在技術部總部做過一段時間,後來下放到技術部下的生産技術儲備處擔任副手,也是深得他的上司藥師寺的贊賞。這樣一個工作極少出錯的人,應該不會犯下送錯文件這樣的錯誤。

“是泉田通過今天中國帝都直飛東京的班機,托了人指定送過來的,應該不是失誤。按照他的權限,使用了最高的密級标簽,之前沒人看過文件袋裏的內容。”

“哦?是這樣。”阿部真理有些慎重起來。

既然是通過回國的豐田員工指定給他帶回來的文件,而且還使用了最高的密級,那麽顯然不可能是一時失誤。

看泉田準一郎的這番做派,難道是在中國有什麽特別的發現?

“好了,你先出去吧。”阿部真理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拿起厚厚的文件袋開始确認密封标簽,頭也不擡的對秘書福圓美裏說道。

福圓美裏微微鞠了一躬,踩着高跟鞋輕輕的退出了他的辦公室。

在寬敞的辦公室裏,陽光透過窗戶灑在阿部真理的身上,溫暖的陽光讓他的精神振奮了起來。他将文件袋的封口拆開,從裏面倒出厚厚的一摞文件,以及一盤錄像帶和一張光盤。

和國內普遍使用的VCD不同,由于版權和市場标準等原因,在沒有藍光DVD的普及之前,錄像帶在美日等國家還有一些市場殘留。而且從泉田的角度來說,這也是一種撇清。畢竟數字格式的內容更加容易篡改,而錄像帶更能說明影像的可靠性。

“這個泉田,在搞什麽?”

阿部真理将錄像帶和光盤掃到一邊,将文件拿起來打開了封面。

“豐田自動化率提高計劃?”

阿部真理輕聲将文件上的标題讀了出來,随着他一頁一頁的翻開文件,他的表情也越來越慎重起來。

這份文件很厚,可是他看的卻很快。從剛開始的細細品讀,到一目十行,再到大段大段的跳過閱讀,直到文件的最末尾,阿部真理突然停下了他的目光。

“原理呢?這個混蛋!”阿部真理将文件狠狠的摔了出去,幾乎是赤紅着眼睛看向已經被摔爛的那一摞文件。

在這份文件裏,泉田準一郎為他描述了一個極好的前景。不需要新的硬件投入,不需要增加新的崗位,不需要進行新的培訓。只是對生産線上的機械臂進行一次系統升級,就能提高至少20%的自動化程度。

作為豐田的技術部長,阿部真理當然知道這意味着什麽。不僅是可以減少生産線上員工數量的20%,同時這更意味着産品良品率的提升,意味着生産成本的大幅度減少,意味着生産速度的極大提高,意味着生産線的柔性能夠極大增強……

別小看這20%,對豐田這樣的國際性大企業來說,這就是質的飛躍。

然而讓阿部真理惱羞成怒的是,泉田仿佛和他開了一個玩笑。在描述了這樣一番前景之後,卻對具體使用的技術一直語焉不詳。只說是豐田合作企業的合作企業在機械臂系統上應用的,一種能夠進行圖像識別的技術。

天可憐見,阿部真理能夠做到技術部的部長當然是極有水平的。但他一直從事的領域是發動機,是機械設計,是機械制造類領域的工作。那些連泉田自己看的都雲山霧罩的技術細節,到他眼裏那就更是天方夜譚一樣了。

為什麽機械臂能夠自行識別焊點缺陷,為什麽操作者要對軟件進行訓練——只是訓練這個詞,就讓阿部真理覺得有些荒謬。軟件程序竟然還需要訓練,難道在機械臂裏的不是電子芯片,而是獅子老虎之類的馬戲團寵物嗎?

若非泉田一直以來的工作成績有口皆碑,阿部真理真的要把他當做是個被中國人騙了的傻瓜了。

阿部真理喘了幾口粗氣,心頭的怒火總算是熄滅了下去。當他的目光落到辦公桌上剩下的兩樣東西的時候,鬼使神差的,他拿起了電話。

“自動化實驗室嗎?你們有沒有中國新松公司生産的機械臂?”

……

豐田技術部掌握着可以說是RB最大的汽車技術研發體系,年投入研發費用達到九千到一萬億日元規模,折合美元少說也是上百億。

每年光是想要将這樣的一筆錢花掉,制作的計劃就能裝滿一整間倉庫。在這其中,除了汽車技術本身,相當大一部分資源,同時也投入到了制造技術的進步當中。在這其中自動化生産技術,更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豐田自動化實驗室設置在愛知縣城外的一片空曠地帶,距離城市有段距離的位置,更适合科學研究需要的安靜和專注。

在這裏主持工作的,是若林健太郎教授。他是曾經在名古屋大學自動化系任教的著名科學家。名古屋大學在自動化領域是RB數一數二的大學,能夠從名古屋大學将他請來,當年豐田可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不過若林健太郎教授也真的是不負衆望,擔任豐田自動化實驗室的首席科學家以來,十年時間讓豐田生産線自動化率提高了足足五個百分點!前後為豐田創造的財富,少說也有十數億美元。

從投入産出的比率上來說,若林健太郎是最受公司歡迎的那種實幹型學者。

“若林教授,請你看一下這份錄像帶,然後給我解釋一下在技術上,原理究竟是什麽?”

在阿部真理将錄像帶推入播放機之後,電視上顯示出了一條由若幹機械臂組成的生産線。畫面外,泉田的聲音有些緊張的傳了出來。

“阿部部長,我接下來要向您介紹的是,由中國風信公司進行改進的機械臂系統。我發誓,這段視頻絕對沒有進行過任何加工或者間斷拍攝,完全如實的反映了我看到的情況……”

在畫面裏,泉田從機械臂生産線的開始拍攝。看到零件從胚料狀态開始,經過焊接、組裝,逐漸成型的過程,确實如泉田所說是真實的。

若林健太郎仔細的看着畫面裏的生産經過,不住的點頭道:“中國人的技術還算不錯,但距離先進水平還有不小的距離。看這裏,他們的控制技術還不過關,應該是多軸同步問題還沒有解決好。還有這裏,機械手的程序優化沒有做到位,動作過大,進而造成了狀态不穩……”

“但是從這條生産線的運轉狀态來說,中國人的産品用來制造電機還是可以的。畢竟他們的價格較國際水平要低不少,這是極大的優勢了。”

阿部真理無言的點了點頭,嘆道:“是啊,這些年中國人在制造業領域進步很快,已經讓很多國家的廠商感受到壓力。不過這個視頻的關鍵不在這裏,若林教授請你注意,關鍵點馬上就要到了。”

只見電視的畫面上,零件已經到了最後一個機械臂前。在這個機械臂的後面,坐着一個看起來頗為年輕的中國人。他神情一絲不茍的盯着面前的電腦,而這臺電腦又通過一條數據線和最後一臺機械臂相連。

泉田将手裏的攝像機對準了機械臂的操作臺,在這裏第一個零件已經被機械手夾住,進行了角度矯正。

從畫面上可以明顯的看出,這個零件上有幾處之前機械臂焊接的失誤。那些缺焊的地方,就像沙漠裏的仙人掌一般明顯。但是這種明顯只是對人類來說的,對沒有智能的機器來說,它們是無法理解所謂“合格品”與“殘次品”的區別的。

然而就在若林健太郎為這個“殘次品”零件搖頭的時候,這最後一個機械臂宛若有了靈魂一般,靈巧的機械手上焊槍飛快的在幾個缺焊點上點了幾下。然後生産線繼續轉動,第一個零件終于生産完成。

泉田準一郎的鏡頭立刻對準了這個剛剛生産完的零件,360度無死角的進行了一次全面拍攝。剛剛還是個“殘次品”的零件,此時分明已經變成了一個“合格品”!

生産線一旦運轉起來,生産速度是非常快的。泉田的鏡頭緊接着對準了第二個零件,不同的缺焊點,然而相同的卻是最後一個機械臂,仍然準确的找到了缺焊的位置,三兩下就完成了補焊的工作。

若林健太郎驚訝的站起身來,瞪大了眼睛趴在屏幕上,喃喃自語道。

“這不可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