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馮于氏發怒
原本還挺熱鬧的房間裏,頓時一片寂靜。
沒人說話,也沒人敢喘口粗氣,都低着頭佯裝做手裏的活計,誰也不敢接腔。
柳氏的話聽着狀似無意,可誰都不傻,都聽得明白,她這是有好東西惦記着娘家呢。
作為出嫁的女子,哪一個不是惦記娘家的?每次回娘家,拿出手的禮品貴重,在娘家人面前也有面子不是?最起碼,這出嫁的姑奶奶在娘家有地位是絕對的!
可是,也不是什麽東西都能送給娘家啊!
就比如身上穿的這件世上難得衣裳,哪能随便拿出去送人嗎?就是娘家也不行啊!
這衣裳的貴重和珍貴,屋裏人都一清二楚,沒有公婆和蕭氏女的同意,你就是再惦記娘家人,也不敢将它送了人的啊!
況且這衣裳就那麽幾件,送給了娘家人,萬一被那些心思不正的人惦記上了,豈不是給蕭氏玉蓮惹禍嗎?
所以柳氏的話一出口,屋裏的人就都紅着臉,心裏忐忑不安地低頭佯裝做活,手裏實在沒啥可做得,就拿自己的孩子遮面,假意給他們順順衣裳領子,拍拍身上的浮灰。
坐在炕裏防線的馮于氏,此時就覺着一張老臉被人打了一般,火辣辣的火燒火燎的疼。
剛才蕭玉蓮就拿話暗示她,該得的東西不要也有,不該得的,要了也沒要,而且還會傷了彼此的情分。
這話人家剛說完,老三媳婦這就不要臉面的伸出了讨要的雙手,而且還要得那般理直氣壯啊,這可氣死她了!
馮于氏當着蕭玉蓮的面,不好落了三媳婦的顏面,就含糊地道,“你呀,年紀也不小了,怎麽就不長心眼呢,好東西誰見了不喜歡啊?可是啊,再好的東西,不該起的心思就不能多想。”
這警告的話,馮于氏已經說的很直白了,她希望老三媳婦聽了會歇了那心思。
可惜,柳氏一心想為自己的弟弟讨要一件這世上難得珍貴衣裳,就假裝聽不懂婆婆的警示之言,撒着嬌,呵呵笑道,“還是娘說的對,這東西好,自然誰見了都喜歡。
娘您是不知道啊,昨晚上您小孫子賀兒還問呢,蕭家姨姨怎麽住到咱們家的舊房子裏去了?還說奶奶的新被子怎麽給了蕭家姨姨了?我就告訴他,你蕭家姨姨和離了,被趕出了崔家,沒有地方住,沒有被子蓋……”
Advertisement
“三弟妹,後院的那兩只雞今早嫂子忘喂了,你快去給添把食。”眼見着這柳氏口無遮攔,越說越不像話,那喬氏聽不下去了,又擔心婆婆被她氣着了,就及時地出聲攔住了她的話音兒。
人家蕭玉蓮用了咱家的被子,那是給了錢的,就等于人家花了五十文錢買了自家一床被子,這個柳氏怎麽就忘了呢?
真是丢死人了!
柳氏正說的起勁兒呢,她說這些話的意思,就是想要蕭玉蓮知曉,她落魄至此,是他們馮家幫她的,所以,這衣裳你就是報恩也該給的。
誰知她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大嫂給打斷了,頓時就不高興了,拉着個快要掉地上的臉子頂撞道,“大嫂,這後院的雞俺都喂完了,你怎麽能說沒喂呢?莫不是以為俺偷懶不成?”
喬氏差點沒被這個裝瘋賣傻地柳氏給氣得背過氣去,這死婆娘她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啊?我支走你你不明白嗎?難道你等婆母娘生氣罰了你,你才甘心?
站在一旁的劉氏早已按捺不住性子了,急忙伸手扯過柳氏強笑着圓場,“哎喲我說弟妹呀,大嫂不是這個意思,她是忙忘了才說了這麽一嘴,你可別往心裏去。
來來來,二嫂陪你再去後院看看,若是沒喂,那就添把食也不費勁兒,若是喂了,豈不是正好?你呀,還不知道大嫂的性子?她這是心疼那兩只下蛋的雞呢,餓壞了那兩只寶貝,那什麽給爹娘補身子?”
不得不說,這馮家的兩個大兒媳婦都是人尖子,說話辦事進退有度,讓人挑不出理去。
只是這三媳婦柳氏……差強人意了。
不過,一筐水果裏挑出一兩個爛的,也不奇怪,很正常的,哪能個個都是好的呢?
自始自終,蕭玉蓮都沒接柳氏的話音,依舊面上帶着得體的笑意坐在那裏。若是細心的人,就能看出來,此時蕭玉蓮臉上的笑容是淡淡的,沒有了剛才的暖意。
“挾人情以威脅讨要報答”,這行為任誰見了都會窩火惱怒,更何況性情剛烈的蕭玉蓮呢?
不過,蕭玉蓮沒接音兒,也沒有把不高興表露出來。
像柳氏這樣只長個子不長腦子,又貪心不足的人,她前世見得多了,所以在聽到她的一番夾槍帶棒的話語時,她覺着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兒。
柳氏被劉氏生拉硬扯地拽走了,臨出門時,柳氏還不甘心地嘟囔着,“大嫂這是故意擠兌俺嘛。俺知道,爹娘疼俺,有些人不高興呢。”
恃寵而驕,這是作死的節奏啊!
果然,柳氏的話音剛落,馮于氏就發難了,“咱們家不慣着這“以下犯上”的劣性,老二媳婦,送老三媳婦去後院柴房思過,沒有老身的話,我看誰敢給她求情?”
在馮家,鮮少有這樣嚴厲的懲罰,尤其還是懲罰兒媳婦!
馮于氏一怒,吓得屋裏的人誰也不敢多言。
其實誰也不想多言,更不想為柳氏求情。
她這樣霸道差不多快成習慣了,家裏人早就都暗自不滿了,可是因為馮孝安和馮于氏疼着,誰也不敢說啥。
這回她恃寵而驕,竟然當着外人的面,就敢頂撞長嫂,馮于氏若不罰她,恐怕馮孝安回來也得處置她!
馮孝安最忌諱後院不安家宅不寧,這是敗家的前奏,經歷過家破人亡家道落敗的馮孝安,最痛恨的就是這一點!
今天,蕭玉蓮送來的羽絨服,本是好事兒,可想不到就這麽點東西,就暴露出了柳氏的貪婪的習性,而且還敢公然頂撞長嫂,她這不是找死是在做什麽?
不過,馮于氏很精明,她沒有當着蕭玉蓮的面指責柳氏的貪心,怕的是蕭玉蓮不自在,而是以柳氏“以下犯上”的罪名,狠狠地責罰她,這就避免了雙方之間的尴尬。
“娘,馬車租好了,俺們這就走了啊。”馮敬財一進屋就覺着氣氛不對,可一愣之下,恢複常态禀告道。
第二十八掌 馮家的家風
“馬車租好了,你們就趕緊走吧。吶,這是三百文錢,老大你拿着,看看家裏缺啥少啥的,填補一些,再給幾個孩子買點嚼用。”馮于氏是個開明的老太太,家裏日子過的也緊巴,可她從不摳摳搜搜的。
接過老娘遞過來的三百文錢,馮敬財暗自瞄了馮于氏那張陰暗的臉色,心裏納悶,卻沒敢問原由,就揣上錢,與二弟一起,帶着喬氏,劉氏和蕭玉蓮,馮桂梅就出發了。
若是以往,進一趟城,衆人是高興的,尤其還穿上了蕭玉蓮送的世上沒見過的保暖衣裳,可是,因為柳氏的原因,幾位女子坐在車上并沒有像往常那樣說說笑笑叽叽喳喳。
衆人坐在馬車箱裏,各懷心腹事。
只是馮敬財擔心老娘,不知誰惹她老人家生氣,害怕再氣出病來,就低聲問喬氏發生了什麽事兒。
喬氏瞅瞅車廂外,趕車的是高大夫家的那個聾啞兒子高遠,也就不怕他聽了去,便将柳氏頂撞她的事兒說了一遍,只是因為蕭玉蓮就坐在車廂裏面,說多了也不方便,就捎帶着說了兩句頂撞她的起因。
家門不寧,大都是娶得媳婦不賢,是敗家的禍根!
馮敬財臉色也黑了下來,他就想起了老爹馮孝安的這句警示之言!
“你是長嫂,往後,家裏頭你多費點心,別總是惹娘生氣。該管教的就不能手軟,該獎賞的也別吝惜。”
不得不說,這馮孝安和馮于氏将幾個孩子将養得都非常好,就馮敬財這幾句話,聽上去哪裏是一個鄉下土包子能說出的話來?
到底是有着士族門閥底蘊的門風,一戶鄉下人家,能将家風樹立得這般好,将兒女教得各個都有涵養,明事理,實在是稀奇不易!
“嗯,大郎放心,今天這是最後一次,不會再有下次了。”喬氏應聲着,也暗自下了決心。
她絕不能因為柳氏的貪執愚昧,毀了馮家的清譽,而影響了自家的前途路!
馮敬財和喬氏的小兒子馮正今年九歲,是馮家目前為止,最抱有希望光宗耀祖的最佳人選。而且用不了幾天,就要參加一年一度的童子科考試,若是發揮得好的話,童子登第,那馮家崛起也就不遠了!
這就是為什麽馮孝安幫蕭玉蓮的主要目的,想通過她,争取與蕭老相爺蕭瑀搭上線,最終将馮正推上去,為他将來進京培養人脈!
這就是馮孝安的遠見!
也正是馮孝安耿直的性子,他才沒有選擇與崔家,也就是崔相山交好,。
非常有見地的馮孝安很清楚,崔姓一脈,無論是博陵崔家,還是清河崔家,都不會允許像崔相山這樣狠毒聲名狼藉的人存在的,自己與之交好,只能是自掘墳墓!
這些盤算,馮孝安自然是跟自己的長子交代過多次,并且還再三囑咐老伴兒馮于氏,“咱們家這後院,你是做主拿事兒的,教導兒媳婦閨女孫女也是你的責任,若是哪個不好,該動用家法的絕不能留情!
自古以來,家風正,妻賢子孝,才能光耀門楣,咱們馮家幾百年來的祖業,已經快要敗落的差不多了,如果再不教養好咱們的孩子,讓他們有出息,老夫死了也不敢去見列祖列宗啊。”
正因為有馮孝安的嚴加管束,他這一支在岳良村,以及殷莊鄉的口碑都不錯。
而今就因為一件衣裳,三媳婦馮柳氏就鬧了這麽一出,不但愛小貪便宜,胳膊肘往娘家拐,而且還敢當着外人蕭玉蓮,以及她這個婆婆的面,就頂撞長媳喬氏,馮于氏大感丢臉失望和惱怒,所以才要狠狠地處置她。
而馮敬財和喬氏一想到馮柳氏赤果果地,向蕭玉蓮伸手讨要人情,就覺着氣悶,丢人!
“敬財嫂子,聽說馮正要考童子試了?怎麽樣?孩子很有把握吧?”總這麽尴尬地坐着也不是事兒,蕭玉蓮就沒話找話,笑着問道。
果然,一提到馮正,不僅是喬氏滿臉抑制不住地驕傲,就是車廂裏的其他人,也都露出了發自內心的笑意來。
喬氏就道,“是啊,這孩子馬上就要考童子試了,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考好,我這心裏呀,一陣陣地替他擔心。”
“擔心什麽啊?”蕭玉蓮安慰道,“聽說馮正這孩子很用功,也耐得住寂寞吃得起苦,這次童子試,他肯定能登第,嫂子你就放心吧。”
誰家做娘的不喜歡別人誇贊自己的孩子?蕭玉蓮一半說的是實話,一半就是寬慰人了,喬氏心裏美滋滋的,笑得更舒坦了。
有了蕭玉蓮這麽一開頭,車廂裏原本郁悶的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
劉氏臉上的笑意也是一點都不摻假。一想到馮正有了出息,她的兩個閨女也能跟着沾光,将來嫁人肯定要嫁的好,她這做嬸子的比****當親娘的還高興。
現年二十七八歲的劉氏,自打進了馮家的門,已經十年了,就生了兩個閨女,十歲的馮靜和九歲的馮娴。生下這倆閨女之後,劉氏的肚子就在沒了動靜。
這些年的心裏煎熬,誰也沒有劉氏體會的身,正因為無子,所以這就讓她在人面前擡不起頭來。
雖然公婆沒說過她一句,相公也沒責備她一言,可劉氏自覺矮人一頭,便從不多嘴多舌。
在馮家,她除了幹活就是幹活,吃苦耐勞沒有任何怨言,從而讓一進門就生了兩個兒子一個閨女的三弟媳馮柳氏,時不時地能欺負她幾句,而她還不能還擊。
聽到蕭玉蓮誇贊馮正,劉氏心裏比喬氏還要美。
“玉蓮妹子,你這話可說對了,正兒這孩子,起早貪黑的讀書,要強着呢。唉……要不是咱家……我那大侄兒直兒和二侄兒謙兒也都能讀書了。
這倆孩子,做什麽像什麽,有模有樣的,連村裏的老人都誇呢。可惜,俺們這些當長輩的無能,耽擱了倆孩子的前程了。”
劉氏悵然地嘆口氣,一想到****的兩個大兒子馮直和馮謙對讀書的渴望,就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