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婆母立威
于書燕想起這幾日的事,想着自己總歸要離開秦家的,她也就無所謂了,哪還管得婆母高不高興,反正就算她做得再好,她是莊戶出身,婆母就絕不會改觀,也不會喜歡她的。
于書燕于是都說好,也順着許三娘的話講,秦家和睦,兄友弟恭,過得挺好。許氏終于放下心來,拉着女兒的手,将她上上下下細細打量,沒有看到女兒瘦,反而更加有精神,心中一安。
“我瞧着秦楚不錯,挺會疼人,燕兒呀,這婆媳之間重要的是抓住丈夫的心思,只要丈夫對你好了,就不用害怕與婆母妯娌處不好,他向着你你就受尊重,好在秦楚對你是有心的。”
這個負心漢現在是對她有心了,因為她長得好看,他還沒有中狀元,眼界也就這一點,等他以後一飛沖天,看他怎麽狼心狗肺的對她。
“娘,你別擔心,我好着呢,沒事。”
許氏再次交代她為媳之道,教她将心比心,心存善念,家事當中不要總要争着一個理字,與妯娌之間就算了,至少對公婆時有時候吃點小虧是福氣,又說秦楚在外頭讀書不易,家裏不和睦,會影響他的前程。
于書燕卻是随意的聽着,只要她娘高興就好。
早飯做好,很豐盛,他們家也不必下地幹活,一家人就圍着三餐飯轉悠。
秦楚和于英改背着弓箭從屋側邊進來,就看到岳父于江全從廚房裏端出碗筷,秦楚愣了愣,以前來的每次都是岳母做飯,前一世他大多在縣學,也沒有仔細注意,才發現于家是男子也能進廚房的。
秦楚自然不覺得男子進廚房有什麽不妥當,那些一生不曾娶妻的貧窮戶,難道一輩子都不進廚房,就活活餓死算了。
反而于家和睦的氣氛令秦楚很舒服,一家就該是這樣的和和美美,不要有太多的計較,好好的相處。
于江全的廚藝還不錯,一家人上了桌,于江全是下意識的給許氏夾了一個雞腿,看得底下一雙兒女眼紅,于英改還好,長大了,早知道他爹寵着娘,可是于書燕卻指着雞腿要父親夾,沒想秦楚立即給她夾了一只雞腿。
“你多吃些,想吃什麽,我替你夾。”
秦楚一臉溫柔,于書燕卻是瞪了他一眼,沒理他。以前在家中,爹都會顧上她,一起欺負她大哥,現在倒好,不理她了。
“爹,你偏心。”
于江全有些不好意思,秦楚卻在桌下拉住了媳婦的手,都為人婦了,還像個小孩子似的,想來小媳婦以前在家裏頭也是極為受寵,難怪岳母舍不得她做事。
Advertisement
于英改卻是見慣不慣,還說最近他得到的羊角梳,問妹妹要不要一把,于書燕喜歡大哥送她小禮物,先前的羊角梳沒有從娘家帶了去,這一次她要帶一把回去,留來做念想。
于英改從懷裏拿出來,果然是一把新制的羊角梳,上面還有于英改親自雕刻的字,他曾經開過蒙,識得字,只是不多,又這麽多年不摸書本,恐怕也忘得差不多。
于書燕細看,只見上頭四個字,“平心氣和。”字寫得有些歪斜,已經不容易了。
這是說她平素心躁麽?于書燕卻還是美滋滋的收起來,秦楚卻看到了上頭的字,心頭有些意外,心想着以後絕不能再讓媳婦受委屈才是。
一頓飯吃完,剛收拾好碗筷,村長和裏正都趕來了。
村長建議于江全弄個酒宴,也不請全村的人,就叫來族老幾人吃吃,畢竟他們家女婿可是小三元的秀才公,拜的還是巴東郡最有名的大儒為徒,如今玉蘭村因為這門親事都四裏八鄉的傳開了,于是玉蘭村跟桃花村一樣名聲極好。
于江全見村裏的族老們如此殷勤,便答應了,呆會趕着女婿的牛車去鎮上買肉去,讓大家夥的高興高興。
秦楚陪着于江全聽到這話,待村長幾人走後,他從懷裏拿出五兩銀子遞到于江全的手中。
這麽多銀子,于江全哪敢要,再說女婿買了這麽多的禮物回門,上面吃的穿的用的,樣樣齊全,他們于家哪還會再要女婿出錢了,要是傳出去,人家還不得笑話于家不可。
于江全硬是不收秦楚的錢,秦楚沒法,看着岳父一臉高興的趕着牛車去鎮上。
當日,于家人請宴,村裏的族老村長裏正趕來,秦楚幫着招待卻反而成了這些人圍着說話的對象。
于書燕陪着她娘坐在一起,卻有一群婦人過來說話,也是恭維于書燕找了個好夫家,這一表人才的秦家小兒子,秦大善人四裏八鄉可是出了名的,将來必定前程無量。
晌午飯吃完,又與人聊聊天,轉眼天就要黑了,兩人要回婆家去了,于書燕卻是舍不得離開,拉着許氏的手,秦楚看着媳婦,小聲說道:“以後我會帶你回來的,再說隔得這麽近,随時都能回來。”
于書燕聽到這話內心毫無波瀾,你說能随時來,改日你去縣學裏後,看誰還準她回來,又不是沒有遇上過。
告別了家人,于書燕坐着牛車回到秦家,秦家院裏,香噴噴的飯菜早已經做好,今日的飯菜似乎更加的香了。
堂前一起坐下吃晚飯,俞氏臉色有些不太好看,居然到天黑了才回,若不是早上叮囑回來吃晚飯,指不定在于家吃完晚飯才回了。
這一日似乎過得尤其快,于書燕回了一趟家,心情好了不少。
第二日,秦楚早早起床,練了功後回屋見媳婦還沒有起,他也沒有叫,就像以前一樣去了廚房,想讓二嫂幫着準備些吃食,他呆會吃了早飯是要跟着兄長下田的。
秦楚交代好剛從廚房出來,就看到母親站在廚房的門口,她穿着黎色衣裙,面容嚴肅,就這樣看着兒子。
“娘,起得這麽早。”
“早?不早了,莊戶人家早已經起來了,你先前說好的,入門三日不要求她做家務,現在娘家也回了,該有個兒媳婦的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