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帶着媳婦回縣城

俞氏話落,秦楚接了話,“娘,您一向聲名大義,孩兒也是您教出來了,才有了我今日的成就,娘,燕兒她心思單純,着實不會做家務,她以前在于家也沒有幹過這些粗活,我想着以前都是三位嫂嫂做的,倒也做得過來。娘,要不我半個月後就帶着她回縣學去,我上次還剩了些銀子,以後我們兩人在縣學旁邊租個院子,她正好照顧我的起居,也免得爹娘為我擔心。”

俞氏一聽,氣出一口老血,看着四媳婦這媚态,就知道會迷惑她的兒子,到那時她兒子哪還讀得進去書,必會毀了他的前程不可,這一下俞氏着急了。

俞氏氣得哭了,她拿帕子抹眼淚,秦楚心中一緊,自己這一次是不是做得過分了些,他膝行向前在母親膝前停住,“娘,你先別哭,可是兒子哪句話說得不對?”

俞氏發現不将兒子的心思拉到自己這邊,這個兒媳婦就要做威做福了,于是抹了把眼淚,說道:“楚兒啊,你就只擔心你媳婦受委屈,可是你若将她帶走,你上頭三個哥哥要怎麽想,他們都學你的樣,自家媳婦一受委屈就帶着離開秦家,那咱們秦家就要四分五裂了。”

“再說你娘我這一輩子最在乎的便是名聲,你真要把她帶走了,我以後在桃花村怎麽立足,你若是這樣,就權當我沒有你這麽一個兒子。”

秦楚一聽,心情沉重,他知道此事不好辦,只是沒想到母親會如此反對。

“娘,我最尊重的還是您,我會同三個哥哥說說的。”

俞氏沒想到兒子鐵了心,氣得拍胸口,“你是要氣死娘了,好,你們走,你們走,最好永遠都別回秦家了。”

秦楚豈能接這話,看着母親傷心難過的樣子,想起上一世因為自己的不作為,秦氏一族跟着受苦,母親卻是義不容辭的死在了刀下,如此剛烈又有膽識和氣魄的母親,他豈能忍心傷她的心。

秦楚看向于書燕,“今日之事你向母親道歉,這幾日在家中好好做事,你畢竟沒有做過這些重活,到時娘會安排一些掃地的活計給你,娘一定會同意的。”

于書燕知道秦楚是為了幫她,可是她也知道,秦楚越是向着她,婆母就越是恨着她,現在忍而不發,便是礙于兒子的面子,不想傷了母子情義。

她沒有接秦楚的話,反而看向俞氏開口,“娘,我不會去縣學的,我就留在秦家。”

俞氏正想着要怎麽扭轉兒子的想法,沒想到兒媳婦會說這樣的話來,她心情變得很微妙起來,心想着兒媳婦莫非比她想像中的識大體?

要是由兒媳婦提出不去,她也就不用在兒子面前做壞人,這豈不是兩全其美。

于是俞氏抹幹眼淚看向于書燕,“你當真不會跟着去?”

“不去,我哪兒也不去。”

Advertisement

于書燕說得堅定,俞氏卻忍不住揚起了唇角,強忍着心中的喜悅,看着兒子說道:“你媳婦識大體,她不去,對咱們秦家的名聲更好,她新嫁入咱們秦家,要是真的跟你這麽回了縣學,外頭的人指不定怎麽編排我們秦家。”

“既然兒媳婦這麽說了,楚兒你也別再堅持了,你此去縣學花銷不少,就算你手裏頭有餘銀,那也得留着,來日與同窗出個門,也不會捉襟見肘鬧笑話。”

秦楚卻是心頭郁郁的看着自家媳婦,總感覺哪兒不對,她為什麽不願意跟他去縣學,前一世不是一直盼着的事麽?如今他不惜傷了母親的心也要提出此事來,她倒好,一句不去就将他打發了。

俞氏讓兩人起身,再看這個莊戶出身的四媳婦,心情好了不少,今日事情沒有做好,她也不責怪了,心想着等兒子去了縣學,她再親自教她再說。

夫妻兩人完好無損的從正堂裏出來,外頭兩位嫂嫂還看着的,剛才進去的時候婆母可是生了大氣,然而雷聲大雨點小,轉頭風向又變了,一時間鬧不明白出了什麽事兒?

秦楚拉着媳婦進了屋,一臉不高興的看着于書燕,“你當真不願意跟我朝夕相處?”

他溫養了三年的小媳婦,居然跟他離了心。

于書燕看着秦楚這麽執着,心想着得讓他不要存疑才好,免得和離不成。

于是她說道:“秦楚,虧你還是個小三元的秀才公,你還看不懂麽?你越對我好,婆母就越難過,婆母将你養大不容易,秦家四個兒子當中就數你是她的嬌傲。”

“別看村裏頭那麽多的人都捧着婆母,可是他們也正等着看她笑話呢,你若是真的将我帶去了縣城,婆母就無法在村裏立足,會被人笑話,連個兒媳婦都管不住。”

“還有做為母親,最擔心的是什麽?雖說女大不中留,然而兒大也不由母了,天下母親都害怕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你自從我進門後,就時時刻刻提醒着她,你娶了媳婦就已經忘了娘了,所以你對我越好,她就對我越不好,這一點你都看不出來麽?”

于書燕兩世悟出來的道理,自然得先穩住秦楚,等他一走,她就可以卷包袱走人了。

秦楚聽了媳婦一番話,如醍醐灌頂,或許他太急進了,難怪這幾日母親一直針對媳婦,原來是這樣。

秦楚一把将小媳婦抱在懷中,不顧于書燕的阻攔,強行吻了吻她的唇,“原來問題出在這兒,我懂了,以後都聽媳婦的。不過我還是要帶你去縣城的,這樣咱們夫妻之間就不會分開了,此事不能急,等我想個兩全之策,讓我娘親口答應為止。”

秦楚高興了,也不多想了,于書燕松了口氣,以後的事以後再說,負心漢你趕緊回縣學去,別擋住了她的計劃。

這一日俞氏竟沒有叫四媳婦做事,連着早上沒有完成的家務,她也不計較了,倒是另外三個兒媳婦有些看不明白。

這東屋的門關得緊緊地不出來,婆母從正堂出來後,臉上居然還帶着淡淡笑意,三媳婦史氏來到大嫂毛氏身邊,小聲說道:“大嫂,婆母最是喜歡你,大嫂不如去探探,這是怎麽一回事兒?”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