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縣丞府宴
許氏的臉紅了紅,說道:“算了,兩夫妻多日不見,又是新婚,我看秦家婆婆,不是一個很好相處的,在家中恐怕多受拘謹。”
于江全一聽,覺得許氏說得有道理,便沒有理會兩人了。
到了傍晚,小夫妻在于家吃了晚飯就要回去了,于書燕不情不願,許氏卻背着女婿将那新衣裳遞給了女兒。
走在鄉間小路上,秦楚一直拉着她的小手,不管于書燕多麽的生氣,秦楚卻是一臉的笑意,一個下午他都很高興,這一次媳婦似乎沒有拒絕他,憋得實在太久了。
他看着媳婦,說道:“明個兒咱們一家人去參加縣丞大人的避署宴,原本只是請了女眷的,但是縣丞大人卻請了崔教谕,于是教谕将縣學裏的生員都帶去,齊知縣到時也會親臨,此番前去我們倒是成了會詩宴了。”
原來如此,難怪前幾日俞氏會帶着幾個媳婦發了新布做新衣,卻不曾理她,是不打算帶她前去了。
想起呆會俞氏聽到秦楚帶她去會是何反應呢?
于是也不阻止,反正她去去也無妨,到時還能結交一些權貴夫人們,改日他們于家做生意,也能尋門路,她以後自是要住在這庾縣一輩子。
夫妻兩人回到秦家,一進門就看到了俞氏站在廊下一臉的不高興。
這一夜卻相當的平靜,第二日起床,于書燕穿上了她的鵝黃色新衣裙,既薄又輕的料子,穿着也不熱,顏然還極其襯她。
她梳了一個靈蛇髻,頭上只帶了秦楚給的那金簪,也沒有上妝,瞧着是素着一張臉,感覺卻完全不同了。
她不是沒有穿過華衣美服,也不是沒有見過大世面,她還曾參加過宮宴,與嫔妃吃過席,不過是些地方官夫人們,她倒不覺得什麽。
于書燕挑簾出來,正好遇上練功回來的秦楚,甫一對上,秦楚腳步一頓,看着眼前的小嬌妻,這一身鵝黃色的衣裳也太襯她了,平素穿着粗布衣裳便是珠寶蒙了塵。
秦楚像再次看到前一世落落大方的妻子,他忍不住上前将于書燕擁入懷中,心裏似乎踏實多了,這一世他們都沒有死,一切他都來得及。
于書燕卻一把推開他,“一身的汗味,臭死了。”
秦楚低醇一笑,進內室換衣裳去了。
Advertisement
秦家人匆匆吃過早飯,接着便要往縣城裏出發,此時天才堪堪亮。
于書燕站在秦楚身邊,令俞氏很不高興,可是既然四兒代表着的縣學裏去參加避署宴,自然他的妻子也必須帶去,俞氏無可挑剔,卻是看着這個兒媳婦穿着這一身好衣,心情很不好,這布料跟她們的差不多,多半又是兒子私下裏使了銀子買的,真是費錢。
果然兒媳婦長得媚不是好事。
秦家三個兒媳婦站在俞氏身後,悄悄打量于書燕,也一致認為必定是四弟使了銀子的緣故。
這一次倒是租了一輛馬車前去的,女眷坐在裏頭,長工趕着馬車,秦楚卻騎着馬。坐馬車去縣城自然快了不少。
于書燕坐在馬車裏被幾人盯着很不舒服,俞氏沒有好臉色,對着呂氏和史氏交代道:“你們什麽都不懂,到了席上,別亂說話,也別亂看,記得也不要貪吃,一切都看我的眼色行事,可別丢了咱們秦家的臉。”
呂氏和史氏立即點頭,事實上她們兩人已經六神無主了,那可是縣丞夫人請的宴,來的都是官夫人,史家是商人,根本不可能與人家打交道。
而呂家是莊戶人家,呂氏只會幹粗活,其他的什麽都不會,更是嘴笨。
若不是點名了要所有女眷前去,俞氏便只想帶着大兒媳婦過去,大兒媳婦知書達理,還能幫着她,其她的媳婦卻只會拖她後腿。
見兩個兒媳婦還算聽話,俞氏的眼神才看向于書燕,“雖然我不想帶你一起出來,耐不住我兒子要帶你來,呆會就坐在你二嫂三嫂身邊,她們怎麽做,你便怎麽做。”
于書燕點頭,俞氏松了口氣。
馬車很快到了縣城城門口,這兒已經有不少馬車停了下來,大部分人都帶了家奴,身邊有随行的護院,只有秦家出行簡便。
好在俞氏這一次沒有小氣的用牛車,不然非得鬧個大笑話不可。
縣丞府的馬車來了,騎在高頭大馬之上的是縣丞大人賈木,賈木看到秦楚,朝他召了召手,秦楚打馬過去,很快縣學裏的生員都圍在賈大人的身邊,與他說着話兒。
直到齊知縣的車駕前來,人才到齊,車隊才準備往城郊賈府的避署山莊去。
俞氏不準兒媳婦挑簾,老老實實的坐在馬車裏,于是幾人也沒能看到知縣大人長什麽樣,更不知道知縣夫人是誰。
秦家的馬車夾在中間一路前行,趕了兩個時辰的路,便來到了賈家的別院。
賈家別院門庭開闊,六扇大門敞開,四個金牌大字“避署山莊”卻是大儒題的字,兩邊門柱上的對聯也皆是在大儒那兒求來的,看得這些官夫人驚嘆不已。
俞氏帶着兒媳婦下馬車,于書燕最後一個下來,她朝門柱上的對聯看去一眼,心情微妙,這避署山莊有二寶,全在對聯裏了,這可是猜字聯。
俞氏和毛氏都擡頭看去,自是認得這上頭的字的,只是卻沒有看明白對聯題的是什麽,只覺得這字跡有柳骨顏筋,一看就是出自大儒之手。
賈縣丞陪在齊知縣身邊,身邊跟着縣學裏的崔教谕,以及一群才俊,男賓先進去,去的方向不同,分兩處。
女眷再進去,陪着知縣夫人王氏與縣丞夫人邬氏一起進入山莊。
裏頭不少夫人和小姐都識字,一般官夫人都是書香之後,自是能聊到一起來,其中便有談到這門柱上的對聯,有誇字好的,有人誇門庭大氣的,還有人卻讨論着這副對聯的意思。
于書燕也正在琢磨着,前一世不曾來過避署山莊,秦家也沒有這麽快與這些官夫人打交道,那是在秦楚進入縣學後一年,因寫下的一篇賦得到了知縣大人的誇講後,才開始陸續有人請秦家女眷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