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呂氏懷孕
于是俞氏叫來老二媳婦,叫她捉起兔子炖湯。
在場的幾人都呆住了,這麽小的兔子,喝湯也不夠,再養幾日肥了不就好了。
這會兒史氏不幹了,自己花錢買回來了,憑什麽炖湯。
可是秦樂卻連忙抱着媳婦,将史氏弄回了西屋。
秦楚想要上前說上兩句,第一次送給媳婦的小消遣,結果不到一日就鬧成這樣,秦楚越發覺得這家長裏短的事才将他媳婦磋磨成這樣的,難怪上一世帶她入京,發現她對自己有了怨怼的心思。
然而俞氏不給四兒開口的機會,直接将竹籠子打開,二話不說将兔子提到了廚房裏去了。
秦楚當着衆人的面也不好真的忤逆了母親的話,心情卻有些不好。
毛氏朝東屋門這邊的于書燕看來一眼,揚起了唇角。
于是晚上一盆兔肉,于書燕卻是一口也沒有吃,秦楚也沒有說什麽,其他三個兄長也是避而不談。
吃完飯所有人走了,呂氏仍然收拾碗筷,她端着油膩的碗筷剛到廚房門口,她只覺得小腹一沉,痛得她手不穩,“砰”的一聲,手中的碗筷全部掉在了地上,而呂氏卻蹲在了門坎邊,額頭冒出冷汗來。
原本進屋的人聽到這聲音,都匆匆跑出來看,就看到廚房門口一片狼藉。
俞氏看到摔了一地的碗,氣得太陽穴直跳,若不是身邊的秦有富扶着她,恐怕她都要被氣倒了。
“秦家到底有多少碗筷給你們摔的,一個兩個的都不省心。”
俞氏氣極敗壞的,只有呂氏的丈夫秦平卻連忙上前扶起媳婦。
“你這是怎麽了?”
秦平看到她額頭上的汗,臉色大變,“娘,二丫不行了,她痛得說不出話來。”
Advertisement
俞氏也發現了端倪,立即跟秦有富上前,俞氏看到呂氏雙手捂着小腹,卻根本直不起身來,俞氏忽然福至心靈,立即叫三兒子去找大夫。
呂氏被扶進內室,俞氏把男人們轟出去,她坐在呂氏的床邊,拿布巾給兒媳婦擦汗,見呂氏慢慢地緩過來了,她才關切的問道:“小腹還痛麽?”
呂氏點頭,“娘,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忽然感覺到很痛,手不穩就……”
“我知道,不怪你,你先告訴我,你這個月的月事可有來?”
俞氏一臉緊張的盯着兒媳婦,呂氏想了想,然後搖頭,“娘,還沒有。”
俞氏可是記着幾個兒媳婦來月事的日子,這會兒見呂氏搖頭,俞氏算着日子已經推後了好幾日了,這麽說來,莫不是老二媳婦懷上了?
老二媳婦嫁進秦家也有一年多了,平素莊戶人家娶媳婦,溫養個兩年就能懷上孩子,如今老二媳婦也有十八歲了吧,該是生孩子的時候了。
“娘,我這是有什麽問題麽?”
呂氏一臉的擔心。
俞氏卻高興的握緊老二媳婦的手,安慰她,“別擔心,沒事的,大夫馬上就來了。”
秦樂腳程快,很快将大夫找了來。
大夫把脈,秦家的男丁等在外室,女眷卻在內室候着,尤其是俞氏瞥着一口氣,就等着大夫報喜了。
過了一會兒,大夫一臉喜色的看向俞氏道喜,這是有孕在身,只是月份淺,許是新婦不懂事,所以動了胎氣,不過沒問題,只要吃幾幅藥就養好,只是孕婦得多休息,不能做太多的活。
俞氏一聽到這話,高興的不行,連忙朝外室喊,“當家的,你聽聽,你聽聽,二房有後了。”
呂氏聽到婆母歡喜的聲音,她也是高興的不行,眼眶一熱,竟有眼淚流出來,上一次擅作主張回了娘家,她爹娘便告誡她,若不能為秦平懷上孩子,她就等着過兩年被休,到時家裏人可不準她回來的。
自那以後,呂氏就知道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她無法再回娘家了,以後她跟着秦安,只等四弟中了狀元,她回娘家才會受待見。
外頭秦安一聽到自家媳婦有了身孕,連忙沖進內室,大夫卻被俞氏幾人迎了出去。
這是秦家的頭胎孫,秦有富一高興,直接便拿出一兩銀子的診金給大夫,要是平素秦家人看個病,那都是節約着來的,就不曾出過五百文。
大夫拿了銀子,很是高興,将藥方留下,随即便有藥童送藥上門。
秦家所有人都高興,唯獨毛氏卻是呆住,她是秦家的大媳婦,入門最早,已經三年了,可是她的肚子卻還沒有動靜,她心裏慌。
她朝二房的內室門簾看去一眼,接着轉身出屋,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屋裏。
毛氏摸着肚皮,心情很複雜,她是不是該聽母親的話,看來她這幾日得回娘家一趟。
但毛氏想到了後個兒陪婆母去參加知縣夫人請的壽宴,等壽宴過了後她再回娘家,私下裏吃些溫補的藥,或者就能懷上了。
這一夜秦家人都在喜悅當中,原本不受人注意的二嫂呂氏,眼下成了秦家的寶,瞧着這這務活恐怕得重新安排了。
只有于書燕卻是很安靜,她坐在屋中縫衣,她疑惑的是前一世這個時候似乎二嫂沒有懷上孩子,但她也有些記得不太清了。
畢竟新嫁入秦家,初為人婦,哪懂這些,有可能婆母瞞着了呢,不過前一世的這個時候婆母的确将二嫂手中的事全部交到了她身上,她也就傻傻的做了三個月後,最後做飯活計才交還給二嫂,再沒多久,二嫂便與她一起分攤着做事。
按理來說,二嫂生下孩子那還得兩年才是。
于書燕也沒有心思理會秦家的事,見秦楚去了二房熱鬧,她便也沒有早睡,今個夜裏必須将他趕去書房,眼看着夏末就要來了,到時她要求婆母的事也要到了,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惹婆母生氣違背承諾。
至于今日的小兔子,于書燕的确覺得可惜了,這麽可愛的小兔子沒了,不過她也不是那種嬌情的小女人,從小到大見到最多的便是獵物,早晚都得吃,也沒必要養了,就可惜大哥為她做的竹籠子,費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