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玉淑釀酒,阿悠做冬衣

“阿悠,咱家啥時候能有點辣椒?”

馬躍悠想起就想笑,那天大兄吃了加了蝦粉的煎餅提出來的要求,近四個月來,還是大兄在吃食上唯一提出的要求,可不,今兒逢集,她将抹了鹽的魚幹曬出來就跟着玉淑嬸一道上街去。

“阿悠,你們家要買稻子嗎?”玉淑沒話找話,馬家沒有種糧食,前些時候又買了麥子,她想着稻子應該也而是要買的。

“要買的阿嬸,可是我現在手裏沒多少錢,棉花糖生意正是淡季,等哥哥打獵賣掉了,十冬臘月從鎮裏買點算了。”

“你的酒曲不是很賺錢的,我聽人說釀酒好了可是一門大生意。”

“糧食釀酒那是富貴人家才做的,尋常百姓做酒,雖然可以賣高價,可現在年月不同,還是留下裹腹要緊,若是太平盛世,我都願意免費教人釀酒賣。”馬躍悠怎麽聽不出來她話裏的深意,聽裏正娘子說村裏數玉淑嬸做的甜酒香甜好吃,她怕是動了用糧食做酒的念頭,正想着從她手裏買進酒曲呢!

“你這孩子,小小年紀倒是怪老成的,年輕人不就得有股子闖勁,你且說你手裏還有多少酒曲,都賣與嬸子如何?”

“阿嬸,沒多少了,眼見着天氣也要涼了,甜酒畢竟只有夏天吃最好。”馬躍悠是不願意賣酒曲給她的,她手裏現在最起碼有十幾斤酒曲,一來,她是外鄉人要是玉淑嬸釀酒壞了會不會怪到她身上找她家來鬧,二來,年景真的不好,糧食做酒真的不劃算。

玉淑臉上就有些姍姍,不似剛才熱情,心裏想着就算沒有馬躍悠的酒曲,她自己也能花錢買到,裏正娘子那裏最差的酒都賣到五十文一斤,比賣糧食不知道劃算多少,她心也不重就做個二三百斤酒。

上了街,玉淑便接着要去買肉與買作料的馬躍悠分道揚镳了,馬躍悠獨自一個人到一個不起眼的雜貨店買了大香肉桂之類,就是不見辣椒蹤跡。

“阿叔,你們這裏有沒有辣椒?”

“那是什麽?”

“紅色,辛辣辛辣的。”

店家找來找去,最後一拍腦袋說五月的時候,遇到一個外地人賣給他一些辣椒籽,若是馬躍悠要的話,他可以賣給她。

“阿叔,現在已經過了種辣椒的時候,這東西要三月左右種,七八月收呢,你這個明年種不種得出來都兩說。”

那店主便說什麽都要将辣椒籽賣給她,要她種種看,好歹不要浪費了,馬躍悠也心動就用五文錢買了半斤辣椒籽,又到肉案上買了幾斤大油,等了許久沒見玉淑嬸,自己便先回家了。

Advertisement

“大兄,你給玉淑嬸家的男人說一聲,千萬不要用糧食做酒!”馬躍悠晚飯做米飯炒菜,還不忘抽空提醒馬月明讓他打聲招呼。

“知道了!”馬月明只是應上一聲,便繼續手裏的編制,至于他說沒說只有他自己清楚。

晚飯是難得的豐盛,一盤木耳肉絲,一盤涼菜,一盤韭菜炒蛋,三個人一共吃了一大罐米飯,馬躍悠因為上街累了,早早休息,馬躍祥跟着馬月明悄悄到大屋說着什麽。

過了幾天稻子下來,一斤要三十五文左右,馬躍悠一聽便灰心了一百文才買不到三斤,家裏也就二兩多還是準備買更晚便宜些的小黃米。

因此,馬家一家人更加勤快的服侍地裏的南瓜和冬瓜,就指着它們能夠長好些做充饑的糧食,馬月明更是天黑不下山,天未亮就上山,馬躍悠又開始天天往山上跑背有機土,撿院子裏能用的地方都種上菠菜、小青菜等。

對于青村本村人,今年可謂是大豐收,麥子成了,稻子又豐産,大部分家庭吃飯不愁還有結餘,馬躍悠下旬聽說玉淑一家開始釀酒了,酒曲是從鎮上得來的,她就更不願意到村裏去,見天的跟着馬月明伺候山上的瓜地。

八月初,天上下起了毛毛雨,帶着一股子涼意,馬躍悠看看兄妹三人還是去年穿的冬衣,心裏尋思着要置辦些新的,這又是一份銀子,最後将棉花糖機二兩銀子賣給了裏正娘子才扯了些布買了些最便宜的棉花開始做。

許婆聽說馬躍悠買布,自動上門幫忙讓馬躍悠很是意外,可一想許昌林在縣裏上學說是過年才回來,便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許婆認真跟她學做青村簡單的棉襖。

棉衣比較麻煩,一個胳膊一個的縫制,還要填棉花,馬躍悠便将許婆裁剪出來的布先縫起來,等許婆裝上棉花,她再接着縫,先做的是小蘿蔔馬躍祥的一套,娃娃的尤其小,又不好做,馬躍悠便拘小蘿蔔在家裏,慢慢的試好,量好尺寸,棉衣棉褲做好小蘿蔔便穿着試了試,結果當然是合身。

“阿婆,你的手藝真好!”

“小祥真會說話。”

“……”

小蘿蔔開心的賣乖,更是逗得老人呵呵大笑。

馬躍悠放任兩人說話自己做了臊子面,晚上又囑咐馬躍祥送許婆回家,只等的小蘿蔔回來報告,馬躍悠便開始縫制三個人的單衣,單衣選的料子又要棉些,質地輕薄,當然花錢自然多些。

馬月明很晚才回來,帶着幾只野味,現在他們一家都不敢自己吃,三兩天攢起來拿到街上賣掉,順便換些便宜的雜糧小米等,馬躍悠有想過将它們做成鹵味,可後來不得已放棄,山上的野味太多,賣不上好價錢的,也因為打的東西不一樣,産品不固定也不好。

花了三天的時間,馬躍悠做好了一家過冬的棉衣,但是都只有一套,這就意味着他們一家人大概要貓在家裏,柴火再多都不嫌多,馬躍悠強帶着馬躍祥上山背柴火,因為天還有些熱大家忙碌幾月,村裏都還沒開始砍柴,馬家兄妹便撿着粗壯的幹枝條往回背,閑暇就背柴這件事在馬家一直持續到大雪開始下才算結束,甚至大屋裏除了馬月明睡覺的地方都堆的是幹幹的大柴,還有馬躍悠睡覺的裏屋,能放柴火的地方都放了,這是後話。

這天,馬躍悠看看天色,背着自家大兄自制的背篼上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