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機會

“大姐,我們晌午吃過飯再又去吧!娘和二弟每次回姥姥家都會在那邊住上一宿的。”葉寶兒告訴葉萱萱的這個信息讓她更是開心。連忙梳好他的發髻,一瘸一拐的被他扶着去吃早飯了。

大概呂氏有什麽事情或者是有段時間沒有回娘家了,所以今天吃完又拿着早就準備好的包袱就抱着葉金出門了。葉大福也只是叮囑她如果想住就在那邊歇一宿也行,呂氏自然樂見其成了,抱緊葉金連連笑着點頭出去。

這呂氏也是個精明的,每次去娘家都不會跟葉有福商量帶禮物去,每次都只提着一個小包袱,看上去像是換洗的衣物,表面上看就顯得很為家裏着想的樣子。也沒有人會問她去娘家帶沒帶東西。不過也只有她自己知道她都帶了些什麽,這次去娘家顯然是心裏有事所以才急急忙忙趕過去的。

對于呂氏的反應雖然三個孩子感覺異常,但是也沒去深究,畢竟另外兩個都還是孩子,而葉萱萱是懶得去想。她想着她一個現代人還能讓古人給欺負了去?所以心裏輕松不少,一心想着去山裏探險。不過拖着這樣的瘸腿的情況下,她不會去冒險,暫時只在山口或者山的外圍轉轉。

三個人一起把飯桌收拾了,葉有福是一早吃完就去田裏了。

等廚房也收拾妥當後,姐弟三人就拿了籃子和工具出門了。

之前去山口沒帶農具,可把三個人累得夠嗆了。這次他們準備得充足,葉萱萱和葉二丫都背了個竹簍,連葉寶兒也拿了個小竹籃。另外找了幾件适合的農具,一把鋤頭,一把砍柴刀,一把生了鏽的小刀。

這把小刀還是在她的雜物房的床底找到的,雖然不知道材質是什麽。刀身看着葉鏽跡斑斑的,但是葉萱萱覺得用它來挖小植物還是不錯的。

若是那把刀能說話能活動,一定會跳起來大罵她不懂欣賞,大材小用。

準備妥當的三人裝好早上攤的煎餅拿了工具就出發了,鎖好門口三人朝着目的地快速前進,只希望早點到達目的地。

因為天色還很早,路上依稀有些村民。

半路遇到了準備去幹農活的隔壁的趙嬸子夫婦,打了招呼趙嬸子也不拉話,讓他們早去早回就走了。

趙嬸子一家為人都很淳樸,每次遇到事情都是趙嬸子第一個站出來幫助他們家。都說遠親不如近鄰,這個趙嬸子幫了他們很多。而趙叔雖然話不多,但是家裏有什麽事兒也會搭把手。以前的葉大丫得了他們很多幫助,心裏一直感激着。葉萱萱心想,如果自己有能力賺錢了,一定也幫趙嬸子一家脫貧致富。

這個小插曲就這麽過去了。路上也有些好事的嬸子會打聽這葉大福家三個孩子是幹嘛去,這麽都背了竹簍還拿了工具,難道又什麽好事不成?問上前來的人都被葉寶兒天真的話給打發了“嬸子,我和姐姐們去山下挖些野菜打豬草。之前看到有很多蘑菇,我們去多撿些背回來吃。”

一聽這話,那些打聽好事的村婦都膛目結舌,心裏對他們只剩下憐惜了。可憐那葉家三個孩子都沒吃的,要去吃那些東西了,葉家也太窮了些。旁邊雖然沒主動搭話打聽的一些人其實都豎着耳朵等着,聽到這樣的答案都是心裏一頓鄙夷,暗自諷刺他們一家窮鬼。

對于這些村民的表現葉萱萱也都看在眼裏,在他們眼裏的廉價食物,在現代可是老百姓都喜愛的健康食品。她才不去管那些人心裏怎麽像,她現在只想過好自己的生活,改變家裏的現狀。

Advertisement

葉萱萱想,只要呂氏安分些,不要生事,她也不介意跟呂氏一起生活。就看呂氏自己怎麽選擇了,她這也是給她那個後娘一個機會。

打發了那些村民後,三姐弟快步朝山下走去。這次不是來逛逛的,所以他們走的格外快些。

到達山腳下的時候已經巳時了,太陽暖暖得照着整個奇仙山。

這座山連年白霧缭繞,在晨曦的陽光下更是顯得神秘莫測,倒真有仙山的味道了。

今天山下的野菜還是不多,有三三兩兩的孩子在地上采着野菜。

為了不那麽打眼,他們也随意的采了些野菜,慢慢朝裏面靠近。

畢竟一般人都不敢往那裏走,而且那些孩子家裏都是千咛萬囑才讓他們出來的,所以大家都不敢往山那邊去的,就是想都不敢想。

借着采野菜再打掩護,他們來到奇仙山山口。

葉萱萱先去看了看藏紅薯和蘑菇的石洞,看着附近沒什麽痕跡,那些看似雜亂的石頭也沒被動過,這才放心了。

葉萱萱讓葉二丫和葉寶兒分頭摘些野菜什麽的,遇到稀奇植物或者不懂的可以問她。自己選了另一邊開始尋找,這次出來希望還能找到一些糧食或者植物。現在她的想法很簡單,只要能保證他們挨過這個冬天吃飽飯就夠了,等春天來的時候她再想辦法賺錢。

兩個小的邊采野菜也邊尋找,這邊喊葉萱萱過去瞧瞧是什麽,那邊喊葉萱萱過來看看能不能摘。總之三人配合默契。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葉萱萱以前當然對農活不太了解,但是由于長時間和外公外婆住一起所以教會了她很多。特別是上高中之前的時候,他們還在山村生活過好些年。外公外婆也喜歡農村,所以自己一直留着老家的祖宅那裏,農田偶爾自己打理偶爾找小工幫忙。所以葉萱萱也經常去田間,聽多了見多了也就熟悉了很多。

特別是後來回國後的她,見慣了高樓更是喜歡以前生活過的田園生活,于是空閑的時候也時常帶着外公一起回去住住。在農村裏每天活動都很少,娛樂更是沒有。

外公外出找些老人下棋或者去田間的時候,她就找了很多以前祖宅裏的書籍看看。祖宅的書房裏有成千上萬的植物物種介紹分析的書、有上世紀到現代的各種種田技術及案例的書、更有手工線繩裝訂的古書籍植物種類和種植的。除了這些還有些泛黃的破書,原本她是不打算翻閱的,看着那麽破舊估計也沒什麽作用的感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