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學士夏伯名
更新時間2012-8-24 22:40:52 字數:3103
公元1895年4月,日本逼迫清政府在日本馬關簽定《馬關條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發動在北京應試的1300多舉人聯名上書光緒皇帝,痛陳民族危亡的嚴峻形勢,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
這次上書,對清政府觸動不大,卻轟動了全國。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為了把維新變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紀聞》,宣揚變法;組織強學會。
1896年8月,《時務報》在上海創刊,成為維新派宣傳變法的輿論中心。1897年冬,嚴複在天津主編《國聞報》,成為與《時務報》齊名的在北方宣傳維新變法的重要陣地。
1898年2月,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強學會,創辦了《湘報》。在康、梁等維新志士的宣傳、組織和影響下,全國議論時政的風氣逐漸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變法自強為宗旨的學會33個,新式學堂17所,出版報刊19種。
到1898年,學會、學堂和報館達300多個。1897年11月,德國強占膠州灣,法國強租廣州灣,英國強租借後來被成為新界的地區和威海衛,全國人心激憤,維新運動從理論宣傳轉到政治實踐。12月,康有為第五次上書,陳述列強瓜分中國,形勢迫在眉睫。
1898年1月29日,康有為上《應诏統籌全局折》,4月,康有為、梁啓超在北京發起成立保國會。
光緒帝最終沒有得到慈禧的批示,也決定了變法,觀容和慈禧在儲秀宮裏并不知道光緒帝的決定。
為變法維新作了直接準備在維新人士和帝黨官員的積極推動下,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未經慈禧批閱的《明定國是诏》诏書,宣布變法。
這對于守舊的慈禧來說是難以接受的事情,一大方面還是在于光緒帝沒有經過慈禧的批示而私自決定了變法的事宜,使得慈禧暗中不高興,認為光緒帝沒有把自己放在眼裏。
儲秀宮裏慈禧對觀容說:“容兒,關于皇上變法一事你有什麽看法?”
慈禧已經把觀容的稱呼從以前的容公子轉變為容兒,許多的事情慈禧會主動問起觀容,一方面是為了停些不同的意見,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考察觀容的能力。
觀容看了看慈禧說道:“老佛爺,不妨去看看皇上的決定,暫時先讓皇上實行一段時間,一來也表示了我們對國家強盛的支持,二來也可以讓皇上的心得到些許的安慰。”
“這倒是不錯。”
“先讓皇上他們試行三個月,三個月之後如果變法實行有效,我們就支持他,如果變法沒有取得多大成果,就廢除變法,您看可好。”
觀容的分析能力越來越強,說話都入情入理,說的慈禧都信服了他。于是慈禧說:“也好,就如容兒所說,讓皇上試行三個月的新法,看看他能整出什麽樣子來。”
Advertisement
“老佛爺,那我就先去毓慶宮了。”觀容站起來跟慈禧告辭往毓慶宮裏走去,到毓慶宮裏依然是觀容每日的行程。
今日光緒帝很意外的在毓慶宮裏出現,雖說光緒帝已經成年,但作為皇上,他還是很愛學習的,也經常在毓慶宮裏和夏同善交流。
觀容敲了敲門,夏同善和皇上都看到了觀容,這時的光緒帝和觀容的關系并沒有剛認識之前那般良好。
觀容剛進宮裏時,他才十六歲,一副男孩子形象,光緒帝還認了觀容為義弟,如今的觀容已然十八歲了,跟慈禧的關系又越走越近,光緒帝是看在眼裏,明白在心裏。對此光緒帝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如今在慈禧的眼中,除了李蓮英,觀容的位置也是不可動搖的。
而今日光緒帝還是叫了他義弟,讓他過來坐。觀容行了個禮稱呼了一句皇兄,坐了下來。
夏同善難得見到光緒帝和觀容都在這裏,今日也算興致高昂。且以前偶爾還會出現夏伯名。觀容也是個幸運的男子,不僅深得慈禧的寵愛,和皇上的日常生活交織也不少,在歷史的長河中,觀容以他獨特的方式在大清皇朝的最後十五年裏活躍。
“皇兄,許久未見了。”
“是啊,許久了,最近政務比較忙,不知義弟在老佛爺那裏是否過得好。”
說好也不是很好,說不好也挺好,觀容在慈禧那邊這麽得度過來了,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即使剛剛在老佛爺那裏還說起了光緒帝的不是。
光緒帝也算是個稱職的皇帝啊,可惜的是他偏偏還有個頂頭上司慈禧的存在,或許慈禧不存在的話,光緒帝會做的更好一些,天不由人,天不由光緒他自己。
“還行吧,據說皇兄最近在變法,不知這是否能有效地強國富民?”
“當然,朕一定要要清皇朝富裕和強大起來。”二十七歲的光緒帝信心滿滿地說。在光緒帝的眼裏,大清皇朝是個會永遠留存下去的朝代,他不想做個亡國之君,就必須更加的使得清皇朝強大起來。
“皇兄多多努力吧,有什麽用的着觀容的,觀容也會鼎力相助。”
“義弟這麽說也客氣了,不過真說要幫助的地方,不如在老佛爺那邊幫朕頂上幾句,給朕争取更多的時間來實行變法運動。”
“這樣啊,也可以。”
光緒帝轉頭對夏同善說:“夏學士,您覺得這次變法可行不?”
夏同善越來越老了,耳朵還有點背,似乎沒有聽清楚光緒帝在說什麽,光緒帝也看出來,覺得于心不忍,畢竟夏同善為清皇朝也獻出了自己的一生。
夏同善估計不會親自的說想回哪裏去,他只想留在這皇宮裏多為清皇朝做些努力和貢獻。
最終光緒帝站了起來走到夏同善的身邊說:“夏學士,您還是回去吧,今日之後朕給你放長假。”
光緒帝這句話是在夏同善耳邊說的,夏同善聽明白了光緒帝的意思,他不是不知道自己已經來了,只是看着光緒帝長得也是他快樂的事情,在皇宮了住久了有了感覺和依賴,不想再說什麽告老還鄉的話語。
“皇上,那以後你的功課怎麽辦?”夏同善依然關心光緒帝的未來。
“沒事,就請夏公子來毓慶宮裏代課吧。”夏同善比光緒帝還要年輕,但是光緒帝也認識夏伯名這個人,可謂是年輕有為,才華橫溢。讓比自己年齡還小的人來當自己的老師,光緒帝可謂是親切。
“這。。。。。。”夏同善還是依依不舍。
觀容走上前去說:“夏學士,您就回家吧,安享晚年,有我和夏公子在,我們會照顧好皇兄的功課的。”
夏同善見光緒和觀容都有心讓自己回去,也了解他們的心意,只好點點頭答應。
這是夏同善給光緒帝和觀容上的最後一堂課了,這堂課結束後,光緒帝和觀容親自把夏同善送回去了東城的家裏,同時光緒帝賜予他永安公的稱號,以表彰夏同善一生為清皇朝做出的貢獻。
夏伯名在家裏,見是皇上和觀容穿着便裝出來,也蠻驚訝。忙讓丫環招待上茶。
在客廳裏聊起了一些事情。
“夏公子,明日你就帶你爹爹來毓慶宮裏上課,朕同樣封你為學士,給皇宮之中的小格格小阿哥們上課,你看可行?”
“皇上的旨意,伯名也不便拒絕,既然皇上這麽說了,伯名就接受吧。”
毓慶宮裏,除了皇上和觀容之外,加進來的小格格和小阿哥們的課程也在毓慶宮裏原本由夏同善所傳授。只不過是不在同一個時間段而已,皇上和觀容是在早晨上午時間多一些出現在毓慶宮裏,下午時間都是小格格和小阿哥在毓慶宮裏。當然偶爾也會有例外。
“夏公子,明日之後,您就是我的師長了。”觀容行了個禮說道。
“容公子客氣了,在課堂之外無需客氣。”
“那就這麽說定了。明日夏公子就可來毓慶宮裏教書,另外多多照顧下學士。”光緒帝起身将要告別之前不忘叮囑夏伯名一句。
“謝皇上,我會的。”
把皇上和觀容送出了家門,夏伯名回到了家裏,看着客廳裏的夏同善也是在是老了,這個父親小時候沒少教夏伯名為人處世的道理,從學問到禮儀都要求的嚴格。
夏伯名悟性極高,不僅功課學的好,功夫也學的不錯,在這時的清皇朝像夏伯名這樣功課了得功夫也了得的人并不多見了,所謂的文武雙全,夏伯名演繹的淩厲盡致。
“爹爹,您回來了就多多休息哈,以後就交給我了。”夏伯名拍拍夏同善的後背說。
“伯名啊,阿爹也老了,以後你要長大一些,這個家就靠你了。”
“嗯,我會的。爹爹多多休息。”
說着夏伯名把夏同善往卧室裏扶過去,讓他多多休息。出了門的夏伯名眼角有些的淚水,是因為他也知道夏同善的時間不多了,生老病死的事情,勉強不了,夏伯名深深知道,總有一天夏同善也會離他而去,想起這些,夏伯名的眼角閃着淚光。
人總是會離開的,不能避免的事。